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式溢洪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84391阅读:184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库建设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井式溢洪道。



背景技术:

溢洪道是水库建筑的防洪设备,往往建设在水坝的一侧,当水库里的水位超过安全限度时,水就从泄洪道流出,防止水坝被毁坏。

目前,公开号为CN2047038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坝面溢洪道结构,它包括坝体,在坝体内分层设置有锚固网,且锚固网露出坝体的连接段与以后到底板连接钢筋相连,在坝体的表面上铺设有溢洪道底板。

坝面溢洪道结构虽然利用自身重力产生的摩擦力牵拉溢洪道,使其满足抗滑的要求,但是往往这种斜坡式溢洪道在泄洪的时候会对下游产生巨大的冲击,从而对下游的设施产生影响以及破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井式溢洪道,其具有较好的缓冲作用,可以在泄洪时避免对下游地区造成破坏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井式溢洪道,包括水库库底,所述水库库底上设有若干垂直于水库库底的竖井,所述竖井底部还设有与水库库底平行的泄洪通道,所述泄洪通道与竖井连接,所述竖井上还设有缓冲部,所述缓冲部包括位于竖井底部与泄洪通道连通的消力井、位于竖井侧壁上竖直向下的消力块及位于竖井顶部的斜坡式入口。

如此设置,通过设有的竖井使得当水位超过设计时的警戒水位时,可以自动向下游泄洪,水通过竖井进入到底部的消力井,减缓冲击速度后,再通过泄洪通道向下游横向的排出,此时的水进行相对平稳,泄洪通道出口出来时将不会再具有巨大的势能,从而会对下游地区的设施产生破坏,同时为了减少从入口处进入到竖井当中水的冲击力,较少消力井消力的压力,从而在初期阶段结降低水的势能,使得水可以较为平缓的进入到泄洪通道内。

进一步设置:所述入口处斜坡上设有若干阶梯状缓冲层。

如此设置,通过设有的阶梯状的缓冲层,可以较好的在水流进入到竖井的初期阶段就尽可能的降低势能,减少水流冲击。

进一步设置:所述泄洪通道远离竖井一端还设有用于排出洪水的出口井,所述出口井竖直高度低于竖井。

如此设置,通过设有的出口井可以使得逼迫水流向上运动,从而在向上的过程中消耗能量势能,使得出来的水流更为平缓。

进一步设置:所述入口上方还设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设有平台。

如此设置,通过设有的平台可在平时干旱期时用于对竖井内部的检查,从而保证设施的安全,平台可以供给工作人员站立。

进一步设置:所述固定架之间设有竖直向上的过滤网。

如此设置,通过设有的过滤网一方面可以阻止杂质等物体进入到竖井从而减少竖井被堵塞的可能,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过滤网可以适当的减少一次性通过的水流量,同时降低水流的速度。

进一步设置:所述平台四周还设有环绕平台的扶手,所述扶手之间设有铁链连接。

如此设置,通过设有的扶手以及铁链减少检查人员在进行检查的过程中意外滑落水中的可能,同时让检查人员有可以扶住的地方以便稳固自身。

进一步设置:所述泄洪通道上设有若干凸起的缓冲块。

如此设置:通过设有的若干缓冲块可以降低水流在泄洪通道中的流速,从而避免对设施造成严重的影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具有可以有效降低缓冲泄洪时的压力,相比以往的泄洪方式,通过使用井式溢洪道不需要时刻关注警戒水位,一旦到警戒水位时,水流自动就向入口流入,从而流向下游,在流下的过程中不断减少势能,直至从出口井缓慢的冒出。

附图说明

图1是井式溢洪道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井式溢洪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水库库底;2、竖井;3、泄洪通道;4、缓冲部;41、消力井;42、消力块;43、入口;5、缓冲层;6、出口井;7、固定架;8、平台;9、过滤网;10、扶手;11、铁链;12、缓冲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井式溢洪道,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水库库底1,水库库底1上设有若干垂直于水库库底1的竖井2,竖井2底部还设有与水库库底1平行的泄洪通道3,在竖井2上还设有缓冲部4用于降低水流的冲击,缓冲部4包括位于竖井2底部的消力井41,消力井41的上端与竖井2连通,一侧与泄洪通道3连通,水平方向上,消力井41的最底部要低于泄洪通道3的底部,同时在竖井2壁上还设有若干竖直向下且贴附在竖井2上的消力块42,而在竖井2顶部为斜坡式的入口43,即入口43为斜坡状向内倾斜,从而有效的降低水流的冲击速度,泄洪通道3内还设有若干凸起的缓冲块12,通过缓冲块12的作用可以进一步降低水流的冲击速度。

在入口43处的斜坡上还设有若干阶梯状的缓冲层5,通过阶梯状的缓冲层5一层一层向竖井2内延伸,使得水流在流进竖井2的过程中,可以经过缓冲层5一步一步的缓冲,在泄洪通道3远离竖井2一端还设有用于排出洪水的出口井6,出口井6竖直高度要低于竖井2的高度,因此在水进入到竖井2过后可以通过压力自然而然的将水流相出口井6挤压,从而使得水流通过向上的做功,从而减少水流的势能,降低水流的冲击力。

入口43上方还竖直设有固定架7,固定架7设有平台8,平台8四周设有若干扶手10,而扶手10与扶手10之间通过钢链连接,在固定架7之间设有过滤网9,避免大杂物掉落到竖井2内从而造成堵塞竖井2,使得水流无法通过竖井2进行泄洪,从而对大坝造成严重的影响。

其主要工作远离如下,通过井式溢洪道可以在水库的水位超过警戒水位时,自动通过井式溢洪道进入到竖井2内,在竖井2的入口43处设有倾斜的斜坡,水流可以通过斜坡滑向竖井2内,同时斜坡上设有的阶梯状缓冲层5用于减缓水流的流速,而在入口43上还设有固定架7,固定架7上设有平台8主要用于工作人员在平时干旱期对于竖井2的检查,保证设施的通畅,同时平台8上设有扶手10和钢链,通过扶手10钢链工作人员可以避免摔倒等情况,在固定架7之间设有过滤网9可以避免杂物的进入从而堵塞入口43,在水流进入到竖井2内时,首先收到竖井2壁上的消力块42作用,降低一定的势能,从而进入到消力井41内,大大降低水流的冲击速度,从而进入到消力井41后在通过泄洪通道3,而泄洪通道3内的缓冲块12可以进一步阻挡水流的冲击,直至从出口井6上升至出口排出,此时水流在进入到出口井6上升时本身的势能将转化为上升的动能,从而将水较为平缓的从出口井6流出,减少对下游地区的冲击,通过一系列的缓冲部4件使得水流在通向出口的时候一步步进行缓冲,从而达到降低水流的冲击力的作用,至此将水流的冲击性能降到最低,同时不需要进行开闸等措施,一旦水位高于警戒水位自然就会朝向溢洪道的入口43流入竖井2内,达到稳定的泄洪。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