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汛沙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9080阅读:83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防汛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汛沙袋。



背景技术:

防汛沙袋俗称:消防沙袋,防水沙包,消防专用沙袋,抗洪沙袋,抗洪防汛沙袋,其用途为防止地下道、捷运、地下室浸水、防止居家、车库、店铺、学校、医院、车站、大楼、工厂、仓库等之浸水、防止泥浆水之侵害、防止其它低洼地浸水、工程中之排水、防水、档水用,现有技术存在紧急沙包不像一般的布袋容易搬运可以折迭储存、交叉迭砌、其存在重量较大,不宜运输,进而影响抗汛时效性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汛沙袋,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技术存在紧急沙包不像一般的布袋容易搬运可以折迭储存、交叉迭砌、其存在重量较大,不宜运输,进而影响抗汛时效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防汛沙袋,包括沙袋本体,所述沙袋本体内套接缝制的无纺布袋,所述无纺布袋内装有沙子,所述无纺布袋内装还装有高吸水树脂,所述沙袋本体表面设置向内纵向折痕,所述沙袋本体纵向两端部设置轱辘,所述轱辘沿折痕向内折叠平置于沙袋本体表面。

进一步,所述无纺布袋为双层。

进一步,所述沙袋本体表面设置提带。

进一步,所述无纺布袋内装还装有丝麻。

进一步,所述高吸水树脂的重量为200g。

进一步,所述高吸水树脂的吸水时间3~5分钟。

进一步,所述高吸水树脂的吸水量达到20kg。

进一步,所述沙袋本体密度3×3编制,装沙容量25kg。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专利采用所述沙袋本体内套接缝制的无纺布袋,所述无纺布袋内装有沙子,所述无纺布袋内装还装有高吸水树脂,所述沙袋本体表面设置向内纵向折痕,所述沙袋本体纵向两端部设置轱辘,所述轱辘沿折痕向内折叠平置于沙袋本体表面,在使用时,将沙子和高吸水树脂同时放入无纺布袋,当不用时,先把防洪袋放置室内干燥处备用,汛期或台风雨季可随时使用防洪吸水,在使用时,打开到包袋,就近将袋子浸入水中或直接在防洪待淋水,约3到5分钟,袋子可以膨胀80到100倍,然后移到所需处进行防洪,洪水退后,未吸水的防洪袋待自然风干,做废弃物处理,环保无污染,由于其掺入高吸水树脂和沙子混合,相对于传统的沙袋,重量减轻,具有方便搬运,节省体力的效果。

2、本专利采用所述沙袋本体表面设置向内纵向折痕,所述沙袋本体纵向两端部设置轱辘,所述轱辘沿折痕向内折叠平置于沙袋本体表面,由于折叠后的轱辘平方于沙袋表面,易于堆放,同时在使用时,沿折痕打开沙袋就可以使用,同时可以通过拉拽的方式,通过轱辘运行,提高了沙袋运输的灵活性。

3、本专利采用所述沙袋本体表面设置提带,在抗洪时,可以方便工人搬运码放。

4、本专利采用轻巧,搬运简单,可以快速完成防水部署、收藏方便,施工轻巧快速,不占空间、采用对环境无害的材料,可以当一般废弃物处理,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汛沙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图中:1-沙袋本体,2-无纺布袋,3-高吸水树脂,4-折痕,5-轱辘6-提带。

实施例:

本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防汛沙袋,包括沙袋本体1,所述沙袋本体1内套接缝制的无纺布袋2,所述无纺布袋2内装有沙子,所述无纺布袋2内装还装有高吸水树脂3,所述沙袋本体1表面设置向内纵向折痕4,所述沙袋本体1纵向两端部设置轱辘5,所述轱辘5沿折痕4向内折叠平置于沙袋本体1表面。

所述无纺布袋2为双层。

所述沙袋本体1表面设置提带6。

所述无纺布袋2内装还装有丝麻。

所述高吸水树脂3的重量为200g。

所述高吸水树脂3的吸水时间3~5分钟。

所述高吸水树脂3的吸水量达到20kg。

所述沙袋本体1密度3×3编制,装沙容量25kg。

工作原理:

本专利通过所述沙袋本体内套接缝制的无纺布袋,所述无纺布袋内装有沙子,所述无纺布袋内装还装有高吸水树脂,所述沙袋本体表面设置向内纵向折痕,所述沙袋本体纵向两端部设置轱辘,所述轱辘沿折痕向内折叠平置于沙袋本体表面,在使用时,将沙子和高吸水树脂同时放入无纺布袋,当不用时,先把防洪袋放置室内干燥处备用,汛期或台风雨季可随时使用防洪吸水,在使用时,打开到包袋,就近将袋子浸入水中或直接在防洪待淋水,约3到5分钟,袋子可以膨胀80到100倍,然后移到所需处进行防洪,洪水退后,未吸水的防洪袋待自然风干,做废弃物处理,环保无污染,由于其掺入高吸水树脂和沙子混合,相对于传统的沙袋,重量减轻,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紧急沙包不像一般的布袋容易搬运可以折迭储存、交叉迭砌、其存在重量较大,不宜运输,进而影响抗汛时效性的问题,具有环保无污染、节省体力、运输灵活、方便工人搬运码放的有益技术效果。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