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水生植物卷与土工椰网的生态护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27031阅读:20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水生植物卷与土工椰网的生态护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于水生植物卷与土工椰网的生态护坡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水生植物卷与土工椰网的生态护坡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护坡工程一般以水泥、石料、混凝土等硬性材料为主要建材,在设计上以力学的角度去思考边坡稳定,通常都以安全、经济为优先,忽略了生态修复,使边坡的生态功能恢复更加困难。同时,传统护坡工程建设的实施,还往往会伴随出现了大量的施工开挖,造成大量的裸露土质边坡和岩石边坡,改变了原有的地貌和应力状态,使得一些边坡的稳定性发生了改变,原有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进一步可能导致更为严重的水土流失和环境生态失衡问题。

河道的功能已经不仅仅是“泻洪、排涝、蓄水、引清、航运”,而且还包括“景观、旅游、生态以及对周边环境的呼应”等等。人们对水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需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河道景观,而且需要河水清澈见底、鱼虾洄游、水草茂盛的自然生态景观。为了保证边坡的稳定和保护生态坏境,更多的生态护坡类型开始逐渐被应用于河道湖泊护岸。目前主要的生态边坡形式有很多,如直接植草皮、喷播草种、挂三维网植草、厚层基材植草、植生袋等等。无论是那种方法都有一些不足:如直接植草皮工作繁琐、时间长,并且移植草皮运输量大,移植后抗冲刷性能弱,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未能减缓雨水入渗和冲蚀坡体;喷播草种价格便宜、施工方便,但是边坡坡面不具备抗冲刷能力,并且草种受雨水风吹影响,成活率不高、效果不明显;厚层基材植草、挂三维网植草、植生袋都是利用载体将草种等在边坡上绿化,起到较好的稳固坡面作用,但是成本较高,并且三维网等塑料制品用料对生态环境会有一定的破坏,植生袋护坡雨水从植生袋间的缝隙渗流冲刷坡面,坡面抗冲刷效果不明显。总之,目前的生态护坡方式各有优缺点,对边坡防护都有运用,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尚未有一种具备造价低廉、抗冲刷能力强、施工简单、抗渗能力强、对环境零污染等多种优点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水生植物卷与土工椰网的生态护坡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水生植物卷与土工椰网的生态护坡装置,包括坡体和土工椰网,所述坡体的下端设有固定装置,且固定装置的上端穿插设有木桩,所述坡体的上端面铺设有土工椰网,且土工椰网与坡体之间通过楔形木棒固定连接,所述土工椰网的下端折叠设有水生植物卷区,且水生植物卷区内填充有砾石与细沙层。

优选的,所述水生植物卷区种植挺水植物。

优选的,所述坡体1坡率在1:4至1:8之间。

优选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块、支撑杆和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之间通过支撑杆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中部设有与木桩相对应的通孔,且第二固定块的中部设有对木桩相对应的固定槽,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的形状为圆形,且通孔和固定槽的内表面设有防滑斜纹。

优选的,所述水生植物卷区的形状为圆环,且砾石与细沙层5中砾石与细沙的比例为5:3。

优选的,所述木桩6的直径为100mm到200mm。

优选的,所述楔形木棒3均匀设置在坡体1上,且楔形木棒3之间间隔为500mm,楔形木棒3的长度为300mm,直径为20mm到3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通过土工椰网和水生植物卷构建滨水植物群落,增加了土壤负荷,植物根系能加强土壤的聚合力,在土壤本身强度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根系的机械束缚增强根际土壤的总体强度,使其固结为一整体,更增强了土体的稳定性,同时植物体的机械作用还表现在对坡上物质起到阻挡和支持的作用,减少了块体运动的可能。

(2)本发明除了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功能外,还保护与创造了生物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自然景观,兼顾工程的环境效应和生物效应,达到一种土体和生物相互涵养,适合生物生长的仿自然状态,体现了“人与自然和环境协调发展”理念,而且,施工要求低、简单易行。

(3)本发明的木桩以及折叠成环状的土工椰网水生植物卷具有良好固土能力,确保坡脚的稳定,有效提升水土保持能力,丰富水生植物群落与根系固定。

(4)本发明特定的固定装置提高了木桩固定水生植物卷的效果,进一步提高了坡脚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与木桩结构示意图。

图中:1坡体、2土工椰网、3楔形木棒、4水生植物卷区、5砾石与细沙层、6木桩、7固定装置、71第一固定块、72支撑杆、73第二固定块、8通孔、9固定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水生植物卷与土工椰网的生态护坡装置,包括坡体1和土工椰网2,所述坡体1的下端设有固定装置7,且固定装置7的上端穿插设有木桩6,所述坡体1的上端面铺设有土工椰网2,且土工椰网2与坡体1之间通过楔形木棒3固定连接,所述土工椰网2的下端折叠设有水生植物卷区4,且水生植物卷区4内填充有砾石与细沙层5。

所述坡体1坡率在1:4至1:8之间,述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块71、支撑杆72和第二固定块73,所述第一固定块71和第二固定块73之间通过支撑杆72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71的中部设有与木桩6相对应的通孔8,且

第二固定块73的中部设有对木桩6相对应的固定槽9,所述第一固定块71和第二固定块73的形状为圆形,且通孔8和固定槽9的内表面设有防滑斜纹,所述楔形木棒3均匀设置在坡体1上,且楔形木棒3之间间隔为500mm,楔形木棒3的长度为300mm,直径为20mm到30mm,所述砾石与细沙层5中砾石与细沙的比例为5:3,所述木桩6的直径为100mm到200mm。

工作原理:确定坡体1的坡类型、坡率,河道流速与剪应力条件等,坡体1的坡率在1:4至1:8之间,河道最大流速在1米/秒到3米/秒,最大水力剪应力在100N/m2以下,沿坡体1在坡脚位置(常水位线以下300mm到800mm)楔入直径为100mm到200mm的木桩6进行坡脚固定,铺设土工椰网2,在坡体1的上表面铺设以椰纤维卷为材料的土工布三维植被网,每间隔500mm用楔形木棒3(长度为300mm,直径20mm到30mm)进行固定,最后构建水生植物卷,在土工椰网2的末端,靠近木桩6一侧,折叠形成直径300mm到800mm的水生植物卷区4(位于年平均水位以下),内部填充0-50mm粒径的砾石与细沙层5,选择适宜本土种植、具有良好固土能力的挺水植物(如芦苇、菖蒲等)种植于水生植物卷区4内,以确保坡脚的稳定,有效提升水土保持能力,丰富水生植物群落与根系固定,根据岸坡地形地貌、土质和区域气候等特点,在土工椰网2网格内栽种挺水植物或播撒喜湿草种,通过植物的生长达到根系加筋、茎叶防冲蚀的目的,可在坡面形成茂密的植被覆盖,在表土层形成盘根错节的根系,有效抑制暴雨径流对边坡的侵蚀,增加土体的抗剪强度,减小孔隙水压力和土体自重力,从而大幅度提高岸坡的稳定性和抗冲刷能力,生物演替与人工维护,在本生态护坡构建形成的初期(通常为植物第1~2个生长周期),需要通过一定的人工的维护方法(浇水、修剪等)来帮助有效促进演替周期,当植物群落生长稳定后,可以逐步以自然演替取代人工维护。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