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面板与纵、横梁的连接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25380发布日期:2018-10-23 15:58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码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制面板与纵、横梁的连接系统。



背景技术:

高桩码头是目前应用广泛的码头结构型式。现有的高桩码头在预制面板和纵、横梁建设时一般都是通过现场搭设模板、绑扎钢筋,并通过浇筑混凝土而成。这种建设方式工作量非常大,工作效率低,极其耗费人力物力,难以满足对时间和成本要求比较严格的码头建设。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预制面板与纵、横梁的连接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或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工作量小,操作简便,工作效率高且适用于码头建设的预制面板与纵、横梁的连接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构成:

一种预制面板与纵、横梁的连接系统,包括预制面板、纵梁以及横梁,所述预制面板的侧面设有灌浆口和出浆口,且所述灌浆口和出浆口分别与设置的预制面板中的套筒连通设置;所述纵梁和横梁的表面预制若干个向外伸出的第一钢筋,所述第一钢筋嵌入所述套筒中,且在所述第一钢筋和所述套筒的间隙中设有从灌浆口灌入的浆料。

所述灌浆口的设置高度低于所述出浆口的设置高度,且所述出浆口与所述套筒的顶部连通设置。

所述预制面板包括若干个子面板,相邻设置的子面板通过连接结构拼装以组成所述预制面板,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其中一个子面板侧面的第一结构以及设置在另一个子面板侧面的第二结构,所述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通过拼装方式进行连接。

所述第一结构包括连接臂和带有开口的凹槽部,所述连接臂的一端与所述凹槽部固定连接,且所述开口背离所述连接臂设置;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与其中一个子面板的侧面固定连接,其中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与其中一个子面板的侧面通过预制方式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结构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一板的一端与另外一个子面板的侧面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板的一端与另外一个子面板的侧面通过预制方式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板的另一端与第二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板穿过所述开口且与所述第一板连接的第二板内卡于所述凹槽部中。

所述第一结构包括向下弯折设置的第一弯折钢筋,所述第一弯折钢筋的一端与其中一个子面板的侧面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弯折钢筋的一端与其中一个子面板的侧面通过预制方式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结构包括向上弯折设置的第二弯折钢筋,所述第二弯折钢筋的一端与另一个子面板的侧面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二弯折钢筋的一端与另一个子面板的侧面通过预制方式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弯折钢筋的另一端和第二弯折钢筋的另一端两两对应拼装,且在拼装后的第一弯折钢筋和第二弯折钢筋中间形成空隙中插入第二钢筋。

所述其中一个子面板和另一个子面板连接后形成的空隙中填充有浆料。

一种预制面板与纵、横梁的连接方法,S1,在所述纵梁和横梁的表面预制若干个向外伸出的第一钢筋;S2,在预制面板与所述第一钢筋对应的位置预设套筒,并在预制面板的侧面预留灌浆口和出浆口,且所述灌浆口和出浆口分别与套筒连通设置;S3,将预制面板吊装至所述纵梁和横梁上,使得第一钢筋嵌入所述预制面板上的套筒中;S4,从灌浆口中用灌浆的方式向套筒内灌浆,直至出浆口有浆液溢出时停止灌浆;S5,待浆液硬化后,完成预制面板与纵梁以及横梁的连接。

在所述步骤S2和步骤S3之间还包括步骤S23,将相邻设置的子面板通过连接结构拼装成所述预制面板;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其中一个子面板上的第一结构以及设置在另一个子面板上的第二结构,将所述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拼装以实现相邻设置的子面板的连接。

将相邻设置的子面板拼装后,并在两个子面板拼装后形成的空隙中填充浆料,待浆料硬化后,相邻设置的子面板固定形成所述预制面板。

所述第一结构包括连接臂和带有开口的凹槽部,所述连接臂的一端与所述凹槽部固定连接,且所述开口背离所述连接臂设置;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与其中一个子面板的侧面固定连接,其中,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与其中一个子面板的侧面通过预制方式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结构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一板的一端与另外一个子面板的侧面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板的一端与另外一个子面板的侧面通过预制方式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板的另一端与第二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板穿过所述开口且所述第二板内卡于所述凹槽部中以实现拼装。

所述第一结构包括向下弯折设置的第一弯折钢筋,所述第一弯折钢筋的一端与其中一个子面板的侧面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弯折钢筋的一端与其中一个子面板的侧面通过预制方式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结构包括向上弯折设置的第二弯折钢筋,所述第二弯折钢筋的一端与另一个子面板的侧面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二弯折钢筋的一端与另一个子面板的侧面通过预制方式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弯折钢筋的另一端和第二弯折钢筋的另一端两两对应拼装,且在拼装后的第一弯折钢筋和第二弯折钢筋中间形成空隙中插入第二钢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已经搭建好的纵梁和横梁组成的框架结构上铺设预制面板,预制面板与纵梁、横梁的顶部采用套筒灌浆连接的方式实现连接,以完成码头装配化建设,工作量小且工作效率高,适用于码头建设。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本实用新型预制面板与纵、横梁的连接系统连接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中预制面板的仰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预制面板与纵、横梁的连接系统连接完成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本实用新型预制面板与纵、横梁的连接系统连接完成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如图4所示的局部剖视图;

图6:本实用新型中其中一个子面板的立体图;

图7:如图6所示结构的俯视图;

图8:本实用新型中另一个子面板的立体图;

图9:如图8所示结构的俯视图;

图10:本实用新型中其中一个面板与另一个面板连接完成的平面图;

图11:如图10中所述的局部放大图;

图12:本实用新型中其中一个子面板的局部结构立体图;

图13:如图12所述结构的侧视图;

图14:本实用新型中另一个子面板的局部结构立体图;

图15:如图14所示结构的侧视图;

图16:本实用新型中其中一个面板与另一个面板拼装时的立体图;

图17:如图16所示结构的侧视图;

图18:如图16所示结构拼装完成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预制面板与纵、横梁的连接系统,包括预制面板10、纵梁20以及横梁30,所述预制面板10的侧面设有灌浆口11和出浆口12,且所述灌浆口11和出浆口12分别与设置的预制面板10中的套筒13连通设置;所述纵梁20和横梁30的表面预制若干个向外伸出的第一钢筋40,所述第一钢筋40嵌入所述套筒13中,且在所述第一钢筋40和所述套筒13的间隙中设有从灌浆口11灌入的浆料。本实用新型在已经搭建好的纵梁20和横梁30组成的框架结构上铺设预制面板10,预制面板10与纵梁20、横梁30的顶部采用套筒灌浆连接的方式实现连接,以完成码头装配化建设。

所述灌浆口11的设置高度低于所述出浆口12的设置高度,且所述出浆口12与所述套筒13的顶部连通设置。该设置方式有利于灌浆,且从下往上灌浆使浆料在重力作用下更加密实;从灌浆口11中用灌浆的方式填充套筒13内空隙,直至排浆口12有灌浆溢出时停止灌浆,浆料从排浆口溢出意味着浆料已经充满套筒13与第一钢筋10之间的间隙,确保了套筒13内的填充部分充分密实。当浆料硬化后,第一钢筋40和套筒13的内壁形成紧密机械咬合,完成预制面板10与纵梁20以及横梁30的连接。

由于预制面板10安装时是将若干块小的子面板10沿着纵梁20方向(或横梁30方向)依次拼装形成。所述预制面板10包括若干个子面板101,相邻设置的子面板101通过连接结构拼装以组成所述预制面板10,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其中一个子面板101侧面的第一结构102以及设置在另一个子面板101侧面的第二结构103,所述第一结构102和第二结构103通过拼装方式进行连接。

所述其中一个子面板101和另一个子面板101连接时采用第一结构102和第二结构103成对拼装的方式,然后在拼装形成的空隙中进行灌浆形成一个整体。

所述连接结构包括以下所述的两种实施方式,但并不限于以下两种。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中,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其中一个子面板101侧面的第一结构102以及设置在另一个子面板101侧面的第二结构103,所述第一结构102和第二结构103通过拼装方式进行连接。

如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第一结构102包括连接臂1021和带有开口1023的凹槽部1022,所述连接臂1021的一端与所述凹槽部1022固定连接,且所述开口1023背离所述连接臂1021设置;所述连接臂1021的另一端与其中一个子面板101的侧面通过预制方式固定连接。

如图8和9所示,本实施例第二结构103包括第一板1031和第二板1032,所述第一板1031的一端与另外一个子面板101的侧面通过预制方式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板1032固定连接。

如图10和图11所示,位置相对应设置的第一结构102和与之配合使用的第二结构103两两拼接以进行连接。具体为,所述第一板1031穿过所述开口1023且与所述第一板1031连接的第二板1032内卡于所述凹槽部1022中,然后在其中一个子面板101和另一个子面板101之间形成的空隙中通过灌浆方式灌入浆液,多个子面板101通过以上方式进行拼装以形成预制面板10。

本实施例结构简单,便于实现多个子面板101之间的拼装式连接方式,且通过灌浆方式可以达到一定的硬度和刚度要求,满足码头建设要求,工作量小且效率高。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其中一个子面板101侧面的第一结构102以及设置在另一个子面板101侧面的第二结构103,所述第一结构102和第二结构103通过拼装方式进行连接。

如图12和图13所示,本实施例第一结构102包括向下弯折设置的第一弯折钢筋102’,所述第一弯折钢筋102’的一端与其中一个子面板101的侧面通过预制方式固定连接。

如图14和图15所示,本实施例第二结构103包括向上弯折设置的第二弯折钢筋103’,所述第二弯折钢筋103’的一端与另一个子面板101的侧面通过预制方式固定连接。

如图16至图18所示,所述第一弯折钢筋102’的另一端和第二弯折钢筋103’的另一端两两对应拼装,且在拼装后的第一弯折钢筋102’和第二弯折钢筋103’中间形成空隙中插入第二钢筋104’。所述第二钢筋104’可以增强连接的剪切强度。上述拼装完成后,在其中一个子面板101和另一个子面板101之间形成的空隙中通过灌浆方式灌入浆液,多个子面板101通过以上方式进行拼装以形成预制面板10。

本实施例结构简单,便于实现多个子面板101之间的拼装式连接方式,且通过灌浆方式可以达到一定的硬度和刚度要求,满足码头建设要求,工作量小且效率高。

实施例三

在本实施例中,如果子面板101的设置数量超过三块,其分别为第一子面板、第二子面板、第三子面板以及第N子面板(其中N>3),第一子面板和第二子面板连接时采用如上文所述实施例一的连接结构,并通过灌浆方式完成拼装;第二子面板和第三子面板连接时采用如上文所述实施例二的连接结构,并通过灌浆方式完成拼装;第N-1子面板和第N子面板连接时采用如上文所述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连接结构,并通过灌浆方式完成拼装;连接结构的选用可以采用任意交替设置方式,灵活度高,可以根据实际施工要求进行选择。

本实施例结构简单,便于实现多个子面板101之间的拼装式连接方式,且通过灌浆方式可以达到一定的硬度和刚度要求,满足码头建设要求,工作量小且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预制面板与纵、横梁的连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所述纵梁20和横梁30的表面预制若干个向外伸出的第一钢筋40;所述第一钢筋40的设置数量和间距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步骤二,在预制面板10与所述第一钢筋40对应的位置预设套筒13,并在预制面板10的侧面预留灌浆口11和出浆口12,且所述灌浆口11和出浆口12分别与套筒13连通设置。其中,所述灌浆口11的设置高度低于所述出浆口12的设置高度,且所述出浆口12与所述套筒13的顶部连通设置。然后,将相邻设置的子面板101通过连接结构拼装成所述预制面板10。

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如下两种实施方式,具体为:

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其中一个子面板101上的第一结构102以及设置在另一个子面板101上的第二结构103,将所述第一结构102和第二结构103拼装以实现相邻设置的子面板101的连接。

所述第一结构102包括连接臂1021和带有开口1023的凹槽部1022,所述连接臂1021的一端与所述凹槽部1022固定连接,且所述开口1023背离所述连接臂1021设置;所述连接臂1021的另一端与其中一个子面板101的侧面通过预制方式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结构103包括第一板1031和第二板1032,所述第一板1031的一端与另外一个子面板101的侧面通过预制方式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板103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板1031穿过所述开口1023且所述第二板1032内卡于所述凹槽部1022中以实现拼装。

或者,所述第一结构102包括向下弯折设置的第一弯折钢筋102’,所述第一弯折钢筋102’的一端与其中一个子面板101的侧面通过预制方式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结构103包括向上弯折设置的第二弯折钢筋103’,所述第二弯折钢筋103’的一端与另一个子面板101的侧面通过预制方式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弯折钢筋102’的另一端和第二弯折钢筋103’的另一端两两对应拼装,且在拼装后的第一弯折钢筋102’和第二弯折钢筋103’中间形成空隙中插入第二钢筋104’,所述第二钢筋104’可以增强连接的剪切强度。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具体连接结构的类型可以任意选择,也可以选择任意交替设置的连接方式,灵活度高。

通过上述连接结构,将相邻设置的子面板101拼装后,并在两个子面板101拼装后形成的空隙中填充浆料,待浆料硬化后,相邻设置的子面板101固定形成所述预制面板10。

步骤三,将预制面板10吊装至所述纵梁20和横梁30上,使得第一钢筋40嵌入所述预制面板10上的套筒13中。

步骤四,从灌浆口11中用灌浆的方式向套筒13内灌浆,直至出浆口12有浆液溢出时停止灌浆;该设置方式有利于灌浆,且从下往上灌浆使浆料在重力作用下更加密实;从灌浆口11中用灌浆的方式填充套筒13内空隙,直至排浆口12有灌浆溢出时停止灌浆,浆料从排浆口溢出意味着浆料已经充满套筒13与第一钢筋10之间的间隙,确保了套筒13内的填充部分充分密实。

步骤五,待浆料硬化后,第一钢筋40和套筒13的内壁形成紧密机械咬合,完成预制面板10与纵梁20以及横梁30的连接。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定,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