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侵蚀监测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65600发布日期:2018-09-07 21:53阅读:52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试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海岸侵蚀监测桩。



背景技术:

海岸侵蚀是指在自然力(包括风、浪、流、潮)的作用下,海洋泥沙支出大于输入,沉积物净损失的过程,即海水动力的冲击造成海岸线的后退和海滩的下蚀。海岸侵蚀现象普遍存在,中国70%左右的砂质海岸线以及几乎所有开阔的淤泥质岸线均存在海岸侵蚀现象。由于海岸侵蚀使土地大量失去、海岸构筑物破坏、海滨浴场退化、海滩生态环境恶化、海岸防护压力增大、侵蚀下来的泥沙又搬运到港湾淤积而使航道受损,从而成为一种严重的环境地质灾害,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加强海岸线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海岸侵蚀。因此就需要检测海岸侵蚀的程度,以分析海岸侵蚀的主要原因并针对性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

一般海岸侵蚀的监测方法是在海岸上预先埋设海岸侵蚀监测桩,间隔一端时间监测海岸侵蚀监测桩被侵蚀高度以判断海岸侵蚀的程度。现有的监测方法是将测绘仪器放于海岸滩面上或者放于监测桩顶上,从而测量监测桩的高度,或者通过一些其它的测绘方法来测量桩顶高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测量数据不够精确,误差较大,同时测量不够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海岸侵蚀监测桩,其可将测绘仪器直接固定于监测桩顶上,测量精度更高,误差较小,同时测量过程更为方便。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海岸侵蚀监测桩,包括:钢管桩,其内部浇筑有混凝土,所述混凝土内部设置有加强钢筋,所述钢管桩外侧面恰好套设有防腐外护套,所述钢管桩上表面中心设置有竖直向上的螺丝,所述螺丝与测绘仪器相配合,所述钢管桩竖直固定于海岸以下,且钢管桩上部凸出于海岸以上。

优选的是,所述防腐外护套与所述钢管桩外侧面之间还设置有抗冲击内护套。

优选的是,所述钢管桩上表面向下凹陷设置有环形凹槽,其中心与螺丝的中心重合,所述钢管桩上表面在环形凹槽的外侧还设置有四个方形凹槽,其绕环形凹槽的外圈一周均匀间隔设置并贯通环形凹槽,所述方形凹槽的一侧面还铰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大小恰好与方向凹槽的大小相配合,且厚度小于方形凹槽的深度,所述连接板上穿设有贯通的螺钉,所述钢管桩上还设置有保护盖,其为下底面开口的中空圆柱体结构,所述保护盖的下底面向外水平延伸有四个均匀间隔分布一圈的方形凸起,所述保护盖套设于螺丝外并恰好配合于环形凹槽和四个方形凹槽中,所述凸起具有贯通的通孔,所述通孔具有内螺纹,所述螺钉配合于通孔中并通过连接板将保护盖固定于钢管桩上。

优选的是,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方形凹槽的侧面之间设置有耐腐密封圈。

优选的是,所述防腐外护套上还设置有刻度线。

优选的是,所述保护盖外侧面以及上表面从内到外依次设置有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内保护层、聚丙烯外保护层。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海岸侵蚀监测桩为钢管桩,相较于现有的水泥浇筑的方形桩或其他形式的桩,其更为坚固,稳定性更好。

2、本实用新型的海岸侵蚀监测桩的桩顶面上设置有一个匹配测绘仪器的螺丝,可以直接将测绘仪器拧上去,测量精度更高,误差较小,同时测量更方便。

3、本实用新型的海岸侵蚀监测桩的外表面具有防腐外护套,有效防止内部的钢管桩被腐蚀,同时还设置有抗冲击内护套,具有抗击海浪、风浪等的冲击,保证钢管桩的稳定性。

4、本实用新型的海岸侵蚀监测桩还设置有螺丝保护盖,防止螺丝长时间暴露于外,螺丝被腐蚀或者生锈等,影响最终测量时测绘仪器与螺丝的准确稳定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钢管桩以及螺丝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钢管桩以及螺丝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钢管桩以及保护盖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钢管桩,2—螺丝,3—外护套,4—内护套,5—方形凹槽,6—环形凹槽,7—保护盖,8—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海岸侵蚀监测桩,包括:钢管桩1,其内部浇筑有混凝土,所述混凝土内部设置有加强钢筋,所述钢管桩1外侧面恰好套设有防腐外护套3,所述钢管桩1上表面中心设置有竖直向上的螺丝2,所述螺丝2与测绘仪器相配合,所述钢管桩1竖直固定于海岸以下,且钢管桩1上部凸出于海岸以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钢管桩1构成了监测桩的主体结构,其为在钢管内部先安装加强钢筋,然后浇筑混凝土而成,相较于传统的监测桩,其强度大大提高。为了防止钢管桩1被腐蚀,在钢管桩1的外侧面紧密套设有一层防腐外护套3,一般为塑料外护套3,起到防腐作用即可。钢管桩1在测试前一部分稳定且竖直埋设于海岸以下,上部凸出于海岸以上,例如位于海岸面下3.5米,海岸面上1.5米,间隔一段时间测量其在海岸上滩面的高度为多少,与上一次测量的高度进行对比,就可判断海岸侵蚀了多少。为了测量更为精确,在钢管桩1的上表面中心还设置有螺丝2,其与测绘仪器相配合,可将测绘仪器稳定固定于监测桩上,测量过程误差大大减小。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防腐外护套3与所述钢管桩1外侧面之间还设置有抗冲击内护套4。抗冲击内护套4设置于内层,位于防腐外护套3与钢管桩1外侧面之间,起到抗击风浪、海浪等的冲击,起到维持钢管桩1稳定位于海岸以下的作用。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钢管桩1上表面向下凹陷设置有环形凹槽6,其中心与螺丝2的中心重合,所述钢管桩1上表面在环形凹槽6的外侧还设置有四个方形凹槽5,其绕环形凹槽6的外圈一周均匀间隔设置并贯通环形凹槽6,所述方形凹槽5的一侧面还铰接有连接板8,所述连接板8的大小恰好与方向凹槽的大小相配合,且厚度小于方形凹槽5的深度,所述连接板8上穿设有贯通的螺钉,所述钢管桩1上还设置有保护盖7,其为下底面开口的中空圆柱体结构,所述保护盖7的下底面向外水平延伸有四个均匀间隔分布一圈的方形凸起,所述保护盖7套设于螺丝2外并恰好配合于环形凹槽6和四个方形凹槽5中,所述凸起具有贯通的通孔,所述通孔具有内螺纹,所述螺钉配合于通孔中并通过连接板8将保护盖7固定于钢管桩1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设置了螺丝2的保护盖7,其套设于螺丝2外,将螺丝2与外界隔绝,从而保护螺丝2不被外界环境腐蚀等,为后期的测绘仪器进行固定测量提供一定的保证。保护盖7可拆卸地固定于钢管桩1上表面,保护盖7为下底面开口的中空圆柱体结构,且绕着下底面外圈向外水平延伸均匀间隔设置四个方形凸起,保护盖7具有一定的厚度,保证在外界环境作用下,不会破损;对应地,在钢管桩1上表面设置有与保护盖7和其上的四个方形凸起相配合的环形凹槽6和四个方形凹槽5,环形凹槽6和四个方形凹槽5相互贯通且深度一致。测量完毕,取下测绘仪器,需要将螺丝2保护起来时,将保护盖7和其上设置的四个方形凸起向下恰好卡合于环形凹槽6和方形凹槽5中,四个方形凸起的厚度小于方形凹槽5的深度,环形凹槽6的厚度与保护盖7的厚度相配合,两者卡合完成后,四个方形凹槽5的其中一侧面上均铰接设置有连接板8,将连接板8转动恰好紧贴于凸起上方,并通过连接板8上穿设的螺钉继续向下转动从而固定于凸起上的通孔中,通过螺钉将连接板8和凸起连接起来,连接板8和凸起的厚度最好等于方形凹槽5的深度,另外为了使得保护盖7更好地固定于钢管桩1上,螺钉的下端继续向下转动进入方形凹槽5槽底内,槽底内事先设置有配合的螺纹孔。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板8与所述方形凹槽5的侧面之间设置有耐腐密封圈。连接板8转动为水平且紧贴凸起后,其侧面与方形凹槽5的侧面之间具有耐腐密封圈,具有密封保护盖7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密封,环形凹槽6的侧面也设置有防腐密封圈,保护盖7放置于环形凹槽6中时也可密封。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防腐外护套3上还设置有刻度线。刻度线的设置可先大概观察一下海岸侵蚀的程度,为后期的准确测量提供一个参考,同时也利于日常的粗略观察。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保护盖7外侧面以及上表面从内到外依次设置有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内保护层、聚丙烯外保护层。聚丙烯具有较高的耐冲击性,机械性质强韧,抗多种有机溶剂和酸碱腐蚀,起到防腐抗冲击作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是一种缓冲材料,可起到抗冲击的作用。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