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载机液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22070阅读:774来源:国知局
装载机液压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装载机液压系统。



背景技术:

装载机的作业工况主要是铲掘作业和装载作业,由于工作需要,工作装置需要进行的收斗、举升、卸料、下降,整机需要频繁进行左右转向,以上动作都是通过装载机液压系统控制并实现的。装载机液压系统一般主要由工作装置液压系统、转向液压系统组成,工作装置液压系统一般由工作泵、多路阀、转斗油缸、动臂油缸管路及其他附件组成;转向液压系统一般由转向泵、流量控制阀、转向器、转向缸、管路及其他附件组成。

一般情况,工作泵单独供给工作装置中的转斗油缸和举升油缸,转向泵单独供给转向油缸。工作泵独立供给工作系统,在崛起工况时,转向系统基本处于溢流状态,然后油液流向散热系统散热,损失功率很大;如果采用合流系统,转向泵的功率可以得到较好的利用,但是,液压油液无法散热,此时需要额外增加散热泵,单独对液压油散热,功率损失依然比较大,且增加了后续的维修和保养成本。

为解决装载机工作时液压系统存在的流量浪费问题,优选方案可采用变量工作液压系统,即采用负荷传感变量泵,实现为工作液压系统提供最佳匹配流量,转向系统也采用变量系统,实现转向系统所需的流量;但变量系统仍需要独立的散热泵帮助液压油散热,且变量液压系统制造和维护成本较高,而后续的保养维修比现有的液压系统成本高出更多。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传统工作液压系统存在的能量损失大、生产维护成本高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区别于现有技术的装载机液压系统,该液压系统故障率低、功率损失小,设计和维护成本低。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装载机液压系统,包括双联泵、转向器、转向油缸、先导阀、动臂油缸、转斗油缸、散热器、过滤器、工作泵和油箱,所述装载机液压系统设有优先阀、多路阀、卸荷阀和压力选择阀,所述双联泵的右侧出油口P10与优先阀的进油口P连接,优先阀的第一工作油口CF与转向器的进油口P8连接,优先阀的第二工作油口EF与卸荷阀的第一工作油口P6连接;卸荷阀的第二工作油口P5与工作泵的出油口和多路阀的进油口P7连接,卸荷阀的出油口T2通过散热器和过滤器与油箱连接,多路阀的进油口P7分别和转斗油缸的有杆腔B3和动臂油缸的有杆腔B4连接;双联泵的左侧出油口P9与压力选择阀的第一工作油口P1连接,压力选择阀的第二工作油口P2与先导阀的进油口P4连接,同时第二工作油口P2向多路阀的油口xP发送压力信号,压力选择阀的第三工作油口P3与动臂油缸的无杆腔A4连接;先导阀的各个工作油口A1、A2、B1、B2分别向多路阀的各个工作油口xA1、xA2、xB1、xB2发送压力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装载机液压系统还设有节流接头和回油节流环,节流接头的油口K1与多路阀的出油口T3和回油节流环的油口K3连接,节流接头的油口K2与卸荷阀的出油口T2和散热器的进油口连接,回油节流环的油口K4通过过滤器接回油箱中。

进一步地,所述装载机液压系统还设有滤油器,滤油器的进油口与压力选择阀的第二工作油口P2连接,滤油器的出油口与先导阀的进油口P4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多路阀为先导控制式多路阀。

进一步地,所述先导阀为液控式先导阀。

进一步地,所述转向器为负荷传感全液压转向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合流系统,减少工作泵和转向泵的流量,降低了故障率;

2、采用卸荷阀,检测工作系统的压力,可以实现在崛起工况时,降低功率损失,增加发动机的牵引力;

3、通过采用节流接头和回油节流环,来保证散热效果,使得设计、生产和后期维护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节流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回油节流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双联泵;2、优先阀;3、转向器;4、转向油缸;5、先导阀;6、多路阀;7、动臂油缸;8、转斗油缸;9、节流接头;10、散热器;11、回油节流环;12、过滤器;13、工作泵;14、卸荷阀;15、压力选择阀;16、滤油器;17、油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装载机液压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双联泵1、转向器3、转向油缸4、先导阀5、动臂油缸7、转斗油缸8、散热器10、过滤器12、工作泵13和油箱17,所述装载机液压系统设有优先阀2、多路阀6、卸荷阀14和压力选择阀15,所述双联泵1的右侧出油口P10与优先阀2的进油口P连接,优先阀2的第一工作油口CF与转向器3的进油口P8连接,优先阀2的第二工作油口EF与卸荷阀14的第一工作油口P6连接;卸荷阀14的第二工作油口P5与工作泵13的出油口和多路阀6的进油口P7连接,卸荷阀14的出油口T2通过散热器10和过滤器12与油箱17连接,多路阀6的进油口P7分别和转斗油缸8的有杆腔B3和动臂油缸7的有杆腔B4连接;双联泵1的左侧出油口P9与压力选择阀15的第一工作油口P1连接,压力选择阀15的第二工作油口P2与先导阀5的进油口P4连接,同时第二工作油口P2向多路阀6的油口xP发送压力信号,压力选择阀15的第三工作油口P3与动臂油缸7的无杆腔A4连接;先导阀5的各个工作油口A1、A2、B1、B2分别向多路阀6的各个工作油口xA1、xA2、xB1、xB2发送压力信号。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涉及的一种装载机液压系统,其主体组成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装载机液压系统还设有节流接头9和回油节流环11,节流接头9的油口K1与多路阀6的出油口T3和回油节流环11的油口K3连接,节流接头9的油口K2与卸荷阀14的出油口T2和散热器10的进油口连接,回油节流环11的油口K4通过过滤器12接回油箱17中。通过改变节流接头9和回油节流环11的孔径,可以改变流向散热器10的流量,保证散热效果;还可根据需要,调整更换节流接头9和回油节流环11的中心孔径。

所述装载机液压系统还设有滤油器16,滤油器16的进油口与压力选择阀15的第二工作油口P2连接,滤油器16的出油口与先导阀5的进油口P4连接。

多路阀6为先导控制式多路阀。

先导阀5为液控式先导阀。

转向器3为负荷传感全液压转向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工作泵13工作时,从油箱17中吸油,经过工作泵13内部循环,从工作泵13的出油口到多路阀6的进油口P7,如果先导阀5没有动作指示,则液压油经过多路阀6的阀芯中位流回油箱17中。

向前推动先导阀5的左侧手柄,油液从双联泵1的左侧出油口P9流出,经压力选择阀15的第一工作油口P1和滤油器16流出,到达先导阀5的工作油口B2,输出压力到多路阀6的转斗联阀芯的左边xB2口,推动多路阀6的转斗联阀芯向右运动,多路阀6的进油口P7与转斗油缸8的有杆腔B3连通,此时油液流入转斗油缸8的有杆腔B3,使转斗油缸8往回缩,拉动装载机的连杆机构,使装载机的铲斗卸料;

向后推动先导阀5的左侧手柄时,油液从双联泵1的左侧出油口P9流出,经压力选择阀15的第一工作油口P1和滤油器16流出,到达先导阀5的工作油口A2,输出压力到多路阀6的转斗联阀芯的右边xA2,推动多路阀6的转斗联阀芯向左运动,多路阀6的进油口P7与转斗油缸8的无杆腔A3连通,此时油液流入转斗油缸8的无杆腔A3,使转斗油缸8往外伸长,推动装载机的连杆机构,使装载机的铲斗收斗;

向前推动先导阀5的右侧手柄,油液从双联泵1的左侧出油口P9流出,经压力选择阀15的第一工作油口P1和滤油器16流出,到达先导阀5的工作油口B1,输出压力到多路阀6的动臂联阀芯的左边xB1口,推动多路阀6的动臂联阀芯向右运动,多路阀6的进油口P7与动臂油缸7的有杆腔B4连通,此时油液流入动臂油缸7的有杆腔B4,使动臂油缸7往回缩,拉动装载机的连杆机构,使装载机的动臂下落;

向后推动先导阀5的右侧手柄时,油液从双联泵1的左侧出油口P9流出,经压力选择阀15的第一工作油口P1和滤油器16流出,到达先导阀5的工作油口A1,输出压力到多路阀6的动臂联阀芯的右边xA1口,推动多路阀6的动臂联阀芯向左运动,多路阀6的进油口P7与动臂油缸7的无杆腔A4连通,此时油液流入动臂油缸7的无杆腔A4,使动臂油缸7往外伸长,拉动装载机的连杆机构,使装载机的动臂举升。

如果在崛起工况时,铲斗处于收斗工况,此时液压系统压力超过卸荷阀14预先设定的压力,即卸荷阀14的主阀芯被打开,双联泵1通过油箱17吸油,经过优先阀2的第二工作油口EF,通过卸荷阀14的出油口T2回油,使转向系统卸荷,降低双联泵1需要的发动机的能量,即为卸荷工况;相对于发动机而言,多余的能量可作为发动机的牵引力,提高工作效率。

当双联泵1工作时,从油箱17吸油,经过双联泵1内部循环,从双联泵1右侧出油口P10流出,到优先阀2的进油口P,优先阀2的第一工作油口CF连接转向器3的进油口P8;如果此时方向盘不转向,转向器3在中位,由于第一工作油口CF的油路被堵死,此时,从第一工作油口CF引出到优先阀2右端的反馈口,将优先阀2的主阀芯往左推动,使优先阀2的进油口P与第二工作油口EF连通,优先阀2的第二工作油口EF与卸荷阀14的第一工作油口P6和第二工作油口P5连通,油液经卸荷阀14进入多路阀6,此时,多路阀6的进油油液由工作泵13和双联泵1共同合流组成。此设计可以减少工作泵13和双联泵1的流量,在转向工况下,优先转向;在不转向的工况时,双联泵1的流量全部进入工作液压系统中,因此工作泵13的排量不需太大即可满足工况要求。

当转动方向盘向右转动时,方向盘带动转向器3转动,转向器3的阀芯向右转动,转向器3的进油口P8与转向油缸4的左侧转向缸的无杆腔和右侧转向缸的有杆腔连通;由于优先阀2在Ls反馈的作用下,优先阀2的进油口P与第一工作油口CF连通,即从双联泵1到转向油缸4连通,实现向右转向。

当转动方向盘向左转动时,方向盘带动转向器3转动,转向器3的阀芯向左转动,转向器3的进油口P8与转向油缸4的左侧转向缸的有杆腔和右侧转向缸的无杆腔连通,由于优先阀2在Ls反馈的作用下,优先阀2的进油口P与第一工作油口CF连通,即从双联泵1到转向油缸4连通,实现向左转向。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