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内淤泥的清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22353发布日期:2019-04-17 00:18阅读:1082来源:国知局
管道内淤泥的清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清淤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管道内淤泥的清理装置。



背景技术:

管道清淤是指将管道进行疏通,清理管道里面的淤泥等废物,保持长期畅通,以防止城市发生内涝,管道没有定期清淤会造成污水滥流,污染环境,给人民生活带来麻烦。

现有的清淤方法通常是根据管道的长度,将管道拆卸成多段,然后利用高压清洗车把管道内淤泥清理到管道外,再运到指定地方,但是这种方法纯粹依靠高压水流对管道内淤泥的冲刷力,当管道内淤泥厚度较大时,便需要反复的冲刷,才能将淤泥清理干净,从而导致耗水量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道内淤泥的清理装置,其优点是:当管道内淤泥厚度较大时,操作者利用铲斗对管道内的淤泥进行清理,人工清理淤泥的同时,高压清洗车内的水通过输水管对管道进行冲洗,两者相结合,减少了直接利用高压水对淤泥进行冲刷时所需的用水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管道内淤泥的清理装置,包括位于管道内的铲斗、拉杆、直角弯管和与高压清洗车出水端连接的输水管,所述拉杆设置在铲斗的斗口一侧,所述直角弯管通过连接件固定在铲斗侧壁上,所述直角弯管的一端与输水管连接,另一端位于铲斗的背面且朝向淤泥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通过拉杆将铲斗伸入管道内,然后使铲斗插入淤泥中,用力向管道外拉动拉杆,从而通过铲斗将管道内的大部分淤泥清理出管道外,降低了高压水冲刷淤泥的难度;操作者拉动拉杆将铲斗拉出管道外时,高压清洗车内的高压水经输水管、直角弯头喷出,对管道进行清洗工作,高压水与铲斗两者相辅相成,既加快了管道清淤的速度,又避免了对管道的直接反复冲刷,从而降低了高压水的用水量;设置的连接件则方便了操作者对直角弯头的安装和拆卸,也使得操作者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需要高压水的辅助,灵活性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件包括设置在铲斗上并供直角弯管一端穿过的U形框和设置在U形框相对内壁上的固定套,所述固定套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上设有与直角弯管外轮廓相适配的卡环,所述U形框侧壁螺纹连接有调节螺钉,所述调节螺钉的一端穿进固定套内并与滑块转动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固定直角弯头时,操作者将直角弯头的一端置于U形框内,然后拧动调节螺钉,带动滑块向靠近直角弯头方向移动,从而通过两个卡环将直角弯头夹紧固定,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直角弯管的出水口端连接有鸭嘴喷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鸭嘴喷头增加了直角弯头喷水的扩散范围,从而增加了铲斗在一次移动过程中高压水所能清洗的面积,缩减了管道需要冲刷的次数,进一步降低了清淤所需的用水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拉杆由若干空心管拼接而成,相邻两个所述空心管相互抵触的一端分别设有螺套和螺纹柱,所述螺套和螺纹柱均设置在空心管内壁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旋动空心管,使螺纹柱旋进另一个空心管的螺纹套内,便可使两个空心管连接在一起,方便了操作者根据实际管道的长度对拉杆进行调整,提高了清理装置的适用性和灵活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铲斗上设有若干斗齿。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斗齿方便了操作者将铲斗插入淤泥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各个所述斗齿远离挖斗的一端均设有弧形的刮钩。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刮钩方便了对淤泥中类似铁丝、废旧编织袋之类废弃物的清理,同时刮钩还减小了斗齿与管道内壁的直接接触,降低了铲斗在移动过程中,斗齿将管道内壁刮伤、刮坏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铲斗上开设有若干排水孔,所述铲斗通过紧固螺钉连接有用于覆盖排水孔的过滤网,所述紧固螺钉上穿设有橡胶垫片,所述橡胶垫片位于紧固螺钉的头部与过滤网之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过滤网方便了铲斗内污水的排出,减轻了铲斗在移动过程中所受到的阻力,使得铲斗内尽可能的贮存淤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环内壁上设有防滑垫。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防滑垫增加了卡环与直角弯头间的摩擦力,提高了连接件对直角弯头固定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人工利用铲斗清理和高压水冲刷的相互配合,提高了管道淤泥清理的速度,缩减了需要高压水冲刷的次数,从而减少了清淤所需的用水量;

2.通过连接件既方便了操作者对直角弯头的安装和拆卸,也使得操作者可根据实际工况选择是否需要增设高压水,灵活方;设置的排水孔和过滤网则减轻了操作者在拉动铲斗时所受的阻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用于体现铲斗和拉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放大图;

图4是图2中B处放大图;

图5是本实施例用于体现排水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施例用于体现空心管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C处放大图。

附图标记:1、铲斗;11、拉杆;12、直角弯管;121、鸭嘴喷头;13、高压清洗车;131、输水管;14、管道;2、连接件;21、U形框;22、固定套;23、滑块;24、卡环;241、防滑垫;25、调节螺钉;3、空心管;31、螺套;32、螺纹柱;33、斗齿;331、刮钩;34、排水孔;35、紧固螺钉;351、橡胶垫片;36、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管道内淤泥的清理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位于管道14内的铲斗1、拉杆11、直角弯管12和与高压清洗车13出水端连接的输水管131,铲斗1上设有若干沿直线等距分布的斗齿33,以便于操作者将铲斗1插入淤泥中;直角弯管12连接件2固定在铲斗1侧壁上,且直角弯管12的一端与输水管131连接,另一端位于铲斗1的背面且朝向淤泥面。

如图2所示,清淤时,操作者通过拉杆11将铲斗1推入管道14内,然后将铲斗1插入管道14内的淤泥中,启动高压清洗车13(如图1),使高压水通过输水管131从直角弯管12中喷出,此时操作者向管道14外拉动拉杆11,通过铲斗1将管道14内的淤泥清理至管道14外,与此同时,高压水对铲斗1移动后的区域进行冲刷清洗,当铲斗1移出管道14外时,高压水亦同时将淤泥冲出管道14外。

如图2所示,由于大部分淤泥直接由铲斗1带出,减轻了高压水冲刷余下淤泥时的难度,两者共同配合,加快了淤泥清理的速度,从而使得利用高压水冲刷的次数减小了,且只有铲斗1向管道14外移动时才开启高压水输送,进而减少了直接通过高压水冲刷时所需的用水量。

如图5所示,直角弯管12的出水口端连接有鸭嘴喷头121,以扩大高压水喷洒的范围,增加了铲斗1单次移动时高压水所冲刷的面积,提高了清理效率,从而进一步缩减了冲刷次数,达到了节省用水的目的。

如图2和图3所示,连接件2包括设置在铲斗1上并供直角弯管12一端穿过的U形框21,U形框21的相对两内壁上均设有固定套22,两个固定套22的套口相对且两个固定套22内均滑动连接有滑块23,滑块23的一端伸出固定套22套口,且在伸出的一端设有与直角弯管12外轮廓相适配的卡环24,卡环24内壁上设有防滑垫241,以增加卡环24与直角弯管12之间的摩擦力;同时U形框21侧壁螺纹连接有调节螺钉25,调节螺钉25的一端穿进固定套22内并与滑块23转动连接。

如图3所示,固定直角弯管12时,操作者拧动调节螺钉25,带动滑块23沿固定套22向靠近直角弯管12方向移动,当卡环24与直角弯管12抵触后,操作者拧紧调节螺钉25,从而使两个卡环24将直角弯管12固定住,简单快捷,方便了操作者根据实际工况对直角弯管12进行安装或拆卸,灵活性高。

如图4所示,铲斗1上开设有若干排水孔34(如图5),铲斗1通过紧固螺钉35连接有用于覆盖排水孔34的过滤网36,紧固螺钉35上穿设有橡胶垫片351,橡胶垫片351位于紧固螺钉35的头部与过滤网36之间,以减小过滤网36被紧固螺钉35压坏的情况发生。当操作者通过拉杆11拖动铲斗1时,铲斗1内的水通过过滤网36和排水孔34顺利流出,杂物则被过滤网36拦截下来,降低了铲斗1在移动过程中所受到的水的阻力,给淤泥尽可能留下足够的贮存空间,从而提高了清淤的效率。

如图4所示,斗齿33远离挖斗的一端均设有弧形的刮钩331,刮钩331向远离斗齿33方向延伸,利于减小斗齿33与管道14内壁的直接接触,起到了对管道14内壁的保护作用。

如图6和图7所示,拉杆11由若干空心管3拼接而成,利于减轻拉杆11的自身重量,降低操作者的劳动强度;相邻两个空心管3相互抵触的一端分别设有螺套31和螺纹柱32,螺套31和螺纹柱32均设置在空心管3内壁上;当需要加长拉杆11时,操作者将一个空气管的螺纹柱32旋入另一个空心管3的螺套31内即可,连接方便,安装用时短。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