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景观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08239发布日期:2019-11-12 22:59阅读:588来源:国知局
水景观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园林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景观系统。



背景技术:

水景工程是现代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增加景观效果,目前有较多的水景观采用水体瀑布的结构形式。现有技术中的水景观系统设计多采用市政水,通过加压水泵控制抽水,以供水形成水体瀑布。由于景观需要,这种水体瀑布多布置在坡降较缓的河道上,水体流动较缓,为形成瀑布景观,需要不间断的抽水、供水。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现有技术中的为形成瀑布景观需要加压水泵不间断地工作,不仅浪费电力能源,而且要人工操作;运行过程中存在由于系统断电造成水体断流的风险,无法保证水景瀑布一直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景观系统,其能实现自动运行,减少电能消耗,防止运行过程中因系统断电造成水体断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水景观系统,包括河道、设置在所述河道上游的雍水堰、设置在所述河道下游的水景观,以及连通所述雍水堰和所述水景观的引流结构;其中,所述水景观包括上游区、跌水区、下游区,所述上游区连接所述引流结构,所述下游区经由所述跌水区与所述上游区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在河道上游修建雍水堰雍高水位,通过引流结构将雍水堰与河道下游的水景观连通,使河道水体通过在重力作用下自动流向水景观,实现水景观系统的自动运行,无需单独增设水力加压系统,减少了电能消耗;由于不依赖其他能源供电,可防止运行过程中因系统断电造成水体断流。

另外,所述雍水堰和所述水景观的坡降不小于0.1。如此设置能保证雍水堰中的水自动流向所述水景观。

另外,所述引流结构为导管,所述导管的长度为100至150米。

另外,所述水景观为跌水瀑布。

另外,所述上游区包括蓄水池,所述引流结构与所述蓄水池连接。如此设置使得所述上游区流向所述跌水区的水是蓄水池中溢出的,避免引流结构中的水直接流向跌水区,起到了稳定水流压力的作用。

另外,所述雍水堰与所述蓄水池的水头差至少为10米。

另外,所述下游区包括与所述跌水区相连的消力池,所述消力池与所述河道下游连通。

另外,所述消力池内竖直设有排水管。如此设置能消除消力池底板扬压力,防止消力池底板被掀起。

另外,所述排水管有多个,多个所述排水管在所述消力池底部形成的开口呈梅花型分布。

另外,各个所述排水管之间的距离为1.5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水景观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水景观系统中水景观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水景观系统100,如图1所示,包括河道30、设置在河道 30上游的雍水堰(图未示)、设置在河道30下游的水景观10,以及连通雍水堰和水景观10 的引流结构2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方式在河道30上游修建雍水堰雍高水位,通过引流结构20将雍水堰与河道30下游的水景观10连通,使河道30水体通过在重力作用下自动流向水景观 10,实现水景观系统100的自动运行,无需单独增设水力加压系统,减少了电能消耗;由于不依赖其他能源供电,可防止运行过程中因系统断电造成水体断流。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实现细节进行具体的说明,以下内容仅为方便理解提供的实现细节,并非实施本方案的必须。

具体的,雍水堰和水景观10的坡降不小于0.1。如此设置能保证雍水堰中的水自动流向水景观10。可以理解的是,壅水是指因水流受阻而产生的水位升高现象;坡降亦称比降、坡度,指任意两端点间的高程差与两点间的水平距离之比。

具体的,水景观10为跌水瀑布,水景观10包括上游区11、跌水区12、下游区13,上游区11连接引流结构20,下游区13经由跌水区12与上游区11连接。

优选的,上游区11包括蓄水池111,引流结构20与蓄水池111连接。水自河道30上游的河底流入蓄水池111中,将蓄水池111蓄满后溢流,如此设置使得上游区11流向跌水区12 的水是蓄水池111中溢出的,避免引流结构20中的水直接流向跌水区12,起到了稳定水流压力的作用。在本实施方式中,蓄水池的深度为1.5米。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雍水堰中的水自动流入蓄水池111内,蓄水池111与雍水堰的水头差至少为10米,即蓄水池111与雍水堰的水位高度差至少为10米。

优选的,跌水区的主体材质为混凝土,跌水低处嵌有块径为0.5米至0.8米的深灰色自然面麻石,水流经过时激起水花,可以增加景观效果。在本实施方式中,跌水区的坡度为1:4.55。

优选的,下游区13包括与跌水区12相连的消力池131,消力池131与河道30下游连通,便于消力池131内的水流向河道30下游。

值得一提的是,消力池131内竖直设有排水管132。排水管132埋设在消力池131底部,能消除消力池131底板扬压力,防止消力池131底板被掀起。

需要说明的是,排水管132有多个,多个排水管132在消力池131底部形成的开口呈梅花型分布。此外,各个排水管之间的距离为1.5米。

在本实施方式中,引流结构20为导管,导管一端设于雍水堰底部,另一端设于蓄水池 111底部,导管的长度为100至150米,从而避免导管太长容易因水压而爆裂、或者导管太短水压不够导致水景观系统100无法自动运行。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