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于软土和回填土的可拆卸基础结构及结构安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80454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的是一种适于软土和回填土的可拆卸基础结构。



背景技术:

在软土地基、回填土之类的地质条件下施工时,需要为施工设备修建牢固的临时基础,例如临时的塔吊基础、井架基础等。现行的操作方式中,通常需要先对地基换填稳固的材料,再浇筑混凝土块作为基础,或者是在地基开挖修筑桩基础来承担上部荷载。上述操作方式,存在开挖换填量大,混凝土修筑费工费料等问题,其基础施工工期长,造价高,建筑施工完成后,基础又不能重复使用,需另行爆破或机械破碎拆除,这造成大量资源浪费,而且会产生废料、粉尘带来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于软土和回填土的可拆卸基础结构,其使用完毕后,可方便的拆除,供再次使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适于软土和回填土的可拆卸基础结构,包括位于地下的基桩,所述基桩上端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竖向布局且露出地面,还包括基础块和基础面层,所述螺纹杆从下到上依次穿过基础块和基础面层,并且有螺套锁紧在螺纹杆端部,所述基础块和基础面层均露出地面。

进一步的,所述基础块包括中心块和边沿块,所述中心块具有螺杆通孔,螺纹杆从所述螺杆通孔穿过基础块;

所述中心块和边沿块设置有配合的钢棒和插接管形成插接结构,且中心块和边沿块通过插接结构插接连成一体,所述钢棒长度方向沿水平方向布局,所述基础面层覆盖在中心块和边沿块上部,并且有吊环螺栓将基础面层锁紧在中心块和/或边沿块上。

进一步的,包括一块所述中心块和两块所述边沿块,所述中心块为矩形块状,边沿块为凹字形块状,两块边沿块凹字形的缺口一侧通过所述插接结构插接并抵紧,所述中心块镶嵌在两块边沿块中部的空缺位置,且中心块分别与两侧的边沿块通过插接结构插接。

进一步的,所述基桩为预制桩,下端为尖头状,基桩上端预埋有套管,所述螺纹杆安装于套管中,所述中心块和边沿块均为钢筋混凝土预制块。

进一步的,所述基础面层包括平铺的至少两块钢板,相邻钢板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件一端与一块钢板焊接,另一端通过螺栓与另一块钢板连接。

适于软土和回填土的可拆卸基础结构的安装方法,包括顺序进行的以下步骤:

A、预制基桩、基础块和基础面层,所述基桩下端为尖头状,基桩上端设置有螺纹杆,所述基础块具有螺杆通孔和吊环螺纹孔所述基础面层与螺杆通孔和吊环螺纹孔对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孔;

B、将基桩打入地下,所述螺纹杆露出地面,将基础块安放在基桩上,基础面层安放在基础块上,并且让螺纹杆依次穿过基础块的螺杆通孔和基础面层对应的孔,并用螺套32锁紧;用吊环螺栓穿过基础面层锁紧在基础块的吊环螺纹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上述适于软土和回填土的可拆卸基础结构,是在基桩上部通过螺栓安装基础块和基础面层,形成可拆卸的基础结构,其使用完毕后,无需爆破或机械破碎,可方便的将基础块和基础面层拆下再次使用,基桩留在地下,地面简单处理后即可恢复场地。可降低施工成本、减少污染,如采用预制桩的优选方式,则可省去土方开挖、钢筋模板、浇筑等大量工序,大幅缩短施工工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可拆卸基础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为:基桩1、螺纹杆11、基础块2、中心块21、螺杆通孔211、边沿块22、吊环螺纹孔221、钢棒23、基础面层3、连接件31、螺套32、吊环螺栓3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适于软土和回填土的可拆卸基础结构,包括位于地下的基桩1,所述基桩1上端设置有螺纹杆11,所述螺纹杆11竖向布局且露出地面,还包括基础块2和基础面层3,所述螺纹杆11从下到上依次穿过基础块2和基础面层3,并且有螺套32锁紧在螺纹杆11端部,所述基础块2和基础面层3均露出地面。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基础结构包括位于地下的基桩1,基桩1上端设置有露出地面的螺纹杆11,螺纹杆11穿过上部的基础块2和基础面层3,并且有螺套32锁紧,形成可拆卸的一体。基础块2和基础面层3均露出地面,形成稳定的基础,可在基础上安装设备,例如塔吊。

该点位施工完毕后,可松开螺套32将基础块2和基础面层3拆下供下次使用,基桩1则留在地下,根据情况可以将露出地面的螺纹杆11切割,或者覆盖处理。

上述基础结构,除基桩外,其他部分均可回收再利用,而且拆除基础无需爆破或机械破碎,没有粉尘、废渣、噪音等污染,拆除过程简单快速,尤其适于软土、回填土之类的临时基础施工。

根据需要,基础块2可以是独立的一块结构,也可以是几块结构拼合形成,例如可以是,所述基础块2包括中心块21和边沿块22,所述中心块21具有螺杆通孔211,螺纹杆11从所述螺杆通孔211穿过基础块2;

所述中心块21和边沿块22设置有配合的钢棒23和插接管形成插接结构,且中心块21和边沿块22通过插接结构插接连成一体,所述钢棒23长度方向沿水平方向布局,所述基础面层3覆盖在中心块21和边沿块22上部,并且有吊环螺栓33将基础面层3锁紧在中心块21和/或边沿块22上。

中心块21具有螺杆通孔211,安装时基桩1的螺纹杆11从所述螺杆通孔211穿过基础块2,随后再穿过基础面层3,并由螺套32锁紧。

中心块21和边沿块22通过插接结构拼接为一体,如图1所示,插接结构由钢棒23和插接管形成,例如中心块21预埋有钢棒23,边沿块22预埋有插接管,则钢棒23可以插入插接管实现拼接。钢棒23长度方向沿水平方向布局,使中心块21和边沿块22插接后可以共同承受竖向受力。

基础面层3覆盖在中心块21和边沿块22上部,吊环螺栓33将基础面层3锁紧在中心块21和/或边沿块22上,例如可以是吊环螺栓33穿过基础面层3的孔,与中心块21和/或边沿块22上的吊环螺纹孔221连接。

采用上述拼接的基础块2结构,可以使单块的重量尺寸减小,便于拆卸和搬运,同时组合后的尺寸和结构符合需求。

更优选的,可以是包括一块所述中心块21和两块所述边沿块22,所述中心块21为矩形块状,边沿块22为凹字形块状,两块边沿块22凹字形的缺口一侧通过所述插接结构插接并抵紧,所述中心块21镶嵌在两块边沿块22中部的空缺位置,且中心块21分别与两侧的边沿块22通过插接结构插接。

如图1所示,边沿块22为凹字形,利用插接结构,两块边沿块22拼装在中心块21两侧,上部再覆盖基础面层3,并且有吊环螺栓33将基础面层3锁紧在边沿块22或/和中心块21上,螺套32锁紧在螺纹杆11上端,使基桩1、基础块2和基础面层3三部分结构形成可拆卸的整体。

前述的基桩1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尺寸和数量,基础块2和基础面层3的材质、形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例如图1所示实施例,具有四根基桩1,四根基桩1沿矩形四个角点分布。

优选的,可以是所述基桩1为预制桩,下端为尖头状,基桩1上端预埋有套管,所述螺纹杆11安装于套管中,所述中心块21和边沿块22均为钢筋混凝土预制块。

基桩1采用下端为尖头状的预制桩,可现场打入软土地基中,省去成孔、钢筋、浇筑等工序,缩短工期。

基桩1上端预埋套管,可以根据情况选择适宜的螺纹杆11长度,螺纹杆11可采用焊接等方式安装于预埋的套管中。

中心块21和边沿块22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块,便于根据实际需求制作合适尺寸和强度等级的预制块,其插接结构可通过预埋钢棒和插接管的方式实现。

进一步的,可以是所述基础面层3包括平铺的至少两块钢板,相邻钢板之间通过连接件31连接,所述连接件31一端与一块钢板焊接,另一端通过螺栓与另一块钢板连接。

基础面层3由钢板拼装形成,便于根据实际情况制成合适尺寸的基础面层3,相邻钢板之间通过连接件31连接,便于现场组装拆卸,也利于进一步加拼或减拼钢板来修改基础面层3尺寸。

本发明的可拆卸基础结构的其典型的安装方法,可以是包括顺序进行的以下步骤:

A、预制基桩1、基础块2和基础面层3,

所述基桩1下端为尖头状,基桩1上端设置有螺纹杆11,所述基础块2具有螺杆通孔211和吊环螺纹孔221所述基础面层3与螺杆通孔211和吊环螺纹孔221对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孔;

B、将基桩1打入地下,所述螺纹杆11露出地面,将基础块2安放在基桩1上,基础面层3安放在基础块2上,并且让螺纹杆11依次穿过基础块2的螺杆通孔211和基础面层3对应的孔,并用螺套32锁紧;用吊环螺栓33穿过基础面层3锁紧在基础块2的吊环螺纹孔221。

安装后,可在上述基础上安放施工设备,施工完毕,可松开螺套32和吊环螺丝,依次拆下基础面层3和基础块2,转移至下一工位使用,拆卸过程无需爆破或机械破碎,现场没有废渣、粉尘、噪音等污染。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