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于调节溢洪道泄流能力的自动卧倒式闸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27794阅读:700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于调节溢洪道泄流能力的自动卧倒式闸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闸门装置,尤其是一种运用于山塘除险加固工程中调节溢洪道泄流能力的自动卧倒式闸门。



背景技术:

山塘在浙江、江西、湖南、安徽等省境内分布广泛,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仅浙江省内就有山塘2万余座。山塘兼备山区的饮水、灌溉、消防和防洪等不同功能,是山区重要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大部分山塘建成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设标准低,经过几十年的运行,已进入病害多发期,库区渗漏,坝体失稳,防洪能力不足,水质恶化等各种问题日益凸显。为了保障山区的饮水安全,灌溉水充足,同时修复生态环境,提高防洪能力,近几年来,各省大力推进山塘除险加固工程。

为了提高山塘安全等级,在山塘除险加固工程中,采用了较高的防洪标准,因此,对山塘的蓄水能力和泄流能力有着更高要求,原有的大坝和溢洪道难以满足。常用的除险加固方案有两种:一是拓宽溢洪道,加大泄流能力;二是加高培厚大坝,增加蓄水库容。由于山塘地处山区,受地形限制,拓宽溢洪道和加高培厚大坝会导致施工技术难度和成本大大增加;此外,加高培厚大坝后,山塘在正常运行条件下,蓄水量较少,造成库容浪费。山塘数量众多,除险加固资金有限,寻求一种施工简单,安全可靠,节约成本的除险加固方案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于调节溢洪道泄流能力的自动卧倒式闸门,解决了在不拓宽溢洪道和不加高培厚大坝的情况下,增加山塘蓄水库容,加大溢洪道泄流能力,满足较高的防洪标准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适于调节溢洪道泄流能力的自动卧倒式闸门,包括卧倒式闸门、卷扬机和自动控制系统,所述卧倒式闸门通过底脚螺栓锚固在溢洪道底板上,卧倒式闸门底边和两侧边分别设置耐磨耐老化的橡胶止水带,在卧倒式闸门顶端靠近两侧边处各设一个吊耳,吊耳连接着拉杆,在拉杆末端安装一个动滑轮;所述卷扬机安装在溢洪道上方的平台上,卷扬机的吊绳分别穿过拉杆上的动滑轮后,末端固定在卷扬机的工作平台上;所述自动控制系统设置在靠近卷扬机手柄的位置,采用固定铰支座固定一根控制连杆,控制连杆一端连接卷扬机的刹车装置,另一端连接设置在溢洪道边墙暗室中的重力水桶,在溢洪道边墙与坝前限制洪水位齐平处安装进水管,并深入到重力水桶内一定长度,水桶下端设置顶杆,并与桶底部安装的橡胶阀门连接,暗室的底板上设置排水孔,连接到下游低水位处。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适于调节溢洪道泄流能力的自动卧倒式闸门,其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卧倒式闸门,在山塘正常运行条件下,既可发挥挡水作用,增加一定量的蓄水库容,闸门顶又可溢流过水;在坝前水位达到限制洪水位时,通过无外部动力的自动控制系统,实现闸门向下游卧倒,增加溢洪道断面面积,加大泄流能力,保证坝前水位不超过限制洪水位。

(2)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闸门是完全向下游卧倒,与打开一定角度的自动翻板式闸门相比,避免了树杈等杂物通过闸门时卡住,造成堵塞,影响泄洪。尤其是对于短历时暴雨的溢洪道泄洪,适用性更强。

(3)本实用新型所述闸门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安全可靠,能反复利用,且降低施工难度,节约成本,缩短工期。尤其适用于山塘除险加固工程,避免了拓宽溢洪道和加高培厚大坝,同时也避免了发生超限洪水时由人工操作可能发生的危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上游面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沿溢洪道轴线方向的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控制系统示意图;

图4是双吊点联轴手动式卷扬机的刹车装置示意图。

图中:卧倒式闸门1,底脚螺栓2,橡胶止水带3,暗室4,吊耳5,拉杆6,动滑轮7,卷扬机8,卷扬机联动轴9,吊绳10,控制连杆11,铰支座12,刹车装置13,吊杆14,进水管15,重力水桶16,橡胶阀门17,顶杆18,排水孔19,溢洪道边墙20,溢洪道底板21,固定支端22,工作平台23,平台24,。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的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参见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适于调节溢洪道泄流能力的自动卧倒式闸门,包括卧倒式闸门、卷扬机和自动控制系统,在山塘除险加固工程中,将整个溢洪道下挖一定深度,采用底脚螺栓2把卧倒式闸门1安装在溢洪道底板21上,卧倒式闸门1的底边和两侧边分别设置耐磨耐老化的橡胶止水带3,在卧倒式闸门1顶端靠近两侧边处各设一个吊耳5,吊耳5各连接一根拉杆6,拉杆6末端安装一个动滑轮7,在溢洪道上方的平台24上,布置卷扬机工作平台23,两台卷扬机8通过卷扬机联动轴9相连,卷扬机8对应着拉杆6的位置安装在工作平台23上,卷扬机8的吊绳10穿过动滑轮7后末端通过固定支端22固定在工作平台23上,在靠近卷扬机手柄的位置设置自动控制系统,所述的自动控制系统采用铰支座12固定一根控制连杆11,控制连杆11一端连接卷扬机的刹车装置13,另一端连接提掉着重力水桶16的吊杆14,重力水桶16位于溢洪道边墙20的暗室4中,在溢洪道边墙20与坝前限制洪水位齐平处安装进水管15,并深入到重力水桶16内一定长度,重力水桶16下端设置与橡胶阀门17连接的顶杆18,暗室4的底板上设置排水孔19,连接到下游低水位处。

山塘在正常运行条件下,手动拉起卧倒式闸门1至直立或倾斜状态,关闭卷扬机8的刹车装置13,控制连杆11的一端扣在刹车装置13下面,另一端提掉着的重力水桶16内无水,桶底部的橡胶阀门17紧闭;在坝前水位达到限制洪水位时,水流通过进水管15注入重力水桶16内,水桶重力达到一定值后,拉动控制连杆11顶开卷扬机8的刹车装置13,卧倒式闸门1在水压力作用下向下游卧倒,增加溢洪道断面面积,加大泄洪能力,在重力水桶16下降过程中,顶杆18顶开重力水桶16底部的橡胶阀门17,排出水桶内的水。暗室4内的水通过底板上的排水孔19排到下游较低水位处。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情况的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控制方式等的简单变化或置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