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泵站进水池中V型可调整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83927发布日期:2019-06-13 11:56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泵站进水池中V型可调整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利工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泵站进水池中V型可调整流装置。



背景技术:

轴流泵流量大,扬程低,广泛应用于灌排泵站以及南水北调等大规模跨流域调水工程,但是在工程运行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进水条件,恶劣的进水条件影响着内流场结构,不仅导致水泵性能的大幅下降,降低泵装置的效率,甚至引起机组产生严重的振动和噪声,含沙量大的进水环境会加速轴承的磨损以及加速叶片的空蚀,严重影响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良好的进水条件能保证水泵机组安全稳定的运行,目前工程中普遍采用整流墩的形式,进行整流,但是会存在明显的不足,不能应对复杂多变的进水条件,这种整流墩一旦建成不会改动,在泥沙含量大的情况下会影响水流速度,在其周围附近产生泥沙的淤积,同样会产生恶劣的进水条件。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避免出现上述技术缺陷的泵站进水池中V型可调整流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泵站进水池中V型可调整流装置,包括活动轴承、开度调节器、两个整流板和套嵌式伸缩板门;两个整流板的一端通过活动轴承铰接在一起;套嵌式伸缩板门连接在两个整流板的另一端之间;开度调节器的两端分别连接到两个整流板的内侧。

进一步地,开度调节器是无线遥控的电动驱动装置。

进一步地,两个整流板为不锈钢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整流板的厚度为泵站的水泵叶轮直径的0.001~0.002倍。

进一步地,套嵌式伸缩板门采用预制不锈钢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泵站进水池中V型可调整流装置,结构简单,技术可靠,易于实施,应用前景广阔,经济效益大,适用于多台机组泵站进水池结构,能够很好的进行整流,使水流更加平顺,能够应对各种复杂的水利环境,泵装置整体性能显著提高,节能降耗,可以很好地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透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透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顶视图;

图5为进水池的结构示意图,进水池内安装有两个V型可调整流装置;

图中,1—V型可调整流装置,2—活动轴承,3—开度调节器,4—整流板,5—套嵌式伸缩板门,6—进水池,7—水泵机组,8—整流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4所示,一种泵站进水池中V型可调整流装置1,包括活动轴承2、开度调节器3、两个不锈钢整流板4和套嵌式伸缩板门5。两个不锈钢整流板4的一端通过活动轴承2铰接在一起,形成V型可调整流装置1的顶端;套嵌式伸缩板门5连接在两个不锈钢整流板4的另一端之间。开度调节器3的两端分别连接到两个不锈钢整流板4的内侧。开度调节器3是一种可无线遥控的电动驱动装置,用于控制V型可调整流装置1的开度角。通过无线遥控调节开度调节器3可以控制两个不锈钢整流板4的张开角度,从而对水流进行整流,使水流更加平顺。

整流板4表面光滑,减小了水流阻力,厚度为(0.001~0.002)D,D为泵站的水泵叶轮直径。

V型可调整流装置1顶端为流线型,使水流损失最小,顶端通过活动轴承2连接,根据水流流态可选择最优导流角度。

V型可调整流装置1开口处采用套嵌式伸缩板门5封闭,并安装密封装置保证V型可调整流装置内部不透水,套嵌式伸缩板门5采用预制不锈钢材料制成,防止金属生锈腐蚀。

泵站进水池中V型可调整流装置1通过固定在混凝土内的活动轴承2进行固定。

如图5所示,两个V型可调整流装置1安装在进水池6内,V型可调整流装置1的活动轴承2固定在进水池6的底部混凝土内。进水池6的一侧壁上设置有两个水泵机组7和两个整流墙8。两个V型可调整流装置1分别安装在正对整流墙8的位置,位于整流墙8前方,整流墙8垂直于套嵌式伸缩板门5。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泵站进水池中V型可调整流装置,结构简单,技术可靠,易于实施,应用前景广阔,经济效益大,适用于多台机组泵站进水池结构,能够很好的进行整流,使水流更加平顺,能够应对各种复杂的水利环境,泵装置整体性能显著提高,节能降耗,可以很好地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