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马桶盖及其换向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5017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智能马桶盖及其换向组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马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马桶盖及其换向组件。



背景技术:

智能马桶盖可以通过换向组件来切换清洗模式,使喷枪喷出不同的水型,来满足用户的需求。传统的换向组件,在喷枪停止使用后,换向片一般停留在某一位置,换向组件上的孔与喷枪的某一管道是导通的,该管道里面的水可以排出。但是,喷枪的其他管道未导通,其他管道里面有水残留,水残留久了就会变味,不利于下次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喷枪管道里面有水残留的问题,提供一种智能马桶盖及其换向组件。

一种换向组件,包括:

通水块,沿其轴向开设有第一连通孔、第二连通孔、清洗孔及洗枪孔,所述清洗孔与所述洗枪孔位于同一圆周上;及

换向片,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通水块上,所述换向片开设有缺口、贯穿孔及通孔;

其中,当所述换向片停留在预设位置时,所述缺口位于所述清洗孔及洗枪孔之间,所述缺口与所述清洗孔及洗枪孔同时连通,所述贯穿孔与所述第二连通孔相连通,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连通孔相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清洗孔包括第一清洗孔、第二清洗孔及第三清洗孔,所述第一清洗孔、第二清洗孔及第三清洗孔位于所述圆周上,所述第二清洗孔位于所述第一清洗孔与所述第三清洗孔之间,当所述换向片停留在预设位置时,所述缺口位于所述第三清洗孔与所述洗枪孔之间,所述缺口与所述第三清洗孔及洗枪孔同时连通,所述贯穿孔与所述第二连通孔相连通,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连通孔相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清洗孔、第二清洗孔及第三清洗孔均为弧形的多级阶梯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洗枪孔包括第一洗枪孔及第二洗枪孔,所述第一洗枪孔与第二洗枪孔设置于所述圆周上,所述第一洗枪孔位于所述第一清洗孔与第二清洗孔之间,所述第二洗枪孔位于所述第三清洗孔与所述第一清洗孔之间,当所述换向片停留在预设位置时,所述缺口位于所述第三清洗孔与所述二洗枪孔之间,所述缺口与所述第三清洗孔及第二洗枪孔同时连通,贯穿孔与所述第二连通孔相连通,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连通孔相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清洗孔、第一洗枪孔、第二清洗孔、第三清洗孔及第二洗枪孔沿顺时针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圆周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洗枪孔与所述第一清洗孔至少有部分区域位于同一径向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洗枪孔与所述第二清洗孔至少有部分区域位于同一径向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水块沿其轴向还开设有安装孔,所述换向片具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内,以将所述换向片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通水块上。

一种智能马桶盖,包括:

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换向组件;及

喷枪,所述喷枪开设有四个管道,所述清洗孔、洗枪孔、第一连通孔及第二连通孔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管道相连通。

上述智能马桶盖及其换向组件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当喷枪停止使用后,换向片停留在预设位置时,缺口位于清洗孔与洗枪孔之间,缺口与洗枪孔及清洗孔相连通,贯穿孔与第二连通孔相连通,通孔与第一连通孔相连通。而喷枪开设有四个管道,清洗孔、洗枪孔、第一连通孔及第二连通孔分别与对应的管道相连通,因此喷枪各个管道内的残留水能够通过对应的清洗孔、洗枪孔、第一连通孔及第二连通孔排出,最终通过缺口、贯穿孔及通孔排出,管道内不会有水残留导致水变味,同时,在下次使用时,可以预先通水清理各个管道,可以保证喷枪各个管道的干净。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中换向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缺口与第一洗枪孔直接连通时换向组件的透视图;

图3为图1中缺口位于第一洗枪孔与第一清洗孔之间时换向组件的透视图;

图4为图1中缺口与第一清洗孔直接连通时换向组件的透视图;

图5为图1中缺口位于第一洗枪孔与第二清洗孔之间时换向组件的透视图;

图6为图1中缺口与第二清洗孔直接连通时换向组件的透视图;

图7为图1中缺口位于第二清洗孔与第三清洗孔之间时换向组件的透视图;

图8为图1中缺口与第三清洗孔直接连通时换向组件的透视图;

图9为图1中缺口位于第三清洗孔与第二洗枪孔之间时换向组件的透视图;

图10为图1中缺口与第二洗枪孔直接连通时换向组件的透视图;

图11为图1中通水块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传统的换向组件第一清洗模式切换第二清洗模式流量和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图13为传统的换向组件第一清洗模式切换第二清洗模式总流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图14为图1所示换向组件第一清洗模式切换第二清洗模式流量和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图15为图1所示换向组件第一清洗模式切换第二清洗模式总流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一实施方式中的智能马桶盖,主要包括换向组件、喷枪及加热器,换向组件与喷枪相连接,加热器与换向组件相连接。水进入加热器中加热后进入换向组件中,最后通过喷枪喷出。换向组件可以切换各个模式,使喷枪喷出不同的水型。

请参阅图1,为一实施方式中换向组件10的结构示意图。该换向组件10包括通水块100及换向片200。

通水块100大致为圆柱形,通水块100沿其轴向开设有清洗孔及洗枪孔。清洗孔包括第一清洗孔110、第二清洗孔130及第三清洗孔140,各清洗孔沿径向间隔分布。洗枪孔包括第一洗枪孔120及第二洗枪孔150,各洗枪孔沿径向间隔分布,且与清洗孔交错设置。第一清洗孔110、第一洗枪孔120、第二清洗孔130、第三清洗孔140及第二洗枪孔150沿顺时针方向依次设置于同一圆周上。

第一清洗孔110、第二清洗孔120及第三清洗孔130均为弧形的多级阶梯孔,从而可以调节第一清洗孔110、第二清洗孔130及第三清洗孔140的出水流量。第一洗枪孔120位于第一清洗孔110与第二清洗孔130之间,第一洗枪孔120为阶梯孔,第一洗枪孔120包括相对小孔122及相对大孔124,相对大孔124向两边延伸大致为“T”形,第一洗枪孔120与第一清洗孔110及第二清洗孔130至少有部分区域位于同一径向上。

第二洗枪孔150为弧形的阶梯孔,第二洗枪孔150位于第三清洗孔140与第一清洗孔110之间。通水块100沿其轴向还开设有第一连通孔160、第二连通孔170及安装孔180。安装孔180设置于通水块200的中心轴处。

换向片200大致为圆形的换向片,换向片200可转动地设置于通水块100上。具体到本实施方式中,换向片200具有转动轴240,转动轴240可转动地穿设于安装孔180内,从而将换向片200可转动地设置于通水块100上。换向片200开设有缺口210及贯穿孔220,换向片200还开设有与第一连通孔160相对应的通孔230。贯穿孔220与圆心的距离小于缺口210与圆心的距离,通孔230与圆心的距离小于贯穿孔220与圆形的距离。

换向片200可相对于通水块100转动,从而可以使缺口210相对于通水块100位于不同的位置,使缺口210与通水块100不同的孔相连通,从而可以使换向组件10切换不同的模式。喷枪开设有四个管道,第一清洗孔110、第二清洗孔130、第三清洗孔140及第二洗枪孔150分别与对应的管道相连通,从而可以使喷枪喷出不同的水型。并且,第一连通孔160与第一清洗孔110所对应的管道相连通,第二连通孔170与第二清洗孔130所对应的管道相连通。

如图2所示,当缺口210与第一洗枪孔120直接连通时,此时为第一洗枪模式。如图4所示,当缺口210与第一清洗孔110直接连通时,此时为第一清洗模式。如图6所示,当缺口210与第二清洗孔130直接连通时,此时为第二清洗模式。如图8所示,当缺口210与第三清洗孔140直接连通时,此时为第三清洗模式。如图10所示,当缺口210与第二洗枪孔150直接连通时,此时为第二洗枪模式。并且,在换向组件10处于各个模式时,换向组件10流通的水总流量保持不变。在第一洗枪模式下加热器将水温调稳定,通过转动换向片200实现换向组件10在不同模式间的切换。

如图3所示,换向片200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换向组件10由第一洗枪模式切换到第一清洗模式的过程中,当缺口210位于第一洗枪孔120与第一清洗孔110之间时,由于第一洗枪孔120的相对大孔124向两边延伸,第一洗枪孔120与第一清洗孔110至少有部分区域位于同一径向上,因此缺口210与第一洗枪孔120及第一清洗孔110同时相连通,智能马桶盖在模式切换的过程中连续出水。并且在换向片200逆时针转动的过程中,水通过第一洗枪孔120的流量逐渐减小,水通过第一清洗孔110的流量逐渐增加,从而使水通过第一洗枪孔120与第一清洗孔110的总流量保持不变,保证换向组件10切换模式时流通的水总流量保持不变。

换向片200继续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如图4所示,当缺口210与第一清洗孔110直接连通时,换向组件10由第一洗枪模式切换到第一清洗模式。

如图5所示,换向片200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换向组件10由第一洗枪模式切换到第二清洗模式的过程中,当缺口210位于第一洗枪孔120与第二清洗孔130之间时,由于第一洗枪孔120的相对大孔124向两边延伸,第一洗枪孔120与第一清洗孔110至少有部分的区域位于同一径向上,因此缺口210与第一洗枪孔120及第二清洗孔110同时相连通,智能马桶盖在模式切换的过程中连续出水。并且在换向片200顺时针转动的过程中,水通过第一洗枪孔120的流量逐渐减小,水通过第二清洗孔130的流量逐渐增加,从而使水通过第一洗枪孔120与第二清洗孔130的总流量保持不变,保证换向组件10切换模式时流通的水总流量保持不变。

换向片200继续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如图6所示,当缺口210与第二清洗孔130直接连通时,换向组件10由第一洗枪模式切换到第二清洗模式。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洗枪孔120与第一清洗孔110及第二清洗孔130也可以没有部分区域位于同一径向上,也可以通过调整缺口210的宽度以及第一清洗孔110及第二清洗孔130的大小,来保证模式切换的过程中,水通过第一洗枪孔120与第一清洗孔110的总流量保持不变,水通过第一洗枪孔120与第二清洗孔130的总流量保持不变,从而保证换向组件10切换模式时流通的水总流量保持不变。

如图7所示,缺口210的宽度等于第二清洗孔130与第三清洗孔140之间的间距,换向片200继续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换向组件10由第二清洗模式切换到第三清洗模式的过程中,当缺口210位于第二清洗孔130与第三清洗孔140之间时,缺口210与第二清洗孔130相连通,贯穿孔220与第一洗枪孔120相连通,因此智能马桶盖在模式切换的过程中连续出水。并且在换向片200顺时针转动的过程中,水通过第二清洗孔130的流量逐渐减小,水通过第一洗枪孔120的流量逐渐增加,从而使水通过第一洗枪孔120与第二清洗孔130的总流量保持不变,保证换向组件10切换模式时流通的水总流量保持不变。

换向片200继续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由于缺口210的宽度等于第二清洗孔130与第三清洗孔140之间的间距,因此缺口210在某一瞬间既不与第二清洗孔130相连通,也不与第三清洗孔150相连通,此时贯穿孔220与第一洗枪孔120直接连通,水通过第一洗枪孔120的流量达到最大,且该流量等于上述水通过第一洗枪孔120与第二清洗孔130的总流量,保证换向组件10切换模式时流通的水总流量保持不变。

换向片200继续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缺口210之后与第三清洗孔140相连通,贯穿孔220与所述第一洗枪孔120相连通,智能马桶盖在模式切换的过程中连续出水。并且在换向片200顺时针转动的过程中,水通过第三清洗孔140的流量逐渐增加,水通过第一洗枪孔120的流量逐渐减少,从而使水通过第一洗枪孔120与第三清洗孔140的总流量保持不变,保证换向组件10切换模式时流通的水总流量保持不变。

可以理解的是,缺口210的宽度也可以大于第二清洗孔130与第三清洗孔140之间的间距。换向片200继续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换向组件10由第二清洗模式切换到第三清洗模式的过程中,当缺口210位于第二清洗孔130与第三清洗孔140之间时,贯穿孔220与第一洗枪孔120连通,缺口210与第一洗枪孔120及第一清洗孔110同时相连通,智能马桶盖在模式切换的过程中连续出水。并且在换向片200顺时针转动的过程中,水通过第二清洗孔130的流量逐渐减小,水通过第三清洗孔140的流量逐渐增加,水通过第一洗枪孔120的流量先增加到最大,再逐渐减少,从而使水通过第一洗枪孔120、第二清洗孔130及第三清洗孔140的总流量保持不变,保证换向组件10切换模式时流通的水总流量保持不变。

换向片200继续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如图8所示,当缺口210与第三清洗孔140直接连通时,换向组件10由第二清洗模式切换到第三清洗模式。

如图9所示,换向片200继续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换向组件10由第三清洗模式切换到第二洗枪模式的过程中,当缺口210位于第三清洗孔140与第二洗枪孔150之间时,缺口210与第三清洗孔140及第二洗枪孔150同时相连通,贯穿孔220与第二连通孔170相连通,通孔230与第一连通孔160相连通,智能马桶盖在模式切换的过程中连续出水。并且在换向片200顺时针转动的过程中,水通过第三清洗孔140的流量逐渐减小,水通过第二洗枪孔150的流量逐渐增加,水通过第一连通孔160及第二连通孔170的流量逐渐增加,从而使水通过第三清洗孔140、第二洗枪孔150、第一连通孔160及第二连通孔170的总流量保持不变,保证换向组件10切换模式时流通的水总流量保持不变。

换向片200继续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在一段时间内,水通过第一连通孔160及第二连通孔170的流量保持不变。在此之后,水通过第一连通孔160及第二连通孔170的流量逐渐减少,水通过第三清洗孔140的流量逐渐减小,水通过第二洗枪孔150的流量逐渐增加,从而使水通过第三清洗孔140、第二洗枪孔150、第一连通孔160及第二连通孔170的总流量始终保持不变,保证换向组件10切换模式时流通的水总流量保持不变。

换向片200继续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如图10所示,当缺口210与第二洗枪孔150直接连通时,换向组件10由第三清洗模式切换到第二洗枪模式。

可以理解的是,换向片200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换向组件10由第二洗枪模式切换到第三清洗模式,由第三清洗模式切换到第二清洗模式,最后由第二清洗模式切换到第一洗枪模式的过程与上述顺时针方向类似,在此不再累述。本实施方式中,智能马桶盖喷出水进行清洗,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智能马桶盖也可以是喷出其他的介质进行清洗,例如水与清洗液组成的介质。

可以理解的是,通水块100可以仅开设有第一洗枪孔120及第一清洗孔110。本实施方式中,通水块100开设第二清洗孔130与第三清洗孔140,增加了喷枪的水型,丰富了喷枪的功能,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效果。通水块100开设第二洗枪孔150,喷枪也可以在第二洗枪模式将加热器内的水温调稳定,通过转动换向片200实现换向组件10在不同模式间的切换。喷枪具有第一洗枪模式与第二洗枪模式,减少了喷枪由洗枪模式切换到清洗模式的时间,喷枪的各个模式的切换更加快速。

最后,当喷枪停止使用后,换向片200停留在预设位置。如图9与图11所示,此时缺口210位于第三清洗孔140与第二洗枪孔150之间,缺口210与第三清洗孔140及第二洗枪孔150同时相连通,贯穿孔220与第二连通孔170相连通,通孔230与第一连通孔160相连通。

喷枪开设有四个管道,第三清洗孔140、第二洗枪孔150、第一连通孔160及第二连通孔170分别与对应的管道相连通,因此喷枪各个管道内的残留水能够通过对应的第三清洗孔140、第二洗枪孔150、第一连通孔160及第二连通孔170排出,最终通过缺口210、贯穿孔220及通孔230排出,管道内不会有水残留导致水变味,同时,在下次使用时,可以预先通水清理各个管道,可以保证喷枪各个管道的干净。

请参阅图12及图13,从第一清洗模式的流量变化曲线300、第二清洗模式的流量变化曲线400及总流量变化曲线600可以看出,传统的换向组件第一清洗模式切换第二清洗模式的过程中,流量Q在一段时间t内为0,智能马桶盖有停止出水的时候。由温度变化曲线500可以看出,传统的换向组件第一清洗模式切换第二清洗模式的过程中,温度T会发生波动,出水温度不稳定。

请参阅图14及15,从第一清洗模式的流量变化曲线300、第一洗枪模式的流量变化曲线700、第二清洗模式的流量变化曲线400及总流量变化曲线600可以看出,本实施方式中的换向组件10第一清洗模式切换第二清洗模式的过程中,流量Q保持不变,不随时间t变化,智能马桶盖连续出水。由温度变化曲线500可以看出,本实施方式中的换向组件10第一清洗模式切换第二清洗模式的过程中,温度T不会发生波动,出水温度稳定。具体到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清洗模式可以为洗便,第二清洗模式可以为妇洗。

上述智能马桶盖及其换向组件10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转动换向片200实现换向组件10在第一洗枪模式、第一清洗模式、第二清洗模式、第三清洗模式及第二洗枪模式之间的切换,在各个模式切换的过程中,智能马桶盖连续出水,加热器不会停止加热。并且,换向组件10在各个模式以及各个模式的切换的过程中,流通的水总流量保持不变,因此加热器稳定加热,出水温度稳定,用户感觉舒适,智能马桶盖无需调节流量和水温。在喷枪停止使用后,换向片200停留在预设位置,缺口与第二洗枪孔150及第三清洗孔140相连通,贯穿孔220与第二连通孔170相连通,通孔230与第一连通孔160相连通。而喷枪开设有四个管道,第三清洗孔140、第二洗枪孔150、第一连通孔160及第二连通孔170分别与对应的管道相连通,因此喷枪各个管道内的残留水能够通过对应的第三清洗孔140、第二洗枪孔150、第一连通孔160及第二连通孔170排出,最终通过缺口210、贯穿孔220及通孔230排出,管道内不会有水残留导致水变味,同时,在下次使用时,可以预先通水清理各个管道,可以保证喷枪各个管道的干净。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