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透水铺面下连结底座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12070发布日期:2019-02-19 18:42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混凝土透水铺面下连结底座构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混凝土透水铺面下连结底座构造设计,尤指一种结合于建构透水铺面时所搭组的单元架构底部,借以增加整体架构的稳定性以及平整度的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一般建构的混凝土铺面并不具有透水性,即使使用透水性混凝土,其毛隙亦极易阻塞,令透水效率远不及大雨降下的速率,不仅地表容易造成大量积水,且铺面下方处亦因无法有效回补水份,容易造成土地含水量不足,导致地球暖化、热岛效应等情况逐渐扩大,对环境保护无疑是一大伤害。故,如何建构一符合环保效益的透水铺面,为极其需要。

因此,于该产业中即有相关业者开发了一种新式的透水铺面建筑工法,该工法主要为利用上连结架、下连结架将多个管体直立的排列架设成一单元架构,并将该单元架构铺设于欲施作工地的级配层上方,再灌注混凝土浆,使该单元架构埋设于该混凝土浆铺面层中,并透过此架构的管体于该铺面层中形成多个排水孔,以建构成一混凝土透水铺面。由于该透水铺面于布设单元架构时,是将该架构中的管体下端口直接插设于级配层上方,但因管体端口的截面积相当窄小,且于施工时因施作人员需经常在该架构上方踩踏,因此非常容易造成管体下陷程度不一,甚至塌陷的情况发生,使得混凝土浆灌注完成面相当不平整,或是管体受混凝土浆埋没,或因管体下方受混凝土浆反浆堵塞,而无法发挥排水作用,进而影响整体透水铺面的施工质量。

再者,由于该常见透水铺面主要作用在于将雨水快速导入下方级配层,再通过级配层的透水性下渗至地底层补充地下水源,而于级配层中并无储存水份的功能,因此当地表高温炎热时,该等透水铺面并无法有效利用地底水气调节地表环境中整体的温度及湿度,对于降低或改善热岛效应的功效虽具备一定功效,但本案为更加改进此功效而创作产生。

有鉴于此,本案发明人乃针对上述问题点,积极研究、设计组制,并经审慎评估后,终得一确具创新且实用的本创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透水铺面下连结底座构造,具有强化透水铺面单元架构的承载度,增加整体架构铺设的稳定性,同时防止混凝土浆堵塞管体下方出口处,进而确保灌浆面的平整度,借以获得更佳的铺面施工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水铺面下连结底座结构,具有储存水份的功效,释放出水气与地表温度进行热交换作用,借以调节环境中整体的温度及湿度,能有效的降低热岛效应,或避免热岛效应的产生。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混凝土透水铺面下连结底座构造,为建构透水铺面时利用上连结架及下连结架搭组多个直立的透水管而结合成单元架构,再经混凝土浆灌注构筑成具有多个排水孔的人工地表铺面,而该下连结底座组装于上述的单元架构底部,其特征在于:该下连结底座设有多个盘体,于对应单元架构的透水管位置处设有盘体,且各盘体间由连接肋相互连结,而盘体中央设有一透空的中央管柱,供透水管下端口套接。

本新型的有效增益在于,通过各盘体底部的盘面扩增透水管下端口贴触面积,使该单元架构更稳固、平整的铺设于级配层上方,供混凝土浆灌注。

如上所述的透水铺面下连结底座结构,其中于各盘体顶部更结合有一中央具有穿孔的盘盖,并于盘盖与盘体的结合面处设有入水空隙,令盘体内部形成具有储存水份功效的储水空间,因此当外界气温炎热时,可释放出水气与地表温度进行热交换作用,借以调节环境中整体的温度及湿度,能有效的降低热岛效应,或避免热岛效应的产生。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点及具体实施例于以下配合附图的详细说明中,进一步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下连结底座与单元架构组装的构造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下连结底座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图2局部放大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组装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透水铺面灌浆作业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透水铺面灌浆后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下连结底座另一实施例的构造分解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图6实施例透水铺面完成后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图1~图3所示,本新型透水铺面下连结底座10结构,设于建构透水铺面时所搭组单元架构1的底部,该单元架构1为由多个透水管20搭配上连结架30、下连结架40所组合而成。

所述下连结底座10,于对应单元架构1中各透水管20所组装的位置处,设有一盘体11,且于各盘体11间设有连接肋12,以相互连结成一框架结构,而盘体11中央设有一对应透水管20下端口尺寸且供套接的透空状中央管柱13。

该透水管20,为一中空状管体,管体视使用需求设为直筒或锥度状,而管体上端设有一内缩的阶级段21,管体底端处设有卡环22及斜面卡榫23。

上连结架30,由多个以适当间距排列成网状的连接条所构成的支架,并于支架底部布设有多个供透水管20衔接的套管31,且支架顶部于各套管31的对应处设有一贯通的短管32,短管32顶缘设有利用工具突破的封闭状薄板33,于另外不同实施利下也可不设置封闭状薄板33。

该下连结架40,同样的由多个肋条连接成一支架结构,且于对应上连结架30的套管31处设有供透水管20底部穿置嵌固的环体41。

组装时,将多个透水管20下端管体穿置于下连结架40的环体41内,并使环体41滑入卡固于卡环22与斜面卡榫23间固定,管体上端的阶级段21套接于上连结架30的套管31中,使透水管20呈直立状的排列架设成一单元架构1,并将该单元架构1各个透水管20下端口与下连结底座10的中央管柱13相互套接结合,再铺设于施工区域。

在实际铺设时,各个单元架构1利用上连结架30旁侧所设的相对应嵌柱34与嵌孔35的相互连结,使其搭组成与欲建构铺面面积相同的完整架构,如图3所示。而如果连结架30不设置嵌柱34与嵌孔35,其单纯应用套管31套固于透水管20顶端的阶级段21上,也可达成固定的功效。

请同参图4、图5所,于建构透水铺面时,将透水管20与上连结架30、下连结架40所搭组的单元架构架1,结合着本新型的下连结底座10铺设于欲施工的级配层50上方,再施以混凝土浆60灌注作业。而在实际施作时,为了确保不让混凝土浆60渗入下连结底座10底部阻塞透水管20的排水功效;因此,于级配层50夯实整平后,先进行该下连结底座10与单元架构架1的铺设,待铺设完成后再铺上适当厚度的级配层50,使单元架构架1底部连同组设的下连结底座10埋于级配层50中,再施以混凝土浆60灌注作业,使混凝土浆60填满整个单元架构1,并压实抹平混凝土令其完成表面与上连结架30短管32顶缘平齐,待混凝土浆60凝固后,再以一对应的工具将短管32顶缘的薄板33加以突破或以各种其它方法拆除而贯穿,令混凝土表面形成具有多个贯通至级配层50的排水孔,进而以建构成该透水铺面,以将地面雨水快速排导至地底。

请再参图6、图7所,为本新型下连结底座10的另一实施例,其中该下连结底座10的盘体11顶部更进一步的设有一盘盖14,该盘盖14于中央设有对应着透水管20底部管径的穿孔15,供穿设于透水管20底部而与盘体11结合,使盘体11内部形成一储水空间16,且于盘盖14与盘体11的结合面处设有入水空隙17,而本实施例是直接将盘体11边缘设呈高低起伏状的波浪面18,借以形成入水空隙17。因此,当级配层50含水饱合时,下渗的雨水将由该入水空隙17溢往盘体11的储水空间16中储存。

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的透水铺面下连结底座为具有如下实用优点:

1、通过各盘体底部的盘面扩增透水管下端口的贴触面积,以增加上方单元架构的承载度,使单元架构铺设时更加稳固,避免施工人员踩踏时造成的管体下陷或塌陷的情事发生。

2、确保该铺面完成面的平整度,进而得到更佳的施工质量,提升透水铺面整体的排水效益。

3、具有储存水份功效,而该储存的水份能提供地下土壤里生物于干旱时生存所需水份,亦可化为水气通过管体向外释出,并与地表环境温度进行热交换作用,能有效的降低热岛效应,或避免热岛效应的产生,具有环境暖化改善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新型以一结合于单元架构底部的下连结底座结构设计,借以强化整体单元架构铺设时设的稳定性,进而建构一质量优良且兼具有环保效益的透水铺面构造,具有产业上利用的价值,依法提出专利申请,惟以上所述,仅为本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新型实施的范围;故,凡依本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