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液注浆芯管设计的袖阀管及注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094192发布日期:2019-03-13 23:43阅读:10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液注浆芯管设计的袖阀管及注浆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岩土工程注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双液注浆袖阀管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双液注浆芯管设计的袖阀管及注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地下空间的不断开发,特别在软土地区会有许多地基出现承载力不足的现象,同时随着基坑工程与隧道工程的增多,会出现一系列基坑开挖及隧道开挖影响周围环境的问题出现,这时候就需要进行土体加固,而单液浆注浆凝固速度慢,加固效果差,所以一般双液注浆加固占多数。采用双液注浆的技术相比于其他类型的地基处理工法都有较为广泛的适用性,可以满足越来越复杂的地基处理工程的要求。其中袖阀管注浆加固技术能实现分段注浆,并且可重复注浆,基于以上优点,袖阀管注浆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地基加固及减小土体附加变形。

双液注浆能快速凝结,对土体能起到非常快速的加固效果。但是传统的袖阀管注浆方法是在浆液进入注浆芯管前,将浆液混合注入注浆芯管,双液浆一般会迅速凝固,这对施工速度要求比较高,时间长了容易堵管,堵管后不容易处理与维修,只能做弃孔处理,大大增加了工程造价与时间成本。这成为双液注浆的一个严重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该问题,需要设计一个避免堵管的注浆芯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双液注浆芯管设计的袖阀管及注浆方法。

这种双液注浆芯管设计的袖阀管,包括双液注浆芯管、袖阀管、套壳料、深度标记装置和三条管路;袖阀管外侧设有套壳料,袖阀管表面开设泄浆孔,泄浆孔由塑料橡皮套包裹,防止套壳料填筑时堵孔;袖阀管内设有双液注浆芯管;三条管路分别为a液管、b液管和水压管,三条管路在双液注浆芯管上端绑扎在一起,并且设有深度标记装置;三条管路连接双液注浆芯管,双液注浆芯管包括下部防漏浆区段、中部注浆区段和上部防漏浆区段,a液管和b液管穿过上部防漏浆区段至中部注浆区段,水压管穿过下部防漏浆区段、中部注浆区段和上部防漏浆区段;其中下部防漏浆区段与上部防漏浆区段的结构相似,下部防漏浆区段和上部防漏浆区段内均设有橡皮塞,水压管通过水压通道与橡皮塞连接,由水压管给压,通过水压通道给水来胀大橡皮塞,使其可以封闭袖阀管内通道;中部注浆区段包括二次止浆塞、浆液混合仓和密封螺帽,a液管和b液管的连接接口处均设有第二密封螺帽,水压管的上下对接处设有第一密封螺帽,密封螺帽使得中部注浆区段可以拆卸;二次止浆塞之间设有浆液混合仓,浆液混合仓底部设有出浆孔,a液管和b液管通入浆液混合仓中,a液与b液在浆液混合仓内混合,然后再通过出浆孔射出;浆液混合仓由两块仓板组成,并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浆液混合仓四周均设置橡皮垫圈防渗漏,浆液混合仓沿竖向设置防漏槽;水压管通过水压通道与二次止浆塞连接;浆液混合仓与袖阀管的距离只有20mm,使得只存在少量双液浆在注浆芯管与袖阀管之间。

作为优选:深度标记装置沿竖向等间距设置,间隔20cm设置一个,方便不同深度的注浆位置选择。

作为优选:下部防漏浆区段和上部防漏浆区段均设置三层橡皮塞,用来防止浆液从袖阀管内部跑出。

作为优选:中部注浆区段上下端设有二次止浆塞,原理就是通过水压管施加一定水压,使得内部中空的二次止浆塞受水压向外膨胀,从而使二次止浆塞与袖阀管内壁紧贴,起到多层防漏作用。

这种双液注浆芯管设计的袖阀管的注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首先在地面上将双液注浆芯管的上中下三个部分拼接在一起,通过拧紧第一密封螺帽使水压管完成密封;然后再将a液管通过第二密封螺帽连接,b液管也通过第二密封螺帽连接;

2)将浆液混合仓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并且保证浆液混合仓完全密封;

3)将双液注浆芯管插入到袖阀管中,采用深度标记装置定位需要注浆的深度位置,准确地在不同深度实现注浆;

4)当双液注浆芯管达到指定深度时,通过水压管给水压,使橡皮塞和二次止浆塞都膨胀,形成密封止浆圈;

5)然后通过外部双液注浆机,将两种不同配比的液体分别压入a液管和b液管,两种浆液到达浆液混合仓内进行混合,然后再通过出浆孔打入到周围土体内部,实现对周围土体的加固;当该深度注浆快结束时,关闭某一浆液,使其只进行单液注射,使浆液混合仓内只有单液存在,这样在双液注浆管芯换位时,不会发生堵塞的现象;

6)改变注浆位置时,及时卸掉水压力,然后改变双液注浆芯管的位置,然后重复步骤4)和步骤5);

7)注浆完成后,取出双液注浆芯管,将a液管与b液管打入清水进行洗管,之后将浆液混合仓打开清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采用的二次止浆设计,可以更好的防止浆液从袖阀管内部串出,使注浆压力的损失减小。

2、本发明采用的双液注浆芯管设计,使双液浆在浆液混合仓内进行混合后马上压入周围土体,不会出现浆液堵管现象。

3、本发明若在施工中出现突发情况导致注浆停止,只会在浆液混合仓内发生堵塞,其处理十分方便,只需拔出双液注浆芯管,拆开浆液混合仓进行清洗或者更换即可,能有效快速处理堵塞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双液注浆芯管设计的袖阀管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中部注浆区段示意图;

图3是中部注浆区段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1——双液注浆芯管;2——下部防漏浆区段;3——中部注浆区段;4——上部防漏浆区段;5——第一密封螺帽;6——b液管;7——水压管;8——a液管;9——深度标记装置;10——袖阀管;11——塑料橡皮套;12——泄浆孔;13——第二密封螺帽;14——水压通道;15——橡皮塞;16——螺栓;17——出浆孔;18——橡皮垫圈;19——浆液混合仓;20——套壳料;21——二次止浆塞;22——防漏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下述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首先是双液注浆芯管1的设计,双液注浆芯管1由三条管路、上部防漏浆区段4、下部防漏浆区段2和中部注浆区段3组成。其中三条管路分别为a液管8、b液管6和水压管7,在上部注浆区段4以上的管路采用软管材料,以下部分采用钢管材料。a液管8和b液管6穿过上部防漏浆区段4至中部注浆区段3,水压管7穿过下部防漏浆区段2、中部注浆区段3和上部防漏浆区段4。水压管7通过水压通道14分别通向橡皮塞15和二次止浆塞21。双液注浆芯管1分为三段,可以拆装,方便进行维修。

中部注浆区段3为注浆核心区,包括上下端的二次止浆塞21、第二密封螺帽13、第一密封螺帽5、混合注浆仓19,混合注浆仓19由螺栓16连接固定。混合注浆仓19四周设置橡皮垫圈18,可以保证混合注浆仓19不发生漏浆。混合注浆仓19设有出浆孔17。中部注浆区段3中的浆液混合仓19可以拆卸,a液管8与b液管6分别通入其中,使得浆液在仓内混合,之后直接注入地层,减小了混合浆液在注浆管中停留过长而发生堵浆的可能性。即便发生堵浆情况,也只会出现在浆液混合仓19内,这样可以通过拆卸清洗或更换混合仓来解决堵浆的问题,不会造成工期延误及设备损失严重。如图2、3所示。

上部防漏浆区段4和下部防漏区段2通入水压管7,并且水压管7通过水压通道14与橡皮塞15连接。

在地面上将双液注浆芯管1的上中下三个部分装在一起,通过拧紧第一密封螺帽5使水压管7完成密封。然后将a液管8通过第二密封螺帽13连接,b液管6也通过第二密封螺帽13连接。接着将浆液混合仓19通过螺栓16固定连接,并且保证浆液混合仓19完全密封。再将双液注浆芯管1插入到袖阀管10中,通过深度标记装置9来定位需要注浆的深度位置,准确地在不同深度实现注浆。

当双液注浆芯管1达到指定深度时,通过水压管7给水压,使橡皮塞15和二次止浆塞21都膨胀,形成密封止浆圈。然后通过外部双液注浆机,将两种不同配比的液体分别压入a液管8和b液管6,两种浆液到达浆液混合仓19内进行混合,然后通过出浆孔17打入到周围土体内部,实现对周围土体的加固。当该深度注浆快结束时,关闭某一浆液,使其只进行单液注射,使浆液混合仓19内只有单液存在,这样在双液注浆管芯1换位时,不会发生堵塞的现象。

改变注浆位置时,需要及时卸掉水压力,然后改变双液注浆芯管1的位置,然后再重复上述步骤。

注浆完成后,取出双液注浆芯管1,将a液管8与b液管6打入清水进行洗管,之后将浆液混合仓19打开清洗。通过使用该双液注浆芯管1,不会出现堵管现象。即便出现堵塞,也只发生在浆液混合仓19内。而浆液混合仓19能拆开清洗并且更换,也能有效快速的处理堵塞的情况发生。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