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载机驾驶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48584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装载机驾驶室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载机驾驶室。



背景技术:

装载机是一种广泛用于公路、铁路、建筑、水电、港口、矿山等建设工程的土石方施工机械,它主要用于铲装土壤、砂石、石灰、煤炭等散状物料,也可对矿石、硬土等作轻度铲挖作业。换装不同的辅助工作装置还可进行推土、起重和其他物料如木材的装卸作业。在道路、特别是在高等级公路施工中,装载机用于路基工程的填挖、沥青混合料和水泥混凝土料场的集料与装料等作业。此外还可进行推运土壤、刮平地面和牵引其他机械等作业。由于装载机具有作业速度快、效率高、机动性好、操作轻便等优点,因此它成为工程建设中土石方施工的主要机种之一。

由于装载机的工作环境相对恶劣,因此装载机驾驶室的挡风玻璃上极易沾满灰尘,此外,在雨天作业时,挡风玻璃上极易沾满雨水,目前,仅仅采用雨刮对挡风玻璃进行除尘或者除雨水处理,这种方式不仅覆盖面有限,而且处理效果差,从而导致挡风玻璃上的灰尘或雨水清除不干净,影响驾驶员视线,易引发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载机驾驶室,对驾驶室挡风玻璃的灰尘和雨水清除装置进行改进,使其具有覆盖面广、能有效清除粘结在挡风玻璃上的灰尘和雨水的优点。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问题:一种装载机驾驶室,包括室体,所述室体的前方设置有挡风玻璃,室体的顶部边缘设置有上沿边,室体的底部边缘设置有下沿边,所述挡风玻璃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丝杠和导杆,所述丝杠的两端分别与上沿边和下沿边转动连接,丝杠顶部固定套设有从动齿轮,室体顶部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与从动齿轮啮合的主动齿轮,所述导杆的两端分别与上沿边和下沿边连接,丝杠和导杆之间横跨设置有滑块,丝杠穿过滑块且与滑块螺纹连接,导杆穿过滑块且与滑块滑动连接,滑块面向挡风玻璃一侧设置有刷子。

进一步,所述刷子通过伸缩体与滑块连接。

进一步,所述伸缩体包括滑动套接的筒体和杆体,所述筒体与滑块连接,所述杆体位于筒体内的一端通过弹簧与筒体内壁连接,杆体另一端与刷子连接。

进一步,所述刷子包括壳体以及与壳体镶嵌连接的毛刷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装载机驾驶室,包括室体,所述室体的前方设置有挡风玻璃,室体的顶部边缘设置有上沿边,室体的底部边缘设置有下沿边,所述挡风玻璃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丝杠和导杆,所述丝杠的两端分别与上沿边和下沿边转动连接,丝杠顶部固定套设有从动齿轮,室体顶部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与从动齿轮啮合的主动齿轮,丝杠和导杆之间横跨设置有滑块,丝杠穿过滑块且与滑块螺纹连接,导杆穿过滑块且与滑块滑动连接,滑块面向挡风玻璃一侧设置有刷子。该结构的装载机驾驶室,通过对驾驶室挡风玻璃的灰尘和雨水清除装置进行改进,使其具有覆盖面广、能有效清除粘结在挡风玻璃上的灰尘和雨水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滑块与刷子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2所示,本发明的装载机驾驶室,包括室体,所述室体的前方设置有挡风玻璃1,室体的顶部边缘设置有上沿边2,室体的底部边缘设置有下沿边3,所述挡风玻璃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丝杠4和导杆5,所述丝杠的两端分别与上沿边和下沿边转动连接,丝杠顶部固定套设有从动齿轮6,室体顶部设置有电机7,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与从动齿轮啮合的主动齿轮8,所述导杆的两端分别与上沿边和下沿边连接,丝杠和导杆之间横跨设置有滑块9,丝杠穿过滑块且与滑块螺纹连接,导杆穿过滑块且与滑块滑动连接,滑块面向挡风玻璃一侧设置有刷子。初始状态时,滑块处于靠近室体顶部的位置,避免阻碍实现,当需要清除挡风玻璃上的灰尘或者雨水时,通过电机带动丝杠周期性正反转动,即可带动滑块和刷子一起上下移动,从而将粘结在挡风玻璃上的灰尘和雨水清除干净。该结构的装载机驾驶室,通过对驾驶室挡风玻璃的灰尘和雨水清除装置进行改进,使其具有覆盖面广、能有效清除粘结在挡风玻璃上的灰尘和雨水的优点。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刷子通过伸缩体与滑块连接,所述伸缩体包括滑动套接的筒体111和杆体112,所述筒体与滑块连接,所述杆体位于筒体内的一端通过弹簧113与筒体内壁连接,杆体另一端与刷子连接。在弹簧弹力作用下,刷子始终与挡风玻璃紧密贴合,有利于提高对灰尘和雨水的清除效果。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刷子包括壳体101以及与壳体镶嵌连接的毛刷体102。并与将毛刷体取下进行灰尘清理。

此外,可以在滑块与上沿边之间设置气囊12,气囊上设置气孔13,气囊为自动充气的橡胶气囊,通过滑块上下移动,实现气囊的充气和排气,可以将粘结在挡风玻璃上的灰尘吹落,进一步提高了除尘效果。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