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实现交叉河道换排水的泵站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93022发布日期:2018-07-07 20:11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泵站工程技术的领域。



背景技术:

现今的泵站工程中,广泛采用立式轴流泵湿室型泵房结构,其目的多为将一条河流的水提升至另一条河流中,以实现灌溉、排水功能。在农田工程或一些工业园区内,河道、沟渠交错,交错的河道分别承担独立的灌溉、排水任务,因而这些河道既需相互连通,又需独立向外排水、引水。现在的解决方案一般为新建多座泵站工程来满足不同需求,但对于小型沟渠来说,新建多座泵站消耗大量的土建资源,经济效益有限,造成工程浪费现象。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的泵站结构,可以满足两条交叉河道向外河引水、排水的需求,且不影响两条河道的连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实现交叉河道换排水的泵站结构,同时实现两条交叉河道向外排水、引水的需求。泵站结构布置紧凑合理,节约土建投资,实现两条河道的连通及引水、排水功能,充分发挥了社会经济效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实现交叉河道换排水的泵站结构,包括正向河道、外河、侧向河道和水泵,所述泵站结构还包括进水池和出水池,进水池与正向河道相连通,在进水池内设置进水池控制闸门;所述出水池为双层结构,包括出水池下层底板、出水池上层底板和出水池边壁,进水池与出水池的下层相连通;所述水泵的一端设置在进水池内,水泵的另一端设置在出水池的上层;所述出水池远离进水池的一端通过出水涵洞与外河相连通,在出水池远离进水池的一端设置连通口,连通口将出水池的上层、出水池的下层和出水涵洞相连通;在所述连通口处的出水池的下层设置出水池下层控制闸门,在连通口处的出水池的上层设置出水池上层控制闸门;在所述出水池上层底板上设置孔洞,孔洞的上方连接拍门盖板;在所述出水池边壁上连通暗渠,暗渠与侧向河道相连通,在暗渠上设置暗渠控制闸门。

本实用新型的功能主要以下几种工作状态:

(1)水系的正常连通:

进水池控制闸门、出水池下层及两侧暗渠的控制闸门均开启,可实现外侧河道与内部正向河道和侧向河道的连通,根据水位组合,实现交叉河道的自引、自排功能。

(2)正向河道与外侧河道连通:

关闭出水池下层两侧暗渠的控制闸门,开启进水池及出水池上下两层的控制闸门可实现正向河道与外侧河道的连接,实现正向河道的抽排、抽引功能。

(3)侧向河道与外河连通:

关闭进水池控制闸门,开启暗渠及出水池出口闸门,可实现侧向河道向外河排水及引水功能。

本实用新型布置紧凑合理,节约土建投资,实现两条河道的连通及引水、排水功能,充分发挥了社会经济效益。

优选地,在所述进水池内设置进水池隔墩,进水池隔墩将进水池分隔成第一进水池和第二进水池,第一进水池和第二进水池均与正向河道相连通,进水池控制闸门有两个,分别设置在第一进水池和第二进水池内;所述水泵有两组,两组水泵的一端分别设置在第一进水池和第二进水池内;在所述出水池的下层设置出水池下层隔墩,出水池下层隔墩将出水池的下层分隔成第一出水池下层和第二出水池下层,第一出水池下层与第一进水池相连通,第二出水池下层与第二进水池相连通;所述出水池下层控制闸门有两个,分别设置在第一出水池下层和第二出水池下层内;所述孔洞有两个,分别对应第一出水池下层和第二出水池下层,所述拍门盖板有两块,分别对应两个孔洞;所述暗渠有两个,分别与第一出水池下层和第二出水池下层相连通。

优选地,在每块拍门盖板上分别连接牵引绳,牵引绳的另一端与出水池的上端连接。无须人员进入出水池内部,可开启或关闭拍门盖板。

优选地,在所述出水池的上层设置便桥,牵引绳的另一端系在便桥上,在便桥上可人工实现拍门盖板的启闭。

优选地,在所述进水池上设置交通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俯视图。

图中:1进水池,1-1第一进水池,1-2第二进水池,2交通桥,3进水池控制闸门,4水泵,5出水池,6泵房,7-1第一出水池下层,7-1第二出水池下层,8出水池下层底板,9出水池上层底板,10孔洞,11拍门盖板,12出水池下层控制闸门,13出水池上层控制闸门,14牵引绳,15便桥,16启闭装置,17出水涵洞,18大堤,19进水池隔墩,20外河,21暗渠,22暗渠控制闸门,23侧向河道,24出水池下层隔墩,25正向河道,26出水池边壁,27连通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可实现交叉河道换排水的泵站结构,包括正向河道25、外河20、侧向河道23、进水池1和出水池5。

在进水池1上设置交通桥2,在进水池1内设置进水池隔墩19,进水池隔墩19将进水池1分隔成第一进水池1-1和第二进水池1-2,第一进水池1-1和第二进水池1-2均与正向河道25相连通,在第一进水池1-1和第二进水池1-2内分别设置进水池控制闸门3。

出水池5为双层结构,包括出水池下层底板8、出水池上层底板9和出水池边壁26,出水池下层底板8与出水池上层底板9之间的空间为出水池的下层,出水池上层底板9上方为出水池的上层。在出水池5的下层设置出水池下层隔墩24,出水池下层隔墩24将出水池的下层分隔成第一出水池下层7-1和第二出水池下层7-2,第一出水池下层7-1与第一进水池1-1相连通,第二出水池下层7-2与第二进水池1-2相连通。两组水泵4的一端分别设置在第一进水池1-1和第二进水池1-2内,两组水泵4的另一端设置在出水池5的上层,出水池5的上层没有隔墩。

出水池5远离进水池1的一端通过出水涵洞17与外河20相连通,在出水池5远离进水池1的一端设置连通口27,连通口27将出水池5的上层、出水池5的下层和出水涵洞17相连通。在连通口27处的第一出水池下层7-1和第二出水池下层7-2分别设置出水池下层控制闸门12,在连通口27处的出水池5的上层设置出水池上层控制闸门13。在出水池上层底板9上设置两个孔洞10,两个孔洞10对应第一出水池下层7-1和第二出水池下层7-2,每个孔洞10的上方分别连接拍门盖板11,在出水池5的上层设置便桥15,在每块拍门盖板11上分别连接牵引绳14,牵引绳14的另一端系在便桥15上。

在第一出水池下层7-1和第二出水池下层7-2的出水池边壁26上连通矩形的暗渠21,每个暗渠21与侧向河道23相连通,在每个暗渠21上分别设置暗渠控制闸门22。

根据交叉河道与外河的水位情况,该实用新型可实现以下功能:

(1)保持河道连通:提升进水池控制闸门3、出水池下层控制闸门12及两侧暗渠控制闸门22可实现交叉河道的正常连通及与外河的连接。

(2)正向河道的抽排水功能:抽排时,提升进水池控制闸门3、出水池上层控制闸门13,关闭两侧暗渠闸门22及出水池下层控制闸门12,水可由水泵4提升至出水池上层,经出水涵洞17流向外河20;抽引时,此时单台泵运行,一台为工作泵,另一台为空闲泵。关闭工作泵前的进水池控制闸门3,提升工作泵出水池下层控制闸门12,同时关闭两个出水池上层控制闸门13,提升空闲泵所在的进水池控制闸门3,关闭空闲泵所在出水池下层控制闸门12,并由牵引绳14可人工开启空闲泵一侧拍门盖板11,水可由外河经工作泵4提升到出水池上层,经由上层底板拍的孔洞10下泄至出水池下层,由空闲泵一侧流道流向正向河道25。

(3)侧向河道的抽排水功能:抽排时,关闭进水池控制闸门3,出水池下层控制闸门12,提升两侧暗渠控制闸门22及出水池上层控制闸门13,侧向河道23内的水进入进水池,由水泵4提升至出水池上层,由出水流道17流向外河20;抽引时,关闭进水池控制闸门3,出水池上层控制闸门13均关闭,单台水泵4工作,工作机组一侧的暗渠控制闸门22关闭及出水池下层控制闸门12提升,空闲机组一侧的暗渠控制闸门22提升,出水池下层控制闸门12关闭,由牵引绳14开启拍门盖板11,外河水流由工作机组的水泵4提升至出水池上层,经空闲机组一侧的孔洞10进入空闲机组一侧的进水流通,流向空闲机组一侧的暗渠21中,从而进入侧向河道23,由此可实现侧向河道引水的功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