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节能的水电站厂房防涝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14528发布日期:2019-06-14 23:25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高效节能的水电站厂房防涝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效节能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高效节能的水电站厂房防涝系统。



背景技术:

大金坪水电站位于石棉县松林河流域,额定容量3×43MW,额定流量3×26.4m3/s,松林河流经厂房外与电站尾水合流。2013年7月12日至14日,松林河流域普降中到大雨,河水猛涨,并伴有上游多处塌方和泥石流,造成行洪通道淤积,河床抬高。7月15日,河水经电站尾水倒灌进入厂房,发电机层进水0.7m,经过两个半月夜以继日的保护性抢修,顺利实现了2F、3F机组的并网发电。

因此,为了避免上述的问题再次出现,需要设计一种水电站厂房防涝系统,来解决在雨季来临时,厂房出现内涝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高效节能的水电站厂房防涝系统,以解决在雨季来临时,厂房出现内涝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节能的水电站厂房防涝系统,包括环绕设置于所述厂房外的挡水墙,所述挡水墙内侧的地面上设有第一集水井和第二集水井,所述第一集水井内设有第一排水装置,所述第二集水井内设有第二排水装置,所述厂房内设有排水电源、备用电源和双电源断路器,所述排水电源和备用电源与双电源断路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排水装置和第二排水装置与双电源断路器的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排水电源和备用电源均通过水电站提供电能。

作为优选,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排水装置包括2台第一排水泵和1台潜水泵,所述双电源断路器与2台第一排水泵和1台潜水泵电连接。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二排水装置包括2台第二排水泵和1台污水泵,所述双电源断路器与2台第二排水泵和1台污水泵电连接。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集水井和第二集水井在挡水墙内侧的地面上相互远离。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挡水墙的上端设有倾斜的引流板,所述引流板向挡水墙外侧的下方倾斜,所述挡水墙外侧的下方设有排水渠。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挡水墙的上端竖向设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包括一体成型的竖架和横架,所述竖架的下端与横架的一端相连,所述竖架的上端与引流板的上端相连。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横架上设有上下通透的螺纹孔,所述挡水墙的上端设有地脚螺栓,所述地脚螺栓螺纹连接设置于螺纹孔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厂房外设置挡水墙进行挡水,可以将倒灌的尾水挡住,避免尾水倒灌进入厂房,在挡水墙内侧的地面设置第一集水井和第二集水井,可以将挡水墙内侧的雨水排进第一集水井和第二集水井,避免雨水过大而使厂房产生内涝,在第一集水井和第二集水井内的水分别通过第一排水装置和第二排水装置进行排出,而第一排水装置和第二排水装置均是通过排水电源提供电能,当排水电源处的线路故障时,双电源断路器控制备用电源供电,保证能正常排水,而利用水电站为排水电源和备用电源提供电能,更加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高效节能的水电站厂房防涝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挡水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厂房;2、挡水墙;3、第一集水井;4、第二集水井;5、排水电源;6、备用电源;7、双电源断路器;8、引流板;9、排水渠;10、固定支架;11、竖架;12、横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2示出了高效节能的水电站厂房防涝系统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一种高效节能的水电站厂房防涝系统,包括环绕设置于所述厂房1外的挡水墙2,所述挡水墙2内侧的地面上设有第一集水井3和第二集水井4,所述第一集水井3内设有第一排水装置,所述第二集水井4内设有第二排水装置,所述厂房1内设有排水电源5、备用电源6和双电源断路器7,所述排水电源5和备用电源6与双电源断路器7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排水装置和第二排水装置与双电源断路器7的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排水电源5和备用电源6均通过水电站提供电能。

参见附图1,通过在厂房1外设置挡水墙2进行挡水,可以将倒灌的尾水挡住,避免尾水倒灌进入厂房1,在挡水墙2内侧的地面设置第一集水井3和第二集水井4,可以将挡水墙2内侧的雨水排进第一集水井3和第二集水井4,避免雨水过大而使厂房1产生内涝,在第一集水井3和第二集水井4内的水分别通过第一排水装置和第二排水装置进行排出,而第一排水装置和第二排水装置均是通过排水电源5提供电能,当排水电源5处的线路故障时,双电源断路器7控制备用电源6供电,保证能正常排水,而利用水电站为排水电源5和备用电源6提供电能,更加节能环保。

可以将挡水墙2的厚度设置为1米,高度设置为4米,可以采用混凝土浇筑而成,第一集水井3和第二集水井4不仅可以用于收集挡水墙2内侧的雨水,还能收集山洪,并且通过第一排水装置和第二排水装置将第一集水井3和第二集水井4内的积水及时排出,以免厂房1产生内涝。

第一排水装置和第二排水装置通过电缆线实现与双电源断路器7之间的电连接,排水电源5和备用电源6也通过电缆线实现与双电源断路器7之间的连接。

双电源断路器7为施耐德WATSNA-250/250A/4P/NS型双电源断路器,具有机械闭锁和电气闭锁以及手动转换和自动转换功能。

通过电缆线实现电连接,在排水电源5的电缆线出现电缆绝缘老化、损坏等故障时,电源无法送达至第一排水装置和第二排水装置,并且由于电缆采用预埋、穿管等敷设方式进行固定,无法在短时间内及时找到故障点,消除故障恢复送点,所以采用双电源断路器7和备用电源6,在当排水电源5出现问题时,保证及时的供电处理,进而保证第一集水井3和第二集水井4内的积水能及时排出。

实施例二:

所述第一排水装置包括2台第一排水泵和1台潜水泵,所述双电源断路器7与2台第一排水泵和1台潜水泵电连接。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2台第一排水泵分别是40kW排水泵,潜水泵为7.5kW潜水泵,可以选用3×50mm2+16mm2多股铜芯电缆,来连接双电源断路器7与2台第一排水泵和1台潜水泵。

实施例三:

所述第二排水装置包括2台第二排水泵和1台污水泵,所述双电源断路器7与2台第二排水泵和1台污水泵电连接。

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2台第二排水泵分别为1台40kW排水泵和1台25kW排水泵,污水泵为7.5kW排污泵,三者同时运行时的运行电流为123.1A,可以使用运行时允许载流量为145A的3×50mm2+16mm2多股铜芯电缆,来连接双电源断路器7与2台第二排水泵和1台污水泵。

实施例四:

所述第一集水井3和第二集水井4在挡水墙2内侧的地面上相互远离。

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参见附图1,第一集水井3和第二集水井4相互独立,并且在挡水墙2内侧的底面上相距较远,第一集水井3和第二集水井4各自负责收集和排泄一片区域内的积水,再分别通过第一排水装置和第二排水装置将第一集水井3和第二集水井4内的积水排出。

实施例五:

所述挡水墙2的上端设有倾斜的引流板8,所述引流板8向挡水墙2外侧的下方倾斜,所述挡水墙2外侧的下方设有排水渠9。

在实施里四的基础上,参见附图2,挡水墙2的上端设置引流板8,引流板8可以起到引流的作用,将冲击在引流板8上的雨水引流至下方的排水渠9内进行排出,排水渠9的排水端可以连接至水电站的尾水区,以便于进行及时排放。

实施例六:

所述挡水墙2的上端竖向设有固定支架10,所述固定支架10包括一体成型的竖架11和横架12,所述竖架11的下端与横架12的一端相连,所述竖架11的上端与引流板8的上端相连。

在实施例五的基础上,参见附图2,竖架11和横架12一体成型,可以保证固定支架10的稳定性,竖架11的上端与引流版8上端的下侧相连,进而使竖架11对引流板8的上端起到支撑作用,保证引流板8的稳定性。

竖架11的上端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引流板8的上端相连,竖架11的上端也可以通过粘接的方式与引流板8的上端相连,竖架11的上端还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引流板8的上端相连。

实施例七:

所述横架12上设有上下通透的螺纹孔,所述挡水墙2的上端设有地脚螺栓,所述地脚螺栓螺纹连接设置于螺纹孔内。

在实施例六的基础上,在挡水墙2浇筑时,便将地脚螺栓固定在挡水墙2的上端,然后将螺纹孔插设进地脚螺栓内,再通过螺母在上方进行固定,从而实现挡水墙2与横架12之间的稳定连接,即是实现挡水墙2与固定支架10之间的稳定连接。

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