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污分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99674阅读:2343来源:国知局
一种雨污分流管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管道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雨污分流管。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现行的老旧的雨污合流制城市排水系统已不能满足城市的高速发展,城市污水通过混流管网排放,雨水和污水是通过一根管道混合排出的,造成大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道,导致水质急剧恶化,不仅加重了污水处理厂的工作量,大量的浪费了能源资源,同时还由于错误的收集方式使本可以利用的雨水资源得到了浪费,城市水环境问题日益凸现。现有技术中的混排管网,不仅浪费了大量的可利用的水资源,还加重了污水处理厂的工作量,损耗了电力能源;同时,在部分城市中,由于混流制的存在,使得一到雨季,城市的排水管道运行超载,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排水,造成了城市严重的内涝灾害。在城市化的发展中,水泥地取代了原有的林地、草地,切断了自然的水循环,雨水来了,只能当做污水排走,地下水越抽越少,城市缺水问题变得日益严重。

根据对雨水水质的监测与分析发现雨水污染轻,经过分流后,可直接排入城市内河,经过自然沉淀,即可作为天然的景观用水,也可作为供给喷洒道路的城市市政用水,因此雨水经过净化、缓冲流入河流,可以提高地表水的使用效益。同时,让污水排入污水管网,并通过污水处理厂处理,实现污水再生回用。雨污分流后能加快污水收集率,提高污水处理率,避免污水对河道、地下水造成污染,明显改善城市水环境,还能降低污水处理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将雨水和污水分流、水资源容易回收、污水处理费用低的一种雨污分流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雨污分流管,包括内管,内管内设有与管壁连接的V型板,所述的V型板将内管分为雨水管和污水管,V型板的底部全部或部分设有可将雨水管和污水管连通的活动挡板,所述的活动挡板由电机带动转动实现开启和闭合。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将一个管道分为雨水管和污水管,将雨水和污水分流,利用电机控制挡板的开合,以此对雨水进行不同时段的分离,将早期冲刷路面形成的含大量重金属,污染重的雨水排入污水管系统中,进入污水处理厂循环体系中;而中后期污染小,较洁净的雨水收集入雨水管系统中,同时由于采用“一管双用”,会极大程度的节约城市的地下空间,降低施工的作业面和影响范围,并且污水处理厂处理过的符合标准的水源可以通过雨水管反向输送至周围环境中去,作为绿化用水的补充。

作为改进,所述内管的外侧还设有外管,内管和外管之间形成渗水空腔,所述的渗水空腔内设有对内管起支撑作用而且可渗水的渗水装置,位于雨水管内的内管上设有水可流入渗水空腔内的第一通孔,所述外管的上设有水可以流出的第二通孔。由于通过雨水管的水是无污染的,此种结构的设置可使收集到的雨水资源可以渗透回归到自然环境中去,补充城市日益减少的地下水资源。在降水高峰期时可以有效地快速排水,避免城市的内涝灾害,雨水随着管网的输送“一路走,一路吸收”,由于大量的积水都排放到了周围的土壤中去,也降低了城市排水管网周边的河流的水位高度,减轻了抗洪压力。而且壳体的设置减小了水对管道旁边土壤的冲击力,水从雨水管中渗出,再通过外管的底部渗透到壳体中,然后再通过壳体渗入出去,整个过程大大减小了水的流速减小了对土壤的冲击力。

作为改进,所述的第二通孔位于外管的底部,外管的底部设有与第二通孔相对应的壳体,所述的壳体上设有第三通孔,水可以从壳体的侧边和底部流出,加快渗透速度。

作为改进,所述的渗水装置为呈蜂窝结构的钢板,渗水装置在对内管的起到撑作用的同时还要具有很好的渗水作用,蜂窝结构的钢板结构使用效果好。

作为改进,所述的活动挡板位于V型板的下方,此种结构在打开状态时,挡板是向下倾斜的,雨水管内的水比较好流下来。

作为改进,还包括用于根据天气自动控制电机运转的传感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雨污分流管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没有设置活动挡板的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活动挡板的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带有电机的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组装起来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1、内管,2、V型板,3、雨水管,4、污水管,5、活动挡板,6、外管,7、渗水空腔,8、渗水装置,9、第一通孔,10、第二通孔,11、壳体,12、第三通孔,13、电机,14、没有活动挡板的管道,15、设有活动挡板的管道,16、带有电机的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结合附图,一种雨污分流管,包括内管1,内管1内设有与管壁连接的V型板2,所述的V型板2将内管1分为雨水管3和污水管4,V型板2的底部全部或部分设有可将雨水管3和污水管4连通的活动挡板5,所述的活动挡板5由电机带动转动实现开启和闭合。

所述内管1的外侧还设有外管6,内管1和外管6之间形成渗水空腔7,所述的渗水空腔7内设有对内管1起支撑作用而且可渗水的渗水装置8,位于雨水管3内的内管1上设有水可流入渗水空腔7内的第一通孔9,所述外管6的上设有水可以流出的第二通孔10。

所述的第二通孔10位于外管6的底部,外管6的底部设有与第二通孔10相对应的壳体11,所述的壳体11上设有第三通孔12。

所述的第三通孔12设置在壳体11的侧板和底板上。

所述的渗水装置8为呈蜂窝结构的钢板。

所述的活动挡板5位于V型板2的下方。

还包括用于根据天气自动控制电机运转的传感器。

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机可以是人工控制也可以是通过智能控制。

在具体实施例中,没有活动挡板的管道、设有活动挡板的管道和带有电机的管道是配合使用的,管道的拼装可以按不同地区的要求,合理的选择各部分的个数,组合到一起,每隔一定的长度会有一个维修井,可以方便检修管道及电机,两侧管壁间填充的为格栅层(可以是填充结构也可以是支撑杆的结构将内管支撑起来),既可以很好的支撑连接两个管壁,也可以将水渗透过去。

工作过程如下:

1、晴朗天气

传感器检测到气压及其他气象指标正常,判断为晴朗天气,控制电机停止工作,活动挡板处于初始状态---闭合,此时,整个管道分为雨水管,污水管两个系统且互不干扰,各自执行相应的功能,污水管系统输送生活污水至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污水反向输送至雨水管中,通过雨水管中的特殊结构渗透到周围环境中去,作为绿化浇灌用水。

2、降雨天气

传感器检测到气压及其他气象指标变化,判断为降雨天气,控制电机开始工作,活动挡板处于活跃状态---张开,此时,整个管道通过中间的通道贯通,早期汇流的雨水排入污水管中,进入污水管道系统中去。经过预设的时间后,控制电机开始工作,活动挡板回到初始状态--闭合,并开始收集雨水,当到达特定条件时,通过雨水管中的特殊结构开始向周围环境渗透输水。整个过程中,污水管系统始终执行污水疏送功能,并在活动挡板打开时,接纳早期高污染的雨水。

工作原理如下:

1、单管双流:通过一根总管构建完整的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统,总管分为上线两个管空间,分界面呈V字型,上管走雨水,下管走污水。V型板下方覆盖有一块可活动的挡板通过电机进行控制,在适当的时侯,可以将雨水管渗入的污水排入下方污水管中。

2、还水补地:整管采用双管结构,内外管之间有间隙,内上管管壁有特定高度的透水槽(也就是第一通孔),当雨水的积累量达到槽高,水将进入内外管之间的间隙中,并下降到位于外管底部的壳体中,通过第三通孔进行排水,将雨水用作绿化用水或补充地下水。

3、可控排污:V型板下方的活动挡板由电机单元控制,并可通过线缆连接到总控中心,由于初期雨水冲刷地面,会带有大量重金属,污染较重,所以不能直接排到土地中去,故可通过电机单元控制平板的开合将初期雨水排入下管排污管中去。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