杆塔基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54528发布日期:2019-01-02 22:03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杆塔基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电线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杆塔基础。



背景技术:

杆塔基础作为输电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设置在杆塔与地基之间,以将杆塔对其的作用力平稳、顺利地传递至地基中,而不造成地基的失稳。当输电线路途经场地土为饱和砂土或饱和粉土的高地震烈度地区时,若该地区发生地震,地基受地震影响而发生液化现象,引发杆塔基础发生震动,进而对杆塔以及其所承载的电力线路产生影响。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通常采用换土垫层法,具体为,先用素土或灰土做成垫层,再将该垫层与输电线路所途经的高地震烈度地区中的饱和砂土或饱和粉土进行置换,即以土制土的处理方法。

实用新型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若高地震烈度地区中的饱和砂土或饱和粉土位于较深的土层时,不利于将垫层与饱和砂土或饱和粉土进行置换,这会增大作业强度以及作业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杆塔基础,可以解决上述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杆塔基础,所述杆塔基础包括:上预制体、下预制体以及多个第一连接件、多个第二连接件;

所述上预制体的下端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下预制体连接,且所述上预制体与所述下预制体之间设置有隔震垫,以及所述上预制体与所述第一连接件之间设置有弹性套;

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上端用于与杆塔连接,下端埋设于所述上预制体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上预制体包括:由上至下顺次连接的第一预制体、第二预制体;

所述第一预制体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预制体的尺寸;

所述第一预制体的上部设置有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预制体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下预制体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预制体、所述第二预制体均为方状结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预制体的侧壁上设置多个第一吊钩。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下预制体包括:第三预制体、套设在所述第三预制体内的第四预制体;

所述第三预制体的顶壁为向下倾斜的斜面;

所述第四预制体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预制体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地脚螺栓、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地脚螺栓的螺杆上的第一螺帽;

所述第一地脚螺栓的头部固定在所述第四预制体内,螺杆穿过所述隔震垫,并通过所述第一螺帽固定在所述第二预制体内;

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地脚螺栓,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地脚螺栓的螺杆上的第二螺帽;

所述第二地脚螺栓的头部设置在所述第一预制体内,螺杆穿过所述第一预制体,以与所述杆塔连接,且所述第二螺帽与第一预制体的顶壁相抵。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预制体上设置有预制通孔;

所述预制通孔包括:由上至下顺次连通、且同轴设置的大径通孔、小径通孔,且第一地脚螺栓的螺杆上端同时位于所述大径通孔、所述小径通孔内,所述第一螺帽设置在所述大径通孔内,所述弹性套设置在所述小径通孔内;

所述大径通孔内还填充有水泥浆保护帽,以密封所述第一地脚螺栓的螺杆与所述弹性套、所述弹性套与所述第二预制体之间的缝隙。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四预制体的顶壁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隔震垫的凹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杆塔基础还包括:隔板;

所述隔板套装在所述第二预制体下端的外部,并与所述凹槽的侧壁相抵。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三预制体的顶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吊钩。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杆塔基础,通过在上预制体与下预制体之间设置隔震垫,以及在上预制体与第一连接件之间设置有弹性套,可消耗地震能量,使杆塔基础产生减震和隔震的效果,从而使上预制体上部的杆塔将位于准静止状态或静止状态。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体提供的杆塔基础的不仅制备成本低,与现有技术相比,制备成本低7%~15%,具有优异的经济效益;而且便于施工,与现有技术相比,施工工期可节省60%~80%。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杆塔基础抗震性能良好,施工工序简单,制备成本低,适用于高地震烈度区具有抗震要求的输电线路基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杆塔基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预制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下预制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杆塔基础的俯视示意图。

其中,附图中的各个标号说明如下:

1-上预制体;

101-第一预制体;

102-第二预制体;

1021-预制通孔;

1021a-大径通孔;

1021b-小径通孔;

2-下预制体;

201-第三预制体;

202-第四预制体;

2021-凹槽;

3-第一连接件;

4-第二连接件;

5-隔震垫;

6-弹性套;

7-第一吊钩;

8-水泥浆保护帽;

9-隔板;

10-第二吊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杆塔基础,如附图1所示,杆塔基础包括:上预制体1、下预制体2以及多个第一连接件3、多个第二连接件4;上预制体1的下端通过第一连接件3与下预制体2连接,且上预制体1与下预制体2之间设置有隔震垫5,以及上预制体1与第一连接件3之间设置有弹性套6;第二连接件4的上端用于与杆塔连接,下端埋设于上预制体1内。

下面就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杆塔基础的工作原理给予描述:

当杆塔基础所在的地区发生地震时,下预制体2随地基发生左、右或上、下运动,在下压荷载作用下,上预制体1、隔震垫5、下预制体2之间产生较大摩擦力,隔震垫5在此过程中消耗大量的地震能量,且上预制体1与第一连接件3之间设置有弹性套6,进一步消耗一部分地震能量,使杆塔基础产生减震和隔震的效果,从而使上预制体1上部的杆塔将位于准静止或静止状态。

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杆塔基础,通过在上预制体1与下预制体2之间设置隔震垫5,以及在上预制体1与第一连接件3之间设置有弹性套6,可消耗地震能量,使杆塔基础产生减震和隔震的效果,从而使上预制体1上部的杆塔将位于准静止状态或静止状态。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体提供的杆塔基础的不仅制备成本低,与现有技术相比,制备成本低7%~15%,具有优异的经济效益;而且便于施工,与现有技术相比,施工工期可节省60%~80%。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杆塔基础抗震性能良好,施工工序简单,制备成本低,适用于高地震烈度区具有抗震要求的输电线路基础。

如附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预制体包括:由上至下顺次连接的第一预制体101、第二预制体102;第一预制体101的尺寸小于第二预制体102的尺寸;第一预制体101的上部设置有第二连接件4,第二预制体102通过第一连接件3与所述下预制体2连接。

通过如上设置,既能有效支撑杆塔,又能减少上预制体1的制备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若第一预制体101、第二预制体102均为圆柱体,则第一预制体101的直径小于第二预制体102的直径;若第一预制体101、第二预制体102均为方形体,则第一预制体101的边长小于第二预制体102的边长。

其中,第一预制体101与第二预制体102可一体化成型,以提高上预制体1的强度,进而增加抗震效果。举例来说,第一预制体101与第二预制体102可通过混凝土浇注的方式制备获取。

关于第一预制体101、第二预制体102的结构方面,为了便于制备第一预制体101、第二预制体10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预制体101、第二预制体102均为方状结构。在制备时,通常选用方形模具来制备第一预制体101与第二预制体102,即向方形模具中注入混凝土,以形成一体成型化的第一预制体101与第二预制体102。

为了便于上预制体1的起吊与安装,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预制体101的侧壁上设置多个第一吊钩7。

通过设置第一吊钩7,可将上预制体1吊至下预制体2的上方,便于上预制体1与下预制体2进行对接,进而实现上预制体1与下预制体2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对第一吊钩7的安装数量进行限制,例如可在第一预制体101的侧壁上设置4个~6个第一吊钩7。

如附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下预制体2包括:第三预制体201、套设在第三预制体201内的第四预制体202;第三预制体201的顶壁为向下倾斜的斜面;第四预制体202通过第一连接件3与第二预制体102连接。

通过将第三预制体201的顶壁设置成向下倾斜的斜面,既可增大第三预制体201靠近第二预制体102的一端的厚度,以提高第三预制体201的抗剪切能力,进而可增加下预制体2的抗震效果;也可避免第三预制体201中远离第二预制体102的一端的厚度浪费,进而可减少下预制体2的制作成本。

其中,第三预制体201与第四预制体202可一体化成型,以提高下预制体2的强度,进而增加抗震效果。举例来说,第三预制体201与第四预制体202可通过混凝土浇注的方式制备获取。

关于第三预制体201、第四预制体202的结构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为了便于制备第三预制体201、第四预制体202,通常选用方形模具来制备第三预制体201、第四预制体202,即向方形模具中注入混凝土,以形成一体成型化的第三预制体201、第四预制体202。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用于制备下预制体2的方形模具包括:由上至下顺次连通的大方形箱体、正四棱台箱体。

上述既用于连接第二预制体102、第四预制体202的第一连接件3可设置成多种结构,在基于结构简单的前提下,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3包括:第一地脚螺栓、以及设置在第一地脚螺栓的螺杆上的第一螺帽;第一地脚螺栓的头部固定在第四预制体202内,螺杆穿过隔震垫5,并通过第一螺帽固定在第二预制体102内。同样地,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4包括:第二地脚螺栓,以及设置在第二地脚螺栓的螺杆上的第二螺帽;第二地脚螺栓的头部设置在第一预制体101内,螺杆穿过第一预制体101,以与杆塔连接,且第二螺帽与第一预制体101的顶壁相抵。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地脚螺栓、第二地脚螺栓包括:顺次连接的头部、螺杆。

上述第一地脚螺栓可沿第二预制体102的周向均匀分布(参见附图4),以使第二预制体102受力均匀,进而可提高上预制体1的抗震能力。关于第一地脚螺栓的个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设置4个、8个或12个,不对第一地脚螺栓的个数进行具体限制。

关于第二地脚螺栓的个数,主要与杆塔的结构有关,若杆塔有4个支柱,则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地脚螺栓的个数设置为4个,以便于将杆塔与第二地脚螺栓连接。

其中,如附图2所示,第二预制体102上设置有预制通孔1021;预制通孔1021包括:由上至下顺次连通、且同轴设置的大径通孔1021a、小径通孔1021b,且第一地脚螺栓的螺杆上端同时位于大径通孔1021a、小径通孔1021b内,第一螺帽设置在大径通孔1021a内,弹性套6设置在小径通孔1021b内;大径通孔1021a内还填充有水泥浆保护帽8,以密封第一地脚螺栓的螺杆与弹性套6、弹性套6与第二预制体102之间的缝隙。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水泥浆保护帽8指的是用水泥浆制作而成的保护帽,在应用时,可直接将水泥浆涂抹在大径通孔1021a内,待凝固之后便可形成水泥浆保护帽8,以密封第一地脚螺栓的螺杆与弹性套6之间的缝隙、以及弹性套6与第二预制体102之间的缝隙。

通过在第二预制体102中的大径通孔1021a内设置水泥浆保护帽8,可避免外部水进入至小径通孔1021b内,以保护第一地脚螺栓、第一螺帽。

为了便于将第一地脚螺栓的螺杆穿过隔震垫5进入至第二预制体102的预制通孔1021内,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四预制体202的顶壁上设置有用于容纳隔震垫5的凹槽2021。

通过如上设置,可对隔震垫5进行精确定位,以提高杆塔基础的安装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凹槽2021的结构与隔震垫5的结构相适配,以使凹槽2021能有效对隔震垫5起到限位作用。举例来说,若隔震垫5为方状结构,则凹槽2021也为方形结构,且凹槽2021的宽度等于或略大于隔震垫5的宽度,例如可大1mm~2mm。

其中,隔震垫5可直接放入至凹槽2021内,或通过粘贴的方式设置在凹槽2021内。

为了保证第二预制体102的下端面与隔震垫5的顶壁相抵,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隔震垫5的宽度大于第二预制体102的宽度。

基于上述结构的隔震垫5、第二预制体102,为了避免外部砂粒或水进入至第四预制体202的凹槽2021内,而损坏隔震垫5,对此,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杆塔基础还包括:隔板9;所隔板9套装在第二预制体102下端的外部,并与凹槽2021的侧壁相抵。

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三预制体201的顶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吊钩10,便于下预制体2的起吊与安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对第二吊钩10的安装数量进行限制,例如可在第三预制体201的侧壁上设置4个~6个第二吊钩10。

为了提高杆塔基础的抗震能力,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预制体1、下预制体2均通过钢筋混凝土制备获取,隔震垫5、弹性套6的材质均为橡胶。

下面就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杆塔基础的施工过程给予说明:

开挖基坑,浇筑混凝土垫层,起吊下预制体2,按照预定位置放置下预制体2;将隔震垫5设置在下预制体2中第四预制体202的凹槽2021内,并使位于下预制体2内的第一地脚螺栓的螺杆的穿过隔震垫5;起吊上预制体1,将上预制体1中第二预制体102上的预制通孔1021对准第一地脚螺栓的螺杆,放置于隔震垫5上,就位扶正,并利用第一螺帽紧固第一地脚螺栓;向第二预制体102的大径通孔1021a内涂抹水泥浆,待凝固之后形成水泥浆保护帽8,以密封第一地脚螺栓的螺杆与弹性套6之间的缝隙、以及弹性套6与第二预制体102之间的缝隙;在第二预制体102下端的外部安装隔板9,并使隔板9与凹槽2021的侧壁相抵,以密封隔震垫5。

上述所有可选技术方案,可以采用任意结合形成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