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构建海绵城市的绿化挡土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16494发布日期:2019-07-10 09:09阅读:5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构建海绵城市的绿化挡土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挡土、护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构建海绵城市的绿化挡土墙。



背景技术:

挡土墙是指支承路基填土或山坡土体、防止填土或土体变形失稳的构造物。在挡土墙的横断面中,与被支承土体直接接触的部位称为墙背;与墙背相对的、临空的部位称为墙面;与地基直接接触的部位称为基底;与基底相对的、墙的顶面称为墙顶;基底的前端称为墙趾;基底的后端称为墙踵。

现有的挡土墙多为混凝土浇筑墙,外观较为冷硬,混凝土浇筑墙上开设有若干排水孔,其由墙背通至墙面,当水从排水孔排出后,水流顺墙面流下,易出现泛碱现象,影响挡土墙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并且观感极差,影响景观效果,同时水从排水孔散流而出,易对挡土墙靠近墙面一侧的回填土造成冲刷,导致部分回填土流失,进而降低墙趾和墙踵处地基软化,承载力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构建海绵城市的绿化挡土墙,其优点是能够有效地将雨水等水源排出,降低了挡体远离土体一侧发生泛碱现象的可能性,同时提高了挡土墙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构建海绵城市的绿化挡土墙,包括部分埋设在地面下方的底座以及一体连接于所述底座上表面的挡体,所述底座上靠近和远离土体的两侧分别朝相互背离的方向向外延伸,所述挡体和土体之间的底座上铺设有透水砖,所述透水砖的上方填充有砂砾渗水层;

所述底座上位于透水砖和地面之间的位置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排水槽,所述底座内部开设有与所述排水槽相连通的排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远离所述排水槽的一端连通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下方设有位于地表的排水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水源经过砂砾渗水层和透水砖流至排水槽内后,水流依次沿排水通道、排水管流至排水腔内,最后经排水腔排走。

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挡土墙,本申请中的挡土墙通过设置排水槽、排水通道、排水管以及排水腔,能够有效地将雨水等水源排出,降低了挡体远离土体一侧发生泛碱现象的可能性,提高了挡土墙的美观程度;通过设置砂砾渗水层和透水砖,用于对排水槽进行保护,使水源以渗透的方式流至排水槽内,从而防止杂草等将排水槽堵塞;同时预埋式底座的设置,能够对挡体进行有效的加固,提高了挡土墙整体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通道由靠近所述排水槽的一端至另一端向下倾斜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排水管道倾斜设置,用于防止排水腔内的水流过大时,倒灌至排水槽内,进而影响挡土墙的排水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管呈L型,其出水口朝下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L型排水管的设置,用于防止排出的水沿壁面流至挡体上,从而降低了挡体远离土体一侧发生泛碱现象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腔的底壁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渗水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雨水较大时,部分水流可经过渗水孔渗透至地下,从而缓解了排水腔的排水压力,大大提高了其排水能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砂砾渗水层与所述挡体之间设有黏土防水层。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黏土防水层的设置,用于防止水源在向下渗透的过程中,长时间浸泡挡体,对挡体造成侵蚀,影响挡体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砂砾渗水层的上方填充有碎石层。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碎石层的设置,用于对杂草或者杂物进行阻挡,防止其将砂砾渗水层堵住,而导致水源无法有效的进行渗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沿其长度方向与地面之间设有若干加固锚杆,所述加固锚杆位于所述挡体的两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加固锚杆的设置,用于对底座的加固,使其与地面之间形成稳固连接,不会由于地基软化而发生错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与所述挡体之间预埋有若干钢筋钩。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钢筋钩的设置,用于提高底座与挡体之间的连接强度以及底座和挡体自身的强度,使其能够承受更大的承载力,从而提高挡土墙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体呈直角梯形,其远离土体的一侧为斜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直角梯形的设置,使挡体墙顶的端面较小,基底较大,从而进一步提高对土体支撑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申请中的挡土墙通过设置排水槽、排水通道、排水管以及排水腔,能够有效地将雨水等水源排出,降低了挡体远离土体一侧发生泛碱现象的可能性,提高了挡土墙的美观程度,通过设置砂砾渗水层和透水砖,用于对排水槽进行保护,使水源以渗透的方式流至排水槽内,从而防止杂草等将排水槽堵塞,同时预埋式底座的设置,能够对挡体进行有效的加固,提高了挡土墙整体的稳定性;

2、排水管道倾斜设置,用于防止排水腔内的水流过大时,倒灌至排水槽内,进而影响挡土墙的排水效果;

3、黏土防水层的设置,用于防止水源在向下渗透的过程中,长时间浸泡挡体,对挡体造成侵蚀,影响挡体的使用寿命;

4、渗水孔的设置,用于缓解排水腔的排水压力,使部分水源可通过渗水孔渗透至地下,从而大大提高排水腔的排水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体现挡体和底座内部结构的剖示图。

图中,1、底座;11、排水槽;12、排水通道;13、排水管;14、排水腔;141、渗水孔;2、挡体;3、钢筋钩;4、加固锚杆;5、透水砖;6、土体;7、砂砾渗水层;8、黏土防水层;9、碎石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下”、“底面”和“顶面”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 “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一种构建海绵城市的绿化挡土墙,如图1所示,包括底座1以及一体连接于底座1上表面的挡体2,两者均由混凝土浇筑而成,其中挡体2位于地面以上,用于对土体6进行支撑,部分底座1埋设于地面以下,用于对挡体2进行加固,挡体2呈直角梯形,其远离土体6的一侧为斜面,直角梯形的设置,使挡体2墙顶的端面较小,基底较大,从而进一步提高对土体6支撑的稳定性。

如图2所示,底座1与挡体2之间预埋有若干钢筋钩3,其呈散乱分布,用于提高底座1与挡体2之间的连接强度以及底座1和挡体2自身的强度,使其能够承受更大的承载力,从而提高挡土墙的使用寿命。底座1上靠近和远离土体6的两侧分别朝相互远离的方向向外延伸,底座1延伸端的上表面且位于挡体2两侧的位置分别设有若干加固锚杆4,其穿过底座1并且与地面相连接,用于对底座1的加固,使其与地面之间形成稳固连接,不会由于地基软化而发生错位。

如图1所示,底座1上铺设有透水砖5,相邻透水砖5之间通过粘合剂相连接,其位于挡体2和土体6之间,透水砖5的上方填充有砂砾渗水层7,雨水或其它水源可通过砂砾渗水层7和透水砖5流至底座1上,砂砾渗水层7与挡体2之间设有黏土防水层8,用于防止水源在向下渗透的过程中,长时间浸泡挡体2,对挡体2造成侵蚀,影响挡体2的使用寿命。砂砾渗水层7的上方还填充有碎石层9,用于对杂草或者杂物进行阻挡,防止其将砂砾渗水层7堵住,而导致水源无法有效的进行渗透。

如图1和图2所示,底座1上位于透水砖5和地面之间的位置开设有沿底座1长度方向延伸的排水槽11,用于收集由上方流渗透下来的水,底座1的内部沿其宽度方向开设有若干与排水槽11相连通的排水通道12,排水通道12远离排水槽11的一端连通有呈L型的排水管13,其出水口朝下设置,用于防止排出的水沿壁面流至挡体2上,从而降低了挡体2远离土体6一侧发生泛碱现象的可能性,排水管13的下方设有截面呈U型的排水腔14,其位于地表,并通过混凝土浇筑而成,用于将水排走。

当水源经过砂砾渗水层7和透水砖5流至排水槽11内后,水流依次沿排水通道12、排水管13流至排水腔14内,最后经排水腔14排走。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排水通道12由靠近排水槽11的一端至另一端向下倾斜设置,用于防止排水腔14内的水流过大时,倒灌至排水槽11内,进而影响挡土墙的排水效果。

如图2所示,排水腔14的底壁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渗水孔141,当雨水较大时,部分水流可经过渗水孔141渗透至地下,从而缓解了排水腔14的排水压力,大大提高了其排水能力。

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挡土墙,本申请中的挡土墙通过设置排水槽11、排水通道12、排水管13以及排水腔14,能够有效地将雨水等水源排出,降低了挡体2远离土体6一侧发生泛碱现象的可能性,提高了挡土墙的美观程度;通过设置砂砾渗水层7和透水砖5,用于对排水槽11进行保护,使水源以渗透的方式流至排水槽11内,从而防止杂草等将排水槽11堵塞;同时预埋式底座1的设置,能够对挡体2进行有效的加固,提高了挡土墙整体的稳定性。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