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自动加水的智能马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42102发布日期:2018-11-14 03:19阅读:55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马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能自动加水的智能马桶。

背景技术

马桶也叫坐便器,是大小便用的有盖的桶。马桶的发明被称为一项伟大的发明,它解决了人自身吃喝拉撒的进出问题。后来又逐渐演变为利用虹吸、螺旋虹吸,现在最新的喷射虹吸式和超旋虹吸式等原理的抽水马桶。也有人认为抽水马桶是万恶之源,因为它消耗了大量的生活用水。马桶的分类很多,有分体的,连体的。随着科技的发展,还出现了许多新奇的品种。根据马桶盖的配套方式,还可分为普通马桶和智能马桶。智能马桶还可进一步分为自动换套智能马桶和非自动换套马桶,前者包含自动换套加冲洗、自动换套带冲洗和烘干等不同种类。

现有的马桶在冲完后需要加水的时候,自动加水的速度都是固定缓慢的,不能调节加水的速度,导致不能短时间内再次冲水,并且现有的马桶大都是通过手动进行冲水,缺乏智能化。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自动加水的智能马桶,解决了现有的马桶在冲完后需要加水的时候,不能调节加水的速度,并且马桶大都是通过手动进行冲水,缺乏智能化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能自动加水的智能马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桶体,所述桶体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水箱,所述水箱内腔底部的左侧连通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筛盖,所述水箱内腔的顶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块,且滑块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滑块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齿条,且齿条的左侧与筛盖的右侧通过连接块固定连接,所述水箱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的一侧与齿条的底部啮合,所述齿轮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凸柱,所述凸柱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拉绳,所述第一拉绳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浮球,所述水箱内腔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转动座,所述转动座的表面转动连接有浮板,所述浮板的左侧与第一浮球的右表面通过第二拉绳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水箱内腔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两个所述第一弹簧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橡胶板,所述橡胶板的底部与筛盖的顶部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水箱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定滑轮,所述定滑轮的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三拉绳,所述第三拉绳的一端与橡胶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拉绳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浮球。

优选的,所述水箱内腔底部的右侧连通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出水阀门,所述进水管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减压阀。

优选的,所述水箱内腔的顶部且位于连接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左侧与连接板的右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桶体的顶部转动连接有桶盖,所述水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冲水按钮,所述桶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压力感应器,所述桶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括中央处理器。

优选的,所述压力感应器的输出端与数据对比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数据对比器与反馈元件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反馈元件的输出端与中央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的输出端和出水阀门的输入端连接。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自动加水的智能马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能自动加水的智能马桶,通过在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桶体,桶体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水箱,水箱内腔底部的左侧连通有进水管,进水管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筛盖,水箱内腔的顶部开设有滑槽,滑槽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块,且滑块设置有两个,两个滑块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两个连接板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齿条,且齿条的左侧与筛盖的右侧通过连接块固定连接,水箱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轴,转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齿轮,齿轮的一侧与齿条的底部啮合,齿轮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凸柱,凸柱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拉绳,第一拉绳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浮球,水箱内腔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转动座,转动座的表面转动连接有浮板,浮板的左侧与第一浮球的右表面通过第二拉绳固定连接,水箱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定滑轮,定滑轮的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三拉绳,第三拉绳的一端与橡胶板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三拉绳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浮球,通过上述结构的配合,利用第一浮球和第二浮球来控制进水管的进水量,进而可以达到短时间内可以对马桶进行二次抽水,不仅可以实现马桶的自动加水过程,而且可以有效的调节水箱的进水量。

(2)、该能自动加水的智能马桶,通过在桶体的顶部转动连接有桶盖,水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冲水按钮,桶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压力感应器,桶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控制器,控制器包括中央处理器,通过设置压力感应器和控制器,可以实现马桶的自动冲水过程,省去了人工去冲水的麻烦,增加了马桶的智能化,设置冲水按钮是为了避免一次没有冲刷干净,方便二次抽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外部结构侧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外部结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水箱的内部结构主视图;

图4为本发明智能冲水的系统原理框图。

图中:1-底座、2-桶体、3-水箱、4-进水管、5-筛盖、6-滑槽、7-滑块、8-连接板、9-齿条、10-转轴、11-齿轮、12-凸柱、13-第一拉绳、14-第一浮球、15-转动座、16-浮板、17-第二拉绳、18-第一弹簧、19-橡胶板、20-定滑轮、21-第三拉绳、22-第二浮球、23-出水管、24-减压阀、25-挡板、26-第二弹簧、27-桶盖、28-冲水按钮、29-压力感应器、30-出水阀门、31-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能自动加水的智能马桶,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桶体2,桶体2的顶部转动连接有桶盖27,水箱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冲水按钮28,设置冲水按钮28是为了避免一次没有冲刷干净,方便二次抽水,桶体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压力感应器29,压力感应器29为ptg501型号压力传感器,压力感应器29的输出端与数据对比器312的输入端连接,数据对比器312为lm239型号数据对比器,数据对比器312与反馈元件313的输入端连接,反馈元件313的输出端与中央处理器311的输入端连接,中央处理器311为arm9系列处理器,中央处理器311的输出端和出水阀门30的输入端连接,桶体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控制器31,所述控制器31包括中央处理器311,桶体2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水箱3,水箱3内腔的顶部且位于连接板8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挡板25,挡板25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26,第二弹簧26的左侧与连接板8的右侧固定连接,水箱3内腔底部的右侧连通有出水管23,出水管2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出水阀门30,进水管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减压阀24,减压阀24控制水流的压力,水箱3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定滑轮20,定滑轮20的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三拉绳21,第三拉绳21的一端与橡胶板19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三拉绳2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浮球22,水箱3内腔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8,两个第一弹簧18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橡胶板19,橡胶板19的底部与筛盖5的顶部活动连接,水箱3内腔底部的左侧连通有进水管4,进水管4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筛盖5,水箱3内腔的顶部开设有滑槽6,滑槽6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块7,且滑块7设置有两个,两个滑块7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8,两个连接板8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齿条9,且齿条9的左侧与筛盖5的右侧通过连接块固定连接,水箱3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轴10,转轴10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齿轮11,齿轮11的一侧与齿条9的底部啮合,齿轮1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凸柱12,凸柱1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拉绳13,第一拉绳1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浮球14,水箱3内腔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转动座15,转动座15的表面转动连接有浮板16,浮板16的左侧与第一浮球14的右表面通过第二拉绳17固定连接。

使用前,设置一个较低的数值为设置为标准值,低于标准值的均为报警阈值,通过中央处理器311将报警阈值传输至数据对比器312作为对比值。

工作时,首先抽水时,水位下降,进而导致第一浮球14和浮板16下降,然后拉动第一拉绳13,进一步拉动凸柱12,然后带动转轴10表面上的齿轮11转动,然后带动啮合的齿条9向右运动,进一步通过连接块带动筛盖5向右运动,水从出水管4进入水箱3内,水位上升后,会带动第一浮球14上升,然后在第二弹簧26的作用下会带动筛盖5向左运动减小进水量,当筛盖5全部盖住进水管4后,水从筛盖5上的孔渗水,当水位上升至第二浮球22位置时,会带动第二浮球22上升,进而通过第二拉绳21带动橡胶板19下降,第二浮球22上升一定高度后,橡胶板19完全盖住筛盖5,水位停止上升,当人体起身时压力逐渐变小,压力感应器29感受到压力变化,且感应到的数值达到报警阈值时,进而通过中央处理器311控制出水阀门30打开瞬间排水,停止排水由中央处理器311自动控制,且由中央处理器311控制只有压力值变小的过程中可以启动冲水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