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溢流能力的溢流结构及具有该溢流结构的排水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05554发布日期:2019-04-24 00:01阅读:481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溢流能力的溢流结构及具有该溢流结构的排水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马桶水箱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提高马桶水箱的溢流能力的溢流结构及具有该溢流结构的排水阀。



背景技术:

现有马桶水箱的溢流大都是通过设置在排水阀上的溢流管进行溢流,现有的溢流结构大都是靠水的自重落下实现溢流,靠水的自重溢流,溢流效果不佳,也有的溢流管在溢流时产生虹吸现象,通过虹吸作用进行溢流能够提高溢流能力,但是虹吸时往往有大量空气被吸入溢流管中,从而导致溢流管的溢流效果不佳。因此,为了防止溢流虹吸时大量空气被吸入溢流管中,现有技术采用在溢流管的上方设置一挡片,挡片与溢流管的上端边缘具有过流间隙。而为了能够对冲洗结束后的马桶便池的水封进行补水,补水管的出水端通常都是固定在溢流管上,使补水管的水经溢流管流至马桶便池中。

然而由于设置了挡片,对于溢流管同时作为排水阀的阀杆以打开或关闭排水阀的排水口的排水阀结构,由于溢流管需要上下运动,因此,补水管的出水端无法直接固定在溢流管上,否则将对溢流管的上下运动造成阻碍,也即,现有技术中,需要上下运动的溢流管上设置了该挡片后,则不再适用于设置补水结构,这样限制了溢流管作为补水通道的应用,而对马桶水封进行补水的水则需要由其他补水通道流至马桶中,导致马桶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水箱的溢流能力的溢流结构及具有该溢流结构的排水阀,使得需要上下运动的溢流管也能实现在提高溢流能力的同时,还可以用于补水的目的,并且结构简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提高溢流能力的溢流结构,包括设于水箱中的溢流管,还包括设于所述溢流管上部的挡片,所述挡片包括第一挡片、第二挡片和第三挡片,所述第二挡片纵向设置并将所述溢流管上部的内腔至少分隔为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所述第一挡片横向遮挡于所述第一内腔的上方并与所述溢流管的上边缘之间具有连通所述水箱内腔和所述第一内腔的第一过流间隙,所述第三挡片横向设于所述第二内腔中,并且所述第三挡片在横向上部分遮挡所述第二内腔以使得溢流时所述第二内腔中形成水封。

优选的,所述第三挡片上还设有过流孔,或者,所述第三挡片与所述第二挡片和/或所述第二内腔的内壁之间具有第二过流间隙,所述过流孔或所述第二过流间隙在溢流时被所述第二内腔中形成的所述水封封堵住。

优选的,所述第三挡片与所述溢流管的上边缘之间的距离H≥10mm。

优选的,所述溢流管包括上下布置的内径较大的大径段和内径较小的小径段,所述挡片设于所述大径段的上部。

优选的,所述溢流管能够上下活动地设于所述水箱中的排水阀的阀体中部,所述溢流管的内腔与所述排水阀的排水通道相连通,所述溢流管的底端连接能够开闭所述排水阀的排水口的密封盘。

优选的,所述第一挡片的外端形成挂接部,所述挡片通过所述挂接部挂接在所述溢流管上。

优选的,所述溢流管上部的内腔的腔壁上设有纵向延伸的卡槽,所述第一挡片的挂接部铰接在所述溢流管上,所述第二挡片的边缘嵌入所述卡槽中。

优选的,所述第一挡片的外边缘径向向外延伸到所述溢流管的第一内腔的上边缘之外。

优选的,所述第一挡片、第二挡片和第三挡片依次连接,所述第一挡片与所述第二挡片的上部相连接,所述第三挡片与所述第二挡片的下部相连接,所述挡片的形状类似Z字型。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排水阀,其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溢流结构,还包括一补水管,所述补水管的出水口位于所述溢流管的上方,并且所述补水管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内腔的位置相对应。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挡片,挡片能够在溢流时有效阻挡外界空气进入溢流管,从而提高溢流能力。而第三挡片在横向上部分遮挡第二内腔,在未溢流时,补水能够通过第二内腔未被第三挡片遮挡的部分流至溢流管,并经溢流管流至马桶中实现补水目的;而在溢流状态下,第二内腔中能够形成水封,第二内腔未被第三挡片遮挡的部分则能够被第二内腔中形成的水封封堵住,因此外界空气不会经由该第二内腔未被第三挡片遮挡的部分进入溢流管中,从而不会影响溢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溢流结构设置在排水阀上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溢流结构的立体示意图之一;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溢流结构的立体示意图之二;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溢流结构的剖视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溢流结构的爆炸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挡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说明,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如图1至6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提高溢流能力的溢流结构,包括设于水箱(未图示)中的溢流管1和设于溢流管1上部的挡片2。本实施例中,挡片2的形状类似Z字型,具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挡片21、第二挡片22和第三挡片23。

第一挡片21与第二挡片22的上部相连接,第三挡片23与第二挡片22的下部相连接。第二挡片22纵向设置并将溢流管1上部的内腔至少分隔为第一内腔11和第二内腔12,本实施例中,第二挡片22只将溢流管1上部的内腔分隔为第一内腔11和第二内腔12两个腔室,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第二挡片22将溢流管1上部的内腔分隔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内腔。

第一挡片21横向遮挡于第一内腔11的上方,并与溢流管1的上边缘之间具有连通水箱内腔和第一内腔11的第一过流间隙3。第三挡片23横向设于第二内腔12中,并且,第三挡片23在横向上部分遮挡第二内腔12以使得溢流时第二内腔12中形成水封。未溢流时,流入第二内腔12中的水可以经由第二内腔12未被第三挡片23遮挡的部分流至溢流管1的中、下部;溢流时,由于第二内腔12中形成水封,从而避免外界空气经由第二内腔12未被第三挡片23遮挡的部分流入溢流管1的中、下部。

本实施例中,第三挡片23上还设有过流孔231。过流孔231形成第二内腔12未被第三挡片23遮挡的部分,未溢流时,补水水流能够经由过流孔231流入溢流管的中、下部,进而流入马桶中;溢流时,过流孔231被第二内腔12中形成的水封封堵住,从而避免外界空气经由过流孔231流入溢流管的中、下部。可替换的,也可以不在第三挡片23上设置过流孔231,而是使第三挡片23与第二挡片22和/或第二内腔12的内壁之间具有第二过流间隙(未图示),该第二过流间隙在溢流时被第二内腔12中形成的所述水封封堵住,未溢流时,补水水流能够经由该第二过流间隙流入溢流管1的中、下部,进而流入马桶中。

为了保证在溢流时形成的水封能够更好地封堵过流孔231,本实施例中,第三挡片23与溢流管1的上边缘13之间的距离H≥10mm,这样能够保证水封的高度足够,水封效果更可靠,更好的是,该距离H≥20mm。

本实施例中,溢流管1包括上下布置的内径较大的大径段1a和内径较小的小径段1b,挡片2设于大径段1a的上部。溢流管1能够上下活动地设于水箱中的排水阀4的阀体41的中部,溢流管1的内腔与排水阀4的排水通道(未图示)相连通,溢流管1的底端连接能够开闭排水阀4的排水口的密封盘42。

挡片2装接在溢流管1上的方式可以有多种,本实施例中,第一挡片21的外端形成挂接部211,挡片2通过挂接部211挂接在溢流管1上。并且,溢流管1上部的内腔的腔壁上设有纵向延伸的卡槽14,第一挡片21的挂接部211铰接在溢流管1上,第二挡片22的边缘嵌入卡槽14中,从而使得挡片2装接在溢流管1上。

为了使得挡片2在溢流时能够更好地阻挡外界空气进入溢流管1中,本实施例中,第一挡片21的外边缘径向向外延伸到溢流管1的第一内腔的上边缘之外。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挡片2,挡片2能够在溢流时阻挡空气进入溢流管1,从而提高溢流能力,而在第三挡片23上设有过流孔231,过流孔231在溢流时被第二内腔12中形成的水封封堵住,因此在正常状态下,补水能够通过过流孔231流至溢流管1,并经溢流管1流至马桶中,而在溢流状态下,过流孔231则能够被第二内腔12中形成的水封封堵住,因此外界空气不会经过流孔231流入溢流管1中,过流孔231不会影响溢流。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排水阀,其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溢流结构,还包括一补水管(未图示),补水管的出水口位于溢流管1的上方,并且补水管的出水口与第二内腔12的位置相对应,从而使得补水管的出水口流出的水对应流至第二内腔12中,并经由过流孔231流至溢流管1中以用于对马桶的水封进行补水。溢流结构可参见上述实施例的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至此,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为了避免遮蔽本公开的构思,没有描述本领域所公知的一些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面的描述,完全可以明白如何实施这里公开的技术方案。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