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小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71518发布日期:2018-10-16 19:25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生洁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节水小便器。



背景技术:

传统使用的小便器均设有存水弯管,目的是为了隔断下水管道与室内空间,起到卫生、防味等效果,但是在使用中需将尿液等污物冲过存水弯管,再换入洁净存水,水资源浪费较大。目前在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直接去除存水弯管的小便器产品,同时为防止异味在小便池内放入挥发性除味材料等,去除了存水需求,冲洗时用水量也随之减少,但是由于下水管道可与室内直接连通,放入除味材料仅能冲淡异味并不能消除,而且管道内的细菌等有害物质会与室内产生流通,卫生安全隐患极大,即使再增设一些封闭式改进,也无法解决这一关键问题。此外,在文献中也公开了一些去除存水弯管的设计,如专利号为201420184043.5,实用新型名称为节水小便器的专利,其同样去除了存水弯管,为解决除味杀菌问题,采用在冲洗水中加入杀菌清洁药液混合后,再形成加压溶气饱和水从出水管排出进行冲洗。该设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小便器的除菌、抑味目的,但是依然未能解决下水管道与室内空间的隔断问题且使用成本较高,另外依据国家GB-2005标准,节水型小便器用水量为3升,并对供水压力有一定要求,在水压不稳定时,如压力过大,则这种形式的泡沫水极易冲溅出小便器,给卫生清洁带来不便。除上述问题外,由于小便器作为尿液排放使用原因,使用一段时间后,在排污管路中极易结垢形成堵塞,因常规结构设计,人们不能以目测等简单方式判断是否需更换、清理部件,给使用和维护带来一定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节水小便器,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节水小便器,包括小便器主体、开设在小便器主体底部的下水口、与下水口连接的排污管路,所述排污管路由上而下依次设置有下水口接头、排便软管接头、排便软管、排便软管留置腔及下水管,其中,下水口接头安装在小便器主体的下水口上,排便软管接头通过活接头与下水口接头连接,排便软管留置腔的上端口与排便软管接头配接,其下端口连接有下水管,排便软管置于排便软管留置腔内,排便软管为自吸合片状结构,其上端设有外翻边,其上部两侧呈相对向内收束的弧形结构,其下部自吸合片状结构部上端的软管内腔扩充有导流槽,排便软管的外翻边置于排便软管留置腔的上端口上。

进一步地,所述排便软管留置腔为管状透明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排便软管下部的自吸合片状结构部呈S形弯曲形状。

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技术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去除了存水弯管,采用独特的排污管路设计,排污管路由上而下依次设置有下水口接头、排便软管接头、排便软管、排便软管留置腔及下水管,各部件配合紧密,密封性好;排便软管为自吸合片状结构,其上端设有外翻边,其上部两侧呈相对向内收束的弧形结构,其下部自吸合片状结构部上端的软管内腔扩充有导流槽,排便软管的外翻边置于排便软管留置腔的上端口上,本实用新型排便软管结构设计有效隔绝了下水管与室内空间的连通,安全卫生,由于排便软管上的导流槽设计,可以加速污物的排放,降低尿垢的形成,延长排便软管的使用寿命。

2、由于所述排便软管留置腔为管状透明结构,人们可以通过目测方便的观察到部件使用状态,即时进行更换维护,方便使用。

3、由于排便软管下部的自吸合片状结构部呈S形弯曲形状,可以进一步增强空间隔断效果,便于污物的加速排放,而且可以缩短排便软管长度尺寸,节省材料、降低成本。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去除了现有技术中的存水弯管,节水效果明显,同时有效隔绝了下水管与室内空间的连通,安全卫生,其结构简单、成本低、维护方便,是目前一种较为理想的节水小便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排便软管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侧视图。

附图中的标记如下:

1、小便器主体;2、下水口接头;3、排便软管接头;4、排便软管留置腔;5、下水管;6、排便软管;7、活接头;8、排便软管自吸合片状结构部;9、排便软管外翻边;10、排便软管导流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该描述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记载的内容为准,任何依据本专利说明书所作出的等效技术手段替换,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3所示,节水小便器,包括小便器主体1、开设在小便器主体底部的下水口、与下水口连接的排污管路,所述排污管路由上而下依次设置有下水口接头2、排便软管接头3、排便软管6、排便软管留置腔4及下水管5,其中,下水口接头2安装在小便器主体1的下水口上,排便软管接头3通过活接头7与下水口接头2连接,本实施例优选活接头7为内丝接头,排便软管留置腔4的上端口与排便软管接头3螺纹装配,其下端口连接有下水管5,排便软管6置于排便软管留置腔4内,排便软管6为自吸合片状结构,其上端设有外翻边9,其上部两侧呈相对向内收束的弧形结构,其下部自吸合片状结构部8上端的软管内腔扩充有导流槽10,排便软管的外翻边9置于排便软管留置腔4的上端口上,排便软管留置腔4为管状透明结构,所述排便软管6下部的自吸合片状结构部8呈S形弯曲形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