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滤式下水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11923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一种过滤式下水道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槽、卫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过滤式下水道。



背景技术:

水槽是家庭、酒店、餐厅常用的水体处理设备。目前的市场上,大部分水槽都含有溢水孔,但是溢水孔在使用中会出现返泡沫的问题,这给用户带来一定困扰。此外,现有的水槽下水都是采用直管排水的形式,这样的结构使得在清洗过程中,泡沫很难顺着下水管的排出。

由此可见,如何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提供一种过滤式下水道,能够解决厨房或者卫浴面盆洗涤过程中,由于水的密度比泡沫大而导致的泡沫返流问题,这是本领域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过滤式下水管,能够解决厨房或者卫浴面盆洗涤过程中,由于水的密度比泡沫大而导致的泡沫返流问题。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过滤式下水道,包括下水管、与所述下水管连接的溢水管,在所述下水管与所述溢水管之间设置一柔性材质的过滤密封圈,所述过滤密封圈包括密封端与过滤端,所述密封端与所述溢水管的尾端连接,所述过滤端为由两个以上分瓣形成的锥筒形,各分瓣之间设有缝隙,所述缝隙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泡沫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缝隙的宽度为0.3mm以下。

优选地,所述过滤端为由四个分瓣组成的圆锥筒形。

优选地,所述下水管与所述溢水管通过塑胶螺母连接。

优选地,所述密封端为圆筒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过滤式下水道,包括下水管、与所述下水管连接的溢水管,在所述下水管与所述溢水管之间设置一柔性材质的过滤密封圈,所述过滤密封圈包括密封端与过滤端,所述密封端与所述溢水管的尾端连接,所述过滤端为由两个以上分瓣形成的锥体形,各分瓣之间设有缝隙,所述缝隙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洗涤剂泡沫的直径。由于水的密度比泡沫的密度大,并且洗涤剂泡沫直径大于缝隙的宽度,从下水管往溢水管返流的泡沫无法通过过滤密封圈的缝隙进入溢水管中,从而有效解决泡沫返流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过滤式下水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过滤式下水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过滤式下水道装配后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图1中过滤式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过滤式密封圈的俯视图;

图6为图5中过滤式密封圈的B-B剖视图;

图7为图4中过滤式密封圈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过滤式下水道包括下水管1、塑胶螺母2、过滤密封圈3、溢水管4。其中,下水管1、塑胶螺母2、溢水管4为常规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4~图7所示,过滤密封圈3包括密封端31与过滤端32,其中密封端31 为圆筒形,用于与溢水管4的尾端连接,防止下水管中的水从下水管与溢水管的连接处渗出,起密封作用;过滤端32为圆锥筒形,由四个分瓣32a组成,各分瓣相邻部分之间有0.3mm的缝隙32b,便于从溢水管上流出的水能够往下流动。该过滤密封圈使用硅胶制成,材质柔软。

使用时,过滤密封圈3安装在溢水管4上,再将溢水管4安装在下水管1上,通过塑胶螺母2与下水管1端部的螺纹连接固定。由于水的密度比泡沫的密度大,并且洗涤剂的泡沫直径大于0.3mm,从下水管往溢水管返流的泡沫无法通过过滤密封圈的缝隙进入溢水管中,有效解决泡沫返流问题。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