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熊猫野化放归训练场仿生态蓄水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43373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熊猫野化放归训练场仿生态蓄水池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蓄水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熊猫野化放归训练场仿生态蓄水池。



背景技术:

为增加各破碎的大熊猫小种群间基因交流,人们通过将圈养大熊猫经系统的野化培训后放归到现有栖息地,从而重建野生种群。野化放归训练场作为放归前期野化培训的重要场地,其内部设施的建设对于野化训练具有深远影响。其中,野化放归蓄水池是野化放归训练场必不可少的设施,其可作为大熊猫饮水、清洗身体的场所,对训练圈养大熊猫适应野外环境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可改善野化放归训练场的丰富度。

野化放归蓄水池是模拟野外自然环境修建的蓄水池,该蓄水池具备一定的活水水流,可以储存一定容量的水资源,作为圈养大熊猫寻找水源、饮水、清洗身体和避暑的场所。就大熊猫野化放归训练场蓄水池的修建而言,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方法和定论,修建所涉及的问题也有所差异。大熊猫野化放归训练场蓄水池的修建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野化放归训练场蓄水池应模拟野外自然环境水源。大熊猫的饮食和饮水环境为野外自然环境,模拟野外环境可有效培养大熊猫自主寻找水源的能力,减少因人为因素对其造成的不良影响。二是蓄水池应保证可控的活水水流。大熊猫栖息地内有干涸水域、缓流小溪、湍急河流、蓄水湿地等不同种类水资源环境,可控水流的活水蓄水池是保证模拟野外环境的重要部分。

目前,关于大熊猫野化放归训练场蓄水池修建的报道鲜见,因此,急需提供一种可模拟野外水流环境的蓄水池,以培养大熊猫适应野外环境的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熊猫野化放归训练场仿生态蓄水池,该蓄水池可模拟野外水流环境,保持蓄水池中活水流动,可培养大熊猫适应野外环境的能力,并增加大熊猫野化放归训练场的环境丰富度。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大熊猫野化放归训练场仿生态蓄水池,包括蓄水池壁和蓄水池底,所述蓄水池壁和蓄水池底形成容纳水的空间,蓄水池的一端设有进水口,与进水口相对的另一端设有排水口,所述蓄水池壁为仿石头水泥池壁,蓄水池底为仿石头水泥池底,所述仿石头水泥池壁和仿石头水泥池底均由形状各异的石头经水泥固定而成,所述蓄水池底沿进水口指向排水口的方向为向下倾斜的斜面。

本实用新型采用形状各异的石头经水泥固定形成蓄水池壁和蓄水池底,并将蓄水池底设计为沿进水口指向排水口的方向向下倾斜,可创造野外自然流水环境,有利于大熊猫在野化放归训练过程中学会寻找水源、饮水、清洗身体以及避暑等技能,并培养大熊猫适应野外环境的能力,提高放归成功率。

所述进水口连接有给水管,给水管上设有给水阀门。给水阀门可有效控制水流速度,通过改变水流速度可模拟大熊猫栖息地内的缓流小溪、湍急河流、蓄水湿地及干涸水域等不同种类的水流环境。

所述蓄水池壁内还设有用于给水管通过并与进水口连通的给水通道。通过在蓄水池壁内设计给水通道,可将给水管设置在蓄水池壁内,减少人工痕迹,最大程度地模拟野外环境。

所述进水口为顶部开口的圆形孔,且位于蓄水池底上方的蓄水池壁上。将进水口的顶部设计为开口,便于连接进水口和蓄水池壁内的给水管,并在进水口出现问题时,便于检查和维修。

所述进水口处设有仿石头水泥盖,仿石头水泥盖一方面可减少外界对进水口和进水口处的给水管造成污染,另一方面,仿石头水泥盖采用形状各异的石头经水泥固定形成,不会对蓄水池模拟野外水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所述排水口为位于蓄水池底的圆形孔,将排水口设计在蓄水池底上,使得水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即可进入排水口,不需要增设抽水设备,简单可行且节约成本。

所述排水口连接有排水管,排水管上设有排水阀门。排水阀门用于配合给水阀门,可控制蓄水池的蓄水量,以模拟不同环境下的蓄水情况。

所述蓄水池底设有用于排水管通过并与排水口连通的排水通道。通过在蓄水池底设计排水通道,可将排水管设置在蓄水池底内,减少人工痕迹,最大程度地模拟野外环境。

所述排水口处设有滤网,滤网可有效截留树枝落叶,避免其落入排水口而造成排水管堵塞。

所述给水阀门和排水阀门均设置在野化放归训练场外,使得工作人员可远程控制水流速度,可避免工作人员进入野化放归训练场内,减少工作人员对野化放过训练的影响,同时也可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采用形状各异的石头经水泥固定形成蓄水池壁和蓄水池底,并将蓄水池底设计为沿进水口指向排水口的方向向下倾斜,可创造野外自然流水环境,有利于大熊猫在野化放归训练过程中学会寻找水源、饮水、清洗身体以及避暑等技能,并培养大熊猫适应野外环境的能力,提高放归成功率。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给水阀门,可有效控制水流速度,通过改变水流速度可模拟大熊猫栖息地内的缓流小溪、湍急河流、蓄水湿地及干涸水域等不同种类的水流环境,增加大熊猫野化放归训练场的环境丰富度。

3.本实用新型能满足大熊猫野化放归训练,并为圈养大熊猫野化放归的科学研究提供规范化的硬件条件,为逐步实现大熊猫野化放归提供系统的科学依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图中标记:1-给水阀门,2-给水管,3-仿石头水泥盖,4-进水口,5-蓄水池壁,6-滤网,7-排水管,8-排水阀门,9-给水通道,10-排水口,11-排水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下面结合图1、图2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大熊猫野化放归训练场仿生态蓄水池,包括蓄水池壁5和蓄水池底10,所述蓄水池壁5和蓄水池底10形成容纳水的空间,蓄水池的一端设有进水口4,与进水口4相对的另一端设有排水口11,所述蓄水池壁5为仿石头水泥池壁,蓄水池底10为仿石头水泥池底,所述仿石头水泥池壁和仿石头水泥池底均由形状各异的石头经水泥固定而成,所述蓄水池底10沿进水口4指向排水口11的方向为向下倾斜的斜面。

本实用新型采用形状各异的石头经水泥固定形成蓄水池壁5和蓄水池底10,并将蓄水池底10设计为沿进水口4指向排水口11的方向向下倾斜,可创造野外自然流水环境,有利于大熊猫在野化放归训练过程中学会寻找水源、饮水、清洗身体以及避暑等技能,并培养大熊猫适应野外环境的能力,提高放归成功率。

实施例2

基于实施例1,进水口4连接有给水管2,给水管2上设有给水阀门1。给水阀门1可有效控制水流速度,通过改变水流速度可模拟大熊猫栖息地内的缓流小溪、湍急河流、蓄水湿地及干涸水域等不同种类的水流环境。

蓄水池壁5内还设有用于给水管2通过并与进水口4连通的给水通道9。通过在蓄水池壁5内设计给水通道9,可将给水管2设置在蓄水池壁5内,减少人工痕迹,最大程度地模拟野外环境。

实施例3

基于实施例1和实施例2,进水口4为顶部开口的圆形孔,且位于蓄水池底上方的蓄水池壁5上。将进水口4的顶部设计为开口,便于连接进水口4和蓄水池壁5内的给水管2,并在进水口4出现问题时,便于检查和维修。

进水口4处设有仿石头水泥盖3,仿石头水泥盖3一方面可减少外界对进水口4和进水口4处的给水管2造成污染,另一方面,仿石头水泥盖3采用形状各异的石头经水泥固定形成,不会对蓄水池模拟野外水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实施例4

基于实施例1,排水口11为位于蓄水池底10的圆形孔,将排水口11设计在蓄水池底10上,使得水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即可进入排水口11,不需要增设抽水设备,简单可行且节约成本。

实施例5

基于实施例1,排水口11连接有排水管7,排水管7上设有排水阀门8。排水阀门8用于配合给水阀门1,可控制蓄水池的蓄水量,以模拟不同环境下的蓄水情况。

蓄水池底10设有用于排水管7通过并与排水口11连通的排水通道12。通过在蓄水池底10设计排水通道12,可将排水管7设置在蓄水池底10内,减少人工痕迹,最大程度地模拟野外环境。

实施例6

基于实施例4和实施例5,排水口11处设有滤网6,滤网6可有效截留树枝落叶,避免其落入排水口11而造成排水管7堵塞。

实施例7

基于上述实施例,给水阀门1和排水阀门8均设置在野化放归训练场外,使得工作人员可远程控制水流速度,可避免工作人员进入野化放归训练场内,减少工作人员对野化放过训练的影响,同时也可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