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室防水结构及其地下室外墙防水结构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80346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下室防水结构及其地下室外墙防水结构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地下室防水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下室防水结构及其地下室外墙防水结构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超高层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在我国地下建筑渗漏居高不下,成为通病,不但影响使用功能,也严重的影响建筑物寿命。

随着新型防水材料及其应用技术发展迅猛。防水材料经历了第一代的“二毡三油”的传统做法,第二代的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的施工做法,经过大量的工程实践后,其弊端也逐步显现出来,与结构之间的粘接不牢,粘接不持久,易受环境影响,对基层要求比较高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下室防水结构及其地下室外墙防水结构的施工方法,要解决现有技术防水材料与结构之间粘结不牢固,粘结不持久,对基层要求高的技术问题;并解决现有技术方法施工复杂,污染环境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地下室防水结构,所述地下室包括设于垫层上的基础底板、设于基础底板上的地下室墙体和设在地下室墙体上的地下室顶板,所述地下室墙体上设有穿墙导管,地下室墙体包括设于基础底板上的导墙和设于导墙上的地下室外墙,所述导墙和地下室外墙之间的施工缝通过止水钢板连接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墙外侧由内而外依次设有竖向砖胎模和支护桩,所述竖向砖胎模和支护桩之间的空间自下而上依次设有回填土层一和换撑带层,所述回填土层一下方设有碎石盲沟;

所述基础底板与垫层之间设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上返至导墙,所述导墙下部宽,上部窄,宽部与窄部连接部位的阴角部位设有找平层,所述基础底板与导墙交接处的阳角部位的防水层外设有附加防水层一;

所述地下室外墙与地下室顶板的外围由内而外依次设有水泥凝胶层和交叉膜防水层,所述地下室外墙与地下室顶板连接处的阳角部位设有附加交叉膜防水层一,所述地下室外墙外的交叉膜防水层外部自内而外依次设有聚苯板保护层和回填土层二,且地下室外墙外的交叉膜防水层与导墙外部的防水层的拼接处设有附加防水层二,所述附加防水层二敷设在导墙上;

所述穿墙导管与地下室墙体之间的阴角部位的交叉膜防水层内设有附加交叉膜防水层二,所述交叉膜防水层与附加交叉膜防水层二的尾端通过金属箍与穿墙导管固定,并用聚氨酯涂抹封口。

更加优选地,所述交叉膜防水层由多块防水卷材拼接而成,所述防水卷材是单面自粘的交叉膜反应型自粘防水卷材。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附加交叉膜防水层一和附加交叉膜防水层二均为双面自粘的交叉膜反应型自粘防水卷材。

进一步地,所述找平层为1:2水泥砂浆找平层。

进一步地,所述水泥凝胶层由水泥凝胶涂抹而成,所述水泥凝胶由重量比为1:1∶0.8~1的水泥、渗透结晶涂料和水拌合而成,所述水泥为p.o32.5硅酸盐水泥。

此外,所述回填土层一和回填土层二均由3:7灰土回填而成。

更加优选地,所述交叉膜防水层和防水层与附加防水层二的搭接长度不小于80mm。

一种地下室防水结构的地下室外墙防水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施工前准备:备好交叉膜反应型自粘防水卷材,并对地下室外墙基层清理、润湿;

步骤二,配置水泥凝胶:水泥凝胶拌制时使用秤或量筒计量,保证计量准确,配比完成后用电动搅拌器搅拌均匀成腻子状备用;

步骤三,在施工现场进行定位、弹线、试铺: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确定防水卷材的起铺点和铺贴方向,并在基层上弹好卷材控制线,以保证卷材铺贴时顺直,起铺点定位后,先进行卷材试铺,对接头处理、搭接做法和节点做法待进行验收合格后进行大面积铺贴;。

步骤四,刮涂水泥凝胶:撕去交叉膜反应型自粘防水卷材底部隔离纸,并在上面刮涂水泥凝胶,水泥凝胶厚度为2~3mm;

步骤五,铺贴交叉膜防水层:铺贴多块防水卷材拼接形成地下室外墙上的交叉膜防水层;

步骤六,养护:施工完毕后,晾放24~48小时,用遮阳布遮盖,避免阳光暴晒,待验收合格后本发明一种地下室防水结构的地下室外墙防水结构施工完成。

此外,所述步骤四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敷设附加交叉膜防水层一:在所述地下室外墙与地下室顶板交界处的阳角部位敷设附加交叉膜防水层一;

步骤二,铺设防水卷材:从顶部的附加交叉膜防水层一处铺贴首片防水卷材,然后从下向上逐步贴牢防水卷材,铺贴完成后用木抹子、橡胶板或辊筒从中间向两边刮压并排出空气,顺次拼接防水卷材至穿墙导管部位;

步骤三,处理穿墙导管部位:在所述穿墙导管与地下室墙体之间的阴角部位的防水卷材内铺设附加交叉膜防水层二,并将交叉膜防水层的防水卷材与附加交叉膜防水层二的尾端通过金属箍与穿墙导管固定,然后用聚氨酯涂抹封口;

步骤四,顺次拼接防水卷材:顺次拼接穿墙导管周边地下室墙体,相邻防水卷材通过水泥凝胶搭接在一起,并用水泥凝胶将搭接部位抹平封死,如此拼接多块防水卷直至导墙的阴角部位,将最后一片防水卷材收尾处与附加防水层二搭接。

更加优选地,所述步骤二中水泥凝胶中加有聚合物建筑胶保水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交叉膜反应型自粘防水卷材和水泥凝胶两种材料,并通过采用特有的施工方法,有效的改善了防水材料与结构之间粘结不牢固,粘结不持久,对基层要求高的现状,该方法施工简便,污染小,整个防水系统刚柔结合,形成有效的防水屏障,拒绝漏水窜水。

本发明采用的施工方法,即使墙面潮湿、不平整基层都能满足防水施工要求,靠人力满刮挤压,将卷材内气泡挤压干净,通过水泥凝胶(掺入渗透结晶)能形成有效的满粘。具有粘接强度高、抗拉强度高、延伸率大、耐候性好、使用温度幅度大、寿命长、施工方便、污染小、无需加热、消除火灾隐患、安全可靠的特点,该防水系统施工方便、作业环境好、施工连续性强、速度快、施工成本低,完全改变和改善了传统的防水作业环境和防水施工工艺,经过项目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发明采用湿铺法,无需加热,防止了采用喷灯加热对卷材本身性能造成破坏,施工过程中不会产生有害物质,不会损害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在施工防水所用的水泥凝胶中掺入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同时完成两种防水的施工,施工方便,节省人工,缩短工期,提高进度。

本发明具有安全、适用等特点,有很好的推广和实用价值,广泛的推广应用后会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涉及的基础底板与地下室墙体外围的防水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涉及的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涉及的地下室墙体与地下室顶板外围的防水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涉及的穿墙套管外围的防水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基础底板;2-导墙;3-地下室外墙;4-地下室顶板;5-止水钢板;6-竖向砖胎模;7-支护桩;8-回填土层一;9-换撑带层;10-碎石盲沟;11-找平层;12-附加防水层一;13-水泥凝胶层;14-交叉膜防水层;15-附加交叉膜防水层一;16-聚苯板保护层;17-回填土层二;18-附加防水层二;19-穿墙导管;20-附加交叉膜防水层二;21-金属箍;22-聚氨酯;23-垫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新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发明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发明实施方式及本发明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

一种地下室防水结构,如图1所示,地下室包括设于垫层23上的基础底板1、设于基础底板1上的地下室墙体和设在地下室墙体上的地下室顶板4,地下室墙体上设有穿墙导管19,地下室墙体包括设于基础底板1上的导墙2和设于导墙2上的地下室外墙3,导墙2和地下室外墙3之间的施工缝通过止水钢板5连接固定,导墙2外侧由内而外依次设有竖向砖胎模6和支护桩7,所述竖向砖胎模6和支护桩7之间的空间自下而上依次设有回填土层一8和换撑带层9,所述回填土层一8下方设有碎石盲沟10。

如图2所示,基础底板1与垫层23之间设有防水层24,防水层24上返至导墙2,导墙2下部宽,上部窄,宽部与窄部连接部位的阴角部位设有找平层11,找平层11为1:2水泥砂浆找平层抹八字角,r=50mm。基础底板1与导墙2交接处的阳角部位的防水层24外设有附加防水层一12。

如图3所示,地下室外墙3与地下室顶板4的外围由内而外依次设有水泥凝胶层13和交叉膜防水层14,水泥凝胶层13由水泥凝胶涂抹而成,水泥凝胶由重量比为1:1∶0.8~1的水泥、渗透结晶涂料和水拌合而成,水泥为p.o32.5硅酸盐水泥。地下室外墙3与地下室顶板4连接处的阳角部位设有附加交叉膜防水层一15,地下室外墙3外的交叉膜防水层14外部自内而外依次设有聚苯板保护层16和回填土层二17,且地下室外墙3外的交叉膜防水层14与导墙2外部的防水层24的拼接处设有附加防水层二18,附加防水层二18敷设在导墙2上,交叉膜防水层14由多块防水卷材拼接而成,所述防水卷材是单面自粘的交叉膜反应型自粘防水卷材,附加交叉膜防水层一15和附加交叉膜防水层二20均为双面自粘的交叉膜反应型自粘防水卷材,双面自粘的交叉膜反应型自粘防水卷材即在交叉膜反应型自粘防水卷材两面均涂有水泥凝胶,回填土层一8和回填土层二17均由3:7灰土回填而成,交叉膜防水层14和防水层24与附加防水层二18的搭接长度不小于80mm。

如图4所示,穿墙导管19与地下室墙体之间的阴角部位的交叉膜防水层14内设有附加交叉膜防水层二20,交叉膜防水层14与附加交叉膜防水层二20的尾端通过金属箍21与穿墙导管19固定,并用聚氨酯22涂抹封口。

一种地下室防水结构的地下室外墙防水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施工前准备:对接螺杆眼封堵完毕,模板接缝处混凝土楞条用角磨机打磨平整,墙面用扫帚、铁铲等工具将,备好交叉膜反应型自粘防水卷材,并对地下室外墙3基层清理、润湿,墙面用扫帚、铁铲等工具将地下室外墙3基层表面的灰尘、杂物清理干净,干燥的基面需预先洒水润湿,但不得残留积水,节点细部处理应按规范要求,对节点部位进行加强处理,如阴阳角、穿墙管根、变形缝等做加强层处理。

步骤二,配置水泥凝胶:水泥凝胶拌制时使用秤或量筒计量,保证计量准确,配比完成后用电动搅拌器搅拌均匀成腻子状备用,搅拌时间需有5分钟以上,温度过高(≥30℃),基面过于干燥时适量添加聚合物建筑胶以保护水泥凝胶的合易性,立面水泥凝浆增加粘稠度,避免流淌。使用电动搅拌器应注意用电安全,戴好塑胶绝缘手套及塑胶鞋。

步骤三,在施工现场进行定位、弹线、试铺: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确定防水卷材的起铺点和铺贴方向,并在基层上弹好卷材控制线,以保证卷材铺贴时顺直,起铺点定位后,先进行卷材试铺,对接头处理、搭接做法和节点做法待进行验收合格后进行大面积铺贴。

步骤四,刮涂水泥凝胶:撕去交叉膜反应型自粘防水卷材底部隔离纸,并在上面刮涂水泥凝胶,水泥凝胶厚度为2~3mm,过薄达不到最优粘结效果,过厚易堆积。撕剥时,已剥开的隔离纸宜与粘结面保持45~60度的锐角,防止拉断隔离纸,尽量保持在自然松弛状态,但不要有皱折。

步骤五,铺贴交叉膜防水层14:铺贴多块防水卷材拼接形成地下室外墙3上的交叉膜防水层14。

具体地,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敷设附加交叉膜防水层一15:在地下室外墙3与地下室顶板4交界处的阳角部位敷设500mm宽的附加交叉膜防水层一15,位于地下室墙体的部位竖向长150mm,位于地下室顶板的横向长350mm,地下室顶板4上的防水卷材150mm宽,地下室外墙3上的防水卷材宽200mm。

步骤2,铺设防水卷材:从顶部的附加交叉膜防水层一15处铺贴首片防水卷材,然后从下向上逐步贴牢防水卷材,铺贴完成后用木抹子、橡胶板或辊筒从中间向两边刮压并排出空气,顺次拼接防水卷材至穿墙导管19部位。

步骤3,处理穿墙导管19部位:在所述穿墙导管19与地下室墙体之间的阴角部位的防水卷材内铺设附加交叉膜防水层二20,并将交叉膜防水层14的防水卷材与附加交叉膜防水层二20的尾端通过金属箍21与穿墙导管19固定,然后用聚氨酯22涂抹封口。

步骤4,顺次拼接防水卷材:顺次拼接穿墙导管19周边地下室墙体,相邻防水卷材通水泥凝胶搭接在一起,并用水泥凝胶将搭接部位抹平封死,搭接宽度误差±10㎜。将上下防水卷材的搭接处隔离纸揭除,上下刮涂水泥凝胶搭接在一起,直接用水泥凝胶封口,长短边搭接宽度均为80mm,偏差为±10mm。最后用水泥凝胶抹平封死。防水卷材搭接处水泥凝胶厚度控制在2mm左右,水泥凝胶不宜堆积。相邻两排卷材的短边接头应相互错开1/3幅宽以上,以免多层接头重叠,而使得防水卷材粘贴不平服。为防止防水卷材在立面施工时下滑造成堆叠,可在边角部位辅以适当的固定措施。在施工中,防水卷材搭接部位受到污染,可用干净的湿布予以清洁。防水卷材铺贴施工时,应及时进行卷材检查、清理及修整,铺贴卷材应平整、顺直,搭接尺寸正确,不得有扭曲、皱折;两幅防水卷材短边和长边的搭接宽度为80mm,偏差为±10mm。用木抹子等工具辊压排气时,注意力度的均匀,以免刮损卷材表面。如此拼接多块防水卷直至导墙2的阴角部位,将最后一片防水卷材收尾处与附加防水层二18搭接。

步骤六,养护:施工完毕后,晾放24小时至48小时(具体时间视环境温度而定,一般情况下,温度愈高所需时间愈短),在此期间不得扰动已施工完毕的防水卷材,在高温天气下,应避免阳光暴晒防水层,可用遮阳布或其他物品遮盖。待验收合格后本发明一种地下室防水结构的地下室外墙防水结构施工完成。

交叉膜反应型自粘防水卷材采用1.5mm厚交叉叠压高密度聚乙烯膜,强度高,耐撕裂、耐穿刺;卷材纵向拉力298n/50mm,横向260n/50mm,拉断延长率达到1033%,纵横向撕裂强度75n,卷材与卷材剥离强度2.4n/mm,持粘性35/min,可以抵御基层开裂、变形及结构不均匀沉降变形对防水层的影响。低温条件下柔性良好,-25℃100次开裂循环无影响。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满足全天候施工。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