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溢洪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84394阅读:82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库建设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溢洪道。



背景技术:

溢洪道是水库建筑的防洪设备,往往建设在水坝的一侧,当水库里的水位超过安全限度时,水就从泄洪道流出,防止水坝被毁坏。

目前,公开号为CN2047038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坝面溢洪道结构,它包括坝体,在坝体内分层设置有锚固网,且锚固网露出坝体的连接段与以后到底板连接钢筋相连,在坝体的表面上铺设有溢洪道底板。

这种坝面溢洪道结构虽然利用自身重力产生的摩擦力牵拉溢洪道,使其满足抗滑的要求,但是往往这种溢洪道较斗,一旦泄洪的时候,巨大的冲击力讲给下游地区带来一定的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溢洪道,其具有可使得在水库泄水过程中,水流向下冲击时较为平缓,不会给下游地区造成破坏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溢洪道,包括坝体,所述坝体上设有缓冲部,所述缓冲部包括位于坝体边缘的平台、位于平台上贴附于坝体斜面上的混凝土灌浆平台、位于平台下方的拦截槽、位于拦截槽边缘的挡块及位于拦截槽另一侧的混凝土斜坡。

如此设置,通过设有的缓冲部使得水在向下的过程中可以大大的减少冲击力,通过设有的平台可以首先对水流进行缓冲,其次水流在进入到拦截槽内,暂时存储在拦截槽内,从拦截槽另一侧输出,从而使得拦截槽起到暂时缓存,减缓水流冲击速度,经过减缓过后的水流再从混凝土斜坡输出,此时的水流较为已然较为平缓,不会对下游地区产生严重的冲击影响。

进一步设置:所述坝体表面还设有钢筋混凝土层,所述钢筋混凝土层下方设有横向设置的排水盲沟,所述排水盲沟内设有软式透水管,所述软式透水管与横向排水盲沟之间的间隙由砂卵石进行填充。

如此设置,为了避免流水的冲击对坝体产生影响,从而在坝体表面包覆有钢筋混凝土层用于保护坝体,同时下方设有的软式透水管可以有效的排出渗透进来的水,通过横向排水盲沟排出,而为了不影响软式透水管的吸水效果,在周围填充砂卵石用于吸收渗透进来的水。

进一步设置:所述钢筋混凝土层下表面还设有与钢筋混凝土层一体设置的防滑块,所述钢筋混凝土层下方还设有若干用于卡住防滑块的防滑槽。

如此设置,通过在混凝土层底部设有防滑块配合防滑槽从而可以将混凝土卡在坝体表面,减少出现由于水流过猛从而将混凝土层冲离坝体表面。

进一步设置:所述坝体表面上设有用于喷涂混凝土的挂网,所述挂网通过锚杆固定于坝体上。

如此设置,在喷射混凝土施工中,沿工程横向和纵向布置钢筋编织的网格,并固定在坝体上,目的是为防止因混凝土收缩而开裂,并为提高喷射混凝土的整体性和受力均匀性,提高抗震、抗冲击破坏的能力,防止围岩局部掉块,钢筋网应按被支护围岩面的实际起伏形状铺设,用锚杆连接并焊牢固定。

进一步设置:所述挂网上混凝土厚度在100~120mm。

如此设置,混凝土厚度要较为合适,不可过厚或者过薄,过厚将使得挂网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而过薄很容易将混凝土冲毁。

进一步设置:所述混凝土灌浆平台宽度在3000~3500mm。

如此设置,通过设有的混凝土灌浆平台对水流进行势能的减缓,而平台的宽度应当在合适的距离,平台的宽度不应当过短,从而无法起到有效的作用,也不可过宽以免造成浪费资源,从而不利于节约成本。

进一步设置:锚杆插入坝体长度为4.5~5m,所述锚杆之间的排间距在3~4m。

如此设置:锚杆的长度不宜过长也不宜过短,过长容易折断,而过短则难以钉在坝体上,同时锚杆之间的排距应当较为合适,过少将影响到整体的牢固性能,过多则会浪费资源,不利于节约成本。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具有较好的缓冲从上游冲下的水,避免大量的水从水库开闸泄洪时,对下游地区产生严重的影响,毁坏设施,通过设有的混凝土平台以及拦截槽23可以较好的对水进行缓冲,另一方面通过设有的钢筋混凝土层与锚杆可以较好的保护坝体表面,即使出现漏水也可以从钢筋混凝土下方的横向排水盲沟中的软式透水管排出,减少坝体出现渗透现象的可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溢洪道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溢洪道A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坝体;2、缓冲部;21、平台;22、混凝土灌浆平台;23、拦截槽;24、混凝土斜坡;3、钢筋混凝土层;4、排水盲沟;5、软式透水管;6、砂卵石;7、防滑块;8、防滑槽;9、挂网;10、锚杆;11、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溢洪道,如图1及图2所示,包括坝体1,坝体1表面上设有用于喷涂混凝土的挂网9,挂网9通过锚杆10插入到坝体1内,从而将挂网9固定在坝体1上,而挂网9上喷涂有厚度在100~120mm的混凝土,挂网9通过锚杆10固定于坝体1上,锚杆10之间的排间距在3~4m,锚杆10插入坝体1的深度在4.5~5m之间,在挂网9表面的混凝土上还设有钢筋混凝土层3,钢筋混凝土层3下方设有横向设置的排水盲沟4,横向排水盲沟4内设有软式透水管5,软式透水管5与横向排水盲沟4之间有间隙,为了不影响到软式透水管5的吸水性能,因此由砂卵石6进行填充,将横向排水盲沟4与软式透水管5之间的间隙填充满,钢筋混凝土层3下表面还设有与钢筋混凝土层3一体设置的防滑块7,在挂网9表面的混凝土上上设有若干用于卡住防滑块7的防滑槽8,通过防滑块7卡进防滑槽8,从而使得钢筋混凝土层3不会被洪水长期冲击而产生位移。

在坝体1上还设有缓冲部2,由于坝体1溢洪道需要泄水,因此坝体1边缘倾斜向下,而在边缘处设有一个与水平地面平行的平台21,在平台21上设有混凝土灌浆平台22,混凝土灌浆平台22贴附与坝体1的斜面上,同时垂直于平台21,混凝土灌浆平台2221宽度在3000~3500mm,而在平台21的下方设有拦截槽23,拦截槽23靠近混凝土平台21一侧设有挡块11,而另一侧流出,继续向混凝土斜坡24流淌。

其主要工作原理如下,溢洪道主要用于水库在存储大量水时,超过其警戒位置可能会对大坝造成影响的时候,需要泄洪以释放压力,而释放的水从溢洪道释放到下游去,由于大坝阻挡的水往往处于地势较高的地方,相对压力也较大,因此在泄洪的时候,需要注意不能对下游地区造成影响和破坏,因此在泄洪的过程中就需要减缓水流的速度,降低水的势能,因此在溢洪道上设置有缓冲部2,通过混凝土平台21首先降低水流冲击的势能,通过设有的混凝土平台21避免水流直接向下,从而在向下的过程中积累越来越多的能量,因此通过混凝土平台21降低水流的能量,而当混凝土平台21的下方设有拦截槽23时,大大降低了水流冲击的速度,使得水流需要先进入拦截槽23缓冲过后才通过拦截槽23的出口出去,进一步缓冲水流,而在拦截槽23一侧还设有挡块11辅助拦截槽23对水流进行缓冲,直至水流通过一系列的缓冲到下游,减少水流对下游的冲击,从而减少对下游设施的损坏。

而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溢洪道的稳固性,通过设有的挂网9以及锚杆10提升整体的牢固性,而在挂网9上喷射混凝土,形成混凝土层,防止因混凝土收缩而开裂,并为提高喷射混凝土的整体性和受力均匀性,提高抗震、抗冲击破坏的能力,防止围岩局部掉块,在混凝土层上方设有的钢筋混凝土层3有效保护挂网9等,同时为了避免渗透,在钢筋混凝土下方设有的横向排水盲沟4以及内部的软式透水管5,通过软式透水管5将渗透进入的水分排出,而为了防止钢筋混凝土层3长时间冲击被冲毁因此在钢筋混凝土下表面上设有防滑块7,而在混凝土层上设有防滑槽8,防滑块7卡入防滑槽8,从而避免钢筋混凝土层3被冲击而出现位移。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