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处理城市河堤附近地表径流的新型生态河堤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14530发布日期:2019-06-14 23:25阅读:594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处理城市河堤附近地表径流的新型生态河堤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河堤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能处理城市河堤附近地表径流的新型生态河堤系统。



背景技术:

城市人口的增多给城市污水处理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并且随着城市建筑密度增大、路面硬化及透水面积减小,使得城市的地表径流增大,雨水相对于生活污水,处理工艺较为简单,若将雨水和生活污水等同处理,会加大雨天污水处理厂的压力负荷,针对存在的问题,已有城市开始构建海绵城市,海绵城市能够实现对城市地表径流的有效收集并进行资源化处理,但若在城市河堤附近构建常规的海绵城市来处理地表径流,则需要考虑海绵的构建对城市河堤的影响,增加施工的难度,会造成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能处理城市河堤附近地表径流的新型生态河堤系统,利用河堤本身作为一种新型海绵城市实现河堤附近地表径流的净化处理,以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处理城市河堤附近地表径流的新型生态河堤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能处理城市河堤附近地表径流的新型生态河堤系统,包括地表,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表的上表面设置有水渠,且地表的上表面相对应水渠出水端的位置处设置有低洼区,所述地表的内部位于低洼区的正下方位置处设置有水罐,且地表的一侧与河堤相连,所述河堤的前后两侧均通过钢支架挤压固定,所述水罐的上表面设置有罐盖,且水罐的一侧嵌入连接有主溢流管,所述主溢流管的表面通过支管连接有多个与河堤相连的分流管,所述罐盖的下表面固定有过滤筒,所述河堤的一端与河床相连,所述河堤与水平角度呈25°夹角,且河堤是由土壤层、小鹅卵石层、砾石层和大鹅卵石层组成,所述土壤层的下方靠近河床的位置处设置有小鹅卵石层,且土壤层的下方靠近地表的一侧位置处设置有砾石层,所述土壤层的下方位于砾石层和小鹅卵石层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大鹅卵石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砾石层、大鹅卵石层和小鹅卵石层均通过格宾笼捆扎固定,并且格宾笼为一种不锈钢材质的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土壤层的厚度为0.8m,且土壤层的表面位于水下区域种植有芦苇,位于水面之上的区域种植有灌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钢支架整体呈三角形结构,且其斜面角度与河堤的斜面角度相等,所述钢支架的外侧设置有条状的地桩安装耳。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罐盖直径为50cm,厚度为20cm,且罐盖的上表面均匀开设有溢水孔,所述水罐的内径与罐盖的尺寸相适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水渠与地表的水平方向呈5°夹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实现对河流附近雨水的就地净化处理,减轻雨天城市污水处理的压力,降低城市污水处理的所需能耗,节约了成本,有利于增加河流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实现对城市河流的水质保护,且雨水可以为河堤植物提供了营养物质,利于植物生长,具有观赏价值,另外植物的根须可以使土壤层更加紧密,不易被河水冲散,保证河堤整体的稳固。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能处理城市河堤附近地表径流的新型生态河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能处理城市河堤附近地表径流的新型生态河堤系统中河堤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地表;2、水罐;3、主溢流管;4、分流管;5、钢支架;6、河床;7、河堤;701、土壤层;702、砾石层;703、大鹅卵石层;704、小鹅卵石层;8、过滤筒;9、低洼区;10、罐盖;11、水渠。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能处理城市河堤附近地表径流的新型生态河堤系统,包括地表1,地表1的上表面设置有水渠11,且地表1的上表面相对应水渠11出水端的位置处设置有低洼区9,地表1的内部位于低洼区9的正下方位置处设置有水罐2,且地表1的一侧与河堤7相连,河堤7的前后两侧均通过钢支架5挤压固定,水罐2的上表面设置有罐盖10,且水罐2的一侧嵌入连接有主溢流管3,主溢流管3的表面通过支管连接有多个与河堤7相连的分流管4,罐盖10的下表面固定有过滤筒8,河堤7的一端与河床6相连。

河堤7与水平角度呈25°夹角,且河堤7是由土壤层701、小鹅卵石层704、砾石层702和大鹅卵石层703组成,土壤层701的下方靠近河床6的位置处设置有小鹅卵石层704,且土壤层701的下方靠近地表1的一侧位置处设置有砾石层702,土壤层701的下方位于砾石层702和小鹅卵石层704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大鹅卵石层703。

砾石层702、大鹅卵石层703和小鹅卵石层704均通过格宾笼捆扎固定,并且格宾笼为一种不锈钢材质的构件,可以使砾石层702、大鹅卵石层703和小鹅卵石层704中的石块更加紧密,避免出现松动导致整个河堤7不稳的问题。

土壤层701的厚度为0.8m,且土壤层701的表面位于水下区域种植有芦苇,位于水面之上的区域种植有灌木,雨水在渗透至植物根茎的时候会对部分有机污染物进一步净化,同时也为植物提供养分,促进其生长,增加一定的观赏性,且植物根茎可以使更加紧密,不易被河水冲散,保证河堤7整体的稳固。

钢支架5整体呈三角形结构,且其斜面角度与河堤7的斜面角度相等,钢支架5的外侧设置有条状的地桩安装耳,通过地桩可以使钢支架5更加稳定。

罐盖10直径为50cm,厚度为20cm,且罐盖10的上表面均匀开设有溢水孔,水罐2的内径与罐盖10的尺寸相适配,罐盖10可以打开,以便清除堵塞和更换过过滤筒8,保证雨水输送的畅通。

水渠11与地表1的水平方向呈5°夹角,可以使雨水沿倾斜方向向低洼区9流动,实现雨水输送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下雨时,雨水落入水渠11并沿其斜面方向流动,在流动至水渠11出水端的时候流入低洼区9,罐盖10的上表面均匀开设有溢水孔,低洼区9的雨水通过溢水孔向下渗透,可以过滤掉一部分城市垃圾,经过溢流孔初步过滤的雨水会流入过滤筒8进行再次过滤,处理后的雨水流入水罐2中,再由主溢流管3和分流管4均匀的导入河堤7,河堤7的斜面上种植有灌木和芦苇,雨水在渗透至植物根茎的时候会对部分有机污染物进一步净化,同时也为植物提供养分,促进其生长,增加一定的观赏性,且植物根茎可以使更加紧密,不易被河水冲散,保证河堤7整体的稳固,河床6中养殖有贝类,螺类,虾及水生昆虫等物种,可作为进一步处理措施实现雨水的处理,经过以上工序净化后的雨水污染物含量大大降低,最终通过排入城市河流。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