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排水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05557发布日期:2019-04-24 00:01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子排水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水阀,特别涉及一种电子排水阀。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的产品大部分采用手动按压排水的方式,通过在排水阀顶部加装一个电机传动机械来代替手工来按压排水,会有如下弊病:

1.机械传动容易出现卡死,位置检测不准确后出现异常死机等状况;

2.电机和传动机械必须装在排水阀顶部,因为有碳刷和齿轮在里面,稍微受潮就出故障;

3.机械按压靠电机带动,电流大且电能消耗快,造成电池使用时间周期短,增加了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的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排水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子排水阀,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固定在水箱的底座,底座内设有第一出水口,底座的顶部设有上盖,上盖内设有供浮子往复运动的腔室,上盖与底座固定装配,且底座上设有供水箱内的水进入腔室的镂空结构,浮子上设有与第一出水口适配的封水片,腔室与第一出水口之间通过虹吸管连通,虹吸管的顶部高于水箱内的预设水位,虹吸管上设有用于连接补水管的接口,包括电子阀门,电子阀门的出水端通过补水管与虹吸管连接,电子阀门进水端连接供水管道在虹吸管与电子阀门的配合下往复运动实现第一出水口的启闭。

所述浮子底部设有供浮子加速挤压腔室的气腔。

所述虹吸管为倒U型结构。

所述虹吸管包括出水段,出水段贯通上盖和浮子且与第一出水口相通。

所述虹吸管包括引水段,电子阀门与引水段之间通过补水管连通,且电子阀门高于预设水位的位置。

包括空心结构且可容纳出水段的溢水管,溢水管与上盖固定连接,浮子上设有供溢水管通过的第二出水口,溢水管的上部管口高于预设水位,下部管口与第一出水口相通;第二出水口内设有密封圈,溢水管上设有与密封圈适配的挡接部,当密封圈离开挡接部时,腔室内的水通过第二出水口流入第一出水口。

所述电子阀门为脉冲阀。

所述上盖与底座通过卡接方式固定连接。

包括用于固定在水箱的底座,还包括上盖和膜片,上盖、膜片和底座之间依次固定装配,上盖与膜片之间形成腔室,上盖上对应腔室的位置设有进水孔,底座内设有与膜片适配的第一出水口,包括连通腔室与第一出水口的虹吸管,虹吸管的顶部高于水箱内预设水位,虹吸管上设有用于连接补水管的接口,包括电子阀门,电子阀门的出水端通过补水管与虹吸管连接,电子阀门进水端连接供水管道,膜片通过虹吸管与电子阀门的配合实现第一出水口的启闭。

所述电子阀门为脉冲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电子阀门往虹吸管里注水,注满虹吸管后关闭电子阀门,即虹吸腔室内的水,利用水压差使浮子带动封水片往上运动进而排水,取消了传统的机械结构,使用寿命长,在封水片或膜片式结构同样起到很好的效果;脉冲阀开关只需一个小于40毫秒的电压信号,电池损耗非常小,续航持久,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方便、装配容易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与水箱和供水管道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的分解图;

图4为实施例1浮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在第一出水孔封闭时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1在第一出水孔开启时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2的分解图;

图9为实施例2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图6所示,一种电子排水阀,包括用于固定在水箱600的底座100,底座100内设有第一出水口110,底座100的顶部设有上盖200,上盖200内设有供浮子300往复运动的腔室210,上盖200与底座100固定装配,且底座100上设有供水箱600内的水进入腔室210的镂空结构,浮子300上设有与第一出水口110适配的封水片310,腔室210与第一出水口110之间通过虹吸管400连通,虹吸管400的顶部高于水箱600内的预设水位610,虹吸管400上设有用于连接补水管460的接口450,包括电子阀门410,电子阀门410的出水端通过补水管460与虹吸管400连接,电子阀门410进水端连接供水管道630,浮子300在虹吸管400与电子阀门410的配合下往复运动实现第一出水口110的启闭,预设水位610指的是水箱600靠浮球620或上水器等控制机构控制的水位,浮子300外壁和底座100内壁之间具有间隙空间,从此间隙空间进入腔室210的进水量小于虹吸管400的排水量,电子阀门410同时还要连接外部水源,也可以直接与给水箱600注水的供水管道630通过三通连接,用于给虹吸管400内注水,因平时虹吸管400高于预设水位610,水无法溢出,浮子300的上下水腔压力平衡,浮子300自重使封水片310密封第一出水口110,电子阀门410也可设计成并联一个手动阀门,当电子阀门410不工作时作应急使用,通过打开电子阀门410或手动阀门,注满虹吸管400,关闭电子阀门410或手动阀时,虹吸管400内的水产生虹吸给腔室210排水,间隙空间进水小于虹吸排水,造成腔室210压力小于水箱600,浮子300上浮,封水片310离开第一出水口110,水快速冲第一出水口110排出。

所述浮子300底部设有供浮子300加速挤压腔室210的气腔320,气腔320为空腔,增加浮子300的浮力,当腔室210内的水被排出后,由于水的密度大于空气,浮子300底部的水通过气腔320使浮子300上浮从而挤压腔室210。

所述虹吸管400为倒U型结构,虹吸管400优选为倒U型结构,有利于产生压差,虹吸效果好,安装时U型开口朝下。

所述虹吸管400包括出水段420,出水段420贯通上盖200和浮子300且与第一出水口110相通,虹吸管400上与腔室210相通的直段称为引水段430,与第一出水口110相通的直段为出水段420,引水段430与出水段420之间的折弯部在此称为过渡段440。

所述虹吸管400包括引水段430,电子阀门410与引水段430之间通过补水管460连通,且电子阀门410高于预设水位610的位置,电子阀门410与其电源可通过补水管460设置在预设水位610上面,防水效果好,安装又方便。

包括空心结构且可容纳出水段420的溢水管500,溢水管500与上盖200固定连接,浮子300上设有供溢水管500通过的第二出水口330,溢水管500的上部管口高于预设水位610,下部管口与第一出水口110相通;第二出水口330内设有密封圈331,溢水管500上设有与密封圈331适配的挡接部510,当密封圈331离开挡接部510时,腔室210内的水通过第二出水口330流入第一出水口110,溢水管500与上盖200可通过胶水粘接或超声波焊接等方式固连,溢水管500的上部管口为溢水口,防止水满出水箱600。

所述电子阀门410为脉冲阀,利用脉冲阀的省电特性,只需一个小于40毫秒的电压信号,大大提高了设备的续航能力。

所述上盖200与底座100通过卡接方式固定连接,上盖200与底座100可通过凹凸结构配合卡接,装配方式简单。

实施例2;如图7-图9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包括用于固定在水箱600的底座100,还包括上盖200和膜片700,上盖200、膜片700和底座100之间依次固定装配,上盖200与膜片700之间形成腔室210,上盖200上对应腔室210的位置设有进水孔220,底座100内设有与膜片700适配的第一出水口110,包括连通腔室210与第一出水口110的虹吸管400,虹吸管400的顶部高于水箱600内预设水位610,虹吸管400上设有用于连接补水管460的接口450,包括电子阀门410,电子阀门410的出水端通过补水管460与虹吸管400连接,电子阀门410进水端连接供水管道630,膜片700通过虹吸管400与电子阀门410的配合实现第一出水口110的启闭,本实施例为膜片700式排水阀结构,上盖200、膜片700和底座100可通过螺丝固连,与实施例1的原理相同,通过电子阀门410给虹吸管400内注满水后,电子阀门410自动关闭,虹吸管400内的水产生虹吸,会将腔室210内的水抽走,腔室210内的压力小于水箱600内的水压,水箱600内的水将膜片700将往上顶,为了增大膜片700的浮力,可在膜片700的局部作向上的凸起710,在膜片700在凸起710的底部位置处会形成气腔,气腔的功能与实施例1中一致。

所述电子阀门410为脉冲阀,利用脉冲阀的省电特性,只需一个小于40毫秒的电压信号,大大提高了设备的续航能力。

工作原理:安装方法如图1所示,当水箱600内的水达到预设水位610位置时,此时腔室210内被水浸没,同时虹吸管400引水段430也被水浸没,浮子300使封水片310密封第一出水口110,此时打开电子阀门410,将供水管道630的水注入到虹吸管400内,当虹吸管400内的水注满后,电子阀门410自动关闭,虹吸管400内的水产生虹吸,会将腔室210内的水往第一出水口110抽走,腔室210内的压力小于水箱600内的水压,水箱600内的水通过气腔320将浮子300往上顶,实现了浮子300离开第一出水口110,而当浮子300上升的过程中,第二出水口330内的密封圈331离开溢水管500的挡接部510,此时第二出水口330与第一出水口110相通,加速了腔室210的排水,使浮子300上升更快,水箱600内的水从第一出水口110排水,当水箱600内的水位下降时,浮子300在自重的作用下重新关闭第一出水口110,当水重新注满至预设水位610时,恢复到了原始状态,等待下轮工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领域内普通的技术人员的简单更改和替换都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