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临江丘陵富水地带地下室防排水管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48495发布日期:2019-03-05 19:47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一种临江丘陵富水地带地下室防排水管网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物的地下室防排水领域,具体为一种临江丘陵富水地带地下室防排水管网。



背景技术:

对于地下室地板,防排水是重点。传统地下室的防排水做法是沿着剪力墙附近做排水沟,地板上建筑做法是朝着排水沟0.5%的放坡,沟内0.5%的放坡。

为了便于表述,申请人将单层面积超过2万平米,长宽均超过150米的地下室定义为广区域地下室。一般指单层面积超过2万平米,长宽均超过150米。

对于广区域地下室,如果按传统的排水做法,放坡高度将达到75m×0.5%=37.5cm,但地下室的建筑完成面一般厚度只有10-30cm,按传统地下室放坡做法将比建筑完成面要高,导致无法实施。

而位于临江丘陵富水地带的建筑物承受的水压力较大,不可能再保持绝好的止水效果。纵使能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误差范围内,也会或多或少的产生渗水现象,即使尽可能的采用封堵等办法处理,渗水也仍会在一定范围内少量存在,以致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功能,且补漏、修复费用也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解决临江丘陵富水地带建筑物地下室防排水问题的管网布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临江丘陵富水地带地下室防排水管网,包括排水明沟、排水暗沟和集水井,排水暗沟平行设置于排水明沟的一侧或者两侧,它们之间相互独立不互通,排水明沟和排水暗沟分别收集地下室建筑面层的水和地下室混凝土结构底板的渗水后引入集水井中。

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水明沟的两侧为混凝土结构沟壁。

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水明沟沟底两侧的阴角涂满JS涂料后对沟底和两侧沟壁进行抹灰处理,抹灰面的厚度为10-20mm,沟底抹灰时使沟底相对集水井有0.5%-1%的导水坡度。

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水明沟两侧沟壁的上表面内侧固定有角钢,在两侧角钢之间铺设铸铁沟盖板,角钢的上沿与所述建筑面层的上表面平齐。

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水明沟一侧或者两侧5m-8m区域的建筑面层分别相对排水明沟有0.5%-1%的导水坡度。

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水暗沟的一侧沟壁共用排水明沟的沟壁,另一侧采用页岩实心砖砌筑,沟槽中填满中砂,并用透水型无纺布包裹处理。

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建筑面层为细石混凝土面层。

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近剪力墙处,排水明沟平行于剪力墙布置,排水明沟的远剪力墙侧布置所述排水暗沟、近剪立墙侧平行布置有窄槽,窄槽收集剪力墙渗水后引入排水明沟。

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窄槽包括若干段,各段窄槽的两端分别止于剪力墙的相邻两扶壁柱。

本实用新型采用排水明沟和排水暗沟相结合的排水方式,排水明沟和排水暗沟相互独立不互通,通过疏水板将地下室混凝土结构底板的渗水引入排水暗沟,通过排水明沟收集地下室建筑面层的水,排水明沟和暗沟分别将收集的水导入集水井。地下渗水和地上明水都分别收集进了集水井,可有效地解决临江丘陵富水地带地下室地板常出现的渗漏和积水现象。在近剪力墙处,在排水明沟和排水暗沟的基础上还平行增设一道窄槽,一旦发生剪力墙渗水现象,可以通过窄槽来收集剪力墙渗水并导入排水明沟,还可以在窄槽处对剪力墙的渗水区域通过石膏板等迅速做出遮挡处理,迅速恢复感官效果,待专业防水单位作业人员到场后对该处的剪力墙进行修补,避免地下室内部环境潮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远剪力墙区域排水明沟和排水暗沟布置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近剪力墙处排水明沟和排水暗沟布置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示意图。

图中序号:

1—混凝土结构沟壁;2—疏水板;3—页岩实心砖;

4—无纺布;5—混凝土结构底板;6—轻集料面层;

7—建筑面层;8—中砂;9—JS涂料;

10—抹灰面;11—角钢;12—铸铁沟盖板;

13-集水井;14—排水管;

MG—排水明沟;AG—排水暗沟;ZC—窄槽;

JLQ—剪力墙;FBZ—扶壁柱;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公开的这种临江丘陵富水地带地下室防排水管网,尤其适用于解决广区域地下室的防排水问题。为了便于表述,以下将“广区域地下室”简称为“地下室”。

结合图1至图3可以看出,地下室的最底层为混凝土结构底板5,排水明沟MG、排水暗沟AG和疏水板2均设置于混凝土结构底板5的上表面,疏水板2铺至排水暗沟沟槽宽度的边缘处。

针对远剪力墙区域,本实施例每隔约30米设置一条排水明沟,排水明沟与集水井连通,排水明沟的沟底以0.5%放坡至集水井,每隔约30米设置一个集水井13。在浇筑混凝土结构底板时注意集水井位置处的处理。

本实施例排水明沟的宽度为400mm,排水明沟的两侧为混凝土结构沟壁1。

排水明沟的沟底两侧阴角满涂JS涂料9后对沟壁和沟底进行抹灰处理,抹灰面10的厚度为15mm左右,抹灰时注意沟底放坡。沟底坡度宜为0.5%-1%,本实施例选取沟底坡度为0.5%。

抹灰面10完成后,在两侧沟壁的上表面内侧固定角钢11,在两侧角钢之间铺设铸铁沟盖板12。

根据地下室各功能区域的实际情形,在排水明沟的一侧或者两侧设置排水暗沟,对干燥度要求比较高的功能区域,在排水明沟的两侧均设置排水暗沟,如电气设备房布置的功能区域等。图1所示为在排水明沟MG的一侧设置排水暗沟AG。

本实施例排水暗沟的宽度为500mm,远剪力墙区域排水暗沟的一侧沟壁共用排水明沟的沟壁,另一侧沟壁用长*高*宽= 240*140*90的页岩实心砖3砌筑。

从图1所示的结构可以看出,在排水暗沟砌筑前,需先将疏水板2铺设好,疏水板铺至排水暗沟沟槽宽度的边缘处。本实施例疏水板的材质为HDPE,选择其板厚为30mm,壁厚为1.7mm。

疏水板2铺设好后,铺设无纺布4,准备无纺布的时候,其宽度尺寸为排水暗沟沟槽宽度+页岩实心砖的2倍宽度+页岩实心砖的高度+铺入沟槽中的宽度,本实施例将无纺布铺入沟槽中的宽度设定为约150mm,所以无纺布的总宽度约为1000mm。无纺布4将疏水板2的侧缘上表面盖住。

页岩实心砖3砌筑时,其宽度方向底面压于无纺布4上。页岩实心砖砌筑好后,在排水暗沟的沟槽中填满中砂8(细度模数为3.0-2.3,平均粒径为0.5-0.35mm),使中砂8的顶面与页岩实心砖3的上表面平齐,然后将铺设的无纺布4依次将页岩实心砖3的外侧、上表面及中砂8的顶面包裹。

无纺布4包裹好后,在疏水板2和排水暗沟上方浇筑轻集料面层6,轻集料面层6的上表面与排水明沟沟壁的上表面平齐。轻集料面层浇筑时,注意将中砂顶面的无纺布扯平压好。

针对近剪力墙处,排水明沟MG和排水暗沟AG与剪力墙JLQ平行设置,排水暗沟位于排水明沟的远剪力墙侧,另外还在排水明沟和剪力墙之间增设一道较窄的窄槽ZC,排水明沟与剪力墙扶壁柱外侧之间的距离尽量小,窄槽ZC的两端止于剪力墙的扶壁柱FBZ。窄槽和排水明沟同时施工,JS涂料和抹灰处理与排水明沟相同。

最后浇筑建筑面层7。本实施例的建筑面层为细石混凝土面层,细石混凝土面层的上表面与排水明沟两侧的角钢11上沿平齐。建筑面层浇筑时,排水明沟一侧或者两侧约5m区域的建筑面层分别相对排水明沟宜有0.5%-1%的导水坡度,本实施例采用0.5%的坡度。近剪力墙处排水明沟的沟槽近剪力墙侧和剪力墙之间浇筑建筑面层7时,在窄槽和排水明沟之间预埋排水管14。本实施例采用pvc管作为排水管,其公称外径宜选用110mm。

本实用新型采用排水明沟和排水暗沟相结合的排水方式,通过疏水板将地下室混凝土结构底板的渗水引入排水暗沟,通过排水明沟收集地下室建筑面层的水,排水明沟和暗沟分别将收集的水导入集水井。地下渗水和地上明水都收集进了集水井,可有效地解决临江丘陵富水地带地下室地板常出现的渗漏和积水现象。在近剪力墙处,在排水明沟和排水暗沟的基础上还平行增设一道窄槽,一旦发生剪力墙渗水现象,可以通过窄槽来收集剪力墙渗水并导入排水明沟,还可以在窄槽处对剪力墙的渗水区域通过石膏板SGB等迅速做出遮挡处理,迅速恢复感官效果,待专业防水单位作业人员到场后对该处的剪力墙进行修补,避免地下室内部环境潮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