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井清理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68057发布日期:2018-08-28 22:04阅读:685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井清理工具。



背景技术:

在城市居民生活污水排放系统中,污水井是一个必备设施。随着污水井使用时间的推移,在污水井内的沉积物会越来越多,且由于各种原因污水井内常存有石块等体积较大且较硬的物体,沉积物及石块等物体的存在,则经常导致污水井内的输送管道堵塞,给污水及时排放带来不便,为保证污水井内污水正常排放,需要对污水井进行清理,在现有技术中,主要是使用铁锹或者铁爬犁等工具进行污水井的清理工作,使用上述工具时,需要多人配合且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井清理工具,该工具使用便利,使用该工具进行污水井清理工作时,无需多人配合,单人操作便可独立完成清污工作,从而可有助于提高清污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污水井清理工具,包括外管、内杆、扇形板、推杆和旋转耙,所述扇形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外管底部,所述内杆套置在所述外管内,所述内杆的顶部高于外管的顶部,在所述外管内设置一用于支撑内杆的平面轴承,所述旋转耙通过一连杆设置在所述内杆底部,且旋转耙位于所述扇形板的上方,在所述内杆的顶部设置一贯通槽,所述推杆插接在贯通槽内,在所述扇形板上设置一凹槽。

优选地,在所述扇形板的上平面一边缘处设置一栅栏。

优选地,在所述扇形板上设置有若干出水孔。

优选地,还包括外管加长管和内杆加长杆,所述外管加长管通过螺纹连接方式与所述外管的顶部相连接,所述内杆加长杆通过螺纹连接方式与所述内杆的顶部相连接,在所述内杆加长杆的顶部设置一第二贯通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便利,单人操作便可完成清污工作;在进行清理工作时,通过转动旋转耙可将石块等一些硬物推动到扇形板上,从而可顺利实现石块等硬物的清理;扇形板上设置的凹槽及栅栏,在提升过程中,可防止沉积物或者石块从而扇形板上掉落;扇形板上设置的出水孔,可防止污水在扇形板上的存积,方便清污工作的进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优选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内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内杆利用平面轴承与外管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A处放大图;

图5为图1中B处放大图;

图6为图1中C处放大图;

图7为图1中D处放大图;

图8为图2中E处放大图;

图中:1外管、11外管加长管、111第二环形联板、12卡板、13第一环形联板、21下杆、22上杆、221限位板、222第一连接板、223贯通槽、23内杆加长杆、231第二连接板、3扇形板、31凹槽、32出水孔、4旋转耙、5推杆、6栅栏、7平面轴承、8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1-8,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优选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变形,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污水井清理工具(如图1所示),包括外管1、内杆、扇形板3、推杆5和旋转耙4,所述扇形板3固定设置在所述外管1底部,所述内杆套置在所述外管1内,所述内杆的顶部高于外管1的顶部,在所述外管1内设置一用于支撑内杆的平面轴承7,本具体实施例中,内杆与外管1连接的具体实施方式为:内杆包括上杆22和下杆21,上杆22设置在下杆21上,在外管1内设置卡板12,平面轴承7卡置在卡板12上,上杆22穿过平面轴承7,且其上设置的一限位板221卡置在平面轴承7上方,所述旋转耙4通过一连杆8设置在所述内杆底部(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旋转耙4通过连杆8设置在下杆21上),且旋转耙4位于所述扇形板3的上方,在所述内杆的顶部设置一贯通槽(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在上杆22上设置一贯通槽223),所述推杆5插接在贯通槽223内,在所述扇形板3上设置一凹槽31。

通过推动推杆5便可实现内杆的旋转,从而实现旋转耙4的转动,旋转耙4的转动,可将体积较大的硬物推动到扇形板3上,从而实现对体积较大的硬物的清理,为防止体积较大的硬物在提升过程中,发生掉落,在此,在扇形板3的上平面一边缘处设置一栅栏6,为防止扇形板3上存积污水,在此,在所述扇形板3上设置有若干出水孔32。

为使得该工具能够适应不同深度的污水井清理工作,在此,在外管1上设置一外管加长管11,在上杆22上设置一内杆加长杆23。

所述外管加长管11通过螺纹连接方式与所述外管1的顶部相连接,其具体实施方式为:在外管加长管11的底部设置一第二环形联板111,在外管1的顶部设置一与第二环形联板111相对的第一环形联板13,第一环形联板13和第二环形联板11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从而实现外管加长管11和外管1的连接;所述内杆加长杆23通过螺纹连接方式与所述内杆的顶部相连接(本具体实施例中,内杆加长杆23与上杆22顶部相连接),其具体实施方式为:在内杆加长杆23的底部设置一第二连接板231,在上杆22的顶部设置一与第二连接板231相对的第一连接板223,第一连接板223和第二连接板23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从而实现上杆22与内杆加长杆23的连接。为便于利用推杆5推动内杆加长杆23,在此,在内杆加长杆23的顶部设置一第二贯通槽。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以上所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作了详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