一种地下水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6491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下水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施工场地通常需要大量用水。目前,施工现场施工的水源大多接自市政给水。但由于施工过程中需要用水的部位多、用水量大,且存在浪费水的情况,造成施工成本大幅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地下水利用装置,回收地下水的同时节约用水。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地下水利用装置,包括储水箱,所述储水箱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通过进水管及进水泵与降水井连通,所述出水口通过送水管及输水泵与用水点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储水箱侧壁的近所述储水箱的顶部处设置有溢水口。

进一步地,所述溢水口与所述储水箱顶部的距离为15-50cm。

进一步地,所述溢水口通过排水管与降水井连通,或所述溢水口通过排水管与其他储水容器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储水箱的进水口通过连通管与市政给水管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储水箱与所述市政给水管之间的连通管上设置有控制阀。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为PE管或PP管;和/或,所述送水管为PE管或PP管。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位于所述进水泵前的过滤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流量控制阀;和/或,所述送水管上设置有流量控制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储水箱收集降水井中抽出的水,并将其储存的水向各用水点(比如施工场地)输送,通过利用地下水节约了施工场地之前消耗的市政水水资源、节约了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一提供的地下水利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储水箱;2、进水管;3、降水井;4、送水管;5、用水点;6、连通管;7、市政给水管;8、溢水口;9、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1提供的站台门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优选实施例一:

本优选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地下水利用装置,主要应用于建筑施工场地,以利用基坑内降水井中的地下水。请参阅图1,本优选实施例一提供的地下水利用装置包括储水箱1,储水箱1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通过进水管2及进水泵与降水井3连通,出水口通过送水管4及输水泵与用水点5连通。储水箱1优选但不局限为上端封闭的容器,也可以为上端开口的容器。

本实施例通过储水箱1收集降水井3中抽出的水,并将其储存的水向各用水点5(比如施工场地)输送,通过利用地下水节约了施工场地之前消耗的市政水水资源、节约了施工成本。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储水箱1的进水口还通过连通管6与市政给水管7连通,以在水箱内储水量不足且急需用水的情况下向水箱补水,以保证储水箱1中有足够的水量。

进一步地,储水箱1与市政给水管7之间的连通管6上设置有控制阀,控制阀用于开启和关闭连通管6。平时控制阀门为关闭状态,以关闭连通管6;在现场用水量较大,降水井3内水量不足以满足水箱储水要求时,控制阀开启连通管6,为储水箱1补水。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进水管2上设置有流量控制阀以控制进水速度;和/或,出水管上设置有流量控制阀以控制出水速度。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储水箱1侧壁的近储水箱1的顶部处设置有溢水口8,以避免在储水箱1为上端封闭的容器时,储水箱1中水量过多挤压容器。

溢水口8的位置没有具体限制,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设置。但考虑到储水箱1的充分利用,优选地,溢水口8与储水箱1顶部的距离为15-50cm,更优选地,溢水口8与储水箱1顶部的距离为20cm、25cm、25cm或30cm。

溢水口8可以通过排水管9与为储水箱1供水的降水井3或其他降水井3连通,在储水箱1中的储水达到最高液位时,多余的水通过溢水口8排至降水井3,循环补充储水箱1水量。溢水口8也可以通过排水管9与其他储水容器连通。

进水管2、送水管4、连通管6、排水管9的材质没有具体限制。但考虑到管体的强度和成本,进水管2、送水管4、连通管6、排水管9均可以为PE管或PP管。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进水管2上设置有位于进水泵前的过滤装置,以避免水中的颗粒等杂质损坏泵体,延长进水泵的使用寿命。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