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水马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41374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抽水马桶的制作方法

技术区域

本发明涉及抽水马桶。



背景技术:

1.以往,对用于冲洗马桶的马桶座部内的冲洗方式进行有各种研究。专利文献1提出了一种马桶冲洗装置,在马桶座部的后方设置三个喷水口,能够通过切换阀变更从三个喷水口喷出的冲洗水的喷出模式。在该文献中,作为冲洗水的喷出模式,公开了仅使用三个喷水口中的一个喷水口的喷出模式、并用两个喷水口的模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938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555318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5-6795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不过,马桶座部通常具有:用于接收污物的接收面部;连接于接收面部的上缘部的边缘部。作为该马桶座部的冲洗方式,已知如下方式:通过从形成于边缘部的喷水口沿边缘部的内周面向周方向的一侧喷出冲洗水,冲洗马桶座部内。该冲洗方式的优点在于,与通过从边缘部的喷水口向下喷出冲洗水而冲洗马桶座部内的方式相比,由于通过冲洗水冲洗包含边缘部的内周面在内的马桶座部内大范围,因此能够获得良好的清洁性。

本发明人经过对这种冲洗方式进行研究,认识到了以下课题。在该冲洗方式中,在冲洗水沿边缘部的内周面流动的中途,冲洗水由于重力而向下方流落。因此,要获得良好的边缘冲洗能力,需要设法使冲洗水到达边缘部的内周面整体。当从这种观点出发进行研究时,发现专利文献1的马桶冲洗装置没有进行用于冲洗边缘部的内周面的特别方法,在边缘冲洗能力方面存在改进的空间。

第一发明是鉴于这种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得到良好的边缘冲洗能力的抽水马桶。

2.以往,对用于冲洗马桶的马桶座部内的冲洗方式进行有各种研究。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抽水马桶,其具备形成于碗状的污物接收面下方的凹部、边缘部、两个喷水部,从两个喷水部喷出的冲洗水的主流流入凹部。另一方面,对于这种抽水马桶来说,为了水资源的有效利用,要求能够以更少的水量进行冲洗。

不过,在专利文献2的附图11中示出来自两个边缘喷水部的冲洗水的流入路径。在该抽水马桶中,来自这些边缘喷水部的主流在马桶的俯视下集中于凹部内的前侧和右侧流动。因此,认为针对附着于马桶的主视下凹部内的纵深侧、左侧的污物的冲洗力不足。另外,还认为,主要朝向排水(trap)入口方向的下方向的流动主要以主流形成,但是难以形成马桶的主视下凹部的左纵深区域处的下方向流动,导致浮游性的污物滞留。特别是,在以小水量冲洗的情况下,担心凹部内水流、下方向流动的不平衡不平衡影响显著。

即,在这种抽水马桶中,需要设法抑制凹部内水流、下方向流动的不平衡以提高冲洗力。当从这种观点出发进行研究时,专利文献2的抽水马桶没有特别设法改进凹部内水流、下方向流动的不平衡,在抽水马桶的凹部冲洗能力方面存在改进的空间。

第二发明是鉴于这种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凹部内水流、下方向流动的不平衡而能够得到良好的凹部冲洗能力的抽水马桶。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第一发明的第一方式的抽水马桶。抽水马桶具备马桶主体,该马桶主体包括:马桶座部;以及喷水部,用于向马桶座部内喷出冲洗水,马桶座部具有:接收面部,用于接收污物;以及边缘部,连接于接收面部的上缘部,喷水部具有形成于边缘部的三个喷水口,从三个喷水口沿边缘部的内周面向周方向上的一侧喷出冲洗水,马桶座部具有在俯视下被将马桶主体的外表面部分的左右尺寸二等分的左右中心线和将该马桶座部的内表面部分的前后尺寸二等分的前后中心线划分的四个分割区域,三个喷水口分别独立地形成于四个分割区域中的三个分割区域。

根据该方式,在四个分割区域中的三个分割区域中分别形成独立的喷水口。因此,与在四个分割区域中的两个分割区域中形成独立的喷水口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从各喷水口分别至在周方向上的一侧相邻的其他喷水口为止的边缘部的内周长。因此,易于使冲洗水到达边缘部的内周面整体,能够获得良好的边缘冲洗能力。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第二发明的第一方式为抽水马桶。抽水马桶具备具有马桶座部的马桶主体。马桶座部具备:接收面部,用于接收污物;边缘部,连接于接收面部的上缘部;以及凹部,从接收面部的下缘部向下方凹陷而成。凹部通过由左立壁、右立壁以及后立壁所构成的三个立壁划定,左立壁及右立壁分别对应于俯视下底边位于左右侧边的后方的三角形的左右侧边,后立壁对应于底边,边缘部上设置有由第一喷水口、第二喷水口和第三喷水口构成的三个喷水口,在俯视下,第一喷水口设置于凹部的侧方,第二喷水口设置于凹部的前方,第三喷水口设置于凹部的后方,三个喷水口沿着边缘部向周方向上的一侧喷出冲洗水。

根据该方式,从三个喷水口沿边缘部的内周面向周方向上的一方向侧喷出的三股冲洗水能够分别在冲洗边缘部的内周面的同时冲洗凹部。

附图说明

图1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抽水马桶的侧截面图。

图2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抽水马桶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a-a线截面图。

图4为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马桶主体的左右中心线和马桶座部的前后中心线的图。

图5为示出冲洗水在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马桶座部内初始阶段的流动方式的图。

图6为示出冲洗水在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马桶座部内中途阶段的流动方式的图。

图7为示出冲洗水在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马桶座部内中途阶段的流动方式的其他图。

图8为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边缘部的第一边缘导水路径~第三边缘导水路径的内周长的图。

图9为示出小水的传递方式的图,图9的(a)为示出第一变形例涉及的马桶主体的图,图9的(b)为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马桶主体的图。

图10为用于说明对冲洗水付与的离心力的图。

图11的(a)为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第二喷水口周围的构造的图,图11的(b)为示出第二变形例涉及的第二喷水口周围的构造的图。

图12为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三喷水口周围的构造的图。

图13为示出可得到作用效果(1)的喷水口的布置方式的例子的示意图。

图14为示出可得到作用效果(2)的喷水口的布置方式的例子的示意图。

图15为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抽水马桶的侧截面图。

图16为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抽水马桶的俯视图。

图17为图15的a-a线截面图。

图18为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向部周边的水流的示意图。

图19为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凹部的中心轴的图。

图20为放大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凹部的内缘的俯视图。

图21为示意性示出冲洗水在第二实施方式的马桶座部之中的流动方式的图。

图22为示意性示出冲洗水在第二实施方式的马桶座部之中的流动范围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在实施方式、变形例中,对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在各附图中,为了方便说明,适当放大、缩小、省略构成要素的一部分。

1.说明第一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图1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抽水马桶10的侧截面图,图2为抽水马桶10的俯视图。

抽水马桶10具备以陶瓷为原材料的马桶主体12。马桶主体12为以挂于卫生间的侧壁面100的状态安装的壁挂式马桶。虽未图示,在马桶主体12的上方配置有收纳局部冲洗装置等温水冲洗用装置的箱体、能够上下转动地支承于箱体的马桶盖及马桶座圈。

如图1所示,马桶主体12具备:形成于马桶主体12的前部的马桶座部14;通过形成于马桶座部14的底部的入口16(也参照图2)而与马桶座部14内连通的排水部(trap)18。排水部18成为用于将马桶座部14内的污物向下水道(未图示)排出的排水通路部20的一部分。排水通路部20除了排水部18之外还具备连接于排水部18的下游端部的连接管22,污物通过这些内侧而排出至下水道。此外,切断空气在通水方向上的流动的封水24存积于排水部18,通过封水24防止来自下水道的臭气逆流。

图3示出图1的a-a线截面图。

如图1、图3所示,马桶座部14形成为俯视下前后尺寸大于左右尺寸的椭圆形。马桶座部14具备:用于接收污物的接收面部26;连接于接收面部26的上缘部且形成马桶座部14的上缘部的边缘部28;从接收面部26的下缘部向下方凹陷形成的凹部30。

接收面部26及凹部30呈环状连续设置。接收面部26形成为朝向环中心侧以下坡度倾斜。凹部30形成为有底状,排水部18的入口16开口于凹部30的底部。封水24的一部分存积于凹部30。

边缘部28上形成有三个喷水口32a~32c(后述)。边缘部28具有以分别从三个喷水口32a~32c沿马桶座部14的周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的三个边缘导水路径34a~34c。以下,在统称喷水口32a~32c时称为“喷水口32”,在统称边缘导水路径34a~34c时称为“边缘导水路径34”。

边缘导水路径34形成为引导从喷水口32喷出的冲洗水打旋。如图1所示,边缘导水路径34具备:从接收面部26的上端缘26a向马桶座部14的外侧延伸的架部34a;从架部34a的外周端部立起的立壁部34b;从立壁部34b的上端部向马桶座部14的内侧延伸的悬伸部34c。如图3所示,架部34a的径向尺寸以随着从喷水口32向旋流旋转方向da(后述)离开而变短的方式形成。悬伸部34c也相同。从而,从喷水口32喷出的冲洗水随着从喷水口32离开而逐渐流落至接收面部26。

三个边缘导水路径34中包含分别对应于三个第一喷水口32a~第三喷水口32c的第一边缘导水路径34a~第三边缘导水路径34c。在俯视下,第一边缘导水路径34a以第二喷水口32b的附近且其内侧为终端位置34aa,以从第一喷水口32a至终端位置34aa沿旋流旋转方向da延伸的方式形成。第二边缘导水路径34b以第三喷水口32c的附近且其内侧为终端位置34ba,以从第二喷水口32b至终端位置34ba沿旋流旋转方向da延伸的方式形成。第三边缘导水路径34c以第一喷水口32a的附近且其内侧为终端位置34ca,以从第三喷水口32c至终端位置34ca延伸的方式形成。各边缘导水路径34a~34c以在围绕马桶座部14的中心点cp(后述)的角度范围中至少1/4圆周量的角度范围内延伸的方式形成。

图4为用于说明马桶主体12的左右中心线la和马桶座部14的前后中心线lb的图。

马桶主体12的左右中心线la是指在俯视下将马桶主体12的外表面部分的左右尺寸lx二等分并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直线。详细而言,将从马桶主体12的外表面部分的左端位置12l至右端位置12r的左右尺寸lx二等分的直线成为左右中心线la。另外,马桶座部14的前后中心线lb是指在通过马桶座部14的各喷水口32a~32c的水平截面的俯视下,将马桶座部14的内表面部分的前后尺寸ly二等分并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直线。详细而言,将从马桶座部14的内表面部分的前端位置14f至后端位置14r的前后尺寸ly二等分的直线成为前后中心线lb。此外,前述的马桶座部14的中心线cp是指左右中心线la和前后中心线lb的交点。

以上的马桶座部14具有在俯视下被马桶座部14的左右中心线la和前后中心线lb划分的四个分割区域sr1~sr4。以下,将四个分割区域sr1~sr4中相对于前后中心线lb来说后侧且相对于左右中心线la来说右侧的分割区域作为第一分割区域sr1。另外,将四个分割区域中从第一分割区域sr1开始位于俯视下逆时针方向的分割区域依次作为第二分割区域sr2、第三分割区域sr3、第四分割区域sr4。第二分割区域sr2、第三分割区域sr3为前侧的分割区域,第一分割区域sr1、第四分割区域sr4为后侧的分割区域。

返回图3,马桶主体12进一步具备具有前述的三个喷水口32a~32c的喷水部36。喷水部36除了具有三个喷水口32a~32c之外,还具有后述的通水部38。喷水部36用于从三个喷水口32a~32c沿边缘部28的内周面向旋流旋转方向da喷出冲洗水。喷水部36通过从各喷水口32a~32c向马桶座部14内喷出冲洗水,形成在马桶座部14内向一方向旋转的旋流。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向马桶座部14的周方向的一侧da(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旋流。以下,将该周方向的一侧da作为旋流旋转方向da。

三个喷水口32a~32c分别独立地形成于马桶座部14的四个分割区域sr1~sr4中的三个分割区域。详细而言,三个喷水口32a~32c中包含位于第一分割区域sr1的第一喷水口32a、位于第三分割区域sr3的第二喷水口32b、位于第四分割区域sr4的第三喷水口32c。任一喷水口32a~32c均以向旋流旋转方向da开放的方式形成。

通水部38为配置于边缘部28的纵深侧(马桶座部14的径向外侧)的中空构造的部分。通水部38与各喷水口32a~32c连通,成为向各喷水口32a~32c供给的冲洗水的通道。通水部38包括流入路径38a、右侧通水路径38b(第一通水路径)、左侧通水路径38c(第二通水路径)。流入路径38a配置于边缘部28的后方且纵深侧。右侧通水路径38b配置于边缘部28的左右两侧的侧方部分中的一侧的右侧部分28r的纵深侧。左侧通水路径38c配置于边缘部28的左右两侧的侧方部分中的另一侧的左侧部分28l的纵深侧。

如图1所示,从作为冲洗水供给装置的一部分的送水管102供给的冲洗水流入流入路径38a。在图1、图2中示出从送水管102对流入路径38a的冲洗水的供给路径ra。冲洗水穿过导入孔38e流入流入路径38a内,该导入孔38e形成在配置于边缘部28的后方且划分流入路径38a的后壁部38d。在本实施方式中,冲洗水供给装置通过使用自来水的供水压的自来水直压式的供水方式供给冲洗水。如图3所示,流入路径38a形成为从来自冲洗水供给装置的冲洗水的流入位置pa即导入孔38e的前方向左右方向扩展。右侧通水路径38b连通于流入路径38a的左右方向的一端部,左侧通水路径38c连通于左右方向的另一端部。

右侧通水路径38b以在边缘部28的右侧部分28r的纵深侧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第一喷水口32a形成于右侧通水路径38b的下游端。

左侧通水路径38c包含形成于左侧通水路径38c的下游端部的折回部分38ca和以连通于折回部分38ca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的前后延伸部分38cb。第二喷水口32b形成于成为左侧通水路径38c的下游端的折回部分38ca的下游端。在左侧通水路径38c的前后延伸部分38cb,以从前后方向的中途位置向旋流旋转方向da且径向内侧延伸的方式形成有分支部分38cc。第三喷水口32c形成于成为左侧通水路径38c的中途位置的分支部分38cc的下游端。从前后延伸部分38cb的中途位置至分支部分38cc范围的内底面38cd以随着靠近第三喷水口32c而上升的方式形成。

在右侧通水路径38b内,从流入路径38a供给的冲洗水以向第一喷水口32a流动的方式被引导(参照方向db)。在左侧通水路径38c的前后延伸部分38cb内,从流入路径38a供给的冲洗水的一部分朝向折回部分38ca侧流动(参照方向dc),剩余部分以被朝向分支部分38cc侧引导的方式流动(参照方向dd)。在折回部分38ca内,从上游侧的前后延伸部分38cb供给的冲洗水以向径向内侧折回并向第二喷水口32b被引导的方式流动(参照方向de)。

接着,说明使用以上的抽水马桶10的马桶座部14的冲洗方法。

抽水马桶10通过使用水的水位差将马桶座部14内的污物冲入排水部18内的、所谓直冲式冲洗方式冲洗马桶座部14内。通过操作用于开始供给冲洗水的开关、杆等操作部件,预订流量范围内的冲洗水从冲洗水供给装置供给至抽水马桶10的通水部38内。以下,将从开始供给预订流量范围内的冲洗水至结束为止的动作作为一次冲洗动作进行说明。

冲洗水流入通水部38的流入路径38a内,流入的冲洗水在分别通过右侧通水路径38b、左侧通水路径38c而流动的同时从各喷水口32a~32c喷出。当通水部38内充满冲洗水时,通过冲洗水供给装置对通水部38内的冲洗水付与对应于供水压的水压,被付与其水压的冲洗水从各喷水口32a~32c喷出。

图5为示出冲洗水在马桶座部14内的流动方式的图。在该图中示出冲洗水在马桶座部14内开始流动的初始阶段(第一阶段)。在该图中,对于冲洗水在马桶座部14内的水流标注箭头来示出。

在初始阶段,分别从第一喷水口32a、第三喷水口32c向马桶座部14内喷出冲洗水,从第二喷水口32b不喷出冲洗水。从第一喷水口32a喷出的冲洗水形成沿第一边缘导水路径34a旋转的水流dwa。另外,从第三喷水口32c喷出的冲洗水形成沿第三边缘导水路径34c旋转的水流dwb。沿各边缘导水路径34a、34c流动的冲洗水从各边缘导水路径34a、34c的架部34a逐渐流落至接收面部26,形成朝向接收面部26的下方旋转的水流dwc。

如此,为了调整开始从各喷水口32a~32c喷出冲洗水的定时,喷水部36以从通水部38内的冲洗水的流入位置pa至各喷水口32a~32c的通水路径的长度满足预先确定条件的方式设定。详细而言,将从通水部38内的冲洗水的流入位置pa分别至第一喷水口32a、第二喷水口32b及第三喷水口32c各个的通水路径的长度分别设为长度la1、la2、la3。此时,以第二喷水口32b的通水路径的长度la2比第一喷水口32a、第三喷水口32c的通水路径的长度la1、la3长的方式设定。

此外,开始从第一喷水口32a、第三喷水口32c喷出冲洗水的定时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等同的定时。这里的“等同”包含对比对象的二者相同的情况和大致相同的情况这双方。在这里,意指包含开始喷出冲洗水的定时相同的情况和大致相同的情况这双方。“等同”的解释以下也是同样。

图6、图7为示出冲洗水在马桶座部14内的流动方式的其他图。在本图中示出从初始阶段经时后的中途阶段(第二阶段)。图6与图3同样地示出抽水马桶10的a-a线截面图,图7示出抽水马桶10的侧面部分截面图。首先,参照图6进行说明。

在中途阶段,除了从第一喷水口32a、第三喷水口32c向马桶座部14内喷出冲洗水之外,还从第二喷水口32b喷出冲洗水。从第一喷水口32a、第三喷水口32c喷出的冲洗水的流动方式与初始阶段相同。

从第二喷水口32b喷出的冲洗水形成沿第二边缘导水路径34b旋转的水流dwd。沿第二边缘导水路径34b流动的冲洗水从第二边缘导水路径34b的架部34a逐渐流落至接收面部26,形成朝向接收面部26的下方并旋转的水流dwe。通过从各喷水口32a~32c喷出的冲洗水,作为在马桶座部14内向旋流旋转方向da旋转的旋转流,形成水流dwa、dwb、dwc、dwd、dwe。其中,水流dwc、dwe朝向马桶座部14的接收面部26的下方并旋转,从接收面部26之上流入凹部30内。

水流dwc中包含从第二喷水口32b喷出的冲洗水的一部分和从第三喷水口32c喷出的冲洗水的一部分合流而形成的水流dwc(1)。水流dwc(1)主要在凹部30后方的接收面部26上形成。另外,水流dwc中包含从第三喷水口32c喷出的冲洗水的一部分和从第一喷水口32a喷出的冲洗水的一部分合流而形成的水流dwc(2)。水流dwc(2)主要在两个前侧的分割区域sr2、sr3中上游侧分割区域即第二分割区域sr2的接收面部26上形成。

在此,从第二喷水口32b喷出的冲洗水的一部分与从第一喷水口32a喷出的冲洗水的一部分合流而形成朝向排水部18的入口16的主流fw。主流fw主要在从两个前侧的分割区域sr2、sr3中下游侧分割区域即第三分割区域sr3至与第三分割区域sr3在旋流旋转方向da上相邻的第四分割区域sr4的范围内在接收面部26上形成。更详细而言,从马桶座部14的凹部30观察,在两个前侧的分割区域sr2、sr3中第三分割区域sr3所在的一侧(左侧)且前侧,在第三分割区域sr3及第四分割区域sr4的接收面部26上形成主流fw(参照范围sa)。

分别从第一喷水口32a和第二喷水口32b喷出的冲洗水合流,从而主流fw成为水冲击强且大流量的水流。如图6、图7所示,该主流fw从接收面部26之上经由凹部30内而向排水部18的入口16流入。更详细而言,主流fw在接收面部26上从第三分割区域sr3朝向第四分割区域sr4,即从接收面部26上的前侧朝向后侧流动之后,从相对于凹部30来说斜前侧(左侧且前侧)流入凹部30内。此时,马桶座部14的凹部30内的污物在作为前述的旋转流而流动的冲洗水的水位差特别是作为主流fw而流动的冲洗水的水位差作用下,通过入口16而被冲入排水部18内。这里的“作为主流fw而流动的冲洗水的水位差”是指分别从第一喷水口32a、第二喷水口32b喷出的冲洗水的合流位置至排水部18的入口16的高度之差hd(参照图7)。

在凹部30内,由于主流fw流入凹部30内,除了形成朝向排水部18的入口16的水流之外,还形成碰撞凹部30的右侧壁部30a(第一侧壁部)之后朝向前方的水流dwf。该水流dwf在沿凹部30的右侧壁部30a流动之后,以碰撞左侧壁部30b的方式流动。该水流dwf由于碰撞凹部30的右侧壁部30a、左侧壁部30b的冲击,以被推举的方式在上升的同时流动。该上升的水流dwf与从接收面部26上的前侧朝向后侧流入凹部30内的水流dwc(2)合流(参照范围sb),从而形成朝向排水部18的入口16的水流dwg。与水流dwc(2)同样,该水流dwg也以从马桶座部14内的前侧朝向后侧的方式流动。

说明以上的抽水马桶10的作用效果。

(1)根据以上的抽水马桶10,在四个分割区域sr1~sr4中的三个分割区域中分别形成独立的喷水口32a~32c。因此,与在四个分割区域sr1~sr4中的两个分割区域中形成独立的喷水口相比,能够缩短从各喷水口32a~32c各自至在旋流旋转方向da相邻的其他喷水口为止的边缘部28的内周长。考虑假设在两个分割区域独立形成喷水口的情况。沿边缘部28的内周面流动的冲洗水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方流落。因此,这种情况下,由于从喷水口至其他喷水口为止的边缘部28的内周长变长,因此在远离喷水口的位置难以到达足够量的冲洗水。关于这点,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边缘部28整体上能够缩短从喷水口至其他喷水口为止的边缘部28的内周长,因此易于使冲洗水到达边缘部28的内周面整体,能够获得良好的边缘冲洗能力。

(2)另外,朝主要通过从第一喷水口32a喷出的冲洗水和从第二喷水口32b喷出的冲洗水合流而形成向排水部18的入口16的主流fw。由于该第二喷水口32b位于前侧第三分割区域sr3,因此与设置于后侧分割区域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冲洗水在从第二喷水口32b至排水部18的入口16为止的区间流动的路径。其结果是,由从第二喷水口32b喷出的冲洗水形成的主流fw的水冲击变强,通过强水冲击的主流fw将马桶座部14内的污物冲入排水部18的入口16,从而能够得到良好的污物排出性能。

另外,主要通过从第一喷水口32a喷出的冲洗水和从第二喷水口32b喷出的冲洗水在接收面部26上即马桶座部14的内周面上合流而形成朝向排水部18的入口16的主流fw。因此,能够通过强水冲击的主流fw冲洗接收面部26,能够获得良好的马桶座冲洗性能。

另外,在得到良好的边缘冲洗能力、污物排出性能、马桶座冲洗性能方面,也可以考虑增加冲洗一次马桶所使用的整个冲洗水量,或者增大喷水口的开口面积而增加冲洗水喷出量的方法。关于这点,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无需增大冲洗一次马桶所使用的整个冲洗水量,因此能够在防止整个冲洗水量增大的同时得到良好的边缘冲洗能力、污物排出性能、马桶座冲洗性能。另外,由于无需增大喷水口的开口面积,因此能够在防止喷水口的开口面积增大的同时得到良好的边缘冲洗能力、污物排出性能、马桶座冲洗性能。尤其,由于能够防止喷水口的开口面积增大,因此通过减小喷水口的尺寸,能够在获得良好的外观同时得到良好的边缘冲洗能力、污物排出性能、马桶座冲洗性能。

另外,在使冲洗水到达边缘部28的内周面整体方面,从一喷水口至其他喷水口为止的边缘部28的内周长越长,越需要增大一喷水口的冲洗水喷出量,还需要在此基础上增大与一喷水口相连的边缘导水路径34的尺寸。关于这点,根据本实施方式,与在边缘部28上形成两个喷水口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从一喷水口至其他喷水口为止的边缘部28的内周长。因此,在使冲洗水到达边缘部28的内周面整体方面,在能够减少三个喷水口32a~32c的冲洗水喷出量的基础上,能够减小边缘导水路径34的架部34a的宽度、立壁部34b的高度等尺寸。

另外,喷水部36构成为在从第一喷水口32a及第三喷水口32c喷出冲洗水之后,从第二喷水口32b喷出冲洗水,因此具有以下优点。当增加对用于一次冲洗动作的整个冲洗水量来说的主流fw的流量即主流流量的比例时,能够不用增加整个冲洗水量就使主流流量增加,从而通过主流流量的增大能够提高污物排出能力、马桶座冲洗能力。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能够使从第二喷水口32b喷出而不合流就流入入口16的冲洗水量减少,因此能够增大主流流量相对于整个冲洗水量的比例。因此,不用增加整个冲洗水量,就能够通过增大主流流量的比例来提高污物排出能力、马桶座冲洗能力。

接着,说明与第一喷水口32a~第三喷水口32c相关的其他特征。

喷水部36构成为,第一喷水口32a的冲洗水喷出量最多,第二喷水口32b的冲洗水喷出量次多,第三喷水口32c的冲洗水喷出量最少。即,以冲洗水喷出量按照第一喷水口32a、第二喷水口32b及第三喷水口32c的顺序减少的方式构成。从另一观点来看,以第一喷水口32a与其他两个第二喷水口32b、第三喷水口32c相比冲洗水喷出量多的方式构成。这里的冲洗水喷出量是指通过喷水口的单位时间的冲洗水流量(l/s)。

为了满足这种各喷水口32a~32c的冲洗水喷出量的大小关系,喷水部36以如下方式构成。对于从来自冲洗水供给装置的冲洗水的流入位置pa(参照图3)至各喷水口32a~32c为止的通水部38内的通水路径进行讨论。假设通水路径存在分别对应于第一喷水口32a~第三喷水口32c的通水路径。喷水口的冲洗水喷出量为与向喷水口供给冲洗水的通水路径中通路截面积最小的部位(以下称为“流量设定部”)的通路截面积成正比的大小。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喷水口32a的流量设定部为位于第一喷水口32a的通水路径的下游端的第一喷水口32a本身。第二喷水口32b的流量设定部也为第二喷水口32b本身,第三喷水口32c的流量设定部也为第三喷水口32c本身。

喷水部36构成为,第一喷水口32a的通路截面积即开口面积最大,第二喷水口32b的开口面积次大,第三喷水口32c最小。即,以开口面积按照第一喷水口32a、第二喷水口32b及第三喷水口32c的顺序减小的方式构成。从另一观点来看,以第一喷水口32a与其他两个第二喷水口32b、第三喷水口32c相比开口面积大的方式构成。这里的开口面积(通路截面积)是指与通水方向正交的截面上的截面积。从而,以各喷水口32a~32c的各个冲洗水喷出量的大小关系与各喷水口32a~32c的各个开口面积的大小关系相同的方式构成。

图8为示出边缘部28的各边缘导水路径34a~34c的内周长lb1~lb3的图。

这里的内周长是指,在通过边缘部28的水平截面中,从位于各边缘导水路径34a~34c的始端位置的各喷水口32a~32c至各边缘导水路径34a~34c的终端位置34aa~34ca的范围的内周面长度。例如,第一边缘导水路径34a的内周长lb1为从第一喷水口32a至第一边缘导水路径34a的终端位置34aa的范围的内周面长度。

边缘部28形成为,第一边缘导水路径34a的内周长lb1最长,第二边缘导水路径34b的内周长lb2次长,第三边缘导水路径34c的内周长lb3最短。即,以按照内周长lb1、内周长lb2、内周长lb3的顺序变短的方式形成。这些内周长lb1、lb2、lb3之比例如为lb1:lb2:lb3=5:3:2。

喷水部36构成为,三个喷水口32a~32c的各个冲洗水喷出量的大小关系与三个喷水口32a~32c的各个所连接的第一边缘导水路径34a~第三边缘导水路径34c的内周长lb1~lb3的大小关系相同。例如,与内周长lb1最长的第一边缘导水路径34a相连的第一喷水口32a的冲洗水喷出量最多。另外,与内周长lb3最短的第三边缘导水路径34c相连的第三喷水口32c的冲洗水喷出量最少。

更详细而言,喷水部36构成为,三个喷水口32a~32c的各个冲洗水喷出量之比相当于与三个喷水口32a~32c的各个所连接的第一边缘导水路径34a~第三边缘导水路径34c的内周长lb1~lb3之比。例如,在内周长lb1~lb3之比为5:3:2的情况下,以三个喷水口32a~32c的各个冲洗水喷出量之比相当于5:3:2的方式构成。此外,喷水部36构成为,三个喷水口32a~32c的各个冲洗水喷出量之比相当于三个喷水口32a~32c的各个开口面积之比的方式构成。

根据前述的特征,由于第一喷水口32a的冲洗水喷出量比其他第二喷水口32b、第三喷水口32c多,因此容易通过从第一喷水口32a喷出的冲洗水在马桶座部14内形成主流fw。因此,通过调整各喷水口32a~32c的位置、冲洗水的喷出方向等,能够对于马桶座部14内的主流fw的流动方式进行各种设定,能够提高冲洗水的冲洗方式的自由度。

另外,以三个喷水口32a~32c的冲洗水喷出量的大小关系相同于与三个喷水口32a~32c所连接的第一边缘导水路径34a~第三边缘导水路径34c的内周长的大小关系的方式构成。因此,能够使较多的冲洗水量流入内周长长的第一边缘导水路径34a,易于使足够量的冲洗水到达第一边缘导水路径34a整体。另外,通过使较少的冲洗水量在内周长短的第三边缘导水路径34c流动,能够抑制第三边缘导水路径34c中的冲洗水使用量。因此,在使足够量的冲洗水到达边缘部28的内周面整体而获得良好的边缘冲洗能力的同时,易于抑制用于冲洗边缘部28的内周面整体的冲洗水的使用量。

另外,由于冲洗水喷出量比其他两个喷水口32b、32c多的第一喷水口32a设置于后侧的第一分割区域,因此具有以下优点。为了相比其他两个喷水口32b、32c增多第一喷水口32a的冲洗水喷出量,向第一喷水口32a供给冲洗水的右侧通水路径38b需要确保比左侧通水路径38c更大的通路截面积。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将冲洗水喷出量多的第一喷水口32a设置于后侧的分割区域,因此相比将第一喷水口32a设置于前侧的分割区域的情况,通路截面积大的右侧通水路径38b的前后尺寸得到抑制,易于使喷水部36小型化。因此,能够在获得良好的边缘冲洗能力、污物排出能力、马桶座冲洗能力的同时,易于使喷水部36整体小型化。

此外,喷水部36构成为,第一喷水口32a及第二喷水口32b的冲洗水喷出量的合计量(以下也称为“合计喷出量”)大于第三喷水口32c的冲洗水喷出量。从而,能够期待将相对于用于一次冲洗动作的整个冲洗水量来说一半以上的冲洗水量用于主流fw的形成。因此,能够增多强水冲击的主流fw的流量,能够通过强水冲击、大流量的主流fw冲洗马桶座部14的接收面部26,并且能够获得良好的马桶座冲洗能力。另外,通过强水冲击、大流量的主流fw将马桶座部14内的污物冲入排水部18的入口16,从而得到特别良好的污物排出性能。从得到这种作用效果的观点出发,优选的是,喷水部36以第一喷水口32a及第二喷水口32b的合计喷出量相对于一次冲洗动作所使用的整个冲洗水量的比例为60%~80%的方式构成。这里的整个冲洗水量与第一喷水口32a~第三喷水口32c的各个冲洗水喷出量的合计量同义。

另外,优选的是,喷水部36以第一喷水口32a的冲洗水喷出量相对于一次冲洗动作所使用的整个冲洗水量的比例为40%~60%的方式构成。

进一步说明关于第一喷水口32a~第三喷水口32c的其他特征。

如图3所示,第一喷水口32a~第三喷水口32c分别独立地形成于两个前侧的第二分割区域sr2、第三分割区域sr3中的位于旋流旋转方向da下游侧的第三分割区域sr3、两个后侧的第一分割区域sr1、第四分割区域sr4。换言之,第一喷水口32a~第三喷水口32c没有形成于两个前侧的第二分割区域sr2、第三分割区域sr3中的位于旋流旋转方向da上游侧的第二分割区域sr2。

说明其优点。图9的(a)为示出第一变形例涉及的马桶主体12的图。在本例中,第二喷水口32b形成于第二分割区域sr2。

当使用者以坐在抽水马桶10的马桶座圈的状态小便时,有时由马桶座部14的接收面部26所接收的尿液向周围飞溅(参照方向df)。此时,当飞溅的尿液溅至包含边缘部28的前侧的左右中心位置28a在内的内周面区域时,尿液沿周方向在该内周面区域传递,可能会从第二喷水口32b进入右侧通水路径38b内。

关于这点,根据本实施方式,如图9的(b)所示,当尿液溅至包含边缘部28的前侧的左右中心位置28a在内的内周面区域时,沿周方向在该内周面区域传递的尿液难以从第二喷水口32b进入至左侧通水路径38b内的纵深侧。因此,抑制尿成分残存于第二喷水口32b的纵深侧(喷水部36的通水部38内)的可能性,能够相应地防止污浊、臭味的产生。因此,能够在得到良好的边缘冲洗能力的同时得到良好的清洁性。

根据前述的结构,也具有以下的优点。图10为示出图9的(a)的第一变形例涉及的马桶主体12的图。

沿马桶座部14的内周面流动的冲洗水被付与朝向径向外侧的离心力fc。冲洗水所流动部位的曲率半径越小则该离心力fc越大,该离心力越大则向排水部18的入口16流动的水流的水冲击越容易变弱。

考虑假设第二喷水口32b设置于第二分割区域sr2的情况。这种情况下,从喷水口32喷出的冲洗水经由位于边缘部28的前侧的左右中心位置pa的内周面区域而流动。马桶座部14形成为前后尺寸大于左右尺寸的椭圆形,因此位于该左右中心位置pa的内周面区域通常易于小于其他位置的曲率半径。因此,当将第二喷水口设置于第二分割区域sr2时,从第二喷水口32b喷出的冲洗水的水冲击在离心力fc作用下易于减弱。

关于这点,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第二喷水口32b设置于第三分割区域sr3,因此使从第二喷水口32b喷出的冲洗水不经由位于曲率半径小的边缘部28的左右中心位置pa的内周面区域而朝向排水部18的入口16流动。因此,通过从第二喷水口32b喷出的冲洗水形成的主流fw的水冲击不容易因离心力fc而减弱,与将第二喷水口32b配置于第二分割区域sr2的情况相比,能够得到良好的马桶座冲洗能力、污物排出能力。

说明抽水马桶10的其他特征。

参照图3。向第二喷水口32b供给冲洗水的左侧通水路径38c以在左侧部分28l的纵深侧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该左侧通水路径38c在边缘部28的左侧部分28l、右侧部分28r中的、形成有第二喷水口32b的第三分割区域sr3所在的一侧的左侧部分28l的纵深侧形成。该左侧通水路径38c在俯视下以在左侧部分28l的纵深侧横跨前后中心线lb的方式形成。从另一观点出发,左侧通水路径38c没有以在边缘部28的右侧部分28r的纵深侧横跨前后中心线lb的方式形成。说明其优点。

根据前述的结构,能够以不经由边缘部28的前侧的左右中心位置pb纵深侧的布局配置左侧通水路径38c。因此,与以经由边缘部28的左右中心位置pb的纵深侧的方式配置通水路径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冲洗水自流入位置pa起的通水路径,能够使水冲击强的冲洗水从第二喷水口32b喷出。其结果是,能够得到更为良好的边缘冲洗能力、马桶座冲洗能力、污物排出能力。第二喷水口32b的位置越靠近马桶座部14的第三分割区域sr3的后侧,越能够有效地取得该效果。

另外,假设在以经由边缘部28的前侧的左右中心位置pb纵深侧的方式配置通水路径的情况下,需要将第一喷水口32a用的通水路径和第二喷水口32b用的通水路径在边缘部28的右侧部分28r的纵深侧沿左右方向排列配置。关于这一点,根据前述的结构,不用使第一喷水口32a用的右侧通水路径38b和第二喷水口32b用的左侧通水路径38c在边缘部28的右侧部分28r的纵深侧沿左右方向排列配置。因此,能够减小边缘部28的右侧部分28r的纵深侧部分的宽度尺寸。从而,如图1、图2所示,能够减小马桶主体12的上表面部12a中的、从马桶座部14的上端缘向侧方延伸的侧方部分12b的宽度尺寸。

在第二边缘导水路径34b的内周面,在相对于第二喷水口32b向旋流旋转方向da分开的位置形成有呈直线状延伸的直线区间34bb。在第二边缘导水路径34b的内周面,在从第二喷水口32b至直线区间34bb的连续范围内形成有以随着远离第二喷水口32b而曲率变小的方式形成的曲率减小区间34bc。另外,在第三边缘导水路径34c的内周面,在相对于第三喷水口32c向旋流旋转方向da分开的位置也形成有呈直线状延伸的直线区间34cb。在第三边缘导水路径34c的内周面,在从第三喷水口32c至直线区间34cb的连续范围内形成有以随着远离第三喷水口32c而曲率变小的方式形成的曲率减小区间34cc。

如此,在各边缘导水路径34b、34c的内周面形成有从各喷水口32b、32c连续的曲率减小区间34bc、34cc。因此,在从各喷水口32b、32c喷出开始到通过直线区间34bb、34ca为止的范围内,刚从各喷水口32b、32c喷出并水冲击强的冲洗水在曲率半径大的区间流动,因此在该范围流动的冲洗水难以被付与大的离心力。因此,从各喷水口32b、32c喷出之后朝向排水部18的入口16的水流不容易从从刚自各喷水口32b、32c喷出并水冲击强的状态减弱。其结果是,通过与其相应强水冲击的水流冲走污物,能够得到更为良好的污物排出性能。

图11的(a)为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第二喷水口32b周围的构造的图。

第二喷水口32b通过马桶座部14的径向相邻的内侧立壁部34b(以下也称为“内侧立壁部34b(1)”)和外侧立壁部34b(以下也称为“外侧立壁部34b(2)”)局部形成。两个立壁部34b中的、外侧立壁部34b(2)的周方向端部34ba和内侧立壁部34b(1)的周方向端部34bb以在从马桶座部14的中心点cp延伸的虚拟线lc上排列的方式配置。这里的“排列”包含从马桶座部14的中心点cp观察时两个立壁部34b以在周方向上重叠的角度范围为3°以下的方式排列的情况。也可以说,两个立壁部34b以从马桶座部14的中心点cp观察时在周方向上重叠的角度范围为3°以下的方式配置。说明其优点。

图11的(b)为示出第二变形例涉及的第二喷水口32b周围的构造的图。考虑假设如图11的(b)所示那样两个立壁部34b的周方向端部34ba、34bb未在虚拟线lc上排列而两个立壁部34b的周方向上重叠的角度范围变大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分别与折回部分38ca的上游端和下游端相连的各个水路部分40在径向上排列形成。在此,由于在相对于折回部分38ca来说径向内侧形成边缘导水路径34a等的关系,折回部分38ca中径向上相对的两个内壁面38f易于以随着朝向折回部分38ca的终端位置38g而宽度变窄的方式形成。因此,各水路部分40的宽度尺寸也易于以随着靠近折回部分38ca而变窄的方式形成。因此,在从左侧通水路径38c的前后延伸部分38cb经由折回部分38ca直至第二喷水口32b的路径rb之中,通路截面积比第二喷水口32b小的部位易于在内侧立壁部34b的径向两侧形成(参照范围sc)。其结果是,难以进行如下的设计,即,与第二喷水口32b相连的通水路径中通路截面积最小的部位即前述的流量设定部成为第二喷水口32b。

另一方面,如前所述,如果两个立壁部34b的周方向端部34ba、34bb以在虚拟线lc上排列的方式形成,则分别与折回部分38ca的上游端和下游端相连的各个水路部分40难以在径向上排列形成。从而,在前述的路径rb之中,通路截面积小于第二喷水口32b的部位难以形成,易于进行第二喷水口32b成为流量设定部的设计。

此外,第二喷水口32b由于形成于马桶座部14的前侧的分割区域sr3,因此通常使用时,位于不容易被使用者目视到的位置。因此,即使在以形成第二喷水口32b的两个立壁部34b的周方向端部34ba、34bb排列的方式配置且有时甚至能够从第二喷水口32b看到纵深侧的构造的情况下,通过使第二喷水口32b本身难以目视到,能够防止美观性下降。此外,这里的“通常使用时”是指从前方靠近抽水马桶10后坐在马桶座圈上排便的情况。

图12为示出第三喷水口32c周围的构造的图。

在俯视下,将左侧通水路径38c和前后中心线lb重叠的位置处的左侧通水路径38c的宽度尺寸设为w1。在左侧通水路径38c中形成有随着从前后中心线lb朝向后方而宽度尺寸逐渐变大的的宽度变化区域38h。在该宽度变化区域38h中,当将成为宽度尺寸w1的二倍的宽度尺寸w2的位置38i设为基准位置38i时,第三喷水口32c相比该基准位置38i形成于后方。假设在第三喷水口32c形成于基准位置38i的前方位置(例如范围sd)的情况下,由于需要在其周围确保用于将冲洗水导入第三喷水口32c的壁部分,因此从其周围朝向第二喷水口32b的通水路径容易变窄。另一方面,如果第三喷水口32c形成于基准位置38i的后方,则朝向第二喷水口32b的通水路径不容易由于用于将冲洗水导入第三喷水口32c的壁部分而变窄,易于将足够量的冲洗水供给至第二喷水口32b。

以上基于实施方式说明了第一发明,但实施方式仅示出了第一发明的原理、应用而已。另外,在实施方式中,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第一发明的构思的范围内能够实施多种变形例、配置变更。

关于抽水马桶10,说明了使用直冲式作为冲洗方式的示例,但通过与虹吸式、虹吸喷射式等其他方式组合的冲洗方式也可以冲洗马桶座部14内。关于抽水马桶10,说明了使用自来水直压式作为供水方式的示例,但此外也可以采用使用重力的重力供水式、冲洗阀式等供水方式。马桶主体12以壁挂式马桶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为设置于卫生间的地面上的置地式马桶。另外,马桶主体12除了陶瓷之外也可以以树脂等为原材料。

另外,关于边缘导水路径34的架部34a,只要以与接收面部26的上端缘26a相连的上表面部分的倾斜度比与接收面部26的上端缘26a相连的接收面部26的内表面部分的倾斜度缓和的方式形成即可。只要满足这种条件,架部34a的上表面部分既可以如图1等所示那样形成为平面状,也可以形成为圆弧状。另外,边缘导水路径34的与旋流旋转方向d正交的铅垂截面的形状可以是通过边缘导水路径34的架部34a的上表面部分和悬伸部34c的下表面部分形成连续的曲面状。另外,边缘导水路径34可以不具有悬伸部34c。另外,关于三个边缘导水路径34a~34c,说明了以在终端位置34aa、34ba、34ca不与其他边缘导水路径连续而断开的方式形成的示例,但也可以以与其他边缘导水路径连续的方式形成。

另外,从得到前述的作用效果(1)的观点出发,三个喷水口32a~32c分别独立地形成于四个分割区域sr1~sr4中的三个分割区域即可。从该观点出发,三个喷水口32a~32c的位置不限于实施方式的内容。

图13为示出可得到作用效果(1)的喷水口32a~32c的布置方式的示例的示意图。

从得到作用效果(1)的观点出发,例如图13的(a)所示,可以将第一喷水口32a形成于第一分割区域sr1,将第二喷水口32b形成于第二分割区域sr2,将第三喷水口32c形成于第四分割区域sr4。另外,如图13的(b)所示,可以将第一喷水口32a形成于第一分割区域sr1,将第二喷水口32b形成于第二分割区域sr2,将第三喷水口32c形成于第三分割区域sr3。另外,如图13的(c)所示,可以将第一喷水口32a形成于第二分割区域sr2,将第二喷水口32b形成于第三分割区域sr3,将第三喷水口32c形成于第四分割区域sr4。如此,冲洗水喷出量最多的第一喷水口32a可以形成于前侧的分割区域,而不是形成于后侧的分割区域。在任一情况下,可以说在四个分割区域sr1~sr4中,在一个分割区域中没有形成喷水口,在其他三个分割区域中独立地形成喷水口。

另外,关于三个喷水口32a~32c,以四个分割区域sr1~sr4中的三个分割区域的各自至少包含一个的方式形成即可,也可以以横跨相邻的分割区域的方式形成。例如,可以以将第二喷水口32b形成于第三分割区域sr3、将第三喷水口32c形成于第四分割区域sr4的同时,使第一喷水口32a横跨第一分割区域sr1、第二分割区域sr2的方式形成。另外,除此之外,既可以以使第二喷水口32b横跨相邻的分割区域的方式形成,也可以以使第三喷水口32c横跨相邻的分割区域的方式形成。另外,从得到前述的作用效果(1)的观点出发,关于三个喷水口32a~32c,从马桶座部14的中心点cp观察,可以以分开1/4圆周以上的角度范围的方式布置。另外,三个喷水口32a~32c的冲洗水喷出量、开口面积不限于实施方式的内容。例如,既可以使三个喷水口32a~32c的冲洗水喷出量相同,也可以仅使三个喷水口32a~32c中的两个喷水口的冲洗水喷出量相同。

另外,从得到前述的作用效果(2)的观点出发,形成三个喷水口32a~32c不是必须的,至少形成两个喷水口即可。在此,设定马桶座部14具有被前后中心线lb划分的两个分割区域。关于这里的两个分割区域,以图3为例,一个由第一分割区域sr1、第四分割区域sr4构成,另一个由第二分割区域sr2、第三分割区域sr3构成。这种情况下,两个喷水口包含形成于两个分割区域sr1~sr4中的任一分割区域的第一喷水口32a和形成于前侧的分割区域的第二喷水口32b即可。这种情况下,第二喷水口32b既可以形成于与形成有第一喷水口32a的分割区域相同的分割区域,也可以形成于其他分割区域。这些两个喷水口32a、32b的位置不限于实施方式的内容。

图14为示出可得到作用效果(2)的喷水口32a、32b的布置方式的示意图。

从得到作用效果(2)的观点出发,例如图14的(a)所示,可以将第一喷水口32a形成于第一分割区域sr1,将第二喷水口32b形成于第三分割区域sr3。另外,如图14的(b)所示,可以将第一喷水口32a形成于第二分割区域sr2,将第二喷水口32b形成于第三分割区域sr3。另外,除此之外,可以如图14的(c)所示,还可以将第三喷水口32c形成于第四分割区域sr4。

另外,说明了马桶座部14的边缘部28的各喷水口32a~32c以其位置在上下方向上重叠的方式布置的示例。除此之外,就边缘部28的各喷水口32a~32c而言,各喷水口32a~32c中的任一个或者全部的喷水口32a~32c的位置可以在上下方向上不重叠,可以配置于上下方向上错开的位置。这种情况下,在通过最下侧喷水口的水平截面的俯视下,马桶座部14的前后中心线lb由将马桶座部14的内表面部分的前后尺寸二等分并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直线确定。

另外,如前所述,喷水部36以如下方式构成:形成使从第一喷水口32a喷出的冲洗水与从第二喷水口32b喷出的冲洗水合流而形成朝向排水通路部的入口16的主流fw。喷水部36能够以如下方式构成:通过调整各喷水口32a、32b的位置、冲洗水喷出量及冲洗水喷出方向而形成这种主流fw。

另外,说明了第一喷水口32a、第三喷水口32c开始喷出冲洗水的定时(以下称为“喷出开始定时”)相同的示例。该喷出开始定时只要早于第二喷水口32b喷出冲洗水的喷出开始定时即可,可以在第一喷水口32a和第三喷水口32c之间错开喷出开始定时。

另外,说明了喷水部36为了调整各喷水口32a~32c的冲洗水喷出量而调整对应于喷水口32a~32c的通水路径的通路截面积的示例。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设置于针对各喷水口32a~32c的通水路径的中途的节流阀等调整冲洗水喷出量。另外,为了调整各喷水口32a~32c开始喷出冲洗水的定时,也可以使用电驱动阀等阀机构。

将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变形例而具体化的第一发明一般化的话,导出以下的技术构思。

第一发明的第二方式的抽水马桶可以是,在第一方式中,三个喷水口中包含冲洗水喷出量比其他两个喷水口多的第一喷水口。

根据该方式,通过从第一喷水口喷出的冲洗水易于在马桶座部内形成主流。因此,通过调整三个喷水口的位置、冲洗水的喷出方向等,能够对马桶座部内的主流的流动方式进行各种设定,能够提高冲洗水的冲洗方式的自由度。

第一发明的第三方式的抽水马桶可以是,在第二方式中,第一喷水口设置于四个分割区域中的后侧分割区域。

关于向第一喷水口供给冲洗水的通水路径,为了相比其他喷水口而增多第一喷水口的冲洗水喷出量,需要确保大的通路截面积。根据该方式,由于将冲洗水喷出量多的第一喷水口设置于后侧分割区域,因此相比将第一喷水口设置于前侧分割区域的情况,通路截面积大的通水路径的前后尺寸得到抑制,易于使喷水部小型化。因此,易于在获得良好的边缘冲洗能力的同时,使喷水部整体小型化。

第一发明的第四方式的抽水马桶可以是,在第二方式或者第三方式中,在四个分割区域中的与形成有第一喷水口的分割区域在周方向一侧相邻的分割区域不形成其他两个喷水口。

第一发明的第五方式的抽水马桶可以是,在第一方式至第四方式的任一中,边缘部具有以分别从各个三个喷水口向周方向一侧延伸的方式形成的三个边缘导水路径,喷水部以三个喷水口的各个冲洗水喷出量的大小关系相当于与各个三个喷水口相连的三个边缘导水路径的内周长的大小关系的方式构成。

根据该方式,能够使较多的冲洗水量流入内周长长的边缘导水路径,易于使足够量的冲洗水到达该边缘导水路径整体。另外,通过使较少的冲洗水量在内周长短的边缘导水路径流动,能够抑制该边缘导水路径中的冲洗水使用量。因此,易于在使足够量的冲洗水到达边缘部的内周面整体而获得良好的边缘冲洗能力的同时,抑制用于冲洗边缘部的内周面整体的冲洗水使用量。

第一发明的第六方式的抽水马桶可以是,在第一方式至第五方式的任一中,喷水部以三个喷水口的各个冲洗水喷出量的大小关系相同于三个喷水口的各个开口面积的大小关系的方式构成。

第一发明的第七方式的抽水马桶可以是,在第一方式至第六方式的任一中,三个喷水口分别独立形成于位于两个前侧分割区域中的周方向一侧分割区域、两个后侧分割区域。

根据该方式,当尿液溅至包含边缘部的前侧的左右中心位置在内的内周面区域时,沿该内周面区域传递的尿液不容易从喷水口进入至纵深侧。因此,抑制了尿成分残存于喷水口的纵深侧的可能性,能够相应地防止污浊、臭味产生。

第一发明的第八方式的抽水马桶可以是,在第一方式至第七方式的任一中,三个喷水口中的一个喷水口设置于两个前侧的分割区域中的位于周方向一侧的分割区域,喷水部具有向一个喷水口供给冲洗水的通水路径,通水路径以在边缘部的左右两侧的侧方部分中的、周方向一侧分割区域所在一侧的侧方部分的纵深侧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

根据该方式,能够以不经由边缘部的前侧的左右中心位置的纵深侧的布局配置通水路径。因此,与以经由边缘部的前侧的左右中心位置的纵深侧的方式配置通水路径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用于向一个喷水口供给冲洗水的通水路径,能够使水冲击强的冲洗水从一个喷水口喷出。其结果是,能够得到更为良好的边缘冲洗能力。

第一发明的第九方式的抽水马桶可以是,在第八方式中,在通水路径的下游端部形成有折回部分,所述折回部分使从上游侧供给的冲洗水折回并流向一个喷水口,一个喷水口通过马桶座部的径向上相邻的两个壁部局部形成,两个壁部的周方向端部以在从马桶座部的中心点延伸的虚拟线上排列的方式配置。

根据该方式,在相比一个喷水口来说纵深侧分别与折回部分的上游端和下游端相连的各个水路部分难以在马桶座部的径向上排列形成。从而,易于进行如下的设计,即,向喷水口供给冲洗水的通水路径中通路截面积最小的部位成为一个喷水口。

第一发明的第十方式的抽水马桶可以是,在第一方式至第九方式的任一中,所述马桶主体具有通过形成于所述马桶座部的底部的入口而连通于该马桶座部内的排水通路部,所述三个喷水口中包含形成于任一分割区域的第一喷水口和形成于前侧的分割区域的第二喷水口,所述喷水部以使从所述第一喷水口喷出的冲洗水和从所述第二喷水口喷出的冲洗水合流而形成朝向所述入口的主流的方式构成。

根据该方式,从第一喷水口喷出的冲洗水和从第二喷水口喷出的冲洗水合流而形成朝向排水通路部的入口的主流。由于该第二喷水口位于前侧的分割区域,因此与设置于后侧的分割区域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冲洗水在从第二喷水口至排水通路部的入口为止的区间流动的路径。其结果是,由从第二喷水口喷出的冲洗水形成的主流的水冲击变强,通过强水冲击的主流将马桶座部内的污物冲入排水通路部的入口,从而能够得到良好的污物排出性能。

第一发明的第十一方式的抽水马桶可以是,在第十方式中,喷水部在两个分割区域中的后侧的分割区域具有形成于边缘部的第三喷水口。

第一发明的第十二方式的抽水马桶可以是,在第十一方式中,第一喷水口、第二喷水口及第三喷水口在周方向一侧顺序配置,喷水部以第一喷水口及第二喷水口的合计的冲洗水喷出量比第三喷水口的冲洗水喷出量多的方式构成。

根据该方式,能够期待将相对于一次冲洗动作所使用的整个冲洗水量来说一半以上的冲洗水量用于主流的形成。因此,能够增多强水冲击的主流流量,通过强水冲击、大流量的主流将马桶座部内的污物冲入排水通路部的入口,能够得到特别良好的污物排出性能。

第一发明的第十三方式的抽水马桶可以是,在第十一方式或者第十二方式中,喷水部以从第一喷水口及第三喷水口喷出冲洗水之后再从第二喷水口喷出冲洗水的方式构成。

当增加相对于用于一次冲洗动作的整个冲洗水量来说的主流流量的比例时,能够在不增加整个冲洗水量的情况下提高污物排出能力。根据本方式,由于能够使从第二喷水口喷出而不合流就流入入口的冲洗水量减少,因此能够增大主流流量相对于整个冲洗水量的比例。因此,通过增大主流流量的比例,能够提高污物排出性能。

第一发明的第十四方式的抽水马桶可以是,在第十方式至第十三方式的任一中,马桶座部具有俯视下被将马桶主体的外表面部分的左右尺寸二等分的左右中心线和前后中心线划分的四个分割区域,第二喷水口形成于两个前侧的分割区域中的位于周方向一侧的分割区域。

根据本方式,使从第二喷水口喷出的冲洗水不经由位于曲率半径小的马桶座部的左右中心位置的内周面区域就向排水通路部的入口流动。因此,通过从第二喷水口喷出的冲洗水形成的主流的水冲击不容易因离心力而减弱,与将第二喷水口形成于位于两个前侧的分割区域中的周方向另一侧的分割区域的情况相比,能够得到良好的污物排出能力。

第一发明的第十五方式的抽水马桶可以是,在第十方式至第十四方式的任一中,喷水部以从第一喷水口喷出的冲洗水和从第二喷水口喷出的冲洗水在马桶座部的内周面上合流而形成朝向入口的主流的方式构成。

根据本方式,能够通过强水冲击的主流冲洗马桶座部的内周面,能够获得良好的马桶座冲洗性能。

另外,将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变形例而具体化的第一发明一般化的话,可以说以下项目所记载的发明也包含其中。

(第一项目)

一种抽水马桶,其特征在于,具备马桶主体,该马桶主体包括:马桶座部、通过形成于所述马桶座部的底部的入口而连通于该马桶座部内的排水通路部、用于向所述马桶座部内喷出冲洗水的喷水部,

所述马桶座部具有:用于接收污物的接收面部、连接于所述接收面部的上缘部的边缘部,

所述喷水部具有形成于所述边缘部的两个喷水口,从所述两个喷水口向周方向一侧将所述冲洗水喷出至所述马桶座部内,

所述马桶座部具有在俯视下被将该马桶座部的内表面部分的前后尺寸二等分的前后中心线划分的两个分割区域,

所述两个喷水口包含形成于所述两个分割区域中的任一分割区域的第一喷水口和形成于前侧的分割区域的第二喷水口,

所述喷水部构成为,使从所述第一喷水口喷出的冲洗水与从所述第二喷水口喷出的冲洗水合流而形成朝向所述入口的主流。

与第一项目记载的发明相关的课题如下所述。

以往,对用于冲洗马桶的马桶座部内的冲洗方式进行有各种研究。专利文献2提出了一种抽水马桶,在马桶座部的后侧且左右一侧的区域设置第一喷水口,在马桶座部的后侧且左右另一侧的区域设置第二喷水口。在该抽水马桶中,从各喷水口喷出的冲洗水流入马桶座部的凹部内,凹部内的存水被在上下方向上搅拌。通过这种在凹部内搅拌存水,能够使凹部内的污物沉入水中而易于排出,提高污物排出性能。

本发明人经过对专利文献2的构造进行研究,结果认识到以下的课题。专利文献2的抽水马桶为冲洗水在从各喷水口到达排水管路的入口的区间流动的路径长的构造。因此,从喷水口喷出的冲洗水以水冲击相对减弱的状态到达凹部内。因此,用于将污物冲入排水管路的水冲击容易不足,在污物排出性能方面存在改进的空间。

第一项目记载的发明是鉴于这种课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得到良好的污物排出能力的抽水马桶。

2.说明第二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第二实施方式)

图15为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抽水马桶300的侧截面图,图16为抽水马桶300的俯视图。图17为以沿图15的a-a线的水平面截取时的抽水马桶300的上表面图。

以下,如图16所示,将抽水马桶300的左右方向定义为x轴,将抽水马桶300的前后方向定义为y轴,将高度方向定义为z轴。将x轴正方向作为“右方向”,将x轴负方向作为“左方向”。另外,将左右一方向作为第一方向,将左右另一方向作为第二方向。在实施方式中,将左方向作为第一方向,将右方向作为第二方向。

(抽水马桶)

抽水马桶300具备以陶瓷为原材料的马桶主体302。马桶主体302为以挂于卫生间的壁面210的状态安装的壁挂式马桶。虽未图示,在马桶主体302的上方配置有收纳局部冲洗装置等温水冲洗用装置的箱体、能够上下转动地支承于箱体的马桶盖及马桶座圈。

(马桶主体)

马桶主体302包括马桶座部310、排水路管部312、周壁部314。排水路管部312形成于马桶座部310的下部。周壁部314遮盖马桶座部310、排水路管部312等内部构造。

排水路管部312在与马桶座部310的连接部分形成u字形的水封部316e。水封部316e中始终存有滞留水,从而切断排水路管部312的臭气。落入水封部316e的污物与滞留水一起被冲洗水冲出至外部。

(马桶座部)

马桶座部310形成为俯视下前后尺寸大于左右尺寸的椭圆形。马桶座部310具备:用于接收污物的碗状的接收面部330;连接于接收面部330的上缘部且形成马桶座部310的上缘部的边缘部308;从接收面部330的下缘部向下方凹陷形成的凹部316。接收面部330形成为朝向中心侧以下坡度倾斜。凹部316形成为有底状,水封部316e的入口开口于凹部316的底部316k。滞留水的一部分存积于凹部316。关于凹部316将于后述。

图19为说明凹部316的中心轴m1和凹部316的形状的图。凹部316具有俯视下与左右的侧边共有的顶点相对应的前端部316f。将左右二等分凹部316的左右范围lx并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直线标记为中心轴m1。另外,将通过前端部316f并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直线标记为直线n1。将中心轴m1和直线n1的交点标记为点p。左端220a位于凹部316的左立壁220,右端222a位于右立壁222。在图19中,前端部316f位于中心轴m1。

马桶座部310具有在俯视下被中心轴m1和直线n1划分的四个分割区域sr1~sr4。以下,将四个分割区域中的、相对于直线n1的后侧且为相对于中心轴m1的左侧的分割区域作为第一分割区域sr1、将右侧的分割区域作为第四分割区域sr4。将相对于直线n1的前侧且为相对于中心轴m1的左侧的分割区域作为第二分割区域sr2、将右侧的分割区域作为第三分割区域sr3。

(边缘导水路径)

如图17所示,边缘部308中形成有主要设置于左侧的第一边缘导水路径324a、主要设置于右侧的第二边缘导水路径324b、主要设置于左后方的第三边缘导水路径324c这三个导水路径。将第一边缘导水路径324a、第二边缘导水路径324b和第三边缘导水路径324c这三个导水路径总称时,称为“导水路径324”。

(喷水口)

边缘部308上形成有第一喷水口322a、第二喷水口322b和第三喷水口322c这三个喷水口。将第一喷水口322a、第二喷水口322b和第三喷水口322c这三个喷水口总称时称为“喷水口322”。关于喷水口322,将于后述。喷水口322形成于导水路径324,以与后述的边缘通水路径320连续的方式朝向边缘通水路径320开口。

第一喷水口322a设置于第一边缘导水路径324a的下游端,第二喷水口322b设置于第二边缘导水路径324b的下游端,第三喷水口322c设置于第三边缘导水路径324c的下游端。

如图15所示,从作为冲洗水供给装置的一部分的送水管304供给的冲洗水通过流入路径238a和导水路径238b而供给至各个边缘导水路径324。供给至边缘导水路径324的冲洗水从喷水口322朝向后述的边缘通水路径320喷出。喷出的冲洗水沿边缘通水路径320在周方向上旋转。以下,将冲洗水在周方向上旋转的方向简记为“旋转方向”。

(边缘通水路径)

边缘部308上形成有以从各个三个喷水口322分别沿马桶座部310的周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的第一边缘通水路径320a、第二边缘通水路径320b以及第三边缘通水路径320c。将三个边缘通水路径320a、320b、320c总称时,称为“边缘通水路径320”。

第一边缘通水路径320a从第一喷水口322a向旋转方向下游侧沿周方向延伸设置至第二喷水口322b附近。第二边缘通水路径320b从第二喷水口322b向旋转方向下游侧沿周方向延伸设置至第三喷水口322c附近。第三边缘通水路径320c从第三喷水口322c向旋转方向下游侧沿周方向延伸设置至第一喷水口322a附近。第一边缘通水路径320a、第二边缘通水路径320b和第三边缘通水路径320c的一部分相连也可以。

边缘通水路径320以使从喷水口322喷出的冲洗水旋转的方式形成。如图15、图17所示,边缘通水路径320具备从接收面部330的上端缘326c向马桶座部310的外侧延伸的架部326b、从架部326b的外周端部立起的侧壁部326a、从侧壁部326a的上端部向马桶座部310的内侧延伸的悬伸部318、使冲洗水的水流的一部分朝内弯曲的变向部332。关于变向部332,将于后述。

如图17所示,边缘通水路径320中的各个架部326b的径向宽度形成为越是下游侧越小。根据该结构,从喷水口322喷出的冲洗水随着向下游侧流动而逐渐流落至接收面部330。

(悬伸部)

悬伸部318的内缘318a以向内侧凸出的方式形成于马桶座部310的上端。悬伸部318的上表面以成为马桶座圈的支承面的方式平坦化。成为旋转水流的通道的边缘通水路径320形成于悬伸部318的下表面。

(凹部的形状)

接着,说明凹部在俯视下的形状。

从以少量冲洗水有效冲洗凹部的立壁的观点出发,要冲洗的立壁的面积越小越有利。由于立壁的面积根据俯视下凹部的周缘轮廓的长度和立壁的高度尺寸来确定,因此通过减小凹部的周缘轮廓的长度能够减小立壁的面积。即,较小地形成凹部的周缘轮廓的长度,在有效冲洗凹部的意义上是有利的。

为了顺畅地排出污物,优选的是,凹部的左右尺寸及前后尺寸形成为预定尺寸以上。可考虑凹部俯视下的形状为矩形、椭圆形、将这些前后组合而成的形状以及将这些变形的形状。研究结果表明,当左右尺寸及前后尺寸恒定时,凹部俯视下为三角形情况相比于矩形、椭圆形的情况,凹部的周缘轮廓的长度更短。因此,从有效冲洗凹部的立壁的观点出发,凹部的周缘轮廓为三角形是有利的。

马桶座部的凹部形状为大致三角形意味着构成三角形的各边由俯视下曲率半径为100mm以上的曲线或直线构成。其结果是,三个角部的角度能够形成为俯视下90度以下的锐角。

基于前述的观点,对实施方式的抽水马桶300的凹部316的形状进行说明。图20为放大示出凹部316的内缘的俯视图。凹部316具有俯视下由与底边230u位于左右侧边230h、230m后方的三角形230的三边对应的三个立壁划定的大致三角形。左立壁220及右立壁222对应于左右侧边230h、230m,后立壁224对应于底边230u。将左立壁220、右立壁222和后立壁224这三个立壁总称时称为“立壁226”。

凹部316具有:与左右侧边230h、230m所共有的顶点230a对应的前端部316f;对应于左后方的顶点230c的左角部316h;对应于右后方的顶点230b的右角部316m。特别是,由前端部316f、左角部316h、右角部316m构成的三个角部分别通过三角形230的三个顶点。将前端部316f、左角部316h、右角部316m这三个角部总称时称为“角部228”。

当前端部316f的曲率半径过大时,凹部316处的水域有时会不下降而旋转,这种情况下,不能充分形成向下方向的水流,排出性能有可能下降。另外,当前端部316f的曲率半径过小时,将注入到模具的原材料从模具分离的脱模作业有时变得困难。

下落至凹部的各立壁的水流通过沿其立壁流动并冲撞凹部的角部,有效地冲洗角部。因此,当凹部的立壁的曲率半径过小时,冲撞凹部的角部的水冲击下降,在凹部的角部可能产生冲洗遗漏。对应于该观点,凹部316形成为左立壁220、右立壁222及后立壁224的曲率半径为100mm以上的曲线或者直线状。另外,在凹部的立壁为俯视下向内侧突出的凸面的情况下,沿着立壁的水流难以冲撞角部。对应于该观点,凹部316形成为俯视下向外侧鼓出的凹面。

此外,在凹部316中,左立壁220、右立壁222及后立壁224的曲率半径大于前端部316f的曲率半径。

(喷水口的布置)

接着,说明喷水口的布置。

在具有三个喷水口的情况下,从以少量冲洗水有效地冲洗马桶座内的观点出发,从三个喷水口喷出的冲洗水分别在马桶座内向广范围扩散,相比冲洗水集中于窄范围的情况更为有利。要使各个冲洗水较宽地扩散,优选的是,三个喷水口围着凹部而等间隔布置。根据前述的观点,有效结构如下:在以点p为中心的周方向上,三个喷水口的间隔在四分之一周长以上且二分之一周长以下的范围内。

在实施方式的的抽水马桶300中,三个喷水口322在四个分割区域sr1~sr4中的三个分割区域的各个分别独立地形成。例如,可以是,第一喷水口322a配置于第一分割区域sr1,第二喷水口322b配置于第三分割区域sr3,第三喷水口322c配置于第四分割区域sr4。根据其他示例,可以是,第一喷水口322a和第二喷水口322b的一方配置于第二分割区域sr2。通过如此构成,三个喷水口322能够以四分之一周长以上且二分之一周长以下范围的间隔布置。

特别是,在抽水马桶300中,在俯视下,就三个喷水口322而言,第一喷水口322a形成于凹部316的左侧,第二喷水口322b形成于凹部316的前方,第三喷水口322c形成于凹部316的右侧且后方立壁224的后方。

此外,在抽水马桶300中,在俯视下,凹部316的前端部316f位于连结三个喷水口322而成的三角形之中。另外,第二喷水口322b位于凹部316的左右范围lx内,第三喷水口322c位于凹部316的左右范围lx的外侧。通过如此布置,三个喷水口322在周方向上包围凹部316,冲洗水能够有效地冲洗凹部316。

从有效地冲洗凹部的三个立壁的观点出发,优选的是,三个喷水口分别对应于各立壁喷出冲洗水。在本实施方式的抽水马桶300中,三个喷水口在冲洗水的流动方向上对应于距离各个喷水口最近的立壁的下一个立壁喷水。即,在抽水马桶300中,第一喷水口322a对应于右立壁222设置,第二喷水口322b对应于后立壁224设置,第三喷水口322c对应于左立壁220设置。

如参照图21来后述那样,第一喷水口322a的第一主流362下落至右立壁222,第二喷水口322b的第一主流372下落至后立壁224,第三喷水口322c的第一主流382下落至左立壁220。第一主流362、372、382分别以在接收面部330上流动大致二分之一周长而下落至凹部316的方式构成。

(水流)

接着,参照图21说明冲洗水的水流。图21为示意性示出冲洗水在马桶座部310之中的流动方式的图。如前所述,从送水管304供给的冲洗水通过导水路径238b而供给至三个边缘导水路径324。供给至边缘导水路径324的冲洗水358、368,378从喷水口322喷出至边缘通水路径320,形成从边缘通水路径320向内侧弯曲的第一主流362、372、382和沿边缘通水路径320旋转的第二主流364、374、384。此外,冲洗水的主流意指冲洗水的大部分同样地流动的主水流,有时一个喷水口的喷水流形成多个主流。

(变向部)

在此,由于冲洗水的流动受到边缘部308形状、马桶座部310形状的影响,因此并不容易形成所期待的第一主流和第二主流。首先,参照图17、图18,对控制第一主流和第二主流的变向部332进行说明。

在边缘通水路径320中,俯视下呈圆弧状弯曲的侧壁部326a以包围凹部316的方式形成。通过这种侧壁部326a的弯曲作用,在冲洗水中形成沿着侧壁部326a弯曲而沿周方向旋转的水流。

在抽水马桶300中,使沿侧壁部326a在周方向上旋转的冲洗水的水流的一部分朝内弯曲的变向部332设置于边缘通水路径320的侧壁部326a。独立于侧壁部326a的弯曲作用,变向部332使冲洗水的水流的一部分朝内弯曲。通过设置变向部332,确定主流的方向转换位置,变更冲洗水的水流而能够致密地控制第一主流和第二主流。

如图17所示,变向部332包括侧壁部326a的一部分相比周方向的两侧向内侧凸出的第一凸面部334a、第二凸面部334b及第三凸面部334c。此外,在将第一凸面部334a、第二凸面部334b及第三凸面部334c总称时,称为“凸面部334”。凸面部334设置于喷水口322下游侧的边缘通水路径320。

第一凸面部334a在第一喷水口322a和第二喷水口322b之间靠近第一喷水口322a设置。第二凸面部334b在第二喷水口322b和第三喷水口322c之间靠近第二喷水口322b设置。第三凸面部334c在第三喷水口322c和第一喷水口322a之间靠近第三喷水口322c设置。

图18为放大示出第一凸面部334a周围的示意图。此外,为了比较,以虚线示出不具有凸面部时的侧壁部的轮廓354a。第一凸面部334a从上游侧依次形成先导部334as、凸部334at、下游部334au。凸部334at为相比其两侧的先导部334as及下游部334au向内侧凸出的部分。

从第一喷水口322a喷出的冲洗水形成第一水流360。第一水流360的外侧部分的水流360s冲撞先导部334as,沿先导部334as朝内流动。第一水流360的内侧部分的水流360u不冲撞先导部334as而通过凸部334at,沿着下游部334au及与其下游侧相连的侧壁部326a在周方向上旋转流动。在图18中,为了易于理解,以水流360s与水流360u交叉的方式描绘,水流360s和水流360u彼此受影响的同时形成希望的第一主流362和第二主流374。

如此,第一凸面部334a能够形成从第一水流360旋转的水流360s和从旋转的水流360s向内侧弯曲的水流360u。通过调整第一凸面部334a的形状而对水流360s和水流360u付与希望的水量、水冲击及方向,能够生成符合期望的第一主流362和第二主流374。此外,第二凸面部334b及第三凸面部334c的形状和其作用与对第一凸面部334a使用的图18及说明相同,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以上所说明那样,通过设置变向部332,能够致密地控制冲洗水的水流。特别是,由于能够确定主流的方向转换位置,因此不容易受到边缘部308的架部326b形状、马桶座部310形状的影响,容易形成所期望的冲洗水的水流。

返回图21。第一主流362在广泛地冲洗接收面部330的同时朝向右立壁222落下,沿右立壁222流动,冲撞右角部316m。冲撞的第一主流362形成朝下的水流362a和朝向的水流,并且在凹部316内改变朝向而形成沿后立壁224流动的横向水流。沿后立壁224流动的第一主流362与后述的第一主流372合流而形成向逆时针方向横旋转的漩涡388。此外,朝向右立壁222落下的水中也可以包含一部分其他喷水口的喷水。

第一主流362通过沿右立壁222流动而有效地冲洗其壁面。第一主流362通过冲撞右角部316m而有效地冲洗其角部。第一主流362通过沿后立壁224流动而有效地冲洗其壁面。第一主流362通过形成朝下的水流362a而促进污物从水封部316e向排水路管部312的排出。

供给至第二边缘导水路径324b的冲洗水368从第二喷水口322b喷出至第二边缘通水路径320b,形成第二水流370。第二水流370形成从第二边缘通水路径320b向内侧弯曲的第一主流372、沿第二边缘通水路径320b旋转的第二主流374。

第一主流372在广泛地冲洗接收面部330的同时朝向后立壁224落下,沿后立壁224流动,冲撞左角部316h。冲撞的第一主流372形成朝下的水流372a和朝上的水流,并且在凹部316内向逆时针方向改变朝向而形成沿左立壁220流动的横向水流。沿左立壁220流动的第一主流372与后述的第一主流382合流而形成向逆时针方向横旋转的漩涡388。此外,朝向后立壁224落下的水中也可以包含一部分其他喷水口的喷水。

第一主流372通过沿后立壁224流动而有效地冲洗其壁面。第一主流372通过冲撞左角部316h而有效地冲洗其角部。第一主流372通过沿左立壁220流动而有效地冲洗其壁面。第一主流372通过形成朝下的水流372a而在漩涡388中形成纵旋转,促进污物从水封部316e向排水路管部312的排出。

供给至第三边缘导水路径324c的冲洗水378从第三喷水口322c喷出至第三边缘通水路径320c,形成第三水流380。第三水流380形成从第三边缘通水路径320c向内侧弯曲的第一主流382、沿第三边缘通水路径320c旋转的第二主流384。

第一主流382在广泛地冲洗接收面部330的同时朝向左立壁220落下,沿左立壁220流动,冲撞前端部316f。冲撞的第一主流382形成朝下的水流382a和朝上的水流,并且在凹部316内向逆时针方向改变朝向而形成沿右立壁222流动的横向水流。沿右立壁222流动的第一主流382与第一主流362合流而形成向逆时针方向横旋转的漩涡388。此外,朝向左立壁220落下的水中也可以包含一部分其他喷水口的喷水。

第一主流382通过沿左立壁220流动而有效地冲洗其壁面。第一主流382通过冲撞前端部316f而有效地冲洗其角部。第一主流382通过沿右立壁222流动而有效地冲洗其壁面。第一主流382通过形成朝下的水流382a而在漩涡388中形成纵旋转,促进污物从水封部316e向排水路管部312的排出。

通过第一主流362、第一主流372和第一主流382形成漩涡388,从而强力地将污物集中至水封部316e的中央并从排水路管部312排出(也参照图15)。另外,第一主流362、第一主流372和第一主流382通过在左立壁220、右立壁222和后立壁224朝下流动,在漩涡388中形成纵旋转,促进污物从水封部316e向排水路管部312的排出。

也参照图22。图22为示意性示出冲洗水在马桶座部310之中的流动的主要范围的图。第二主流364沿第一边缘通水路径320a旋转,与从第二喷水口322b喷出的第二水流370重叠。第二主流374沿第二边缘通水路径320b旋转,与从第三喷水口322c喷出的第三水流380重叠。第二主流384沿第三边缘通水路径320c旋转,与从第一喷水口322a喷出的第一水流360重叠。

如图17所示,由于边缘通水路径320的架部326b的径向宽度以朝向旋转方向而逐渐变窄的方式形成,因此第二主流364、374、384(也参照图21)在旋转的同时逐渐落下至接收面部330,朝向凹部316形成片状的落下水流390、392、394。落下水流390、392、394在接收面部330的表面呈膜状流动的同时广泛地冲洗接收面部330。

此外,在图22中,将落下水流390、392、394和第一水流362、372、382分开示出,落下水流390、392、394中还包含从第一主流362、372、382分流的部分冲洗水。

如图22所示,落下水流390形成与落下水流392重叠的区域396,落下水流392形成与落下水流394重叠的区域398,落下水流394形成与落下水流390重叠的区域400。例如,在重叠的区域400中形成有呈肋状隆起而在接收面部330流下的水流。

如上所述,马桶座部310的形状如下构成:从三个喷水口322喷出的冲洗水分别形成这种第一主流362、372、382。这种第一主流362、372、382是指,向三个立壁220、222、224落下,沿该立壁220、222、224流动的水流。另外,如前所述,马桶座部310的形状如下形成:这种第一主流362、372、382在凹部316的区域(凹部316内)合流。

另外,马桶座部310的形状如下构成:从三个喷水口322喷出的冲洗水分别形成这种第二主流364、374、384。这种第二主流364、374、384是指沿边缘部308的内周面流动,并与相对于三个喷水口322的各个在旋转方向(图中逆时针方向)上相邻的其他喷水口322所喷出的冲洗水重叠。

在如上构成的基础上,作为马桶座部310的形状,由边缘部308、接收面部330、凹部316、各喷水口322的形状构成。作为边缘部308、接收面部330及凹部316的形状,例如可以例举上述曲率、坡度等。通过以满足这些条件的方式构成这些形状,主要调整水在马桶座部310内的流动方式。另外,作为各喷水口322的形状,例如可以例举上述的位置、大小、朝向等。通过以满足前述条件的方式构成这些形状,主要调整冲洗水的喷出方向、喷出量。

接着,说明抽水马桶300的动作。

抽水马桶300通过预定的开关、杆等操作部件的操作,预定量的冲洗水从送水管304通过流入路径238a和导水路径238b而供给至导水路径324。供给的冲洗水从喷水口322朝向通水路径320喷出,利用冲洗水的水位差将马桶座部310内的污物冲入凹部316下部的水封部316e,并且广泛地冲洗马桶座部310内。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抽水马桶300的特征。

从喷水口322喷出的各个冲洗水的第一主流362、372、374以沿凹部316的立壁226的壁面的方式流动,从而能够强力地冲掉附着于该壁面的污物。另外,该第一主流朝向各角部228(也参照图20)流动,与角部228的壁面碰撞而主要向横旋转方向、下方向和上方向分散。由于角部228为锐角,因此横旋转方向的水流受到抑制,并且在重力以及从马桶上部朝下部的第一主流流动的作用下,上方向的水流也受到抑制,相应形成下方向的强水流。

与漩涡388的水流一起,这些下方向的强力水流从对应于各角部228的三方向形成,从而将污物从水封部316e强力地冲至排水路管部312。

另外,通过第二主流也能够广泛地冲洗从边缘部308至接收面部330的范围,能够冲洗马桶座部310整体。

例如,在凹部为圆形或四边以上的多边形的结构中,虽然能够在凹部形成强的横旋转漩涡,但是下方向的水流变弱,不利于污物排出。对此,在抽水马桶300中,凹部316通过与三角形的各边对应的三个立壁划定,因此能够增强下方向的水流而有效地排出污物。另外,能够减弱横旋转水流而抑制漩涡388。

当三个喷水口集中于一侧时,水流的不均变大而在马桶座内会产生冲洗不足的区域。对此,抽水马桶300以四分之一周长以上且二分之一周长以下的范围形成三个喷水口322的间隔,因此抑制了水流的不均,能够得到良好的冲洗能力。

当三个喷水口相对于凹部非均匀配置时,在凹部的立壁的冲洗力上会产生不均。对此,在抽水马桶300中,以包围凹部316的方式,在凹部316的左侧设置第一喷水口322a,在凹部316的前方设置第二喷水口322b,在凹部316的后方设置第三喷水口322c,因此能够抑制凹部316的立壁的冲洗力不均。

在仅形成主要的冲洗水旋转的同时落下的主流的结构中,可考虑到向凹部落下时的水冲击降低而对凹部的立壁的冲洗力下降。对此,在抽水马桶300中,由于喷水口322喷出分别朝立壁226落下并沿该立壁226流动的第一主流362、372、382,因此抑制了水冲击下降而能够有效地冲洗立壁226。

可考虑到,当从喷水口322喷出的第一主流362、372、382主要在接收面部330合流时,对于向凹部316落下时的水冲击、方向产生影响。对此,在抽水马桶300中,第一主流362和第一主流382在凹部316的区域合流,第一主流382和第一主流372在凹部316的区域合流,第一主流372和第一主流362在凹部316的区域合流,因此抑制了对于向凹部316落下时的水冲击、方向的影响。

通过第一主流362、372、382各自的合流,能够形成进一步强的横向涡流以及下方向水流,能够强力地冲出污物。

在从三个喷水口喷出的各个冲洗水的主流的交界部分,有时存在冲洗水未充分流动而导致冲洗力不足的情况。对此,在抽水马桶300中,第二主流364、374、384分别沿边缘通水路径320的侧壁部326a在周方向上流动,与从三个喷水口322中的旋转方向侧喷水口322喷出的冲洗水重叠,因此主流的交界部分的水流不足得到抑制,能够广泛且良好地冲洗马桶座部310。

当为了在冲洗水中实现希望的水流而变更马桶座部的整体形状时,有时会有损其他性能,成为实现希望的水流的制约。对此,在抽水马桶300中,在边缘通水路径320中设置有使冲洗水水流的一部分朝内弯曲的变向部332,因此独立于侧壁部326a的弯曲作用,通过设置变向部332,能够变更冲洗水的水流而使其接近希望的水流。

在抽水马桶300中,由于在前述变向部332上具有侧壁部326a的一部分相比周方向两侧向内侧凸出的凸面部334,因此能够将架部326b、马桶座部310的形状的变更抑制在最小限度。

以上,根据实施方式说明了第二发明。这些实施方式为例示,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能够在第二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及变更,并且这些变形例及变更也包含在第二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因此,本说明书中的记述及附图并非限定性的,应该理解为例示性的。

关于抽水马桶300,说明了使用直冲式作为冲洗方式的示例,但通过与虹吸式、虹吸喷射式等其他方式组合的冲洗方式也可以冲洗马桶座部310内。关于抽水马桶300,说明了使用自来水直压式作为供水方式的示例,此外也可以采用使用重力的重力供水式、冲洗阀式等供水方式。马桶主体302以壁挂式马桶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为设置于卫生间的地面上的置地式马桶。另外,马桶主体302除了陶瓷之外也可以以树脂等为原材料。

在第二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对喷水口生成逆时针方向的旋转水流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以左右对调而生成顺时针方向的水流的方式构成。

在第二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对设置于边缘部的喷水口为三个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除了三个喷水口之外还可以辅助性地设置其他喷水部件。

附图标记说明

10…抽水马桶、12…马桶主体、14…马桶座部、16…入口、20…排水通路部、26…接收面部、28…边缘部、28l…左侧部分、28r…右侧部分、32a…第一喷水口、32b…第二喷水口、32c…第三喷水口、36…喷水部、38b…右侧通水路径(第一通水路径)、38c…左侧通水路径(第二通水路径)、sr1~sr4…分割区域、la…左右中心线、lb…前后中心线。

210…壁面、220…左立壁、222…右立壁、224…后立壁、226…立壁、228…角部、230…三角形、300…抽水马桶、302…马桶主体、308…边缘部、310…马桶座部、316…凹部、322…喷水口、330…接收面部、332…变向部、334…凸面部。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涉及抽水马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