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碎石高聚物多孔生态道路护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16372发布日期:2019-07-10 09:08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一种碎石高聚物多孔生态道路护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碎石高聚物多孔生态道路护坡,属于道路边坡治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道路边坡处理是工程开发运营与维护中的重要问题,随着经济与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生态绿化护坡越来越得到重视,一些生态绿化护坡技术大量涌现出来并得到应用,生态绿化护坡在维护道路沿线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完整性以及提高沿线景观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我国仍大量采用混凝土等硬质护岸以抵御降雨的水力冲刷侵蚀,这不符合现有的生态绿化理念,甚至还严重影响了相关区域的自然景观与生态平衡,因此,开发既具有较强耐水力侵蚀能力,又不影响植被生长的新型生态护坡技术,成为一项迫切且重要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碎石高聚物多孔生态道路护坡。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碎石高聚物多孔生态道路护坡,包括边坡以及盖住边坡坡面的碎石高聚物多孔护面层,边坡坡脚设有碎石高聚物多孔护脚,碎石高聚物多孔护面层支撑于碎石高聚物多孔护脚,碎石高聚物多孔护面层与边坡坡面之间铺设有绿化种籽和土体混合物。

边坡的坡度不大于1:1.5。

碎石高聚物多孔护面层厚度不大于5cm,不小于碎石平均粒径的2倍。

高聚物与碎石的配比不小于3%,不大于10%。

绿化种籽密度为15~25g/m2

土体为含水量不低于40%、有机质含量不低于2%的粘性土或砂性土。

碎石最大粒径不超过6cm。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碎石高聚物多孔护面层和绿化种籽和土体混合物,碎石高聚物多孔护面层不影响植被生长,植物可透过碎石高聚物多孔护面生长,形成生态绿化护面,可有效抵抗雨水对坡体的冲刷侵蚀,保证了生态坡体的稳定性,且随着植物的生长,植物的繁殖,对减轻坡面不稳定性和抗侵蚀方面的作用会越来越大;本实用新型的碎石高聚物多孔护面层支撑于碎石高聚物多孔护脚,碎石高聚物多孔护脚起到了支承护面层的作用,保证护面层稳定,同时又达到也排水透水的作用,不用在坡脚设置排水沟,简化了施工工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碎石高聚物多孔护面层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碎石高聚物多孔生态道路护坡,包括边坡1以及盖住边坡1坡面的碎石高聚物多孔护面层2,边坡1坡脚设有碎石高聚物多孔护脚4,碎石高聚物多孔护面层2支撑于碎石高聚物多孔护脚4,碎石高聚物多孔护面层2与边坡1坡面之间铺设有绿化种籽和土体混合物3。

边坡1为道路路基边坡,边坡1的坡度不大于1:1.5。

如图2所示,构成碎石高聚物多孔护面层2和碎石高聚物多孔护脚4的材料一致,均为碎石高聚物,碎石高聚物是由碎石101和高聚物102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高聚物102固化后将松散的碎石101连成整体,同时也保留了碎石101见存在的孔隙103。高聚物102与碎石101的配比不小于3%,不大于10%,具体配比需根据室内试验测试结果确定,高聚物102为非发泡型聚氨酯、环氧树脂等材料的一种,碎石101可采用工程碎石或混凝土碎块、砖块等建筑垃圾的一种或混合物,其最大粒径不超过6cm,不仅节省了工程投资,还变废为宝具有良好社会效益。

碎石高聚物多孔护面层2厚度不大于5cm,不小于碎石101平均粒径的2倍,碎石高聚物多孔护面层2既可采用现场浇筑的方法,也可采用先预制后铺设的方法。

碎石高聚物多孔护脚4的主要作用是支撑碎石高聚物多孔护面层2,提高碎石高聚物多孔护面层2的稳定性,同时其有具有透水性,不用在坡脚额外设置排水沟,简化了施工工艺。

绿化种籽和土体混合物3是由绿化种籽和土壤混合而成,绿化种籽选用香根草、狗牙根、马尼拉、白三叶、宜安草等环境适应性较强草籽的一种或多种,草籽的控制密度为15-25g/m2,土体为含水量不低于40%、有机质含量不低于2%的粘性土或砂性土。

上述道路护坡施工完成后,经过一段时间,绿化种籽生根发芽从孔隙103穿过碎石高聚物护面层生长,在边坡1形成生态护面,该生态护面可有效抵抗雨水对坡体的冲刷侵蚀,保证了坡体稳定性,同时具有绿色环保、质量可靠、施工方便、造价低的优点。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