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湖湖底防水层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61051发布日期:2018-07-18 00:36阅读:348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园林绿化工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人工湖湖底防水层结构。



背景技术:

室外人工湖防水是指对室外景观工程进行防水设计、防水施工和防水维护管理等。此防水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工程防水材料、防水设计、防水施工等。在室外环境要求上,人工湖不但提高环境优美,其防水技术主要的 是确保解决人工湖渗漏问题,解决水资源及提高使用功能;但近十几年,按单位工程对比,人工湖工程渗漏分不同程度可达到60%以上。其主要原因是当前的防水材料与人工湖构造不适应和不合理所致,尤其对水质问题,影响很大。在此领域防水技术大部分采用卷材防水,建筑人工湖地下卷材防水技术应用构造方面,大部分都在应水面设一道卷材防渗层,在防渗层外增设一道混凝土保护层等构造技术方式。

这种湖水防水层结构可有效地将湖水与大地隔绝,减少水分从大地渗透流失,但是由于卷材防水在人工湖从构造方面,造成了人工湖水与大地隔绝状态,湖水流动速度过慢接近于死水,无法达到“流水不腐”的效果,使得需要人工湖水质恶化,湖内生物不易生存,因此仍有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工湖湖底防水层结构,具有提高人工湖湖水活性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人工湖湖底防水层结构,包括防水底层以及防水板,所述防水底层与防水板之间构成水循环夹层,所述水循环夹层设有进水口以及出水口,所述水循环夹层中还设有促进水循环的动力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防水底层以及防水板构成的水循环夹层,使得湖水可从进水口进入到水循环夹层,并在动力部的驱动下,从出水口流出,从而使得人工湖的湖水进行了循环流动,进而提高了湖水的循环速度,提高了湖水的活性,增强了湖水中各类物质的循坏交换,减少由于湖水流动速度过慢甚至接近死水导致湖水内生物腐烂的程度,改善了湖内生物的生存环境。

优选的,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湖底,所述出水口设置在人工湖顶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水口与出水口分别设置在人工湖的底部以及顶部,从而使得湖水循坏可以由下及上,增强了湖水循坏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出水口高于人工湖液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出水口设置在人工湖的顶部,并且高于人工湖的液面进行出水,从而增强湖水的水系循环流动,增加湖水含氧量,增强水体活力和活性及湖水中各类物质的新陈代谢和循环交换,保持水体的鲜活性。

优选的,所述出水口沿人工湖顶部周边设置有若干个,所述进水口对应出水口设置有若干个。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人工湖面积较大,设置若干个出水口以及进水口可以增强湖水循环效率,提高湖水循环的速度,从而提高湖水的活性。

优选的,所述进水口朝向人工湖中线延伸。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出水口设置在人工湖顶部的周边,进水口朝向人工湖的中心延伸可以增强湖水循环的效果,增强湖水循环的面积,从而提高了湖水的活性。

优选的,所述进水口与湖底呈45°倾斜设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实践结论,可以得到在进水口与湖底呈45°设置的情况下,湖水的循坏面积较大,水循坏效果较好。

优选的,所述动力部包括设置在进水口处的水泵。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水泵驱使湖水从进水口进入水循环夹层再从出水口流出,从而提高水循坏的速度与效率,并且水泵流量连续均匀,基本无脉冲现象,工作平稳,适用的流量范围大。

优选的,所述出水口设置有阀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出水口处设置的阀门可以调节出水口的出水流量,从而可以调节出水口的出水效率,以适应于不同条件下的水循环。

优选的,所述进水口以及出水口均设有滤网。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进水口以及出水口处设置的滤网可以避免湖内生物进入到水循环夹层中,以提高水循环夹层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防水底层以及防水板构成水循环夹层,在对湖底进行防水的时候,还能通过动力部使得湖水在水循环夹层以及湖中进行循坏,从而增强湖水的水系循环流动,增加湖水含氧量,增强水体活力和活性及湖水中各类物质的新陈代谢和循环交换,保持水体的鲜活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用于示意水循环夹层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1、防水底层;2、防水板;3、水循环夹层;31、进水口;32、出水口;33、水管;34、支撑柱;35、阀门;4、抽水装置;41、水泵;5、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人工湖湖底防水层结构,参见图1和图2,包括防水底层1以及防水板2,防水底层1与防水板2之间构成水循环夹层3,水循环夹层3设有若干进水口31以及与进水口31对应的若干出水口32,同时在水循环夹层3中还设有促进水循环的抽水装置4。

本实施例中的出水口32设置在人工湖的顶部并且高于人工湖的液面,同时出水口32沿着人工湖的顶部周边均设有六个,进水口31设置在人工湖的湖底共对应设置有六个,以满足人工湖水循环的需求,并且在每个出水口32以及进水口31处均设有水管33,位于出水口32的水管33设有控制出水流量的阀门35,另外抽水装置4设置在进水口31的水管33处,本实施例中的抽水装置4设置为水泵41。

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的进水口31均朝向人工湖的中线延伸,并且进水口31与湖底呈45°倾斜设置,能够以较大的循环面积进行湖水循环。

参见图1和图2,进水口31以及出水口32出均设有防止外物进入到水循环夹层3中的滤网5,同时水循环夹层3中还设有若干固定连接于防水板2以及防水底层1的支撑柱34,以提高水循环夹层3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的防水底层1可为整体铺设于人工湖湖底的复合土工膜以及铺设在复合土工膜上用于保护复合土工膜的由细石混凝土构成的保护层,在其它实施例中防水底层1还可由素土夯实层、粉质粘土碾压垫层、膨润土防水层、无纺布、粉质粘土碾压保护层、粘土碾压配重层及中砂净水层构成。

综上所述,通过启动水泵41,使得湖水从进水口31进入到水循环夹层3当中,之后再从出水口32流出,由于出水口32高于人工湖的液面,使得出水口32流入到人工湖中的时候与空气接触,能够提高湖水中的含氧量,增强水体活力和活性及湖水中各类物质的新陈代谢和循环交换,保持水体的鲜活性;同时由于进水口31与湖底呈45°设置并且朝向人工湖中线延伸,能够以一个较大的循环范围进行水循环,使得湖中处于循环流动当中,进而提高湖水的活性;另外出水口32以及进水口31设置的滤网5能够有效隔绝外界物质进入到水循环夹层3当中,从而提高水循环夹层3的稳定性,也避免水系生物进入到水循环夹层3中对水系生物造成伤害。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