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渗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36179发布日期:2019-12-06 17:52阅读:410来源:国知局
下渗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土保湿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下渗水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属于中温带干旱气候,年均气温大致为6.7℃至8.8℃,地表干燥且常年少雨,年均降雨量为255.2mm,年均蒸发量为2862.2mm,地表发育程度较低,因此导致土质疏松,植被稀少,降水下渗严重,地下水蒸发强烈,如植物在此种土质中生长,则需要增强涵养水源能力。但整体更换植被附近的地表土质,需要消耗巨大的人力物力成本。

目前,现有技术中增强涵养水源能力的方法主要有:1、利用聚丙烯酸钾,将聚丙烯酸钾分散于水中,形成高分子水溶胶作为土壤增粘剂,再将土壤增粘剂与沙土混合,润湿压实后回填表土,以在土壤耕作层与犁地层的界面层以下形成一层阻渗层。2、在土壤上喷洒不同浓度的沙蒿胶,沙蒿胶是从多年生半灌木沙蒿种皮提取的一种亲水性胶体,具有较高的粘度和良好的吸水性,具有保水性和热稳定性,能够起到固化土壤并且保水的作用。3、利用一种土基憎水改性固沙植草喷墨材料,所述材料能够在地表形成透气且不透水的保护层,起到抑制地表水分的蒸发的作用。但是上述三种方法均有胶体等物质混合于土壤之中,会使土壤局部的生态环境发生改变,如当气候发生变化时,还会产生不必要的二次污染,并且不利于材料的回收与更新。

现有的增强涵养水源的方法均存在无法在保证保水效果的同时避免改变土壤局部生态环境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无法在保证保水效果的同时避免改变土壤局部生态环境的问题,提供一种下渗水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下渗水装置,所述下渗水装置包括储水器,所述储水器上端设置有收集器,所述储水器下端设置有出水器,所述收集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收集器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储水器上端相通的收集器出水口,所述出水器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出水器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储水器下端相通的出水器进水口,所述第二开口的方向与所述第一开口的方向相反。

将所述下渗水装置放置在土壤中的根系上方,所述下渗水装置能够在土壤中形成地下水收集层,降水通过下渗水装置的收集器后进入储水器中,之后流经储水器后从出水器流出,再流向土壤中的根系,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减慢灌溉水、雨水等在土壤中的下渗速度。另外,在干燥天气时,当外界降水不足时,储水器中储存的水分挥发,仍然能够保证土壤的水含量,利于地表植物的存活与生长。所述下渗水装置使得下渗水装置周边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强,可有效防止大风扬沙,且良好的保水性能够提高沙质土壤中植物、高大乔灌木等的存活率和生长速度,但不会破坏土壤局部的生态环境。

优选的,所述出水器进水口高于所述储水器下端。

优选的,所述出水器进水口和所述储水器下端之间的距离能够调整。

优选的,所述出水器呈以所述第二开口为下底面的圆台。

优选的,所述收集器插入所述储水器的上端。

优选的,所述收集器呈以所述第一开口为上底面的圆台。

优选的,所述收集器、所述储水器、所述出水器位于同一竖直轴线上。

优选的,所述收集器出水口的半径不大于所述出水器进水口的半径。

优选的,所述储水器呈球体。

优选的,所述下渗水装置采用聚氯乙烯材料制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下渗水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下渗水装置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储水器

20、收集器21、第一开口22、收集器出水口

30、出水器31、第二开口32、出水器进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下渗水装置,所述下渗水装置包括储水器10,所述储水器10的上端设置有收集器20,所述储水器10的下端设置有出水器30,所述收集器2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开口21,所述收集器20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储水器10上端相通的收集器出水口22,所述出水器3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开口31,所述出水器30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储水器10下端相通的出水器进水口32,所述第二开口31的方向与所述第一开口21的方向相反。

其中,请参考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下渗水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出水器30可以采用现有可行的连接方式设置在所述储水器10上,优选的,所述出水器30插入所述储水器10中,方便所述储水器10和所述出水器30的拆卸。更进一步地说,所述出水器进水口32高于所述储水器10下端,因此能够在所述出水器30插入所述储水器10中的部分形成一个容置空间,多余的降水能够被储存在所示容置空间中,当天气干燥时,所述容置空间中的水分开始蒸发,反流至所述出水器30中,利用水分蒸发,保证了土壤中植物的生长所需的水含量。

更进一步地说,所述出水器30和所述储水器10之间可以采用现有可行的位置调整方式,使得所述出水器进水口32和所述储水器10下端之间的距离能够调整,根据实际使用的需要和土壤天气等因素的不同,在天气干燥严重的地区,可以先将所述出水器进水口32和所述储水器10下端之间的距离设置的较大,增加所述储水器10的储水能力,以满足不同环境中植物对水含量的需求。

其中,优选的,所述出水器30还可以设置为呈以所述第二开口31为下底面的圆台,所述第二开口31的口径为所述出水器30的最大口径,通过所述出水器30从上底面至下底面的口径逐渐增大,能够间接的在土壤中形成隔水层,有效的减慢了土壤中水分的蒸发速度,减小了土壤中水分的蒸发量。

另外,所述收集器20可以采用现有可行的连接方式设置在所述储水器10上,优选的,所述收集器20插入所述储水器10的上端。

更进一步地说,所述收集器20和所述储水器10之间可以采用现有可行的位置调整方式,使得所述收集器出水口22和所述储水器10上端之间的距离能够调整,根据实际使用的需要和土壤天气等因素的不同,在天气干燥严重的地区,可以先将所述收集器出水口22和所述储水器10上端之间的距离设置的较大,以减少水分的蒸发,满足不同环境中植物对水含量的需求。

其中,优选的,所述收集器20呈以所述第一开口21为上底面的圆台。所述第一开口21的口径为所述收集器20的最大口径,通过所述收集器20从上底面至下底面的口径逐渐增小,能够通过口径较大的所述第一开口20使得所述收集器20在降雨时收集到更多的水,使得降水流入进所述储水器10中。

优选的,所述收集器20、所述储水器10、所述出水器30位于同一竖直轴线上。所述收集器出水口22的半径不大于所述出水器进水口32的半径。

其中,所述储水器10呈球体。当所述储水器10中的水分开始蒸发时,凝结水可以聚集于呈球体的所述储水器10中,之后凝结水可自由滑落,进入所述出水器30。

再请参考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下渗水装置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下渗水装置可以根据土壤中植物的实际需要设置所述下渗水装置的使用数量,优选的,所述下渗水装置采用聚氯乙烯(pvc)材料制成,采用pvc材料能够使得所述下渗水装置轻便且防水,在所述下渗水装置放置在土壤中时,不易被腐蚀溶解,能够延长所述下渗水装置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下渗水装置,当所述储水器10内的水量高于出水器进水口32的边缘时,降水一部分流会自动下渗流入土壤中,没有流出的水分将会储存于所述储水器10中,当所述储水器10内的水量低于出水器进水口32的边缘时,所述储水器10内可储存部分水于球体内以减缓水分的蒸发速度,在天气干燥,土壤表面无太多降水的情况下,能够利用储水器10中的水分蒸发,使水分进入到土壤中,保证植物在干旱生境下萌发以及植物幼苗的生长。并且所述下渗水装置中不包含胶体等物质,因此在放置于土壤后,所述下渗水装置本身不会使土壤局部的生态环境发生改变,如当气候发生变化时,不会产生不必要的二次污染,使用一段时间后,土壤中的所述下渗水装置能够回收并且及时更新。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具体技术特征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