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省空间型三星盆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08950阅读:537来源:国知局
节水省空间型三星盆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具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节水省空间型三星盆台。



背景技术:

宾馆、饭店、医院、招待所、学校、工矿企业、部队、畜牧等单位食堂,经常需要为多人供餐,由于人数众多,因此大量的食材需要清洗,现有的清洗用的盆台占用空间大,并且清洗时容易将水溅出,可能导致地面打滑造成摔倒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的清洗用的盆台占用空间大,并且清洗时容易将水溅出,可能导致地面打滑造成摔倒的风险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间节省并且清洗时水不容易溅出的节水省空间型三星盆台。

一种节水省空间型三星盆台,其包括如下组件:

一盆台主体、四个支撑腿、两个第一连接杆、一第二连接杆、四个调节脚、多个盛放盆体、多个弧形槽、两个第一隔挡部、一第二隔挡部、一斜台以及一第三隔挡部;

盆台主体呈长方体形,四个支撑腿固定在盆台主体下端面四角处,第一连接杆固定在盆台主体相对窄端面的相邻两支撑腿之间,第二连接杆固定在盆台主体远离使用者且相对宽端面的相邻两支撑腿之间;各调节脚固定在各支撑腿下端,用于调节节水省空间型三星盆台的高度;盛放盆体并排设置在盆台主体上,盛放盆体呈长方体形;弧形槽设置在盛放盆体内壁四周;第一隔挡部固定在盆台主体相对窄两端;第二隔挡部固定在盆台主体远离使用者且相对宽一端;斜台固定在第二隔挡部上端;第三隔挡部固定在盆台主体靠近使用者且相对宽一端。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节水省空间型三星盆台中,

所述第一隔挡部、第三隔挡部高度相等。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节水省空间型三星盆台中,

所述第二隔挡部的高度大于第一隔挡部、第三隔挡部。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节水省空间型三星盆台中,

所述盛放盆体中部设置一放水开关;所述盛放盆体底部开设四条条形槽;且四条条形槽均一端指向放水开关,其另一端指向盛放盆体四角。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节水省空间型三星盆台中,

所述四条条形槽大小相等、形状相同。

实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节水省空间型三星盆台,通过调节脚来调节节水省空间型三星盆台的高度,使其整体保持稳定。并且,通过将第一隔挡部固定在盆台主体相对窄两端;第二隔挡部固定在盆台主体远离使用者且相对宽一端;斜台固定在第二隔挡部上端;第三隔挡部固定在盆台主体靠近使用者且相对宽一端,使得清洗时水不容易溅出。由于将盛放盆体并排设置在盆台主体上,可以大大节省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节水省空间型三星盆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节水省空间型三星盆台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节水省空间型三星盆台,其包括如下组件:

一盆台主体1、四个支撑腿2、两个第一连接杆3、一第二连接杆4、四个调节脚5、多个盛放盆体6、多个弧形槽7、两个第一隔挡部8、一第二隔挡部9、一斜台10以及一第三隔挡部11。

盆台主体1呈长方体形,四个支撑腿2固定在盆台主体1下端面四角处,第一连接杆3固定在盆台主体1相对窄端面的相邻两支撑腿2之间,第二连接杆4固定在盆台主体1远离使用者且相对宽端面的相邻两支撑腿2之间;各调节脚5固定在各支撑腿2下端,用于调节节水省空间型三星盆台的高度;盛放盆体6并排设置在盆台主体1上,盛放盆体6呈长方体形;弧形槽7设置在盛放盆体6内壁四周;第一隔挡部8固定在盆台主体1相对窄两端;第二隔挡部9固定在盆台主体1远离使用者且相对宽一端;斜台10固定在第二隔挡部9上端;第三隔挡部11固定在盆台主体1靠近使用者且相对宽一端。

优选地,在调节脚5底部设置多个花纹结构,用于增加与地面的摩擦。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节水省空间型三星盆台中,

所述第一隔挡部8、第三隔挡部11高度相等。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节水省空间型三星盆台中,

所述第二隔挡部9的高度大于第一隔挡部8、第三隔挡部11。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节水省空间型三星盆台中,

所述盛放盆体6中部设置一放水开关62;所述盛放盆体6底部开设四条条形槽61;且四条条形槽61均一端指向放水开关62,其另一端指向盛放盆体6四角。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节水省空间型三星盆台中,

所述四条条形槽61大小相等、形状相同。

实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节水省空间型三星盆台,通过通过调节脚5来调节节水省空间型三星盆台的高度,使其整体保持稳定。并且,通过将第一隔挡部8固定在盆台主体1相对窄两端;第二隔挡部9固定在盆台主体1远离使用者且相对宽一端;斜台10固定在第二隔挡部9上端;第三隔挡部11固定在盆台主体1靠近使用者且相对宽一端,使得清洗时水不容易溅出。由于将盛放盆体6并排设置在盆台主体1上,可以大大节省空间。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与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与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