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内支撑梁的拆除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17688阅读:7368来源:国知局
基坑内支撑梁的拆除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基坑内支撑梁的机械拆除方法,特指一种拆除过程中保证基坑支护结构安全的内支撑梁的拆除方法。



背景技术:

基坑挖掘过程中,基坑的内支撑梁起到支撑作用,待基坑挖掘完毕后,施工建筑主体时,该内支撑梁需要拆除。拆除内支撑梁时,将内支撑梁的端部切断后就形成了悬臂构件,极易发生坍塌事故,另外在利用较大机械拆除内支撑梁或者爆破拆除内支撑梁,拆除过程中产生的震动力传递到基坑的截水帷幕处容易造成截水帷幕的开裂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基坑内支撑梁的拆除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内支撑梁拆除时极易发生坍塌事故以及震动力传递到截水帷幕处容易造成截水帷幕开裂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坑内支撑梁的拆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于基坑的内支撑梁的底部支设临时支撑结构,用于支撑所述内支撑梁;

于所述内支撑梁的端部处施工形成断口以分隔所述内支撑梁与截水帷幕的连接,在形成断口时保留位于所述断口处的底层主筋;

拆除所述内支撑梁并保留底层主筋,在拆除内支撑梁的过程中通过所形成的断口阻断拆除所形成的震动波传递至截水帷幕;以及

切割所述底层主筋从而完成基坑内支撑梁的拆除。

本发明采用将内支撑梁的端部剔凿形成断口,利用断口阻断拆除过程中产生的震动波,避免了震动波传递至基坑的截水帷幕,大大减少了震动波对截水帷幕的影响,降低漏水风险;另外,在断口处还保留有底层主筋,通过保留的底层主筋防止内支撑梁的坍塌,利用底层主筋保持内支撑梁与基坑的截水帷幕连接,且在内支撑梁的底部还支撑有临时支撑结构,两者一同支撑内支撑梁,降低了内支撑梁坍塌的风险,确保拆除内支撑梁的过程的施工安全。

本发明基坑内支撑梁的拆除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拆除所述内支撑梁包括:

从所述内支撑梁的顶部至底部分层剔除混凝土保护层,在剔除混凝土保护层从而露出所述内支撑梁的钢筋时,将露出的钢筋切割拆除,直至露出底层主筋。

本发明基坑内支撑梁的拆除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分层剔除混凝土保护层时,每层剔除的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为100mm至200mm之间。

本发明基坑内支撑梁的拆除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于基坑的内支撑梁的底部支设临时支撑结构,包括:

提供枕木,于所述基坑的底板上堆叠枕木,直至所堆叠的枕木顶撑于所述内支撑梁的底部,并于顶部的枕木和内支撑梁底部的空隙处塞入木楔子顶紧从而形成临时支撑结构。

本发明基坑内支撑梁的拆除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于所述基坑的底板上铺设受力钢板,通过所述受力钢板支撑所堆叠的枕木。

本发明基坑内支撑梁的拆除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于所述临时支撑结构和所述内支撑梁的底部之间垫设缓冲垫。

本发明基坑内支撑梁的拆除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于所述内支撑梁的端部处施工形成断口,包括:

通过人工凿除所述内支撑梁的端部从而形成断口,所形成的断口宽度为100mm至150mm之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基坑内支撑梁的拆除方法中未拆除内支撑梁时的基坑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基坑内支撑梁的拆除方法中支撑梁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坑内支撑梁的拆除方法,用于拆除基坑中的支撑梁,采用了枕木支撑、断口隔震以及分层剔凿的拆除方法:在内支撑梁的底部采用枕木呈井字形跌积形成临时支撑结构,下铺钢板于地基上扩大着力面积,上部用木楔子与内支撑梁的底部顶紧,能够防止内支撑梁端部断口后形成悬臂构件而发生坍塌事故;断口隔震是在枕木支撑完成后,在内支撑梁与截水帷幕节点部位,利用断口处阻断内支撑梁拆除时产生的震动波,大大减少震动波对截水帷幕的影响,降低漏水风险,断口处还保留有底层主筋;分层剔凿时先行剔除内支撑梁的混凝土保护层,而后将露出的钢筋切割拆除,沿内支撑梁横向分层剔除混凝土,最后切割底层主筋,使得内支撑梁在拆除过程中,底层主筋发挥自身稳定作用,保证拆除安全。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基坑内支撑梁的拆除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基坑内支撑梁的拆除方法用于拆除基坑10内的内支撑梁11,该内支撑梁11为基坑10的支护结构,在基坑10的挖掘过程中,内支撑梁11逐道施工,内支撑梁11支撑在基坑10的内壁上。基坑10还包括有搭设于四周的截水帷幕12,该截水帷幕12一般采用咬合桩,设置于基坑10的内壁处,截水帷幕12的内侧面间隔施工有腰梁13,内支撑梁11的端部就支撑连接于腰梁13上,内支撑梁13的两端均与对应的腰梁13紧固连接,在基坑10挖掘完成,开始施工建筑主体结构时,需要将内支撑梁11拆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坑内支撑梁的拆除方法用于解决内支撑梁拆除对支护结构安全影响的问题,即避免在拆除内支撑梁时对截水帷幕12的影响。

该基坑内支撑梁的拆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结合图2所示,于基坑10的内支撑梁11的底部支设临时支撑结构21,利用临时支撑结构21支撑内支撑梁11,该临时支撑结构21支设于基坑10的底板14和内支撑梁11的底部之间,形成对内支撑梁11的有力支撑,起到加固的作用;临时支撑结构21的数量、位置根据内支撑梁的跨度和端口的位置确定;

于内支撑梁11的端部处施工形成断口22以分隔内支撑梁11与截水帷幕12的连接,在形成断口22时保留位于断口22处的底层主筋23,该底层主筋23为内支撑梁11中的最底排的钢筋;在内支撑梁11的两端均设置断口22,利用断口22将内支撑梁11与截水帷幕12的连接断开,但又没有完全断开,保留了底层主筋23的连接,使得内支撑梁11没有成为悬臂构件,仍有底层主筋23保持与截水帷幕12的腰梁13连接,为内支撑梁11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拆除内支撑梁11并保留底层主筋23,在拆除内支撑梁11的过程中通过形成的断口22阻断拆除所形成的震动波传递至截水帷幕12,避免了拆除产生的震动波对截水帷幕12的影响,降低了漏水风险;

此时内支撑梁11上仅留有底层主筋23未拆除,切割底层主筋23从而完成基坑10的内支撑梁11的拆除。最后切割底层主筋,切割操作不会影响与其相连的截水帷幕,确保截水帷幕的稳定安全。

本发明的基坑内支撑梁的拆除方法采用了断口隔震和临时支撑结构,先利用临时支撑结构21支撑在内支撑梁11的底部,为内支撑梁11提供支撑,再于内支撑梁11的两端形成断口,利用断口隔断拆除内支撑梁时所产生的震动波,避免震动波影响截水帷幕12的安全,断口处虽留有底层主筋23,该地层主筋的连接所传递的震动波相比整个内支撑梁连接于腰梁上所传递的震动波要小得多,所以断口的阻断作用,能够大大减少震动波对截水帷幕的影响,降低了漏水风险,保证了基坑支护结构的安全。另外通过保留底层主筋的连接,能够防止内支撑梁坍塌,对内支撑梁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配合设置在内支撑梁底部的临时支撑结构,能够保证内支撑梁在拆除过程中的结构稳定,避免发生坍塌事故风险。

作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拆除内支撑梁11包括:从内支撑梁11顶部至底部分层剔除混凝土保护层,在剔除混凝土保护层从而露出内支撑梁11的钢筋时,将露出的钢筋切割拆除,直至露出底层主筋23为止。拆除内支撑梁11时拆除两个断口22之间的部分,先利用拆除机械剔除内支撑梁11上排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切割箍筋并剔除上排钢筋,沿内支撑梁11的水平方向剔除混凝土保护层,剔除下一排钢筋,直至露出了底层主筋为止。采用分层剔凿的方法拆除内支撑梁11,能够减小拆除所产生的震动波,配合断口22的设置,有效确保截水帷幕的结构安全。较佳地,分层剔除混凝土保护层时,每层剔除的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为100mm至200mm之间。

作为本发明的又一较佳实施方式,在基坑10的内支撑梁11的底部支设临时支撑结构21包括:提供枕木,于基坑10的底板14上堆叠枕木,直至所堆叠的枕木顶撑于内支撑梁11的底部,并于顶部的枕木和内支撑梁11底部的空隙处塞入木楔子25顶紧从而形成了临时支撑结构21。将枕木支撑布设在内支撑梁底部靠近断口处、大跨度内支撑梁的中部以及内支撑梁的交叉点处。枕木采用井字形结构,尺寸为220mm*160mm*1250mm,利用堆叠的枕木作为临时支撑结构21,支撑住内支撑梁11,在枕木的顶部和内支撑梁11底部的空隙处利用木楔子塞紧,确保临时支撑结构21的紧密支撑。较佳地,在底板14上铺设有受力钢板24,通过受力钢板24支撑所堆叠的枕木,即堆叠枕木时将枕木放置在受力钢板24上,受力钢板24采用2000mm*2000mm*10mm,通过受力钢板24增大临时支撑结构的受力面积,受力钢板24的端部与枕木端部的间距约150mm。木楔子25塞入枕木顶部的四周。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在临时支撑结构21和内支撑梁11的底部之间垫设缓冲垫,利用缓冲垫来缓冲拆除内支撑梁11时产生的震动波,避免震动波引起内支撑梁11底部和临时支撑结构21之间的刚性碰撞而对结构产生破坏,通过缓冲垫的设置,能够保护内支撑梁11和临时支撑结构21的结构安全。在设置缓冲垫的情况下,将木楔子塞入顶部的枕木和缓冲垫之间,以确保临时支撑结构21能够顶紧在内支撑梁11的底部。缓冲垫采用橡胶材质,具有一定的弹性变形能力,能够对震动波起到缓冲作用。

作为本发明的再一较佳实施方式,在内支撑梁11的端部处施工形成断口22,包括:通过人工凿除内支撑梁11的端部从而形成断口22,所形成的断口22的宽度为100mm至150mm之间。人工凿除时,可以采用手动剔凿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小型机械的剔凿方式,由于人工凿除能够控制剔凿所产生的震动,所以该剔凿形成断口时对截水帷幕的影响较小,不会影响截水帷幕的结构安全。在剔凿形成断口时,该断口的位置靠近腰梁13设置,在腰梁13上还是会留有部分内支撑梁结构,该残留的部分后续无需拆除,在建筑主体结构的外墙施工完成后,随着腰梁一起埋入到回填土层中即可。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发明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本发明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