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水封便器排污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01825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无水封便器排污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节水蹲、坐便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水封便器排污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各大城市都存在居民用水不足现象,而蹲、座便器是日常生活用水的大户,约占日常生活用水的35%,节约用水已经倍受人们关注。常见的蹲、座便器为防臭、隔绝空间保证卫生安全等需要,在便池下部均设置有存水弯管,而每次冲排时先要将弯管内的存水排出,之后再将弯管内的水蓄满,水资源浪费较大。为解决上述问题,在市场上及有关技术文献中出现了大量无水封蹲、座便器,但是这些便器大多存在着结构复杂、成本高,密封效果差,下水管散味严重,清洗、保洁困难,零部件更换不易,卫生安全水平低等诸多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水封便器排污机构,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密封效果好,卫生安全,便于清洗、更换等优点,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无水封便器排污机构,包括安装在蹲、座便器排污管内的排污管接头,安装在排污管接头上的排便软管接头及排便软管,排便软管为自吸合片状结构,所述排污管接头为变径接头,其下部为等径通管,其上部为锥管,其上端设有外翻口,排污管接头的外翻口置于排污管的上端口处,所述排便软管接头套置于排污管接头外翻口下方的排污管接头外部,排便软管接头内腔为与排污管接头外轮廓相适配的变径结构,排便软管接头由内管及外管组成,内管与外管间隙配合,内管与外管上部固定连接,内管的下端位于外管的中下部,所述排便软管上部套置于排便软管接头外部,其下部置于下水管内,所述排便软管接头经套置其外的排便软管与排污管过盈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排便软管上部的两侧呈相对向内收束的弧形结构,其下部的自吸合片状结构部上端的软管内腔扩充有导流槽。

进一步地,所述排污管接头外翻口下表面的曲面形状与相对应的便池主体内腔轮廓适配。

进一步地,所述排便软管接头内管下端向内延伸有限位凸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由于排污管接头为变径接头,其下部为等径通管,其上部为锥管,其上端设有外翻口,排污管接头的外翻口置于排污管的上端口处,本发明的排污管接头通过其外翻口与排污管上端口配合紧密,而且安装及取换清洗方便,排污管接头结构合理,污物经排污管接头的外翻口及锥管可以加速滑落,排污管接头的等径通管设计又可以保证体积较大的污物顺畅通过;由于排便软管接头套置于排污管接头外部,排便软管接头内腔为与排污管接头外轮廓相适配的变径结构,本发明的排便软管接头与排污管接头配合紧密,可以有效隔绝空间,防臭并保证卫生安全;由于排便软管接头由内管及外管组成,内管与外管之间间隙配合,内管与外管上部固定连接,内管的下端位于外管的中下部既外管的高度尺寸长于内管,本发明由于以上设计,当排便软管接头需压入排污管安装使用时,可以使得外管产生最大限度的形变,最终使得本发明安装和取出变得轻松便捷,而且密封效果尤为理想。

2、由于所述排便软管上部的两侧呈相对向内收束的弧形结构,其下部的自吸合片状结构部上端的软管内腔扩充有导流槽,本发明可以促使污物加速顺畅排放,有效避免了排泄物的堵塞情况,减少了污物在软管管壁的残留腐蚀,清洁卫生,延长了排便软管的使用寿命。

3、由于所述排污管接头外翻口下表面的曲面形状与相对应的便池主体内腔轮廓适配,进一步增强了本发明的密封接合效果。

4、由于所述排便软管接头内管下端向内延伸有限位凸沿,可以保证排便软管接头与排污管接头的安装位置到位,使得二者配合牢固并提高使用强度、延长使用寿命。

综上,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各部件均可从排污管上方放入并结合本发明特有结构设计,使得安装和更换极为方便快捷,便于随时清洗、保洁,而且污物排放通畅,各部件间配合紧密,密封效果好,卫生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排便软管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排便软管侧视图。

附图中的标记如下:

1、排污管接头;2、排便软管接头;3、排污管;4、排便软管;5、下水管;6、排便软管接头内管;7、排便软管接头外管;8、排污管接头外翻口;9、排便软管接头限位凸沿;10、排便软管自吸合片状结构部;11、排便软管导流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3所示,无水封便器排污机构,包括安装在蹲、座便器排污管3内的排污管接头1,安装在排污管接头1上的排便软管接头2及排便软管4,排便软管4为自吸合片状结构,所述排污管接头1为变径接头,其下部为等径通管,其上部为锥管,其上端设有外翻口8,排污管接头外翻口8置于排污管3的上端口处,排污管接头外翻口8下表面的曲面形状与相对应的便池主体内腔轮廓适配,所述排便软管接头2套置于排污管接头外翻口8下方的排污管接头1外部,排便软管接头2内腔为与排污管接头1外轮廓相适配的变径结构,排便软管接头2由内管7及外管6组成,内管7与外管6间隙配合,内管7与外管6上部一体成型,内管7的下端位于外管6的中下部,内管7下端向内延伸有限位凸沿9,所述排便软管4上部套置于排便软管接头2外部,其下部置于下水管5内,所述排便软管接头2经套置其外的排便软管4与排污管3过盈配合,所述排便软管4上部的两侧呈相对向内收束的弧形结构,其下部的自吸合片状结构部10上端的软管内腔扩充有导流槽11。

本发明方案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节水蹲、坐便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水封便器排污机构。该机构包括安装在蹲、座便器排污管上的排污管接头,安装在排污管接头上的排便软管接头及排便软管,排便软管为自吸合片状结构,所述排污管接头为变径接头,其下部为等径通管,其上部为锥管,其上端设有外翻口,所述排便软管接头套置于排污管接头外部,排便软管接头内腔为与排污管接头外轮廓相适配的变径结构,排便软管接头由内管及外管组成,内管与外管之间间隙配合。本发明所取得的技术效果是结构简单、成本低,密封效果好,安全卫生,便于随时清洗、更换。

技术研发人员:高建国;李金平;冯羽;吴小硼;钟陶成;周满仓;韩双志;何素杭;屈卫泉;刘东升;连宏伟;颜伟冉;韩伟;谷孝垄;赵蕾;韩青龙;冯鹏;高雅;刘冲;白文梅;张松涛;丁磊;甄磊;郑子晗;石勇;李曼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高建国
技术研发日:2017.08.22
技术公布日:2017.11.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