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钢管桩的桩外注浆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53485阅读:749来源:国知局
用于钢管桩的桩外注浆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钢管桩的桩外注浆结构。



背景技术:

钢管桩具有施工速度快、尺寸及长度灵活、现场加工方便等优点,在基础加固及基坑支护领域应用广泛,为有效提高钢管桩的单桩承载力,可采用后注浆工艺对桩周及桩端土体进行加固。

现有钢管桩注浆结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钢管本身直接进行注浆,注浆前或注浆后回填石子,与桩身内残留的水泥浆液共同形成填芯,该结构工艺简单,但容易堵塞注浆孔或浪费浆液,第二种是通过桩内下放注浆管进行注浆,回填石子可在注浆前完成,该结构的优点是可保证注浆的成功率且不浪费浆液,缺点是若注浆压力较小或桩外侧土体密实度差,容易导致桩身内浆液不足,影响桩身刚度,因此需要对现有钢管桩注浆结构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钢管桩的桩外注浆结构,具有注浆效率高、可靠性强、并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是否进行填芯,可保障填芯质量的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钢管桩的桩外注浆结构,包括一桩管和一注浆管,所述注浆管插设于所述桩管内,所述桩管包括一第一桩管段和复数个第二桩管段,所述第一桩管段位于所述桩管的底端,所述第一桩管段和相邻的一所述第二桩管段相邻端部相连且相邻的所述第二桩管段的相邻端部相连形成所述桩管;还包括一止浆板、一端板和一桩尖,所述端板密封焊接于所述第一桩管段远离所述第二桩管段一端的管口部,所述桩尖焊接固定于所述端板的底面;所述第一桩管段侧壁形成多个注浆孔或所述第一桩管段侧壁和所述端板形成多个注浆孔;所述止浆板焊接固定于所述第一桩管段内壁并位于所述注浆孔的上方;所述止浆板中部形成一通孔,所述注浆管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通孔上方。

优选地,所述通孔上方设置有一第一连接丝口,所述第一连接丝口固定于所述止浆板,所述注浆管底端形成与所述第一连接丝口配合的一第二连接丝口,所述注浆管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丝口和所述第一连接丝口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止浆板。

优选地,还包括一导向件,所述导向件固定于所述通孔外围的所述止浆板上。

优选地,所述导向件呈锥管状,所述导向件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通孔外围的所述止浆板上,且所述导向件的第二端的管径大于所述导向件的第一端的管径。

优选地,还包括多个保护罩,所述保护罩固定于所述第一桩管段管壁并罩设于形成于所述第一桩管段侧壁的所述注浆孔外,且所述保护罩与所述第一桩管段管壁配合形成一开口。

优选地,还包括复数个所述套管,所述第一桩管段和相邻的所述第二桩管段通过所述套管连接固定,相邻的第二桩管段通过所述套管连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止浆板的采用避免了注浆时浆液回流至桩身内,提高了注浆效率。注浆管可拆卸地固定于通孔上方,完成注浆后可根据需要灵活选择是否进行填芯,由于克服了水泥浆液与石子混合搅拌不均匀或浆液充盈不充分等缺点,保障了填芯的质量。第一连接丝口和第二连接丝口的配合使得注浆管和止浆板的连接和拆卸更为便捷。导向件的采用使得注浆管和止浆板的连接更为便捷,并保证了两者的连接成功率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钢管桩的桩外注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桩外注浆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1-3,给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予以详细描述,使能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功能、特点。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用于钢管桩的桩外注浆结构包括:包括一桩管1和一注浆管2,注浆管2插设于桩管1内,桩管1包括一第一桩管段11和复数个第二桩管段12,第一桩管段11位于桩管1的底端,第一桩管段11和相邻的一第二桩管段12相邻端部相连且相邻的第二桩管段12的相邻端部相连形成桩管1;还包括一止浆板3、一端板4和一桩尖5,端板4密封焊接于第一桩管段11远离第二桩管段12一端的管口部,桩尖5焊接固定于端板4的底面;第一桩管段11侧壁形成多个注浆孔111或第一桩管段11侧壁和端板4形成多个注浆孔111;止浆板3焊接固定于第一桩管段11内壁并位于注浆孔111的上方;止浆板3中部形成一通孔31,注浆管2可拆卸地固定于通孔31上方。注浆孔111的位置和个数可根据施工地层和注浆量确定。

止浆板3的采用避免了注浆时浆液回流至桩身内,提高了注浆效率。注浆管2可拆卸地固定于通孔31上方,完成注浆后可根据需要灵活选择是否进行填芯,由于克服了水泥浆液与石子混合搅拌不均匀或浆液充盈不充分等缺点,保障了填芯的质量。

通孔31上方设置有一第一连接丝口32,第一连接丝口32固定于止浆板3,注浆管2底端形成与第一连接丝口32配合的一第二连接丝口21,注浆管2通过第二连接丝口21和第一连接丝口32可拆卸地固定于止浆板3。

第一连接丝口32和第二连接丝口21的配合使得注浆管2和止浆板3的连接和拆卸更为便捷。

还包括一导向件33,导向件33固定于通孔31外围的止浆板3上。导向件33呈锥管状,导向件33的第一端固定于通孔31外围的止浆板3上,且导向件33的第二端的管径大于导向件33的第一端的管径。

导向件33的采用使得注浆管2和止浆板3的连接更为便捷,并保证了两者的连接成功率和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多个保护罩112,保护罩112固定于第一桩管段11管壁并罩设于形成于第一桩管段11侧壁的注浆孔111外,且保护罩112与第一桩管段11管壁配合形成一开口。

保护罩112可采用角钢,角钢与第一桩管段11焊接,用于保护注浆孔111。

还包括复数个套管6,第一桩管段11和相邻的第二桩管段12通过套管6连接固定,相邻的第二桩管段12通过套管6连接固定。

请参阅图1~图3,一种基于本实施例的用于钢管桩的桩外注浆结构的桩外注浆方法,包括步骤:

S1:将第一桩管段11安装成形。

其中,步骤S1中进一步包括步骤:

将止浆板3焊接于第一桩管段11内壁并位于注浆孔111的上方;

将端板4密封焊接于第一桩管段11的底端管口处;

将桩尖5焊接于端板4的底面。

S2:根据所需施工深度确定第二桩管段12的个数,例如可根据施工处持力层确定所需桩管1的总长度,然后根据该长度确定所需第二桩管段12的个数。

S3:将第一桩管段11和第二桩管段12逐个压入土层并逐个连接,形成桩管1。

其中,S3步骤进一步包括步骤:

S31:将第一桩管段11压入土层;

S32:将一第二桩管段12连接于第一桩管段11顶端,并将第二桩管段12压入土层;

S33:将一第二桩管段12连接于上一压入土层的第二桩管段12顶端,并将第二桩管段12压入土层;

S34:判断是否已将全部第二桩管段12压入土层中,如否返回步骤S33;如是继续后续步骤。

S4:将注浆管2放入桩管1内并与止浆板3连接。注浆管2和止浆板3通过第一连接丝口32和第二连接丝口21配合连接。

S5:通过注浆管2向桩管1内注浆,直至达到一预设注浆量。

S6:拆除注浆管2,本实施例中,可通过选择注浆管2,松开第一连接丝口32和第二连接丝口21的配合来实现注浆管2的拆除。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