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站场排水管道临时支撑结构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942141发布日期:2018-11-14 03:19阅读:96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铁路站场排水管道临时支撑结构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铁路站场建设初期,由于诸多原因,并非一次建设到位,多预留远期条件,日后再进行改、扩建提升工程,随着改扩建铁路股道的增设,初期修建的桥涵设备需要进行接长,而既有桥涵内部通过的重力流排水管道对实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桥涵接长施工时,新建结构与既有结构紧密对接,其断面形式多为封闭的空间,其内侧埋设的排水管道,不能中断拆除,占据了作业空间,影响管道下方的桥涵结构施工。

传统做法,在设计方案中排水管道的处理方法如下:

1、在桥涵施工作业面以外,临时中断管道,并迁改绕行,从邻近桥涵中过渡通行后,再进行接长处新接部分的施工。该处理方法中管道的迁改工序繁琐、周期长,且随着施工地点与临近过渡桥涵的距离增加,管道迁改工程量越来越大。

特别是重力流排水管道尤其繁琐,在中断迁改时,还需要根据中断时长的排水量,在上游设置较大的过渡水井,投资较大,占地较多。同时,重力流还受到临时过渡的桥涵底部高程控制,制约因素极多,很难实施。

2、对排水管道进行临时支撑,原位架空管道,开挖管道下方土体,进行新接结构下部的混凝土浇注。但是,既有的排水管道由于管材力学性能的限制,加上老化、损伤等情况,架空跨度多在2m至3m左右,1m至2m长度的桥涵接长尚能满足,而站场改扩建工程中,增设股道数较多,其下桥涵的接建长度多为十几米甚至几十米,则既有管道本身的支撑架空无法满足施工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铁路站场排水管道临时支撑结构的施工方法,能够避免繁琐的迁改工序,在桥涵接长时,无需对管道迁改,不受既有管道的管材架空限制,能够降低工程投资,减少施工工序,缩短施工周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铁路站场排水管道临时支撑结构的施工方法,按照下述步骤进行:

1)、在既有桥涵接长施工前,沿管道轴线方向,设置两座临时支座,临时支座相距大于接长作业范围,临时支座顶面,位于管道管底以下;临时支座底面,一端位于新接桥涵底板以下1m,另一端座落于既有桥涵底板上;临时支座设置时,直立开挖管道底部土方,在其中搭设枕木垛或粘土砖砌筑,形成临时支座,支座在开挖后的土方侧壁限制下,不发生平面移动;

2)、对管道两侧进行纵向构槽开挖,纵向构槽开挖至两端临时支座处。在构槽侧壁与管道之间设置横向支撑,保持管道的稳定,横向支撑采用圆木或方木,根据管道的完好程度,横向圆木支撑间距为1m至5m;

3)、根据既有管道的管材架空要求,结合管道现状,确定管道的允许架空间距,通过两侧已开挖的纵向沟槽,在管底横向开挖沟槽,横向沟槽联通两侧纵向沟槽,横向沟槽间距等于管道的允许架空间距;

4)、在纵向沟槽内设置工字钢,两端搭设在临时支座上,并进行联接固定,工字钢在对应管道底部的高度上,提前预留孔洞;

5)、通过横向沟槽,设置横向支撑杆件,穿过管道两侧的工字钢预留孔,横向支撑杆件支撑在管道底部,其间距等于管道的允许架空间距,能够满足既有管材的架空要求;

6)、全段开挖管道底部土方,管道架空于横向支撑杆件上,既有管道自重的传递,由横向支撑杆件传递到两侧工字钢纵梁上,再由工字钢纵梁传递至两端临时支座上,此时,施工作业面内的既有管道,采用临时支撑结构一跨架空,避免了管道下方结构物施工的干扰,临时支撑结构的跨越距离,根据管道自重与支撑材料自重叠加下产生的挠度,不超过管道的允许挠曲来确定,通过增大纵向工字钢梁的截面或增加工字钢根数,获得更大的跨越距离;

7)、实施架空管道下方的桥涵结构物,按设计要求完成施工。

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所述临时支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在桥涵接长施工中,避免管道的提前迁改,减少了繁琐的施工工序,降低管道迁改的工程投资;在施工作业面内,不设置临时支座,避免对管道下方,新接结构物施工的干扰。尤其对于铁路站场改、扩建工程中,接建较长的桥涵工点时,可根据所需的施工范围,灵活选用支撑结构的跨越距离,具有很大的便捷性,极大的压缩了施工周期。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封闭式桥涵正立面图;

图2:铁路站场改扩建桥涵接长平面图;

图3:排水管道临时支撑结构平面图;

图4:纵、横向沟槽开挖立面图;

图5:排水管道临时支撑立面图;

图中:

1.既有铁路线;2.既有封闭式桥涵;3.既有排水管道;4.行车道路面;5.扩建新增铁路线;6.新建封闭式桥涵;7.接长段施工作业面范围;8.临时支座;9.纵向工字钢梁;10.横向支撑杆件;11.既有排水管道允许架空间距l;12.纵向沟槽;13.横向沟槽;14.两两横向沟槽之间保留的土体;15.横向圆木支撑;16.纵向工字钢梁上翼缘。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铁路站场排水管道临时支撑结构的施工方法,按照下述步骤进行:

1)、在既有桥涵接长施工前,沿管道轴线方向,设置两座临时支座,临时支座相距大于接长作业范围,临时支座顶面,位于管道管底以下;临时支座底面,一端位于新接桥涵底板以下1m,另一端座落于既有桥涵底板上;临时支座设置时,直立开挖管道底部土方,在其中搭设枕木垛或粘土砖砌筑,形成临时支座,支座在开挖后的土方侧壁限制下,不发生平面移动;

2)、对管道两侧进行纵向构槽开挖,纵向构槽开挖至两端临时支座处。在构槽侧壁与管道之间设置横向支撑,保持管道的稳定,横向支撑采用圆木或方木,根据管道的完好程度,横向圆木支撑间距为1m至5m;

3)、根据既有管道的管材架空要求,结合管道现状,确定管道的允许架空间距,通过两侧已开挖的纵向沟槽,在管底横向开挖沟槽,横向沟槽联通两侧纵向沟槽,横向沟槽间距等于管道的允许架空间距;

4)、在纵向沟槽内设置工字钢,两端搭设在临时支座上,并进行联接固定,工字钢在对应管道底部的高度上,提前预留孔洞;

5)、通过横向沟槽,设置横向支撑杆件,穿过管道两侧的工字钢预留孔,横向支撑杆件支撑在管道底部,其间距等于管道的允许架空间距,能够满足既有管材的架空要求;

6)、全段开挖管道底部土方,管道架空于横向支撑杆件上,既有管道自重的传递,由横向支撑杆件传递到两侧工字钢纵梁上,再由工字钢纵梁传递至两端临时支座上,此时,施工作业面内的既有管道,采用临时支撑结构一跨架空,避免了管道下方结构物施工的干扰,临时支撑结构的跨越距离,根据管道自重与支撑材料自重叠加下产生的挠度,不超过管道的允许挠曲来确定,通过增大纵向工字钢梁的截面或增加工字钢根数,获得更大的跨越距离;

7)、实施架空管道下方的桥涵结构物,按设计要求完成施工。

图1中:铁路线1下方的既有封闭式桥涵2,承担道路4与铁路站场的立交通行功能,道路4路面结构以下,埋设通过排水管道3。

图2中:铁路站场改扩建工程中,在既有铁路股道1侧向,扩建新增股道5,对应的,新建封闭式桥涵6同既有封闭式桥涵2对接,以实现对新增股道5的承载。其接长段落的施工作业范围7,与既有排水管道3在平面上重叠。

图3中:在接长段落施工作业范围7以外,沿既有排水管道3的方向,设置两座临时支座8;既有排水管道3两侧设置纵向工字钢梁9,搭设固定在临时支座8上;纵向工字钢梁9在既有排水管道3管底高程处,预留孔洞,插入横向支撑杆件10,承载既有排水管道3,其间距等于所用管道3的允许架空间距11;开挖既有管道3底部,接长段落施工作业范围7以内的土方,并进行该范围7内,封闭式桥涵6下部结构的修建。

图4中:设置纵向工字钢梁9与横向支撑杆件10,以下述方式实施,在既有排水管道3两侧开挖纵向沟槽12,纵向构槽12开挖至两端临时支座8处,其12底面高程等于临时支座8顶面高程;通过两侧已开挖的纵向沟槽12,在管道3底开挖横向沟槽13,联通两侧纵向沟槽12,横向沟槽13间距等于管道3的允许架空间距11。

此时,既有管道3在两端未开挖土体的约束下,管底横向沟槽间土体14的支撑下,侧壁横向圆木15支撑的作用下,保持稳定。

在纵向沟槽12、横向沟槽13中,分别设置纵向工字钢梁9及横向支撑杆件10。

图5中:既有管道3自重的传递,由横向支撑杆件10传递到两侧工字钢纵梁9上,再由工字钢纵梁9传递至两端临时支座8上,既有管道3由临时支撑结构架空,在两端未开挖土体的约束下,横向支撑杆件10支撑下,纵向工字钢梁9上翼缘16的约束下,保持稳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