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型防臭地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06780发布日期:2019-04-05 19:30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浮力型防臭地漏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地漏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浮力型防臭地漏。



背景技术:

地漏是家庭、宾馆等处卫生间中不可避免要采用的部件。之前的地漏仅仅起到漏水的作用。之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厂家为地漏增加了过滤以及防臭、防止返潮的功能。但是,目前不少的地漏的防臭和防止返潮的能力还有提升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浮力型防臭地漏,它具有防臭能力较佳的特点。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浮力型防臭地漏,包括进水碗以及上端开口连通在该进水碗的底部中心位置的管体,所述管体的下端封闭、下部侧壁上设有至少1个侧开口,且该管体的底部设有若干渗水孔,渗水孔的直径不超过0.2mm,同时,该进水碗底部设有一和该管体的上部开口相配的密封盖,该密封盖的上部中心位置设有向上延伸的上柱体,该上柱体的上端设有一上浮球,该密封盖的下部中心位置设有一向下延伸的连接索,该连接索的下端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的端部固连有密封板,密封板和侧开口两两相配,以及,相邻的密封板之间连接有下浮球。

所述管体的内腔断面呈正多边形。

本发明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防臭能力较佳。本发明的浮力型防臭地漏在平时不下水时,密封盖对管体的上部开口予以封闭、密封板对侧开口进行封闭,从而形成双重密封的效果,防臭能力更佳。在下水时,密封盖形成的密封和密封板形成的密封至少有一个起作用,从而仍然具有较佳的防臭能力。以及,管体内的部件连接在一起,便于整体取出后进行维护。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浮力型防臭地漏的主视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浮力型防臭地漏的主视剖视图。

图中:

10、进水碗;

20、管体,21、侧开口,22、渗水孔;

30、密封盖,31、上柱体,311、上浮球,32、连接索,321、支撑杆;

40、密封板;

50、下浮球;

60、塑料板,61、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见图1所示:浮力型防臭地漏,包括进水碗10以及上端开口连通在该进水碗10的底部中心位置的管体20。即,地面上的水首先进入该进水碗10中,而后经过该管体20进入下水道中。

进一步的讲:

该管体20的下端封闭、下部侧壁上设有至少1个侧开口21。当然,侧开口21的下部边缘和该管体20的底部之间应该具有一定的非零距离。该管体20的底部设有若干渗水孔22,渗水孔22的直径不超过0.2mm。同时,该进水碗10底部设有一和该管体20的上部开口相配的密封盖30。即,该密封盖30能够对该管体20的上部开口予以封闭。该密封盖30的上部中心位置设有向上延伸的上柱体31,该上柱体31的上端设有一上浮球311。即,在不需要下水时,该密封盖30对该管体20的上部开口予以封闭;当需要下水时,水进入该进水碗10内,当水位达到一定的高度后,会对该上浮球311提供足够的浮力,该上浮球311拉着该密封盖30向上移动,该管体20的上部开口打开,水进入该管体20内。该密封盖30的下部中心位置设有一向下延伸的连接索32,该连接索32的下端连接有支撑杆321,支撑杆321的端部固连有密封板40,密封板40和侧开口21两两相配。显然,该连接索32的下端连接在支撑杆321的中部,而密封板40能够上下滑动。当密封板40移动至相对下方时,对相应的侧开口21实施封闭,反之,当密封板40移动至相对上方时,侧开口21打开。以及,相邻的密封板40之间连接有下浮球50。即,该密封盖30上升时,能够牵引该密封板40向上移动,使侧开口21先打开,使密封板40产生先期的松动,避免其和该管体20的侧壁之间难以相对移动的现象。接着,即便该密封盖30下降,但是水已经进入该管体20的下部,下浮球50受到浮力,密封板40再次上升,侧开口21打开,继而能够顺畅的下水。之后,暂存于该管体20的下部的存水从渗水孔22内慢慢流出,密封板40再次下降密封侧开口21。

优化的:

该管体20的内腔断面呈正多边形,如此,使密封板40仅可上下方向上平移,确保其和相应侧开口21的配合。

该管体20的底部可以放置有一塑料板60,塑料板60上可以设有若干上下通透的开口61,但是这些开口61和渗水孔22两两之间均不对正。如此,能够在渗水完成后,对渗水孔22进行一定的密封,以起到更好的防臭作用。

实施例2

结合图2所示,和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前述连接索32亦可以一刚性杆70代替,以使该管体20内的所有部件的整体性较佳,更便于该地漏的维护和清理。即,该密封盖30的下部中心位置设置向下延伸的刚性杆70,该刚性杆70的下端连接该支撑杆321。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