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建筑垃圾再生料的护坡结构及河道护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93652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具有建筑垃圾再生料的护坡结构及河道护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建筑垃圾再生料的护坡结构及河道护坡。



背景技术:

护坡(slope protection)是指为防止边坡受冲刷,在坡面上所做的各种铺砌和栽植的统称。现有的护坡多采用混凝土、天然山石,占用了大量的矿山资源,破坏了生态环境。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垃圾的处理也提高了要求。目前建筑垃圾主要采用填埋的简单处理方式,不仅要占用大量土地,危害生态环境,也使建筑垃圾的可利用价值被白白浪费。

因此,本申请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的具有建筑垃圾再生料的护坡结构及河道护坡,能够有效的利用建筑垃圾,减少建筑垃圾危害生态环境,还能够提高护坡的环保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建筑垃圾再生料的护坡结构,以提高护坡的环保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河道护坡,以提高护坡的环保性能。

基于上述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建筑垃圾再生料的护坡结构,包括水下护坡和涵养护坡;所述水下护坡设置于所述涵养护坡的下端;

所述水下护坡和所述涵养护坡从内至外均依次包括防渗隔水层、垫层、基层、反滤层、护坡砖层;

所述垫层和所述基层均包括由建筑垃圾再生料筑成的再生料层;

所述护坡砖层由多个护坡砖铺设而成,所述护坡砖采用建筑垃圾再生料制成;

所述护坡砖设置有种植槽;所述种植槽沿所述护坡砖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护坡砖;

所述水下护坡的种植槽内设置有固土板,所述固土板上设置有植物孔,所述涵养护坡的种植槽内设置有固土网;所述固土板和所述固土网均设置在所述种植槽远离所述反滤层的一端;

所述水下护坡的防渗隔水层的厚度大于所述涵养护坡的防渗隔水层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水下护坡的反滤层包括反滤土工布层和砂砾料反滤层;所述砂砾料反滤层设置在所述反滤土工布层与所述护坡砖层之间;

所述涵养护坡的反滤层包括反滤土工布层;

所述反滤土工布层由多个反滤土工布搭接而成;相邻反滤土工布之间的搭接长度不小于200mm。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防渗隔水层包括复合土工膜;相邻复合土工膜之间的搭接长度不小于200mm。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反滤层和所述护坡砖层之间设置有营养土层。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垫层的骨料粒径为5mm-10mm;所述基层的骨料粒径为5mm-30mm。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为,相邻的所述护坡砖通过卯榫结构配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护坡砖靠近所述反滤层的一面设置有防滑凸起;

所述护坡砖的截面形状为圆形、矩形或者菱形。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水下护坡的护坡砖远离所述反滤层的一面的颜色,与所述涵养护坡的护坡砖远离所述反滤层的一面的颜色不同。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水下护坡的护坡砖远离所述反滤层的一面的颜色为灰色或者青色;所述涵养护坡的护坡砖远离所述反滤层的一面的颜色为绿色。

基于上述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河道护坡,包括地桩和所述的具有建筑垃圾再生料的护坡结构;

所述地桩与所述具有建筑垃圾再生料的护坡结构的水下护坡连接;所述地桩设置在所述水下护坡远离所述涵养护坡的一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建筑垃圾再生料的护坡结构,包括水下护坡和涵养护坡;水下护坡和涵养护坡从内至外均依次包括防渗隔水层、垫层、基层、反滤层、护坡砖层,以提高护坡的强度和稳定性能;通过垫层和基层均包括建筑垃圾再生料,护坡砖层由采用建筑垃圾再生料的护坡砖铺设而成,以代替现有技术中的混凝土、天然山石,节约了大量的矿山资源,还可以令建筑垃圾得到了很好的利用,以使建筑垃圾变废为宝,同时也降低了护坡的施工成本,提高了护坡的环保性能。此外,通过在护坡砖设置种植槽,以使种植槽内能够种植植物,进一步提高了护坡的环保性能,以使护坡的生态环境更加友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河道护坡,包括具有建筑垃圾再生料的护坡结构,具有具有建筑垃圾再生料的护坡结构的施工成本低、环保性能优等特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具有建筑垃圾再生料的护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具有建筑垃圾再生料的护坡结构的护坡砖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护坡砖层的护坡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河道护坡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水下护坡;200-涵养护坡;300-地桩;110-防渗隔水层;120-垫层;130-基层;140-反滤层;141-反滤土工布层;142-砂砾料反滤层;150-护坡砖层;151-护坡砖;152-种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建筑垃圾再生料的护坡结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建筑垃圾再生料的护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为了更加清楚的显示结构,图中用虚线分隔水下护坡和涵养护坡。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建筑垃圾再生料的护坡结构的护坡砖层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护坡砖层的护坡砖的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建筑垃圾再生料的护坡结构,包括水下护坡100和涵养护坡200;水下护坡100设置于涵养护坡200的下端。

水下护坡100和涵养护坡200从内至外均依次包括防渗隔水层110、垫层120、基层130、反滤层140、护坡砖层150。

垫层120和基层130均包括由建筑垃圾再生料筑成的再生料层。

护坡砖层150由多个护坡砖151铺设而成,护坡砖151采用建筑垃圾再生料制成。

参见图3所示,护坡砖151设置有种植槽152;种植槽152沿护坡砖151的厚度方向贯穿护坡砖151;可选地,种植槽152内用于设置土壤,以便种植植物。可选地,水下护坡100的种植槽152内种植水生植物;可选地,涵养护坡200的种植槽152内种植陆上普通植物。

可选地,种植槽152还可以为相邻的护坡砖151组成的槽。

可选地,水下护坡100的种植槽152内设置有固土板(图中未显示),固土板上设置有植物孔,通过固土板,以防止水下护坡100的种植槽152内的土壤的流失。人工将土壤放置在水下护坡100的种植槽152内,再将水生植物种子植于土壤内,由固土板固定,植物种子可以透过植物孔发芽生长。

可选地,涵养护坡200的种植槽152内设置有固土网(图中未显示);通过固土网,以防止涵养护坡200的种植槽152内的土壤的流失,以有效加固土壤,对树木等种植槽152内的植物起到保护作用。

可选地,固土板和固土网均设置在种植槽152远离反滤层140的一端。

水下护坡100的防渗隔水层110的厚度大于涵养护坡200的防渗隔水层110的厚度,以进一步提高水下护坡100的隔水性能。

本实施例中所述建筑垃圾再生料为现有材料,具有更好的强度和耐磨性等优点,通常由建(构)筑废物中的混凝土、砂浆、石、砖瓦等加工而成,例如城市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料;在进行城市建设的过程中,直接将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不但节省了运输垃圾和处理垃圾所产生的费用,避免了环境污染,而且还可以变废为宝,节省了建筑护坡的原材料,节约了资源。

本实施例中所述具有建筑垃圾再生料的护坡结构,包括水下护坡100和涵养护坡200;水下护坡100和涵养护坡200从内至外均依次包括防渗隔水层110、垫层120、基层130、反滤层140、护坡砖层150,以提高护坡的强度和稳定性能;通过垫层120和基层130均包括建筑垃圾再生料,护坡砖层150由采用建筑垃圾再生料的护坡砖151铺设而成,以代替现有技术中的混凝土、天然山石,节约了大量的矿山资源,还可以令建筑垃圾得到了很好的利用,以使建筑垃圾变废为宝,同时也降低了护坡的施工成本,提高了护坡的环保性能。此外,通过在护坡砖151设置种植槽152,以使种植槽152内能够种植植物,进一步提高了护坡的环保性能,以使护坡的生态环境更加友好。

本实施例中所述具有建筑垃圾再生料的护坡结构通过采用建筑垃圾再生料,将建筑垃圾变废为宝、回收利用,不仅减少了建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而且可以使得砂石骨料建筑原料循环使用,节约了矿山的开采,属于环保型的建材生产类型。所述具有建筑垃圾再生料的护坡结构能够很好的解决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推动了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推动。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水下护坡100的反滤层140包括反滤土工布层141和砂砾料反滤层142;砂砾料反滤层142设置在反滤土工布层141与护坡砖层150之间。

涵养护坡200的反滤层140包括反滤土工布层141。通常情况下,水下护坡100位于水下,涵养护坡200位于水上,水下护坡100的反滤层140受到的压力大于涵养护坡200的反滤层140。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反滤土工布层141和砂砾料反滤层142的双层反滤层140,以提高水下护坡100的反滤层140的工作的耐久度,以防止土壤、中粗砂等颗粒物进入基层130。

可选地,反滤土工布层141由多个反滤土工布搭接而成;相邻反滤土工布之间的搭接长度不小于200mm;以确保反滤土工布层141的反滤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反滤层140是指在液体通过的同时,保持受渗透压力作用的土粒不流失;因与过滤的水流方向相反,故称作反滤。

反滤土工布为现有材料,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耐酸、碱、盐等多种强酸强碱化学介质腐蚀;具有优良的抗老化、抗紫外线、抗分解能力,可裸露使用,材料使用寿命可达50-70年,为环境防渗提供很好的材料保证;具有优异抗穿刺能力,可以抵抗大部分植物根系;具有良好机械强度优良的弹性和变形能力,使其非常适用于膨胀或收缩基面,可有效克服基面的不均匀沉降;具有减少工程量、施工方便、速度快等优点。在水利工程中可以有效的防止管涌和渗漏水,防止堤坝、护坡的垮塌。

砂砾料反滤层142采用现有的砂砾料。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防渗隔水层110包括复合土工膜。

可选地,相邻复合土工膜之间的搭接长度不小于200mm;以确保防渗隔水层110的防渗效果。

复合土工膜为现有材料,是用土工织物与土工膜复合而成的不透水材料,主要用于防渗,其抗拉、抗撕裂、顶破等物理力学性能指标高,具有强度高、延伸性能较好、变形模量大、耐酸碱、抗腐蚀、耐老化、防渗性能好等特点。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反滤层140和护坡砖层150之间设置有找平层(图中未显示)。通过找平层,以便令铺设的护坡砖151位于或者基本位于同一平面上,移提高具有建筑垃圾再生料的护坡结构的美观度。

可选地,找平层采用30mm的中粗砂。

可选地,找平层还可以采用营养土,即反滤层140和护坡砖层150之间设置有营养土层(图中未显示)。通过营养土层,既可以令铺设的护坡砖151位于或者基本位于同一平面上,还可以为种植在种植槽152内的植物提供土壤,便于植物的生长。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护坡砖151靠近反滤层140的一面设置有防滑凸起(图中未显示),以提高护坡砖151连接的稳定性。

可选地,防滑凸起均布在护坡砖151靠近反滤层140的一面。

可选地,防滑凸起呈预设图案设置在护坡砖151靠近反滤层140的一面。例如,多个防滑凸起组合为圆形、矩形、花瓣形等等。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垫层120的骨料粒径为5mm-10mm;基层130的骨料粒径为5mm-30mm。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相邻的护坡砖151通过卯榫结构配合连接。通过卯榫结构,以提高相邻的护坡砖151的连接强度,进而提高护坡砖层150的强度。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护坡砖151的截面形状为圆形、矩形或者菱形。护坡砖151的截面形状还可以为其他形状。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水下护坡100的护坡砖151远离反滤层140的一面的颜色,与涵养护坡200的护坡砖151远离反滤层140的一面的颜色不同。通过将护坡砖151设置为不同的颜色,以提高护坡的美观度。

可选地,水下护坡100的护坡砖151远离反滤层140的一面的颜色为灰色或者青色;涵养护坡200的护坡砖151远离反滤层140的一面的颜色为绿色。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河道护坡,该实施例包括实施例一所述的具有建筑垃圾再生料的护坡结构,实施例一所公开的具有建筑垃圾再生料的护坡结构的技术特征也适用于该实施例,实施例一已公开的具有建筑垃圾再生料的护坡结构的技术特征不再重复描述。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河道护坡的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河道护坡,包括地桩300和具有建筑垃圾再生料的护坡结构。

地桩300与具有建筑垃圾再生料的护坡结构的水下护坡100连接;地桩300设置在水下护坡100远离涵养护坡200的一端。通过地桩300以固定具有建筑垃圾再生料的护坡结构。

本实施例中所述河道护坡具有实施例一所述具有建筑垃圾再生料的护坡结构的优点,实施例一所公开的所述具有建筑垃圾再生料的护坡结构的优点在此不再重复描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