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成套膜净化无负压加压供水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48051发布日期:2019-07-13 08:15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成套膜净化无负压加压供水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水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成套膜净化无负压加压供水设备。



背景技术:

无负压供水设备是一种加压供水机组,直接与市政供水管网联接、在市政管网剩余压力基础上串联叠压供水而确保市政管网压力不小于设定保护压力的二次加压供水设备。目前的无负压供水设备不具有超滤膜过滤功能,对于水质无法保证,且设备压力小,对于高层供水较为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成套膜净化无负压加压供水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负压供水设备缺乏水质净化功能,高层供水困难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成套膜净化无负压加压供水设备,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水组件、过滤组件、无负压组件和出水组件,所述的进水组件包括进水管,进水管连接原水泵,原水泵连接保安过滤器,所述的过滤组件包括过滤管路,过滤管路两侧各设有一组超滤膜支架,超滤膜支架上设有超滤膜组件,超滤膜组件通过超滤膜支管连接过滤管路,所述的无负压组件包括稳流补偿罐,稳流补偿罐上设有负压抑制器和无负压进水管,稳流补偿罐底部设有无负压出水管,无负压出水管连接无负压分流管,所述的出水组件包括设于无负压分流管上的多路出水加压管,出水加压管上设有止回阀和出水泵,出水加压管底部连接出水总管。

作为优选,所述的进水管入口设有进水压力传感器和进水电动阀。

作为优选,所述的进水组件和过滤组件之间采用双头弯管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过滤管路入口处设有过滤进水压力表,每一组超滤膜组件均设有电磁控制阀。

作为优选,所述的过滤组件和无负压组件之间采用直角弯管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稳流补偿罐设有液位窗。

作为优选,所述的无负压组件和出水组件设于机架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成套膜净化无负压加压供水设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具有超滤膜过滤组件,对于供水进行净化,保证供水水质安全;

(2)供水出水均设有用于加压的水泵,保证水压稳定,满足高层供水需求;

(3)超滤膜过滤组件为两组,当其中一组进行清洗维护时,另一组能正常运行,保证设备正常供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应当理解的是,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解释而并非限定。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成套膜净化无负压加压供水设备,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水组件1、过滤组件2、无负压组件3和出水组件4,所述的进水组件1包括进水管101,进水管101连接原水泵104,原水泵104连接保安过滤器105,所述的过滤组件2包括过滤管路202,过滤管路202两侧各设有一组超滤膜支架206,超滤膜支架206上设有超滤膜组件205,超滤膜组件205通过超滤膜支管203连接过滤管路202,所述的无负压组件3包括稳流补偿罐303,稳流补偿罐303上设有负压抑制器302和无负压进水管301,稳流补偿罐303底部设有无负压出水管305,无负压出水管305连接无负压分流管306,所述的出水组件4包括设于无负压分流管306上的多路出水加压管403,出水加压管403上设有止回阀401和出水泵402,出水加压管403底部连接出水总管404,所述的进水管101入口设有进水压力传感器102和进水电动阀103,所述的进水组件1和过滤组件2之间采用双头弯管5连接,所述的过滤管路202入口处设有过滤进水压力表201,每一组超滤膜组件205均设有电磁控制阀204,所述的过滤组件2和无负压组件3之间采用直角弯管6连接,所述的稳流补偿罐303设有液位窗304,所述的无负压组件3和出水组件4设于机架7上。

实际工作时,市政供水由进水管201进入,经过原水泵104加压后进入过滤组件2,由超滤膜组件205对水质进行净化处理,净化后的用水进入无负压组件3,再由出水组件4加压后供给用户,保证供水水质安全,进水压力传感器102监测进水压力,进水电动阀103控制进水流量,过滤进水压力表201监测过滤组件进水压力,电磁控制阀204控制各组超滤膜组件205流量,液位窗304观察稳流补偿罐303水位,止回阀401防止水倒流,出水总管404供水。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