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预防沉降的检查井周边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55884阅读:499来源:国知局
可预防沉降的检查井周边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查井周边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预防沉降的检查井周边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城市新建道路路面范围内,经常会发现雨水、污水、中水、上水、燃气、电信等,检查井周边都有10cm-50cm不等的路面破坏、下沉、开裂等现象,绝大多数原因是由于检查井周边不均匀沉降所引起的,究其根本是没有一套合理、可行的检查井周边处理方法。这些现象的发生不仅直接影响了道路的美观和城市的形象,而且还会影响道路的质量,加速整条道路的破坏程度,影响道路的正常使用功能,对交通安全也构成一定潜在的威胁。为使以上问题得以更好的解决,提出采用中粗砂与优质黏土共同回填的方法,并对井壁侧土进行反开挖回填中粗砂,从而达到控制检查井周边,避免检查井周边不均匀沉降而导致路面发生破坏、下沉、开裂等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预防沉降的检查井周边结构,以解决上述技术背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可预防沉降的检查井周边结构,位于沟槽边坡与检查井之间,包括:垫层、中粗砂层、回填土层、反开挖中粗砂层;所述垫层填充在沟槽底表面;所述中粗砂层、检查井安装在垫层的表面;所述回填土层填充在中粗砂层上;所述回填土层沿检查井外壁反开挖并填充有反开挖中粗砂层。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反开挖中粗砂层的开挖宽度为0.5米。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适用于市政工程的检查井周边处理技术领域,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在使用过程中具有安全性和稳定性,能够满足控制检查井周边,避免了检查井周边不均匀沉降而导致路面发生破坏、下沉、开裂等现象的目的,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检查井周边结构纵剖面示意图;

图2是检查井沟槽纵剖面示意图;

图中:1--检查井、2--中粗砂层、3--回填土层、4--垫层、5--沟槽底、6--沟槽边坡、7--开挖前路基面、8--反开挖中粗砂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可预防沉降的检查井周边结构,请参阅图1与图2,位于沟槽边坡6与检查井1之间,包括:垫层4、中粗砂层2、回填土层3、反开挖中粗砂层8;垫层4填充在沟槽底5表面;中粗砂层2、检查井1安装在垫层4的表面;回填土层3填充在中粗砂层2上;回填土层3沿检查井1外壁反开挖并填充有反开挖中粗砂层8。

本实用新型可预防沉降的检查井周边结构的施工方法如下,请参阅图1与图2,具体实施步骤包括:

(1)槽内清理:清除沟槽内的垃圾、废弃物等;

(2)于沟槽底表面安装垫层,之后于垫层上方安装检查井;

(3)填充中粗砂层

分层回填中粗砂,每层不大于20cm,并采用水夯并使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夯实;

(4)填充回填土层

当回填土层3填充至沟槽边坡6与检查井1侧壁间距大于1米后,进行分层回填,采用路基优质黏土,并采用小型手扶震动夯夯实,每层不大于20cm;

(5)填充反开挖中粗砂层

当回填土层3每填充1米高,即对检查井1外壁的回填土层3进行反开挖施工,开挖深度为填土高度,开挖宽度为0.5米,反开挖后回填中粗砂进行水夯并使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夯实,填充至与回填土层3平齐;按以上循环多次直至回填土层、反开挖中粗砂层填至与开挖前路基面7平齐;检查井1周边填充中粗砂层2、填充回填土层3、填充反开挖中粗砂层8均采用对称方式填充或回填。

本实用新型针对市政道路不同的地质条件、承载要求以及施工条件,提出采用中粗砂与优质黏土共同回填的方法,并对井壁侧土进行反开挖回填中粗砂,从而达到控制检查井周边,避免检查井周边不均匀沉降而导致路面发生破坏、下沉、开裂等现象。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