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淤泥地层中建造竖向承重柱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4787阅读:5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淤泥地层中建造竖向承重柱的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淤泥地层中建造竖向承重柱的结构。



背景技术:

在淤泥层中建造承重柱常用的技术有:灌注桩、管注桩、预制管桩、高压旋喷桩等。

但是由于高压旋喷桩体强度低,采用喷射高压水泥浆,喷射范围不确定性,水泥用量大,桩体不均匀性,桩体设计容许承载能力大打折扣,工程应用的局限性大。灌注桩由于造孔需用泥浆固壁,造孔污染环境,弃渣困难,造价高,施工繁琐、复杂等。而且,尽管桩体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桩体之外仍为淤泥,不利于承受侧向荷载。并且管注桩、预制管桩与灌注桩在作为承重柱时一般要进入持力层,桩身要加长,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淤泥地层中建造竖向承重柱的结构,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承载能力强,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应用于淤泥地层中建造竖向承重柱的结构,包括至少两根在淤泥地层中直接灌注而成的竖向承载模袋桩,所述竖向承载模袋桩的周部分别为由设置有模袋桩上的注浆孔向淤泥层中灌注膏状水泥浆后形成的淤泥硬化体,竖向承载模袋桩的上端还分别设置有位于淤泥层地基上的定位地梁,位于相邻两定位地梁的上端共同浇注有一可用于浇注承重柱体的承载平台。

进一步地,所述竖向承载模袋桩包括竖向穿过定位地梁并延伸进入淤泥层中的灌浆管,所述灌浆管外自上而上设置有若干模袋段。

进一步地,所述模袋段包括套置于灌浆管外上下端封闭并可充灌扩大的模袋,灌浆管上对应设置为若干灌浆段,每一灌浆段的侧壁间隔设置有用于向模袋内灌注充填物的灌浆孔,所述模袋内和灌浆管内分别设置充填物。

进一步地,所述灌浆管上自上而下间隔设置有一个顶部模袋段、若干个中部模袋段和一个封底模袋段,所述充填物为灌注后可硬化的膏状水泥浆。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地梁上设置有与承载平台的筋骨架相连接的连接杆,所述承载平台上设置有用于与竖向承重柱的筋骨架相连接的连接杆。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该一种应用于淤泥地层中建造竖向承重柱的结构,不仅结构简单,而且解决承重柱体周围及其底部淤泥的硬化问题,充分发挥承重柱本体及其硬化淤泥体的联合作用,提高承载能力,扩大工程应用范围;方便施工,缩短工期,减少拆迁征地等,减少淤泥的废弃,就地利用,资源化,降低工程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A区放大图;

图中:1-淤泥地层地基 10-竖向承载模袋桩 11-灌浆管 12-注浆孔 13-充填物 14-灌浆孔 15-模袋 16-顶部模袋段 17-中部模袋段 18-封底模袋段 20-淤泥硬化体 30-定位地梁 40-承载平台 50-承重柱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

参考图1和图2

一种应用于淤泥地层中建造竖向承重柱的结构,包括至少两根在淤泥地层中直接灌注而成的竖向承载模袋桩10,所述竖向承载模袋桩的周部分别为由设置有模袋桩上的注浆孔12向淤泥层中灌注膏状水泥浆后形成的淤泥硬化体20,竖向承载模袋桩的上端还分别设置有位于淤泥层地基1上的定位地梁30,位于相邻两定位地梁的上端共同浇注有一承载平台40,所述承载平台上浇注有承重柱体50,通过淤泥硬化体与竖向承载模袋桩之间的配合形成一整个受力体系。

本实施例中,所述竖向承载模袋桩包括竖向穿过定位地梁并延伸进入淤泥层中的灌浆管11,所述灌浆管外自上而上设置有若干模袋段,所述注浆孔12设置于灌浆管上且位于相邻两模袋段之间的侧壁上,以便通过注浆孔向淤泥层中注浆,进而形成淤泥硬化体。灌浆管可对各个模袋段进行独立压浆,所述模袋段通过相应的压浆灌注充填物,由模袋段形成模袋桩。此外,在相邻两模袋段之间的灌浆管侧壁上也设有注浆孔,用于桩体形成之后对桩周围淤泥进行硬化灌浆。

本实施例中,所述模袋段包括套置于灌浆管上可充灌扩大且上下端封闭的模袋15,主体灌浆管上对应设置为若干灌浆段,每一灌浆段的侧壁间隔设置有用于向模袋内灌注充填物的灌浆孔14,从而通过相应灌浆孔独立向各模袋段内灌注充填物,使模袋扩大至设定尺寸。所述模袋内和灌浆管内分别先后灌满充填物13。此外,在相邻两模袋段灌浆形成桩体之后,利用事先设置的注浆孔,再对桩周围淤泥进行硬化灌浆。模袋在灌注过程中会挤压淤泥,使淤泥中的水从预先埋设的排水网络排出,初步促使淤泥硬化。

本实施例中,所述灌浆管上自上而下间隔设置有一个顶部模袋段16、若干个中部模袋段17和一个封底模袋段18,所述充填物为灌注后硬化的膏状水泥浆。

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地梁上设置有与承载平台的筋骨架相连接的连接杆,所述承载平台上设置有用于与竖向承重柱的筋骨架相连接的连接杆,以便浇筑承载平台和承重柱体。

该结构的施工方法:在淤泥地层的地基布设排水网络,并在拟钻孔位置上钻纵向孔,在纵向孔的孔口浇注定位地梁,并在定位地梁上预留与纵向孔相连通的预留孔及用于与承载平台的筋骨架相连接的连接杆,将套置有模袋的灌浆管伸入纵向孔,通过灌浆机构向灌浆管内灌浆,使膏状水泥浆填充模袋以便形成模袋桩。通过模袋的胀大使淤泥底层中的水通过排水网络排出,初步促进淤泥硬化。进一步使水泥浆通过注浆孔注入淤泥层中,通过水泥浆继续促使淤泥硬化。待模袋桩硬化后,以两个以上的定位地梁为一组,并在其上浇注承载平台,待承载平台硬化后浇注承重柱体。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