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船闸引航道的高桩墩式驳岸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20193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道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桩墩式驳岸结构,适用于船闸引航道。



背景技术:

中国内河水运主通道的布局规划是“两横一纵十八线”,由20余条河流组成的约15000km航道,目前我国已在长江干线、京杭运河、西江干线和嘉陵江、汉江、湘江、赣江、右江及红水河等建船闸900余座,其中大中型船闸300余座。船闸的修建大大改善了航道的航运条件,提高了航道的通航等级,提高了航道的通过能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船舶大型化,使得原有已建的一些船闸等级偏低、结构不合理、通畅性差、通航保证率不高,无法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和船舶大型化的要求,因此需在原有船闸附近新建或扩建船闸。在原有船闸附近新建或扩建船闸,往往具有周边建筑物(构筑物)密集,易受水利枢纽、桥梁限制,施工期不能断航、断流、环境影响要求高,地质条件复杂等特点。

船闸引航道包括导航段、调顺段、停泊段和制动段等。根据引航道及连接段、口门段等不同的平面布置与结构功能,引航道水工结构可采用多种结构型式。引航道导航和靠船建筑物结构型式应根据地质条件、水流条件、水位变幅、船行波、船闸规模、材料来源、施工条件和使用要求等因素确定,并且在选择结构型式时应考虑技术经济条件,力求结构简单、耐久性好,并便于施工。常规引航道驳岸结构型式有重力式结构、浮式趸船结构、墩板结构、框格结构及边坡挡墙结构等。通常在原有船闸附近新建或扩建船闸,引航道驳岸建设需设置施工围堰然后开挖边坡,这不仅无法解决施工空间狭小,施工期不能断航的问题,而且工程投资较大。

本驳岸结构采用在靠河侧的驳岸端部建设高桩墩式结构,利用陆上打设桩基础,现浇上部墩台,并且在上部墩台下设置隔流板桩,从而满足原船闸引航道与新建船闸引航道的隔流作用。本驳岸结构不仅施工期不占用河道而影响老船闸正常运行,而且避免了大开挖,同时考虑陆上打桩然后现浇上部墩台结构,加快了施工进度节省了工程投资,墩台下通过设置隔流板桩从而起到隔流作用,并且上部结构可以通过设置靠泊装置来靠泊船舶。本驳岸结构兼具驳岸、船舶靠泊、隔流等功能,结构安全可靠、经济、施工方便,应用前景广阔。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适用于船闸引航道的高桩墩式驳岸结构,岸侧陆上打设桩基,所述桩基上现浇上部墩台,所述上部墩台下部设隔流板桩,从而满足老船闸引航道与新建船闸引航道的隔流作用,满足老船闸引航道与新建船闸引航道的隔流作用。

更进一步,所述桩基为间隔设置。

更进一步,所述上部墩台设置靠泊装置,用以靠泊船舶。

更进一步,所述隔流板桩为连续设置。

更进一步,所述隔流板桩的位置为靠近所述桩基一侧纵向设置,从而隔断横向的水流。

有益效果:本发明不仅施工期不占用河道而影响老船闸引航道正常运行,而且避免了大开挖;同时陆上打桩基然后现浇上部墩台结构,加快了施工进度节省了工程投资;上部墩台下通过设置隔流板桩从而起到隔流作用,并且上部墩台可以通过设置靠泊装置来靠泊船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断面图。

图中:1桩基、2隔流流板桩、3上部墩台、4现有引航道泥面、5新建引航道设计泥面、6 陆域泥面线、7 设计水位。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适用于船闸引航道的高桩墩式驳岸结构,岸侧陆上打设桩基1,所述桩基1为间隔设置,可选取8根桩基1,形成上下左右四个方位均为3根桩基1、横截面为矩形或正方形,所述桩基1上现浇上部墩台3,所述上部墩台3下设隔流板桩2,所述隔流板桩2为连续设置,所述隔流板桩2的位置为靠近所述桩基一侧纵向设置,从而隔断横向的水流,满足老船闸引航道与新建船闸引航道的隔流作用。所述上部墩台3设置靠泊装置(图中未示),用以靠泊船舶。本高桩墩式驳岸结构的桩基1的左侧为新建引航道设计泥面5,本高桩墩式驳岸结构的桩基1的右侧为现有引航道泥面4,陆域泥面线6位于设计水位7上方。

本发明的施工流程如下:

1、根据高桩墩式结构的现行规范进行结构稳定、强度等计算,确定桩基型式、桩基间距、桩基长度、上部结构等。请详细描述。

2、结合引航道深度要求,确定隔流板桩的型式和入土深度等。请详细描述。

3、施工驳岸结构下部桩基及隔流板桩结构。

4、施工驳岸结构上部结构。

5、新建引航道施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