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垃圾清捞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24728发布日期:2018-09-14 20:37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河道垃圾清捞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对生活污水处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现有的河道垃圾清捞装置,多采用普通的网兜结构,其多存在使用不方便,清捞效果较差的问题。

公告号为CN204939026U,名称为“多功能垃圾清捞装置”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垃圾清捞装置,包括污水进水管、垃圾提升装置和垃圾暂存箱,污水进水管连接能将污水中的垃圾提升至垃圾暂存箱内的垃圾提升装置,垃圾暂存箱连接能将垃圾压榨脱水的传动压榨装置。其虽然可以进行垃圾清捞,但是其同样存在使用不方便,清捞效果较差的问题。

公告号为CN202337332U,名称为“水面垃圾打捞装置”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水面垃圾打捞装置,两边设计有浮箱,中间为收集仓,前端设计为叉型收集口,后端设置有收集网兜,设计的装置台板上设置有雨阳棚。其虽然能够实现垃圾打捞,但是其同样存在使用不方便,清捞效果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道垃圾清捞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使用不方便,清捞效果较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河道垃圾清捞装置,所述清捞装置包括筒形的清捞斗,清捞斗的侧壁上设置有清捞网,清捞斗的上部均匀分布地通过合页连接有两个横板,横板的外端分别通过转轴与纵向的固定板相连接,固定板的下端分别设置有固定齿;清捞斗的底部设置有转孔,转孔内设置有桨杆,桨杆位于转孔内的部分的侧壁上均匀分布地设置有两个滑轮,转孔的内壁上位于滑轮处设置有环形的滑槽,滑轮均设置在滑槽内,桨杆的下端设置有位于清捞斗下方的下清理桨,桨杆的上部设置有位于清捞斗上方的上清理桨,桨杆的上端设置有转板。

可选地,清捞斗为倒锥筒形。

可选地,清捞斗的上端设置有环形的倾斜壁筒。

可选地,清捞网的网孔为方形。

可选地,转板为圆形板。

可选地,下清理桨为“X”字形。

可选地,上清理桨为“X”字形。

可选地,转板的侧壁上设置有防滑套。

可选地,防滑套上设置有防滑纹理层。

可选地,防滑纹理层为网纹结构。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河道垃圾清捞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使用不方便,清捞效果较差的问题,其使用方便,清捞效果好,适用于河道垃圾清捞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河道垃圾清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清捞斗,2为清捞网,3为合页,4为横板,5为转轴,6为固定板,7为转孔,8为桨杆,9为滑轮,10为下清理桨,11为上清理桨,12为转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河道垃圾清捞装置,参见图1,所述清捞装置包括筒形的清捞斗1,清捞斗1的侧壁上设置有清捞网2,清捞斗1的上部均匀分布地通过合页3连接有两个横板4,横板4的外端分别通过转轴5与纵向的固定板6相连接,固定板6的下端分别设置有固定齿;清捞斗1的底部设置有转孔7,转孔7内设置有桨杆8,桨杆8位于转孔7内的部分的侧壁上均匀分布地设置有两个滑轮9,转孔7的内壁上位于滑轮9处设置有环形的滑槽,滑轮9均设置在滑槽内,桨杆8的下端设置有位于清捞斗1下方的下清理桨10,桨杆8的上部设置有位于清捞斗1上方的上清理桨11,桨杆8的上端设置有转板12。

可见,本实施例的河道垃圾清捞装置,将清捞斗1放置入河道内后,可以通过固定板6的固定齿将其放置固定在需要位置。横板4起到支撑作用。合页3和转轴5起到抗变形作用。通过旋转转板12,能够使得桨杆8带动上清理桨11和下清理桨10转动,滑轮9能够起到支撑和促进转动的作用,从而避免不适于打捞的异物堵塞清捞斗1或清捞网2。

实施例2

一种河道垃圾清捞装置,与实施例1相似,所不同的是,清捞斗1为倒锥筒形。

优选的,清捞斗1的上端设置有环形的倾斜壁筒。

实施例3

一种河道垃圾清捞装置,与实施例2相似,所不同的是,清捞网2的网孔为方形。

优选的,转板12为圆形板。

实施例4

一种河道垃圾清捞装置,与实施例3相似,所不同的是,下清理桨10为“X”字形。

优选的,上清理桨11为“X”字形。

实施例5

一种河道垃圾清捞装置,与实施例4相似,所不同的是,转板12的侧壁上设置有防滑套。

优选的,防滑套上设置有防滑纹理层。

优选的,防滑纹理层为网纹结构。

优选的,上清理桨11和下清理桨10的中心处分别设置有杆套,桨杆8分别固定在杆套内。

优选的,清捞网2的内壁上敷设有孔膜层。

优选的,孔膜层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透过孔。

优选的,透过孔为圆孔。

优选的,透过孔为倾斜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河道垃圾清捞装置,主要对上述结构进行了改进,其他提及到或尚未提及到的功能、部件及结构,在需要时,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能够实现相应功能的部件及结构进行实施。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