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拦截型围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06316发布日期:2018-09-11 19:55阅读:9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边坡防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拦截型围护装置。



背景技术:

边坡治理是一项复杂防护网技术、施工困难的灾害防治工程,随着高速公路建设事业的高速发展以及重点工程项目的日益增多,边坡治理越来越多,由于部分地区岩体破碎或者由于雨水冲刷导致碎石的滚落,对于公路以及在不稳定边坡下的建筑及人员安全产生的巨大的威胁,因而需要防护网对其进行防护,边坡防护领域多采用的防护装置为主动防护网和被动防护网,在现有技术中的防护网多为覆盖式防护装置,即无论岩石边坡是否具自然植被和裸露岩石之间的明显的上界线,均全面的覆盖有防护装置进行防护,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全面覆盖的防护装置的防护方式存在防护范围过大,对于渐缓的岩面进行了过度的防护,造成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拦截型围护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至少一种。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拦截型围护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固定在需要防护的坡体的同一水平高度上的顶撑锚杆,固定在每个顶撑锚杆上侧坡体上的第一牵拉锚杆,固定在每个顶撑锚杆下侧坡体上的第二牵拉锚杆;

同一竖直平面内的第一牵拉锚杆的悬空端和顶撑锚杆的悬空端之间可拆卸连接有牵拉锚绳,同一竖直平面内的顶撑锚杆的悬空端和第二牵拉锚杆的悬空端之间可拆卸连接有纵向支撑锚绳,所有顶撑锚杆的悬空端和所有第二牵拉锚杆的悬空端分别可拆卸连接有横向支撑锚绳;

用于防止碎石从坡体滑落的围护网可拆卸的连接在纵向支撑锚绳和横向支撑锚绳上;

每两个相邻的顶撑锚杆的悬空端固定的横向支撑锚绳和坡体之间预留有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至少两个顶撑锚杆设置在同一水平高度上,保证了所安装的围护网上端基本平齐,便于维护维修时的更换,且具有整齐美观的效果,通过将第一牵拉锚杆的悬空端和顶撑锚杆的悬空端之间可拆卸的连接有牵拉锚绳,便于牵拉锚绳的拆卸维护,同时增加了顶撑锚杆的受力强度,有效的减少了因碎石下落产生的顶撑锚杆的弯折损坏,通过在顶撑锚杆和第二牵拉锚杆之间可拆卸的连接有纵向支撑锚绳且在所有顶撑锚杆以及所有第二牵拉锚杆可拆卸的连接有横向支撑锚绳,为围护网提供了全面的固定连接位置,增强了围护网的受力强度,相比于不设置纵向支撑锚绳和横向支撑锚绳的围护网的固定方式而言,减少了围护网因降雪以及其和坡体之间碎石积累而造成的围护网面的破裂损坏,通过在顶撑锚杆端部固定的横向支撑锚绳和坡体之间设置间隙,能够有效的拦截收集围护网上端掉落的碎石和杂物,取消了坡体上部全面防护造成的过渡防护,缩减了施工成本,减少了因坡体上部植被和裸露岩体之间分界线不明显而设置的多余防护网,相比于坡体全面防护而言,起到相同的防护效果的同时,极大地缩减了施工造价成本,此外,整齐的围护网上端还极大地降低了施工难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顶撑锚杆包括相互连接的埋入段和伸出段,埋入段全部嵌入固定在坡体内,伸出段的长度大于间隙的高度,伸出段的悬空端与横向支撑锚绳的和/或纵向支撑锚绳的可拆卸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将顶撑锚杆设置为相互连接的埋入段和伸出段,可根据实际强度需求将伸出段和埋入段的锚杆直径设置为不相同,极大的节省了制造成本,通过将伸出段的长度设置为大于顶撑锚杆悬空端固定的横向支撑锚绳和坡体之间间隙的高度,为围护网的固定提供了充足的固定空间,同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增加所固定的围护网的层数。

进一步,埋入段的长度和伸出段的长度的比值为2-4之间的任意数值。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将顶撑锚杆的埋入段和伸出段的长度之比设定为2-4之间,有效的提高了顶撑支撑锚杆的固定强度,埋入段具备良好的固定性能,整个顶撑锚杆具有极高的耐弯曲特性。

进一步,埋入段的长度为1.5-3m之间的任意数值。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将埋入段的长度设置为1.5-3m,提高了顶撑支撑锚杆的通用性,简化了加工难度,同时将埋入段确定为1.5-3m,有效增强了顶撑支撑锚杆固定的稳定性,防止了顶撑锚杆的屈曲失稳。

进一步,顶撑锚杆的悬空端固定连接开口圆环,牵拉锚绳和纵向支撑锚绳均套接在开口圆环上,横向支撑锚绳穿过所有顶撑锚杆端部的开口圆环,横向支撑锚绳的两端部固定在坡体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在顶撑锚杆的端部固定有具有开口的开口圆环,简化了牵拉锚绳、纵向支撑锚绳以及横向支撑锚绳的安装难度,更换时无需额外的操作工具即可完成维护整修。

进一步,纵向支撑锚绳和横向支撑锚绳上等间距固定连接有多个用于卡接围护网的卡接扣。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在纵向支撑锚绳和横向支撑锚绳上固定有卡接扣,简化了围护网的固定结构,同时设置多个卡接扣,显著的提高了围护网的抗变形能力。

进一步,顶撑锚杆的悬空端、第一牵拉锚杆的悬空端和第二牵拉锚杆的悬空端均水平向上倾斜,且三者与水平面的夹角均为15°-90°之间的任意值。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将顶撑锚杆的悬空端、第一牵拉锚杆的悬空端和第二牵拉锚杆的悬空端均水平向上倾斜,提高了三者的承受拉力的能力,同时,将三者的倾斜角设置时为15°-90°,有效的为灌浆固定提供了便于操作的角度,防止了灌浆从灌浆固定孔中流出。

进一步,伸出段为直线形杆件或向下凸出的曲线形杆件,埋入段为直线形杆件或波浪线形杆件。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当伸出段为直线形杆件时,加工难度低且便于制造;当伸出段为向下凸出的曲线形杆件时,伸出段具有更高的承压能力;当埋入段为直线形杆件时,所需要开出的灌浆孔直径小,施工成本低;当埋入段为波浪线形杆件时,埋入段和坡面的结合程度更加紧密,顶撑锚杆不易脱落。

进一步,埋入段上固定连接有多个翅片,多个翅片自上而下沿螺旋线分布在埋入段的外侧壁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在埋入段上固定连接多个翅片,显著提高了其和坡面之间的粘合程度,通过将翅片自上而下的沿着螺旋线分布在埋入段的外侧壁上,在灌浆的时候能够使灌浆沿着螺旋分布的翅片均匀的下流,使得灌浆能够布满灌浆孔,加强顶撑锚杆和坡面的固合程度,此外,在灌浆固化之前可以转动顶撑锚杆,此时埋入段上固定的多个翅片对灌浆孔中的流体浆液产生搅动作用,消除其中的空气气泡,使其内部密度更加均匀,能够起到更强的粘结效果。

进一步,顶撑锚杆和第一牵拉锚杆之间的坡面上固定有多个第三牵拉锚杆,多个第三牵拉锚杆、顶撑锚杆和第一牵拉锚杆均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多个第三牵拉锚杆的悬空端和牵拉锚绳可拆卸连接;顶撑锚杆和第二牵拉锚杆之间的坡面上固定有多个第四牵拉锚杆,多个第四牵拉锚杆、顶撑锚杆和第二牵拉锚杆均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多个第四牵拉锚杆的悬空端和纵向支撑锚绳可拆卸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第三牵拉锚杆,在坡面面积较大的时候,增加了对顶撑锚杆以下部分固定的围护网的牵拉强度,同时减少因牵拉锚绳长度过长导产生的晃动导致的顶撑锚杆的松动;通过设置第四牵拉锚杆,在坡面较大或者落石较多的坡面上,减少了纵向支撑锚绳的晃动,加强了围护网固定的稳定性,第三牵拉锚杆和第四牵拉锚杆的数量可以根据坡面的大小进行设置,也可根据围护网实际承受的碎石数量进行设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拦截型围护装置的主视截面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拦截型围护装置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一种拦截型围护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中的一种拦截型围护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实施例中的一种拦截型围护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中的一种拦截型围护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某一些实施例中的一种拦截型围护装置的主视截面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第一牵拉锚杆,2、牵拉锚绳,3、伸出段,4、埋入段,5、顶撑锚杆,6、卡接扣,7、纵向支撑锚绳,8、围护网,9、横向支撑锚绳,10、翅片,11、第二牵拉锚杆,12、第三牵拉锚杆,13、第四牵拉锚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拦截型围护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固定在需要防护的坡体的同一水平高度上的顶撑锚杆5,固定在每个顶撑锚杆5的上侧坡体上的第一牵拉锚杆1,固定在每个顶撑锚杆5下侧坡体上的有第二牵拉锚杆11;同一竖直平面内的第一牵拉锚杆1的悬空端和顶撑锚杆5的悬空端之间可拆卸连接有牵拉锚绳2,同一竖直平面内的顶撑锚杆5的悬空端和第二牵拉锚杆11的悬空端之间可拆卸连接有纵向支撑锚绳7,所有顶撑锚杆5的悬空端和所有第二牵拉锚杆11的悬空端分别可拆卸连接有横向支撑锚绳7;用于防止碎石从坡体滑落的围护网8可拆卸的连接在纵向支撑锚绳7和横向支撑锚绳9上;每两个相邻的顶撑锚杆5的悬空端固定的横向支撑锚绳9和坡体之间预留有间隙。

具体的,顶撑锚杆5的数量可以根据坡面的实际区域大小以及单位时间内碎石掉落的沉积量进行确定,对于坡面较大且碎石掉落频繁的坡面需增加顶撑锚杆5的数量并缩减其相互之间的固定间距,本实施例中的顶撑锚杆5可选用钢筋锚杆,第一牵拉锚杆1可选用钢丝绳锚杆,第二牵拉锚杆11可选用钢丝绳锚杆或钢筋锚杆中的一种,需要说明是,钢筋锚杆为钢筋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钢筋圆环,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由钢筋将其中一端折弯呈圆环结构;钢丝绳锚杆具体的实施过程为将单根钢丝绳从中点处弯折,在弯折处嵌入鸡心环并用绳卡或铝合金紧固套管固定的防护网专用柔性锚杆;,横向支撑锚绳7和顶撑锚杆5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方式可以是整根横向支撑锚绳7贯穿所有顶撑锚杆5的方式,此种连接方式横向支撑锚绳7的两端固定在坡体上,除此之外,对于岩石坡起伏较多且起伏度较大的坡面也可以是在每两个顶撑锚杆5之间分别固定连接单独的横向支撑锚绳7,此种连接方式可降低维护难度;第二牵拉锚杆11和横向支撑锚绳7的固定连接方式可采用类似横向支撑锚绳7和顶撑锚杆5的固定连接方式;为保证顶撑锚杆5具有较高的抗弯曲强度,牵拉锚绳2选用的钢丝绳直径可以大于纵向支撑锚绳7以及横向支撑锚绳9,在钢丝绳的对折处安装有边坡防护网卡头,用来固定钢丝绳,当受到外力时防止钢丝绳的脱落;围护网8采用钢丝金属网,可以是单绞网、双绞六边形网、单绞网加环形网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也可以采用现有市面上可以购买到的其他金属网,金属网的外表层涂有防腐蚀涂层;顶撑锚杆5端部固定的支撑锚绳和坡面之间的距离应大于落石的最大尺寸。本实施例的安装使用过程为:在所需防护的坡面的中上部开设有多个用于固定顶撑锚杆5的孔,将顶撑锚杆5的一端插入孔中并灌入水泥浆使其固定粘合,在顶撑锚杆5的上下两侧的坡面上分别开设有用于固定第一牵拉锚杆1和第二牵拉锚杆11的孔,将其通过灌入的水泥浆和坡体之间实现固定,待水泥浆固化后将牵拉锚绳2的两端分别通过边坡防护网卡头可拆卸的连接在第一牵拉锚杆1和顶撑锚杆5端部上,将纵向支撑锚绳7的两端分别通过边坡防护网卡头可拆卸的连接在第二牵拉锚杆11和顶撑锚杆5的端部上,将横向支撑锚绳9的两端分别通过边坡防护网可接头连接在相邻的两个顶撑锚杆5及相邻的每两个第二牵拉锚杆11的端部上,将围护网8通过卡接扣6等可擦拆卸的结构连接在纵向支撑锚绳7和横向支撑锚绳9上,优选的,纵向支撑锚绳7和横向支撑锚绳9上均悬挂有减压环,例如,12mm及14mm钢丝绳应配置GS-8000减压环,16mm及18mm钢丝绳应配置GS-8001减压环。GS-8000和GS-8001型减压环的能量及收能力分别不应低于30KJ和50KJ,其启动荷载应介于与其想连的钢丝绳网最小破断拉力的10%-70%,在距减压环约40cm处应设置绳卡将两根支撑绳合并在一起,该绳卡的紧固程度为标准紧固的30%。

上述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至少两个顶撑锚杆5设置在同一水平高度上,保证了所安装的围护网8上端基本平齐,便于维护维修时的更换,且具有整齐美观的效果,通过将第一牵拉锚杆1的悬空端和顶撑锚杆5的悬空端之间可拆卸的连接有牵拉锚绳2,便于牵拉锚绳2的拆卸维护,同时增加了顶撑锚杆5的受力强度,有效的减少了因碎石下落产生的顶撑锚杆5的弯折损坏,通过在顶撑锚杆5和第二牵拉锚杆11之间可拆卸的连接有纵向支撑锚绳7且在所有顶撑锚杆5以及所有第二牵拉锚杆11可拆卸的连接有横向支撑锚绳9,为围护网8提供了全面的固定连接位置,增强了围护网8的受力强度,相比于不设置纵向支撑锚绳7和横向支撑锚绳9的围护网8的固定方式而言,减少了围护网8因降雪以及其和坡体之间碎石积累而造成的围护网8面的破裂损坏,通过在顶撑锚杆5端部固定的横向支撑锚绳9和坡体之间设置间隙,能够有效的拦截收集围护网8上端掉落的碎石和杂物,取消了坡体上部全面防护造成的过渡防护,缩减了施工成本,减少了因坡体上部植被和裸露岩体之间分界线不明显而设置的多余防护网,相比于坡体全面防护而言,起到相同的防护效果的同时,极大地缩减了施工造价成本,此外,整齐的围护网8上端还极大地降低了施工难度。

例如,为解释上述技术方案的可实施性,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进行如下设置:在坡底开设有10个等间距的锚杆固定孔洞,选取10根钢筋锚杆作为第二牵拉锚杆11插入到上述10个锚杆固定孔洞中通过灌入水泥浆进行固定;在坡面顶端缓和部开设10个与坡底锚杆固定孔洞一一对应的孔洞,两端孔洞分别插入钢丝绳锚杆并灌入水泥浆固定,中间8个孔洞中选取主筋直径为28mm的螺纹钢制成的端部具有圆环的钢筋锚杆作为顶撑锚杆5插入到中间8个孔洞中,选用的钢筋锚杆的总长为2.5-3m之间,伸入岩石内为2m,暴露在坡面外侧的长度为0.5-1m之间,灌入水泥浆将其固定;在每个顶撑锚杆的正上方开设有对应的孔洞并固定有钢丝绳锚杆作为第一牵拉锚杆1,第一牵拉锚杆1只有鸡心环位于坡面外侧,锚杆下端全部埋入到坡面内;将一根钢丝锚绳穿过10个第二牵拉锚杆11并通过卡扣将其固定在第二牵拉锚杆端部的鸡心环上,将一根直径为20mm的钢丝绳穿过8根顶撑锚杆,其两端固定在两端的钢丝绳锚杆的鸡心环上,在顶撑锚杆5和第二牵拉锚杆11之间及顶撑锚杆5和第一牵拉锚杆1之间均固定连接有纵向设置的钢丝锚绳,选取围护网从穿设在顶撑锚杆5之间的钢丝锚绳向下铺设,通过固定连接件将其固定在钢丝锚绳上,围护网的主网可以是环形网、钢丝绳网以及绞索网,辅助网为栅格网。上述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本技术方案的范围内还有其他多种具体实施例。

如图2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的一种拦截型围护装置,除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外,其中,顶撑锚杆5包括相互连接的埋入段4和伸出段3,埋入段4全部嵌入固定在坡体内,伸出段3的长度大于间隙的高度,伸出段3的悬空端与横向支撑锚绳9的和/或纵向支撑锚绳7的可拆卸连接。

具体的,埋入段4和伸出段3的直径可以根据实际的强度需求进行设置,二者之间的固定方式可以是一体折弯,也可以是焊接而成;伸出段3的长度根据实际所需求的进行设置。

采用上述实施例的有益效果:通过将顶撑锚杆5设置为相互连接的埋入段4和伸出段3,可根据实际强度需求将伸出段3和埋入段4的锚杆直径设置为不相同,极大的节省了制造成本,通过将伸出段3的长度设置为大于顶撑锚杆5悬空端固定的横向支撑锚绳9和坡体之间间隙的高度,为围护网8的固定提供了充足的固定空间,同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增加所固定的围护网8的层数。

如图2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的一种拦截型围护装置,除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外,其中,埋入段4的长度和伸出段3的长度的比值为2-4之间的任意数值。

具体的,埋入段4的长度范围设置为1m-2.5m之间,对应的伸出段3的长度为0.25m-1.25m之间,根据实际坡面岩层构造的实际强度进行埋入段4长度的确定,根据实际可能的碎石粒径以及坡面的陡峭程度进行伸出段3的长度的确定,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施例对于不同坡面构造及坡面陡峭程度所确定的不同埋入段4和伸出段3长度比值在2-4之间的顶撑锚杆5的方案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采用上述实施例的有益效果:通过将顶撑锚杆5的埋入段4和伸出段3的长度之比设定为2-4之间,有效的提高了顶撑支撑锚杆的固定强度,埋入段4具备良好的固定性能,整个顶撑锚杆5具有极高的耐弯曲特性。

如图2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的一种拦截型围护装置,除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外,埋入段4的长度为1.5-3m之间的任意数值。

采用上述实施例的有益效果:通过将埋入段4的长度设置为1.5-3m,提高了顶撑支撑锚杆的通用性,简化了加工难度,同时将埋入段4确定为1.5-3m,有效增强了顶撑支撑锚杆固定的稳定性,防止了顶撑锚杆的屈曲失稳。

如图1-7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的一种拦截型围护装置,除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外,顶撑锚杆5的悬空端固定连接开口圆环,牵拉锚绳2和纵向支撑锚绳7均套接在开口圆环上,横向支撑锚绳9穿过所有顶撑锚杆5端部的开口圆环,横向支撑锚绳9的两端部固定在坡体上。

具体的,顶撑锚杆5的悬空端、第一牵拉锚杆1的悬空端和第二牵拉锚杆11的悬空端均可固定的开口圆环且可以是弯折好的开口圆环焊接在上述三种锚杆上,也可以是将上述三种锚杆的端部进行弯折得到的一体结构,优选的,开口圆环的开口处位于靠近锚杆杆部的一侧,目的在于防止挂接好的锚绳的脱落。

采用上述实施例的有益效果:通过在顶撑锚杆5的端部固定有具有开口的开口圆环,简化了牵拉锚绳2、纵向支撑锚绳7以及横向支撑锚绳9的安装难度,更换时无需额外的操作工具即可完成维护整修。

如图1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的一种拦截型围护装置,除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外,纵向支撑锚绳7和横向支撑锚绳9上等间距固定连接有多个用于卡接围护网8的卡接扣6。

采用上述实施例的有益效果:通过在纵向支撑锚绳7和横向支撑锚绳9上固定有卡接扣6,简化了围护网8的固定结构,同时设置多个卡接扣6,显著的提高了围护网8的抗变形能力。

如图1-7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的一种拦截型围护装置,除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外,顶撑锚杆5的悬空端、第一牵拉锚杆1的悬空端和第二牵拉锚杆11的悬空端均水平向上倾斜,且三者与水平面的夹角均为15°-90°之间的任意值。

具体的,上述实施例中所说的水平面指的是远离坡体内部的平面,顶撑锚杆5的悬空端、第一牵拉锚杆1的悬空端和第二牵拉锚杆11的悬空端均位于坡体表面上侧。

采用上述实施例的有益效果:通过将顶撑锚杆5的悬空端、第一牵拉锚杆1的悬空端和第二牵拉锚杆11的悬空端均水平向上倾斜,提高了三者的承受拉力的能力,同时,将三者的倾斜角设置时为15°-90°,有效的为灌浆固定提供了便于操作的角度,防止了灌浆从灌浆固定孔中流出。

如图4-5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的一种拦截型围护装置,除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外,伸出段3为直线形杆件或向下凸出的曲线形杆件,埋入段4为直线形杆件或波浪线形杆件。

具体的,伸出段3的杆件形状以及埋入段4的杆件形状可以任意组合,当伸出段3为向下凸出的曲线形时以及埋入段4为波浪线形杆件时可以采用分体制作然后焊接的工艺进行加工,也可以通过冲压一体成型进行加工。

采用上述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当伸出段3为直线形杆件时,加工难度低且便于制造;当伸出段3为向下凸出的曲线形杆件时,伸出段3具有更高的承压能力;当埋入段4为直线形杆件时,所需要开出的灌浆孔直径小,施工成本低;当埋入段4为波浪线形杆件时,埋入段4和坡面的结合程度更加紧密,顶撑锚杆5不易脱落。

如图6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的一种拦截型围护装置,除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外,埋入段4上固定连接有多个翅片10,多个翅片10自上而下沿螺旋线分布在埋入段4的外侧壁上。

具体的,多个翅片10均为金属薄板,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顶撑锚杆5的埋入段4,为提高搅动流畅度,翅片10的外侧边缘可加工有倒角。

采用上述实施例的有益效果:通过在埋入段4上固定连接多个翅片10,显著提高了其和坡面之间的粘合程度,通过将翅片10自上而下的沿着螺旋线分布在埋入段4的外侧壁上,在灌浆的时候能够使灌浆沿着螺旋分布的翅片10均匀的下流,使得灌浆能够布满灌浆孔,加强顶撑锚杆5和坡面的固合程度,此外,在灌浆固化之前可以转动顶撑锚杆5,此时埋入段4上固定的多个翅片10对灌浆孔中的流体浆液产生搅动作用,消除其中的空气气泡,使其内部密度更加均匀,能够起到更强的粘结效果。

如图7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的一种拦截型围护装置,除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外,顶撑锚杆5和第一牵拉锚杆1之间的坡面上固定有多个第三牵拉锚杆12,多个第三牵拉锚杆12、顶撑锚杆5和第一牵拉锚杆1均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多个第三牵拉锚杆12的悬空端和牵拉锚绳2可拆卸连接;顶撑锚杆5和第二牵拉锚杆11之间的坡面上固定有多个第四牵拉锚杆13,多个第四牵拉锚杆13、顶撑锚杆5和第二牵拉锚杆11均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多个第四牵拉锚杆13的悬空端和纵向支撑锚绳7可拆卸连接。

具体的,第三牵拉锚杆12和第四牵拉锚杆13的材料和外形与第一牵拉锚杆1以及第二牵拉锚杆11相似,其长度根据坡面及围护网8之间的间距进行确定。

采用上述实施例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第三牵拉锚杆12,在坡面面积较大的时候,增加了对顶撑锚杆5以下部分固定的围护网8的牵拉强度,同时减少因牵拉锚绳2长度过长导产生的晃动导致的顶撑锚杆5的松动;通过设置第四牵拉锚杆13,在坡面较大或者落石较多的坡面上,减少了纵向支撑锚绳7的晃动,加强了围护网8固定的稳定性,第三牵拉锚杆12和第四牵拉锚杆13的数量可以根据坡面的大小进行设置,也可根据围护网8实际承受的碎石数量进行设置。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一”、“实施例二”、“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方法、装置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方法、装置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