拦污栅框和链式拦污环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59991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拦污栅框和链式拦污环栅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拦污栅技术领域,是一种拦污栅框和链式拦污环栅。



背景技术:

水电厂主要依靠水力势能带动水轮机旋转,水轮机带动发电机旋转切割磁力线,从而产生电能。但北方冬季温度低,水容易结冰,流动的水不会完全冻结,但水中会含着大量的冰乳及块冰,严重降低流速。一旦冰乳及块冰进入水轮机组的蜗壳,将对水轮发电机组的安全运行造成极大危害。

、一般水电厂一般通过安装有拦污栅的链式打捞装置进行清污,当水中的块冰体积较大时,栅条间的间隙也较大时,块冰易卡在拦污栅的栅条之间,经水的推力,块冰越堵越多,会堵塞拦污栅,造成压力钢管负压,对压力钢管的安全运行带来隐患;2、一旦块冰进入发电机组蜗壳内,卡在固定导叶与活动导叶之间,当机组调整负荷时易造成剪断销的意外剪断,当机组开、停机操作(或大幅度调整机组负荷)时易造成多根剪断销剪断的情况,停机过程延长易造成烧瓦事故的发生,严重时导致机组转速失控,产生机组飞逸等重大事故;3、天气越冷时,水中的块冰面积越大,厚度越厚,且冰乳密度越高,冰乳进入机组蜗壳中,块冰之间相互作用发生拥挤,能产生过滤效应,使水排出,而冰乳则聚集在蜗壳中,长时间运行后将造成蜗壳、压力管道中全是冰乳,水流中断,机组被迫停运(俗称灌肠);4、在夏季洪水来临时,水中含有大量的树枝、树叶,易堵塞拦污栅;5、一些生活用品,如水桶、破衣服,甚至一些到河边喝水的野山羊等,被水流冲击到拦污栅上,给整个排污传动机构带来较大负载,影响运行,带来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拦污栅框和链式拦污环栅,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水电厂用拦污栅存在的易被冰乳、块冰或杂物堵塞、存在安全隐患,拦栅栏的稀疏程度不能随季节进行调整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一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拦污栅框,包括安装框体、栅条板和捞爪,安装框体包括上下间隔对称分布的两个水平支撑部,两水平支撑部内侧分别对称固定有竖直支撑部,两水平支撑部之间安装有呈左右间隔分布的可拆卸的栅条板,每个栅条板下端前侧均固定有捞爪,每组竖直支撑部均包括两个沿左右间隔分布的竖直撑板。

下面是对上述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水平支撑部之间可沿左右方向间隔分布有固定组件,每个固定组件包括两个呈上下间隔分不到竖直连板,上侧竖直连板的上端与上侧的水平支撑部固定在一起,下侧竖直连板的下端与下侧的水平支撑部固定在一起,每相邻的两组固定组件之间至少有一组上固定安装有栅条板,每个栅条板的上端均和与其对应的上侧竖直连板通过连接螺栓固定安装在一起,每个栅条板的下端均和与其对应的下侧竖直连板通过连接螺栓固定安装在一起。

上述每两个相邻的栅条板之间的距离可均在15cm至20cm之间。

上述每两个相邻的栅条板之间的距离可均在30cm至40cm之间。

上述水平支撑部可为向外侧开口的槽钢,两个槽钢内侧分别对称固定有竖直连板。

上侧每两个相邻的竖直连板之间位置的上侧槽钢底部可均设有泄流孔,每两个相邻的竖直连板之间位置的下侧槽钢顶部均设有泄流孔。

上述每个捞爪可均呈向上方后侧开口的l形。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二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链式拦污环栅,包括连接部件和沿环形呈间隔分布的拦污栅框,所有的拦污栅框均通过连接部件首尾连接在一起,连接部件包括连接板、连接筋和铰接轴,每个竖直撑板均通过安装螺栓与连接板外部安装在一起,每个链式拦污环栅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个铰接轴,每个铰接轴两端均穿出于与其对应的全部连接板,且每个铰接轴的两端分别固定有限位部件,每两个左右相邻的连接板之间均设有一个连接筋,连接筋的两端分别套装在对应位置的铰接轴上。

下面是对上述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铰接轴中部可套装有位于与其相邻的两个连接筋内侧的限位套管。

本发明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可通过拆装栅条板,达到调节本实施例疏密度的作用,进而使本实施例适用于不同季节的拦污需求,具有安全、省力、简便、高效的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附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附图5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7为实施例3在春夏秋三个季节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栅条板,2为捞爪,3为竖直撑板,4为竖直连板,5为连接螺栓,6为槽钢,7为泄流孔,8为连接板,9为连接筋,10为铰接轴,11为安装螺栓,12为限位套管,13为限位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在前两个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如附图1、2、3、4、5、6、7所示,该拦污栅框包括安装框体、栅条板1和捞爪2,安装框体包括上下间隔对称分布的两个水平支撑部,两水平支撑部内侧分别对称固定有竖直支撑部,两水平支撑部之间安装有呈左右间隔分布的可拆卸的栅条板1,每个栅条板1下端前侧均固定有捞爪2,每组竖直支撑部均包括两个沿左右间隔分布的竖直撑板3。使用时,通过竖直支撑部将本实施例安装在左右对称布置的两组上下间隔分布的传动齿组上,可通过拆装栅条板1,达到调节本实施例疏密度的作用,进而使本实施例适用于不同季节的拦污需求。

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拦污栅框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如附图1、2、3、4、5、6、7所示,水平支撑部之间沿左右方向间隔分布有固定组件,每个固定组件包括两个呈上下间隔分不到竖直连板4,上侧竖直连板4的上端与上侧的水平支撑部固定在一起,下侧竖直连板4的下端与下侧的水平支撑部固定在一起,每相邻的

两组固定组件之间至少有一组上固定安装有栅条板1,每个栅条板1的上端均和与其对应的上侧竖直连板1通过连接螺栓5固定安装在一起,每个栅条板1的下端均和与其对应的下侧竖直连板1通过连接螺栓5固定安装在一起。使用竖直连板4和连接螺栓5对栅条板1和水平支撑部进行连接,便于栅条板1的安装和拆卸,提高作业效率。

实施例1:如附图1、2、3、4所示,每两个相邻的栅条板1之间的距离均在15cm至20cm之间。上述设置,能够保证本实施例能对冰乳和块冰等小体积污物进行有效拦截,适于冬季的使用。

实施例2:如附图4所示,每两个相邻的栅条板1之间的距离均在30cm至40cm之间。上述设置,可通过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间隔拆卸一个栅条板1来实现,使该实施例在春夏秋三个季节中,能够在保证对树枝等大体积杂物进行有效拦截的同时,降低自身整体重量,减轻清污装置的整体负荷,提高安全性。

如附图1、2、3、4、5、6、7所示,水平支撑部为向外侧开口的槽钢6,两个槽钢6内侧分别对称固定有竖直连板4。将水平支撑部设置为向外侧开口的槽钢6,使本实施例具有较高的抗扭抗压强度,保证其整体的稳定性,延长使用寿命。

如附图1、2、3、4、5、6、7所示,每两个相邻的竖直连板4之间位置的上侧槽钢6底部均设有泄流孔7,每两个相邻的竖直连板4之间位置的下侧槽钢6顶部均设有泄流孔7。泄流孔7的设置,能够将槽钢6携带上来的水过滤掉,在使用时降低本实施例整体重量,减轻清污装置的整体负荷,提高安全性。

如附图1、2、3、4、5、6、7所示,每个捞爪2均呈向上方后侧开口的l形。将捞爪2设置为呈向上方后侧开口的l形后,其能对树枝等杂物进行固定,提高本实施例的清污效率。

在下面的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5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5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实施例3:如附图1、2、3、4、5、6、7所示,该链式拦污环栅包括连接部件和沿环形呈间隔分布的拦污栅框,所有的拦污栅框均通过连接部件首尾连接在一起,连接部件包括连接板8、连接筋9和铰接轴10,每个竖直撑板3均通过安装螺栓11与连接板8外部安装在一起,每个链式拦污环栅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个铰接轴10,每个铰接轴10两端均穿出于与其对应的全部连接板,且每个铰接轴10的两端分别固定有限位部件,每两个左右相邻的连接板8之间均设有一个连接筋9,连接筋9的两端分别套装在对应位置的铰接轴10上。上述限位部件13可采用螺帽、开口销等现有公知的技术;每个拦污栅框左侧的两个连接筋9形成一个传动链节,每个拦污栅框右侧的两个连接筋9形成一个传动链节,通过对应位置的连接板8的连接后,在本实施例的前后两侧形成两个传动环链;可在每个传动链内侧设置两个间隔分布的齿轮,对其驱动动,实现本实施例的整体转动;使用时,可通过拆装栅条板1,达到调节本实施例疏密度的作用,进而使本实施例适用于不同季节的拦污需求;也可对通过拦污栅框的增删,调节本实施例的疏密度,满足不同季节需要,在每组前后对应的连接板8内安装拦污栅框,可用于冬季的拦污作业;将上述拦污栅框每间隔一个取下一个后,可将本实施例应用于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拦污作业,降低整体负荷,提高安全性。

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链式拦污环栅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如附图1、2、3、4、5、6、7所示,铰接轴10中部套装有位于与其相邻的两个连接筋9内侧的限位套管12。限位套管12起到防止增加铰接轴10强度,防止弯折的作用,增加了本实施例整体的抗扭性能。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较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